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61节

  “你这蠢材!”李彻顿时脸一黑,“才一年时间,忘了本王上次怎么进来的了,是吧?”

  副将听见那熟悉的喝骂声,又看见李彻那因为不断走近而清晰的脸庞,顿时松了口气:

  “正是,正是殿下啊!快开关门!”

  关门大开,奉军先入,随后才是流民和玄甲军。

  李彻骑在马上,看向周围有些残破的砖墙,有些还带着斑驳血迹,不由得皱了皱眉。

  看来叛军的偷袭也不是完全没用,山海关的损失也不小。

  不多时,李彻便看到胳膊缠着绷带的薛镇快步走来。

  “参见殿下。”薛镇仍是一副冰山脸,说话也毫不客气,“殿下出关怎么不提前告知末将?”

  李彻笑着走上前:“行了,莫要绷着脸,看本王把谁给你带来了?”

  身后的薛卫硬着头皮上前:“哥。”

  薛镇先是一愣,随即肃然道:“你怎在此?”

  薛卫缩了缩脖子,自小他就有些畏惧这个堂哥:“陛下有令,让我带三千玄甲军在殿下帐下听用。”

  薛镇顿时呆住了,不可置信:“你?跟了奉王?!”

  不知怎的,薛镇明明早上没吃醋,却觉得自己口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酸味。

  不是......都是自家兄弟,还带截胡的啊?

第432章 到达朝阳城

  薛镇人都麻了。

  自己还搁这跟殿下上演藩王和边将不合的戏码呢,你小子直接抱上大腿了?

  本以为自己混不到真正的从龙之臣,但至少能混上薛家的第一个从龙之臣。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拿你当亲弟,你是真拿我当堂兄啊!

  “哥?”薛卫见薛镇阴沉着脸不说话,小声唤了一句。

  薛镇回过神来,斥责道:“在京中掌管城卫军不好吗,非要跑到这关外厮混?”

  薛卫也有些不乐意,小声回道:“陛下圣命,我怎敢违抗?”

  “再说,当初家里本想让兄长统领城卫军,你不也是不愿意,这才跑到这山海关来了?”

  薛镇气急,却也无奈。

  薛家的子弟,不说本事怎么样,眼神都是一等一的好。

  就连在帝都那种遍地王公贵族的地界,薛家的纨绔虽嚣张跋扈,却从没惹到惹不起的人头上。

  自己能看出这位奉王胸有沟壑,薛家其他人自然也看得出。

  薛卫得了便宜也不敢卖乖,闭口不言装作小透明。

  此刻他已经完全笃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想,自家堂哥和殿下的关系,绝对不像传闻中说的那样,针锋相对甚至互看不顺眼。

  恰恰相反,自家堂哥怕是早有投效殿下之意......

  薛卫只觉得一阵心慌。

  如此看来,陛下对奉王的忌惮真不是空穴来风。

  奉国本就强大,奉王和燕王还情同手足,就连自家堂哥都暗地仰慕。

  再过几年,只怕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到那时候这北地究竟是陛下说了算,还是奉王说了算?

  李彻却是不知薛卫在一旁暗忖脑补了这么多,趁着队伍通过关门的功夫,他向薛镇打听起了前几日山海关受袭的情况。

  薛镇看了看周围,确定没有外人窥伺后,这才缓缓道来。

  山海关的情况不算太好,燕军的袭击太突然,又是从背后而来,守军可谓是损失惨重。

  幸亏他们没有太多攻城武器,加上燕王和核心将领都不在,士气算不得高涨。

  即便如此,山海关守军也阵亡了上千名战士,受伤者更是过半,就连薛镇自己都挨了一箭。

  李彻皱了皱眉:“怎么搞成这样?山海关南侧虽然防守薄弱,但城墙如此之高,应该很难攻打才是。”

  作为一座土筑砖包的雄伟关城,城高14米,厚7米。

  古代城墙的高度因朝代、地理位置和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普遍都在5米至18米之间,极少超过20米。

  山海关已经算是较高的了。

  薛镇面带愧色,低声道:“是末将的疏忽,万万没想到敌人从后方而来,所有守城器械都不在这一边,才导致战损如此严重。”

  “我已经向朝廷请罪,请求陛下追究我的责任。”

  李彻没再说什么,只是看着山海关简陋的条件,微微蹙眉。

  “你现在安排人手,将重伤员送到我的军中。”

  “啊?”薛镇微微一怔。

  “啊什么啊?”李彻佯装发火,“山海关什么条件?连医师都没有,受伤战士能挺到春天吗?”

