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432节
黎晟微微一怔,却听到李彻继续说道:“船队出行,你是海军都督,却也分身乏术,只能坐一个船而已,其余的船如何管理?”
“在茫茫大海上,假如有一位船长有了叛心,假如他们想留在当地称王称霸,又该如何?”
黎晟皱眉道:“殿下多虑了,海军士兵自然会听命于奉国的法律和军规。”
李彻微微一笑,摇头道:“大海没有任何监察,法律和军规未必有用,所以,我们才需要《海军宪章》。”
“可是......”黎晟欲言又止。
李彻看向他,开口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你来得晚,奉国从不因言获罪。”
黎晟这才开口道:“殿下,可是如此一来,海军将独立于奉军之外,有更高的收入和不同的规则,我怕兄弟部队因此生出芥蒂。”
“那就生出芥蒂!”李彻笑着打断道,“若是心有不满,那就想办法晋升,或者加入海军。”
“你要记住,奉国的未来在大海,海军的待遇就该超然全军!”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众人此刻才意识到,自家王爷对海军和所谓的大航海,到底有多么看重!
第534章 定远号
正如众臣所想,李彻对大海的看重是绝对的,对大海的投资更是完全没有上限。
只因他处于上帝视角,透过空间和时间,看到了世界发展的本质。
大海茫茫,封锁了中国五千年,绝大多数统治者对其畏之如虎,只有少数拥有探索海外的勇气。
正因如此,当变革来临时,我们没能乘上这股东风,反而成了被风吹倒的旧世界旗帜。
这一点,不仅是李彻的执念,也是前世十三亿同胞共同的遗憾。
“本王知道,这几个月来,我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耗费在组建海军上,为此不计成本地投入银子,大家嘴上不说,心中却是一定有所疑惑。”
李彻的目光扫过众人,所及之处纷纷躲避。
“本王要告诉你们,此间花费虽大,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大庆自古便有‘中国’的名号,何为中国,天下的中心!本王不知道你们眼中的天下有多大,但本王却是清楚,这天下之大远超你们的想象!”
李彻指了指屋外,窗外便是一望无尽的大海:
“那里,大海之外,还有着大片的陆地,有着数不清的海岛、部落、国度,他们掌握着高产作物,掌握着先进的航海技术,甚至还有更多有价值之物,只拿到奉国一小部分,就能极大地提升国力。”
“而他们的武力呢?与奉军比起来不堪一击!”
“他们的文化呢?与泱泱华夏几千年,诸子百家的思想浪潮比起来,也只能算是勉强够看。”
“既如此,此等无能之人、无能之国,为何能占据着肥沃的土地,享受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我大庆之百姓勤勤恳恳,为何只能勉强满足温饱?”
众人沉默着看向李彻,却是不知不觉间握紧了拳头。
李彻也知道,自己这番话不符合大庆的价值观,但他必须要说,而且还要让这些海军信奉。
海洋上没有什么儒家思想,也没有什么仁义之道,信奉的就是拳头,就是强抢!
无论是殖民、掠夺还是贩奴,无不是以原住民的血与泪,铸造掠夺者的黄金王座。
当然,李彻也可以选择不抢,选择去教化。
但你不去抢,总有人抢。
再过几百年,欧洲的船队便会顺着海流到达美洲、非洲,在那里获得巨量的原始资本。
最后,他们会用大炮轰开东方巨龙的国门,耻辱的历史将再次上演。
李彻必须要保证奉国做掠夺者,而不是被殖民者。
未来这方世界的格局不是‘一超多强’,也不是‘两超对立’。
而该是‘一君多臣’,太阳所照之地不为大庆疆土,便是大庆藩属!
为此宏愿,那些原住民死不死,与他何干?
见众人皆是沉默不语,反倒是最开始表示疑惑的黎晟先开了口:
“殿下所想,便是我奉国海军的意志,愿为殿下效死!”
有了黎晟打头阵,众人也只能纷纷附和:“愿为殿下效死!”
李彻看向众人,无奈地笑了笑:“罢了,历史会证明本王是对的。”
“最后再说一句,本王不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我奉国有选择,为什么不去做那个刀俎?!”
