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366节
对他们而言,很显然变法就是折腾。
法家就不必提了,只辉煌了一段时间,便已名存实亡。
即便法家没有落寞,李彻也不觉得他们的那种严苛的主张,有利于社会发展。
虽然都带一个法字,但法家的法更像是维护帝王权力的工具,而非社会正常运行的法则。
“行了,诸卿先安静一下,听本王说完。”李彻拍了拍桌案,将众人打断。
“殿下。”众人安静后,钱斌率先开口道,“自您封王后,施行的许多举措皆为亘古未见。老臣觉得,此时奉国的政策已然是新法了。”
“即为新法,岂有再变之理?朝令夕改与民生无益,也会让诸臣心生迷茫,还望殿下三思啊。”
其他臣子也皆是颔首点头,显然大多数人和钱斌的想法类似。
殿下已经够标新立异的了,奉国所施行的政策皆是从未听闻的新政,虽然现在看上去都是不错的举措,但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如今还要变法,一国之策又不是孩子玩的泥巴,可以任由执政者捏来捏去,塑造成不同形状。
稍有不慎,那可是会造成亡国之危的!
李彻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奉国施行的是新法,但还不够新!”
“有些政策在施行之时,奉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本就是无奈之举。救急一时尚可,可若是长久实施,必然后患无穷。”
钱斌声音沙哑:“老臣不明白。”
对于这位老臣,李彻也很有耐心:“那本王给钱师举个例子,比如说九等民爵制,当时是为了安抚外民,才出了这么个制度。”
“可如今呢,奉国的百姓组成越来越复杂,庆人、靺鞨人、高丽人,还有前朝的桓人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风俗习惯和身份不同,导致他们之间摩擦不断,这就说明这个制度不足以统治所有人。”
“不说别的,咱们只说如今的高丽。”
“按照民爵制度,高丽的百姓都是最低等的九等爵,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难道我们要将他们囚禁看管起来不成?”
“如此,谁来种地,高丽那么一大片土地难道都改成监狱?”
“这......”钱斌捋着胡须,“即便如此,只需稍加更改就好了,又何须大动干戈呢?”
李彻摇了摇头:“不光是这一件事,军制也有很大的问题,奉国军制袭承大庆军制,而大庆又传袭自前朝。”
“这套军制用了几百年,早已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兵不知君,只知将。虽然奉国有政委,能保证士兵的基本忠诚,但还远远不够。”
李彻早就对这一套伙长、伍长、屯长、校尉的制度不满了。
军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团体,大家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同乡、好友拉到自己身边。
那些军官只要手下有几百个兵,就能被人尊称一声将军。想要区分官职高低,还要看将军前面的封号。
之前时机还不成熟,军队又是李彻的基本盘,所以不敢乱动。
而现在站稳了脚跟,他准备把前世那套‘军师旅团营连排’的职务制度安排上。
尤其是在帝都,见识了那群勋贵奢靡而跋扈的生活作风后,李彻更是直接打消了大肆封爵的打算。
封来封去,只能造出一批鱼肉百姓的新权贵。
所谓的将门之后,又有几个能成为合格的将军?更别提超越父辈了。
大多数都成了招猫逗狗的纨绔子弟。
军功封爵倒是可以用军衔制度来代替,对那些有功之人,李彻绝不会吝啬。
但他们身上有战功,不代表他们的子孙也有功。
钱斌微微一怔,随后叹息道:“看来殿下心中早已有了章程。”
“没错。”李彻严肃道,“变法势在必行,此乃百年千年之大计,关乎我奉国国本。”
“不过众卿可以放心,本王不会独断专行,只按照自我喜好胡来一通。”
“即日起,奉国设内阁,择七位德才兼备之重臣入内阁,与本王共商国是。任何新法都要通过内阁讨论,试行新法需至少四位阁臣画押。”
满殿突然寂静,片刻之后,诸多臣子眼中流露着惊人的火热。
内阁?
在场众人无不是聪明伶俐,稍加思考便看出了内阁制度的本质。
纵观历史,在封建制度下,皇权与相权的争斗由来已久,是一个绕不开的死结。
内阁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死结,让对立的皇权和相权,同掌一把勺子。
七名阁臣就等于是七个宰相,虽然实际掌握的权力和地位一定比真正的宰相弱,但那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啊!
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入朝为官,又有谁不想位极人臣呢?
