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434节
踏上甲板后,一股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让李彻精神为之一振。
水手和海兵们早已各就各位,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着光芒,粗壮的胳膊上布满青筋,动作麻利,呼喝声此起彼伏。
被水手们拉动的绳索,在绞盘上吱呀作响,桅杆上的风帆逐渐张开,如同蓄势待发的巨大翅膀。
李彻缓缓收回目光,看向甲板楼梯下的一尊尊青铜大炮,炮管被炮手们涂抹了桐油,微微发亮。
滑动装置也已经装载完成,一旦遇见敌人,单侧十五发炮弹便能顷刻轰出,再大的舰船都吃不消。
李彻走到船舷边,用手抚摸着冰冷的炮管,柔和地笑了笑。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钢铁大宝贝怎么看都看不够。
一旁的怀恩同样是两眼发光,自登船之后他就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那是一种既安心又兴奋的感觉,仿佛自己天生就该属于这里,就该跟着船队前往苍茫大海,而不是行走于巍巍宫墙之中。
“殿下,您的房间在这边。”黎晟在一旁开口道。
定远号的空间很大,但作为旗舰和主力船,它要负责装载更多的弹药、兵器和货物。
只有军官才有资格获得单独的房间,普通水手、船匠和士兵只能住在多人宿舍。
李彻自然分到了最大的一间单间。
房间很大,足够容下一人一鸟一大猫。
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气温很高,小北极熊适应不了那边气候。
大松或许是年龄大了,越来越宅,没有和李彻一起去远行的想法。
所以随船的只有小松和小青。
小松是个神经大条的虎,到了陌生的环境却一点都不生分,找了个角落干脆利落地躺了下去,将两只虎爪揣在身下。
小青则在房间内盘旋了一圈,随后落在虎头上面。
看着两个小家伙,李彻无奈地笑了笑,转身走到床边。
距离出发还有一段时间,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以全盛姿态迎接出航。
“怀恩,天快亮的时候叫醒我。”
“喏。”
怀恩轻轻应了一声,转身离开房间,蹑手蹑脚地替李彻关上了门。
。。。。。。
暮色垂落时,战船的铁锚咬住最后一线霞光。
入夜后的码头没有变得寂静,反而更加喧嚣起来。
浪尖浮起碎月,海浪声将白昼推入深蓝褶皱里。
李彻从睡梦中醒来,头脑异常清醒,在海浪上来回起伏的战船,也没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伸了个懒腰,随手拿起床边的水壶,灌了一口清水。
李彻走下床,一脚踢开拦路虎,走向房门。
房门打开的瞬间,看到的是怀恩错愕的脸庞。
“殿下,奴婢刚准备叫您起来。”
李彻哑然失笑,这种感觉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在闹钟响起的前一分钟醒来’。
“无妨,本王睡得很好。”李彻精神抖擞道,“他们可都准备好了?”
怀恩恭敬道:“全军皆已登船,只等殿下命令。”
李彻微微颔首,转身走向通往甲板的楼梯,向舰桥走去。
所谓舰桥,就是战船的操作部位,源于蒸汽机明轮船时期。
那时候,操纵部位设立在左右舷明轮护罩间的过桥上,因此有了‘船桥’、‘舰桥’的称呼。
李彻沿用了这种称呼,将定远号二层最前方的位置设为舰桥。
此处不仅是定远号的指挥中心,还是整个船队的指挥中心。
“殿下进入舰桥!”
一名海军军官喊了一声,舰桥上所有人立刻起立站直,和以往训练一样。
见到李彻没说话,只是盯盯看着自己,那军官神情一肃,连忙改口道:
“舰长进入舰桥!”
李彻这才继续往前走去。
定远号的舰桥是一个占地一百平米的大房间,三面皆用最结实的玻璃围住,视野通透。
舰桥内有传令兵、司号兵、瞭望手、总舵手待命,还有数名负责指挥和分析的海军军官。
黎晟早早就迎了上来,见过礼后,李彻对他点了点头。
“情况如何?”