  “我带他们去朝阳城,以奉军的医疗后勤,不能保证所有伤员能活,但至少能多保下来一些将士。”

  见薛镇仍是犹豫,李彻加大声音,斥责道:“莫要婆婆妈妈,你我虽然不和,但士兵们是无辜的。身为统帅,岂能看着将士们伤重而死?”

  此言说到薛镇心坎上了,他当即不再犹豫:“我这就去安排,但重伤员数量却是不少,至少有两千人,您......”

  “无妨。”李彻打断道,“我这边的人也不少。”

  薛镇飞快点头,转身去安排了。

  然而刚走出没几步,他突然折返回来。

  在李彻诧异的目光中,低声道:“殿下,末将会给这些兄弟上报阵亡和失踪。”

  李彻先是一怔,随即了然地笑了笑,微微颔首:“善。”

  薛镇是会做人的,自己收了这么多伤员,把他们救回来后如何处理?

  都是朝廷的兵,总不能堂而皇之地收入奉军吧。

  而薛镇这么一操作,他们就脱离了兵籍,自己也能放心去用了。

  那可是两千个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哪怕身上有些伤残,不能再上阵,也可以留在后方当教官。

  这波稳赚不亏!

  薛镇走后,山海关内传来一阵欢呼,随后很快压抑了下来。

  接着,无数士兵抬着垂死重伤的同袍从四面八方走出,进入奉军的队伍。

  李彻老早就安排了下去,让流民从士兵们手中接过伤员,略懂急救的亲卫营则迅速上前查看。

  奄奄一息的送上马车,伤势较重的则用担架和门板抬着,较轻的也安排了骡马代步。

  守军将士们默默退到一旁看着,弯腰稽首行礼,随后又退回关内。

  待到所有伤员都送到,队伍又臃肿了一圈。

  越云带着十几名轻骑先行一步,让朝阳城做好迎接伤员的准备。

  李彻也不再逗留,向关下走去。

  身后薛镇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殿下,末将......”

  李彻顿住脚步,回头看去,薛镇的眼中满是担忧、感激的复杂情绪。

  “不必多言。”李彻冷哼一声,“替本王守好南面,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薛镇沉默片刻,拱手一礼。

  李彻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转身上马,疾驰而去。

  从山海关到朝阳城的路就没那么难走了,在奉国新建的水泥路,一路皆是畅通无阻。

  原本李彻还打算顺路去葫芦岛建设兵团看一眼,奈何伤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出现了几例死亡的情况。

  李彻路过时只匆匆看了一眼,此地看上去发展得不错。

  作为距离关内最近的生产兵团,故而还要承担一定的军事作用,外围已经建起了城墙,有了城镇的模样。

  偶尔也能看到百姓三三两两在马路上行走,还有哨兵前来查看情况。

  李彻见了哨兵,好生鼓励了几句,便急匆匆带着队伍继续向北而行。

  路上再无耽搁,终于在黎明时分到达了朝阳城。

第433章 奉国的道理

  正值初春,今日却是个烟雨天。

  有细雨蒙蒙而下,路边的柳枝纤细如丝,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

  远处的山峦和平原晕上了一层淡淡的墨色,远远看去,犹如一张活灵活现的水墨画。

  李彻骑在战马上远眺而去,巍峨的朝阳城墙就在不远处,看上去朦朦胧胧,仿佛掉进了雾的世界。

  和一年前的那座孤城相比,此刻的朝阳城已然多了好几分生机。

  奉国百姓们不再只住在城中,而是散布在城池周围,建立了数个新生的村落。

  村落外是开垦好的农田,蓬松的土地在细雨的笼罩下生出一层烟雾,看上去就极其喜人。

  百姓们看到军队走来,不仅没有丝毫恐慌,反而好奇地凑上来。

  远远看到那面奉字王旗后,更是个个面露惊喜之色。

  “是殿下回来了!”

  “好啊!殿下回来就好啊,眼看着要春耕了,殿下不在城中,老朽总觉得不踏实。”

  “殿下怎么又带回来这么多人马,我记得冬天离开时不就带了千把人吗?”

  “你懂什么?这说明咱们奉国的日子好了,关内的人都上赶着往咱们这儿跑。”

  “嘶......关内的都跑咱这来了,咱们的地还够种吗?”

首节 上一节 361/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