。。。。。。
接下来一段时间,大连港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造新船的项目暂时停止,所有工匠全部投入战船改造的工作之中。
首先船匠们要解决的,就是将火炮装上战船的问题,为此李彻将陈规都调了过来。
帆船安装火炮的核心,在于平衡火力、机动性与结构强度。
历史上,是通过炮窗设计、滑轨缓冲和严格操作规范,才使得木质帆船成为移动的海上堡垒,推动了近代海战模式的变革,从接舷战转向远程炮击。
明代帆船将火炮固定在厚木底座上,利用船体自身的重量和结构吸收冲击,但这种处理方式对船体副作用较大。
李彻的思路是,将火炮安装于带轮炮架上,开火后沿木质滑轨后移,通过滑轮和缆绳限制后坐距离,再手动复位。
且木质船体载炮量有限,过度武装易导致船速下降或结构损伤,普通福船安装十门火炮已经是极限了,其他战船则更少。
唯有那艘龙舟,六十米的长度足以安置三十门火炮,左右各十五门。
除了侧舷铜炮,还可以携带小口径臼炮,用作中近程打击。
若是敌舰再靠近,那边以火枪还击,然后是弓弩,接着是手雷和拍竿。
再靠近就是接舷战了,不过李彻并不觉得海上的敌人能把奉国海军逼到这种程度。
此番出航只到东南亚,应该还遇不上航海技术更强大的国家。
除了火力外,李彻还让船匠加厚了战船的船板,并且多加风帆。
对船舱也进行了特别处理,尤其是隔离出存放火药的单间,既不能让火药受潮,又要防止自燃导致殉爆。
对于加入船队的战船,也不是越多越好。
李彻精中求精,只挑选那些船况好,能抵御大海风浪的大船。
共挑选出二十七艘符合标准的战船,这些战船皆是能载百人以上,但还要留一些空间储存货物。
再加上龙舟的恐怖荷载能力,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船,也得需要两千左右的海员操纵。
初次大航海,船队的成员人数暂定为五千人,每个海军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各船船长则暂由黎晟手下的那些原鄱阳湖水贼担任,对于这一点,李彻依然保持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格局。
李彻还为船队的每一艘战船都编了号,从一到二十七,并把编号铭刻在船身和船头上。
而那艘龙舟是没有编号的,李彻给它赋予了一个意义深刻的名字:定远号!
定远号作为李彻的座驾,也是此次航行的旗舰,承担着战斗和指挥任务,还要给予经过的国家刻骨铭心的威慑。
待到它留洋归来,必然也会加入攻打倭国的战斗。
李彻已经迫不及待看见定远号撕碎倭国战船,在这个世界将它本来悲壮的结局彻底改写了!
第535章 出航的好日子!
李彻到大连的时间是七月份中旬,全部战船改造完毕时,已经进入了九月份。
两个多月的时间,上千名工匠加上数万劳工辛勤工作,才将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前世看到隋炀帝建龙舟、下运河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这段历史时,李彻心里还有些疑惑。
不过是造个船而已,怎么就耗费民力到如此程度了?
轮到自己实操时才发现,在技术低下只能靠人力的古代,就连修船这种工程都消耗相当巨大,更别提造船了。
隋炀帝六年内累计征调人力近五百万,如此大规模的征发,导致大量青壮年脱离农业生产,农田荒废,粮食生产骤降。
此外,民夫需自备粮食工具,加之恶劣的施工条件,如疾病、饥寒等等,史载‘死亡者过半’。
这也是古代的通病,但凡心存大志的帝王,无论历史评价是好是坏,想要创下一番伟业,必然会对百姓造成一些伤害。
隋炀帝如此,汉武帝也如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彻自然不会如此苛待劳工,只要是在码头工作的,不论是工匠、还是民工,都会提供每日餐食和住所。
相比之下,待遇更好,工作积极性自然高涨,所以工程完成得也更快。
虽然消耗了大量财力、粮食,但相比于更难以修复的人心,李彻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过,工程速度的问题解决了,该如何保证质量呢?
其实也很简单,每艘战舰都有一个负责的主工匠,他会作为船匠随船出发。
坐你自己修的船去大海,总不敢偷工减料了吧?
改造工作进入尾声,接下来就是往船队里装载物资、货物了。
第一次远航,炮弹、火药、武器什么的还是其次,最刚需的还是食物。
茫茫大海上补充食物极其困难,有时候航行好几天都遇不见陆地和岛屿,即便遇上了也很难补充能供给五千人大船队的食物。
所以食物一定要带够,多带高热量的糖、肉干、干粮,还有一定数量的蔬菜和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
至于货物方面,更需要精挑细选。
此番出航少不了和各地的原住民、土著打交道,那些上来就有攻击性、完全没法沟通的原住民无需多说,直接武力碾压就是。
而那些相对比较爱好和平,能进行简单沟通的,还是要通过以物换物来建立基础信任。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李彻想要控制东南亚,未来还要掌控全世界,光靠奉国的几百万人远远不够,算上大庆的也不够。
而和这些土著贸易,用食物、矿产这些基础物资显然不太合适。
这些东西对方也有,而且太占地方。
李彻精挑细选下,从奉国出产的商品挑出了几个。
首先是武器,用奉国钢材制造的武器水准,绝对远超土著手中的长矛、石斧。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