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43节
王迹是朝堂出了名的‘杂学家’,精通七国语言,早年间还曾出使过契丹、北胡、西域等十多个国家,带回了不少异域奇珍。
只是他性子散漫,不爱钻营,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格格不入,这才被放到礼部,做了个闲职。
与王迹同样摸不着头脑的,还有工部郎中齐舫。
他虽是四品官员,却是个实打实的技术型人才。
早年间,齐舫曾在江南督造战船,对水战颇有研究。
只是后来,他得罪了权贵,被调回京城,在工部做些无关紧要的差事。
圣旨来得突然,齐舫正在和刚纳的小妾研究‘造人’。
船是造不了了,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吧?
听得传旨太监尖着嗓子念完圣旨,他的手还微微颤抖,腿也有些发麻。
奉王李彻手握重兵,镇守边疆,这两天更是因为燕国反叛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他召自己一个造船的去奉国做什么?
除了王迹和齐舫,还有吏部主事谢怀,户部员外郎赵谦,以及兵部武库司郎中孙定边,也都接到了奉王府的调令。
这几人,要么身怀绝技,要么精于算计,却无一例外,都是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失意人。
甚至其中谢怀是太子的人,赵谦是晋王的人,虽然都是边缘人物,但确实和太子、晋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彻可不管那么多,什么太子一党、晋王一党......到了奉国没几天,就成了铁杆的奉王党!
几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奉王府报道。
恰逢李彻身穿戎装,带着众将从院中走出。
“参见殿下。”几人心情各异地躬身行礼。
“都到了啊?”李彻笑了笑,“时间紧迫,本王给诸位半个时辰的时间,去和家人们告别,安排好家里。”
“半个时辰后,城门口集合,莫要迟到了。”
众人不敢多问,只得唯唯诺诺地躬身告退。
将领们接连走出奉王府,偌大的奉王府除了留守的仆从、侍女外,再无一人。
然而,在黑暗的角落处,一伙人隐在人群之中,目送李彻远去。
“唉......殿下也真是的,把我一人留在这帝都......”秋白低声喃喃道。
话音刚落,一旁就传来笔划过纸张的声音。
秋白循声看去,却见一名亲卫一边盯着自己,一边在小本本上记录着什么。
“又是你小子,殿下怎么把你小子也留下了?”秋白气急。
那亲卫咧嘴一笑:“那是自然,属下若是不在,谁来记录统领您说殿下的坏话?”
秋白这次罕见地没有和他斗嘴,反而也笑了起来:
“也罢,我们就一起闯一闯这京城,我倒要看看这是什么龙潭虎穴?!”
数十名守夜人各自离去,隐入围观群众之中,渐渐没了身影。
第407章 出发平叛
城门口。
两支军队隔着大道列队,虽然都是鸦雀无声,但空气中似乎撞击出了火花。
从城门进进出出的百姓只觉得寒芒刺骨,头皮发麻,不由得加快脚步离开这是非之地。
黑甲红袍的是奉军,为首的高恭不爽地注视着对面的军队,冷哼一声。
而另一边的军队同样军容整齐,皆身披皂衣玄甲,将全身上下都覆盖得严严实实。
士兵皆是人高马大,背弓挎刀,气宇轩昂。
在和奉军的气势比拼中竟不落下风,甚至隐隐有了分庭抗礼的趋势。
大庆玄甲军!
庆帝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三千兵马虽少,但如果他们是玄甲军就不一样了。
玄甲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每个士卒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因此无论是个人身体素质,还是马匹武器装备,都属于大庆第一流。
三千玄甲军可轻松击败三倍敌人,便是遇到五倍的敌人也能略处上风,七倍之敌亦能血战险胜。
当然,这说的是刚刚建国之时的玄甲军。
如今十年过去,谁也不知道现在的玄甲军素质如何了。
“来了。”身旁的政委低声道。
高恭收回挑衅的目光,看向道路尽头。
果然,写着‘奉’字的大纛在王府亲卫的护送下,缓缓向城门口而来。
路过之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高喊奉王千岁。
李彻笑着向周围拱手回应,毫无亲王的架子。
行到城门口处,奉军在高恭的带领下,齐齐捶胸行礼。
整齐划一的声音响起。
“参见殿下!”
李彻噙着笑意,抬手虚压:“免礼。”
刷——
两千余人又同时收起胳膊,同步的声音像是一个人发出的。
李彻转过头,看向另一边的队列。
为首的武将稍加迟疑,但还是下马拱手行礼:“参见奉王。”
三千玄甲军同时高喊:“参见奉王!”
声音虽然没有奉军那么同步,但也算是整齐划一。
李彻看向为首的将领,又瞄了一眼他身旁的副将,瞳孔微微一缩。
但他很快就抹平了情绪波动,随即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啊?”
“末将段韶。”武将不卑不亢地回道。
李彻微微点头,没再说什么。
此人的名声不显,但李彻却是知道,他是庆帝的心腹战将,曾经负责庆帝身旁的护卫工作。
在庆帝心中的地位,就好比秋白、胡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李彻很快就做出决断,此人拉拢不了。
他转过头,看向一旁的副将:“你呢?你叫什么?”
那副将拱手道:“末将薛卫,曾在四方馆外见过殿下的英姿。”
没错,薛卫,那个城卫军统领,竟也被庆帝派了过来。
李彻冷哼一声,似乎对薛卫极其不满:“薛家人,哼!”
薛卫微微一怔,不知道自己哪里惹到奉王了。
但想起兵部传言,奉王和自家堂兄向来不和,堂兄几次三番上表控诉奉王蛮横无理。
奉王也不是肯息事宁人的主儿,自然把这份冤仇算在了自己头上。
想到这里,薛卫一阵苦涩。
这事与自己何干啊?
薛卫和薛镇虽然都薛家之人,但薛镇乃是正房嫡子,是镇国公薛先觉的长子。
薛卫则是薛先觉二弟之子,没有爵位在身,和薛镇之间差距很大。
但薛卫也清楚,自己毕竟是薛家之人,受到了薛家的福泽,被奉王记恨也在情理之中。
做人哪有能同甘,不能共苦的道理?
李彻却是收回目光,心中暗忖。
这个薛卫可以拉拢,凭着自己和薛镇的关系,其实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反倒是那个段韶,此人乃是庆帝死忠,要多加提防。
玄甲军可不只是友军,他们能对叛军重拳出击,也能对自己亮刀子。
但凡李彻和李霖显示出一丝反意,那段韶立刻就会毫不犹豫地倒戈相向。
李彻骑着马来到城门口,开口道:“燕王还没到吗?”
高恭上前一步,恭声道:“回殿下,燕王早早就到了,已经出城去了,说是在城外等您。”
李彻无奈,自家四哥还是性子太急。
“秋白,我们的人到齐了没有?”
李彻话音刚出口,随即便愣住了,这才想起秋白已经不在身边了。
顶替秋白工作的是赢布,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回殿下,还有几人未到。”
李彻点了点头:“去催一催。”
此次离京,不仅有奉军和玄甲军一起走,还有李彻从天牢中搜罗的那些人才。
尤其是那群水贼,人数比较多,大约有三百多人。
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人终于到齐了。
李彻翻身上马,最后回首望了身后的皇城一眼,面无表情:
“出发!”
。。。。。。
燕地。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