“三艘福船早些时候发过旗语,前方海况一切正常,船队可以出港。”黎晟回道。
李彻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一旁的传令兵:“甲板部报告情况!”
传令兵立刻跑到舰桥外,大喊着复述李彻的话,嗓门奇大无比。
不多时,下方传来回报:“甲板一切正常。”
李彻继续开口:“风帆部报告情况!”
“风帆状态良好,风向南偏东,风力三级微风。”
“航海部汇报!”
“瞭望手准备就绪,海面平静无异常!”
“水手部汇报!”
“......”
数月来的集训很有成效,李彻用现代海军军规和当代水军军规,融合创造出了一套相对高效的流程。
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而不是乱成一团,这才得以维持‘定远号’这艘庞然大物完美运行。
各部门汇报完毕后,李彻最后开口道:
“解风帆,收锚!”
传令兵大声复述李彻的话,李彻看到甲板上的水手飞快解开了风帆,又通过滑轮装置拉起了沉重的船锚。
定远号开始缓缓移动。
李彻轻轻吐出一口气,接着说道:“升旗。”
不多时,定远号的最顶端,一面黑色的奉字王旗缓缓攀升到最高处,迎着海风招展。
海面浮着雪青天光,随着定远号上升起旗帜,二十余艘战船依次展旗。
那一个瞬间,大连港口的岸上呼声如潮,无数百姓、工匠、民工蜂拥而至,港堤已站满黑压压的人群。
“祝殿下凯旋,祝殿下凯旋!”
民众的欢呼声越来越远,船队一路向南而行。
后世《庆史》记载:
“宣威元年,太宗皇帝亲率大船定远号及战船二十余艘,携护国公、威海侯等重臣,自大连港向南而出,自此大庆大开海路,史称‘一下西洋’。”
第538章 要命的晕船
港口外,几骑匆匆而来。
为首的年轻人身穿轻甲,面露焦急之色:
“等一下啊!本王还没上船呢,本王还没上船呢!”
港口哨岗和塔楼的士兵看到这一幕,立刻拿起火枪、弓弩对准飞奔而来的几名骑兵。
但当军官看清来人面容后,连忙招呼道:“快把武器放下,那是燕王殿下!”
李霖飞速跑到码头处,却只能看到最后一艘战船消失在视野中,不由得咬牙切齿。
“这个老六!”
曲近山凑了上来,小心翼翼问道:“燕王殿下?”
李霖瞥了他一眼,顿时笑出了声:“你也被你家王爷扔下了?看到你本王心情倒是好了不少,走走走,陪本王喝酒去!”
曲近山面色一僵,骂人的话都要脱口而出了,但好在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王爷说笑了,我家殿下命我留在大连,监管船队组建事宜。”
李霖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那还不是把你扔下了?”
“行了,少说这些没用的了。你这有酒没有,给本王带走几坛,本王总不能白来一趟不是?”
曲近山向四周看了看,上前一步:“王爷先莫要找酒了,我家殿下有书信给您?”
“嗯?可是要我先去南方港口与他汇合?”李霖神情一震,“本王就知道,我可是六弟最好的兄弟,他绝不会弃我于不顾的!快快拿来!”
曲近山也不多说,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封了的书信。
李霖检查了一下,确定密封未开,这才翻开书信,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
不过一会儿,他的表情就变得严肃起来。
李彻这一去不知要走多久,自然要留下诸多后手,李霖就是其中之一。
奉国的事情,文治和建设方面不用多虑,自己不在一切也都井井有条。
但在战事方面,只靠内阁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这个不够用指的不是北面,而是南边......
看到这里之时,李霖整个人都认真起来。
他悄悄看了身前的曲近山一眼,确定对方没有偷看,这才继续读了下去。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