之前也就罢了,一年前的奉国就是一艘小舢板,在大风大浪中沉浮,随时都可能翻船。
那时候大家都想的是能不能在关外活下去,封什么官倒不重要了。
而如今的奉国已然是百丈楼船,大家都是苦读多年,自然想要博一个好前程。
李彻将众人眼神变幻尽收眼底,眼中也闪过一丝玩味。
奉国的官员已经算是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的了,但到底还是逃不过权力的诱惑啊。
可惜,李彻搞的这个内阁制度和明朝的内阁不同,和诸臣想象的也不同。
奉国的内阁,不该是皇权压迫百姓的帮凶,而是推行民主的萌芽!
第440章 豆腐脑
说完变法之事后,李彻便结束了归来后的第一次朝会。
阁臣的人选李彻心中虽已有数,但并没有急着公布。
不仅今天不公布,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李彻都不会,先吊他们一段时间。
如此一来,人人都盯着这七个位置,心中就不会对变法一事太过抵触。
非但不会抵触,他们还会争相表现,积极参与到变法之事当中,以求那一丝入阁封相的微弱希望。
李彻心中也有些感慨,说起来此等画饼的手段,还是从便宜父皇那里学来的。
那句‘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若是自己并非穿越者,而是一名寻常皇子,早就为之疯狂而难以自拔了。
没想到,今天也轮到自己给下面的人画饼了。
李彻自嘲一笑,对左右开口道:“不知凝雪那边如何了,走,我们去看看。”
起身,胡强、怀恩等人连忙跟上。
李彻却是站住了脚,看向明显有些茫然的曲近山:“近山便留在此吧。”
“啊?殿下......”
李彻柔声道:“莫要多心,汝现在是本王的亲卫统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这座王府执勤。且先好好休息,熟悉一下附近的环境。”
见殿下如此替下属着想,曲近山心中也涌起一阵感动。
“杨叔。”
老管家立刻上前:“殿下。”
“近山是我看好的人,你带一带他。”
“明白。”
两人站定恭敬行礼,直到李彻消失在大门外。
曲近山这才起身,面对杨叔这位王府管家不敢托大:“还请管家指教。”
“统领客气,指教不敢当。”杨叔温和一笑,“奉王府与别处不同,没有那许多老旧规矩,也没什么禁忌。”
“在此当差只需谨记,若是无要紧的事,有几处地方莫要擅进得好。”
曲近山知道老管家这就开始提点自己了,连忙正色道:“敢问是哪几处?”
“一是殿下的书房,其中多有机密文件,便是老夫也不能擅自入内。”
“二是后花园,那是大松、小松两位山君的地盘,虽说这二位颇有灵性从未伤过人,但它们毕竟是猛兽,整座王府也只有殿下能和它们亲近。”
“其他人若是闯入它们的领地,虽不至于丧命,但若是两位山君心情不好,被哈上几口气也是有过的事。”
曲近山脑海中立刻有了画面,那大老虎冲到面前,张开血盆大口居高临下地怒哈一口血腥之气......
顿时觉得两股战战,心中打定主意,如无必要绝不踏入后花园半步。
“再就是西厢偏房,那里是丫鬟女眷们住的,统领切记莫要靠近。”
“东厢偏房是下人们住的,倒是无妨。只是最里面的那一排房间,晚上还是莫要去为好。”
曲近山疑惑道:“这是为何?难道殿下在那里也养了猛兽?”
“猛兽却是没有的,但那里住着殿下的昆仑奴。”
“那帮人皮肤黝黑,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只能看到一排牙齿飘来飘去,不少人都被吓到过。”
曲近山:。。。
。。。。。。
春雨已停,许是朝阳城处于东北南边,与北边温暖不少,倒是少了几分冷清萧瑟,多了几分生机勃勃。
从山海关带来的流民和伤兵都安置好了,朝阳军便撤了封路,百姓们也都出现在大街上。
李彻并未打起藩王仪仗,只是带着几名亲卫在街边漫步,向城南的伤兵营走去。
听着周边商贩的叫卖声,李彻不知怎的,心中忽而一片安定。
他伸手拨开蒸笼腾起的热雾,目光落在路旁老妇人木桶里颤巍巍的豆腐脑上。
羊脂玉般的凝乳泛着水光,浇头是切得极细的黄花菜与木耳丝,混着琥珀色的酱汁在晨光里微微发亮。
李彻忽然食指大开,带着怀恩和胡强走了过去。
“烦劳,三碗豆腐脑。”
李彻撩起鸦青色布袍下摆,在条凳上坐得笔直,榆木桌角还沾着未擦净的豆腐渍,倒映出远处巡城朝阳军甲胄的银光。
一旁的胡强弱弱地看向他,李彻不由得嘴角抽搐了一下:“额,还是十......二十碗吧。”
既然胡强都请了,那亲卫们也不能落下,一人安排一碗便是。
听到李彻要这么多碗,老妇人眯着眼睛看去。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