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492节
众人闻言,不由得大喜。
殿下这是让他们帮忙起乳名啊,这是何等的机遇。
虽只是一个乳名,也要伴随孩子多年的,直到成年后才会弃之不用。
给未来的奉国世子起乳名?
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和信任,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若是哪位起的名字有幸被殿下采用,岂不是就和这位小世子有了一份香火情,不说未来大富大贵,至少关系会比其他人亲切一些。
众人立刻绞尽脑汁,引经据典想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王锡作为跟随李彻的老臣,又是第一个发现祥瑞的,自是当仁不让。
他缓缓走上前,捋着胡须满面红光地开口:“殿下,小世子诞生,便有仙鹤云集、鸣声清越、响彻云霄!”
“此乃天意垂青,祥瑞之兆。老臣以为‘鹤唳’二字极佳,既应天象,又寓意志向高远,声震寰宇!”
“鹤唳?”
李彻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须发皆白,手持拂尘的老道形象。
他摇了摇头,直接否决:“不妥不妥!这名字听着像个修道有成的老神仙,本王的儿子,还是活泼些好。”
王锡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有些讪讪地退了半步。
诸葛哲沉吟片刻,也上前一步,拱手道:
“殿下,世子降生,承天之乾坤,载地之福缘,不若取‘承乾’为名?寓意承天福佑,根基深厚,福泽绵长。”
这个名字引经据典,寓意吉祥,诸葛哲自觉颇有水准。
更关键的是,承乾二字还有继承大统之含义,虽是不好明言,但懂的都懂。
万万没想到,李彻听到这个名字后,顿时心头一震。
承乾?李承乾?!
这特么是什么晦气名字?
你咋不叫他建成呢,老诸你可莫要坑本王的儿子!
随后便是大摇其头:“不可不可,此名好虽好,但立意却太大了,属实不够亲近。乳名嘛,要朗朗上口,叫着亲切才行。”
贺从龙忍不住挠着头凑上来,接口道:
“殿下,世子啼哭之声,洪亮如雷,中气十足,尽显我奉国武风!”
“不如就叫‘雷震’?既显威势,又合今日世子初啼之壮!”
这下连旁边的霍端孝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贺将军,你这名字......倒是真性情!”
李彻更是哭笑不得:“亏你想得出来,这哪是乳名,这不是成神仙了吗?!”
众人提议纷纷被否,一时都有些挠头。
殿下这要求,既要朗朗上口亲切,又不能太文,太武,太像神仙......着实有些难办。
李彻看着众人绞尽脑汁的样子,自己也在飞速思索。
他望着殿门,听着里面隐约传来婴儿的哼哼唧唧声,思维开始发散。
作为穿越者,他对这个孩子的期许,其实远比什么‘功盖寰宇’、‘继承大统’要朴素得多。
经历了前世的种种,又在这个世界奋斗了两年,他深知平安顺遂是多么难得的福气。
权力巅峰固然诱人,但高处不胜寒,其中的凶险与孤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他李彻的儿子,未来或许会继承王爵,或许会有更广阔的天地,甚至继承那个高不可攀的位置。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健康、平安地长大。
想到这里,李彻眼睛一亮,两个熟悉的字涌上心头。
“诸卿。”李彻环视众人,眼神中带着温和之色,“本王对此子,并无甚惊天动地的期许,无论他未来是承继王爵,或是做个逍遥富家翁......”
“本王只希望他无病无灾,平安顺遂,健康快乐地度过一生。此乃为人父母者,最平凡,亦是最深切的愿望。”
这番话朴实无华,却是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为人父者的心思,引起众人一阵共鸣。
见众人神色动容,李彻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笑容,仿佛灵光乍现般开口道:
“既然如此,不如就叫他——”
“去病!”
众臣皆是一愣:
“去病?”
这名字......也太过直白,太过......接地气了吧?
与方才那百鹤来朝的祥瑞之兆相比,简直像是从云端跌落凡尘。
一旁的王锡张了张嘴,想说这名字是否太过简陋,有失天家贵胄的身份?
李彻却越念越觉得顺口,眼中充满了满意之色:
“对!就叫‘去病’,本王愿他百病不侵,身强体健,一生远离病榻之苦!”
“这名字简单又好记,寓意更是直指根本,平安健康,胜过万贯家财、盖世功名!”
他看着还有些愣怔的众臣,尤其是王锡那欲言又止的表情,笑道:
“怎么?王卿觉得这名字太土,比不上你那‘鹤唳’风雅?”
王锡连忙躬身:“老臣不敢,殿下拳拳爱子之心,以‘去病’二字寄寓平安康健之愿,实乃返璞归真,大巧若拙!”
李彻虽听出了他这话之中的奉承成分,但却是没有点破,笑而不语。
去病,去病。
在场的所有人却是都不知道,这二字可不是什么接地气的土气名字。
即便这两个字本身没有任何出彩之处,但若是放在后世,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其中深含着的期许。
南宋出名狠人,济南二安之一的辛坦夫,其父不也是因为崇拜那个男人,给他取名为‘弃疾’吗?
第607章 奉国大赦
小去病降生的意义重大,使得整个奉国朝堂都为之一振。
李彻早就和文武们通过气,只要此子是个男孩,便立刻立为世子。
他不想学庆帝,搞养蛊夺嫡那一套。
立储之事,立嫡立长,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有道理的。
若是连君主对储君的选择都暧昧不清,下面的人便会滋生野心,陷入无休止的政治内斗。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
支持各个接班人的势力相互制约,高高在上的君主便可冷眼旁观、高枕无忧。
可李彻需要这种制约吗?
奉国内部没什么矛盾,即便是有,也都从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了。
如今的奉国还处于迅速扩张的阶段,有的是蛋糕可以分,海外尚有大片的土地等着李彻去征服。
所以,去病的诞生对奉国上下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李彻心中的喜悦不必多提,当天便下令大摆筵宴,赏赐群臣。
群臣过年时刚收了李彻一波赏赐,现在又收一波赏赐,且比之前更丰厚,自是感恩戴德不必提。
然而,仅仅是赏赐还不够,李彻在深思熟虑过后,最终做出决定——大赦!
这还是李彻入主关外后,奉国的第一次大赦。
在此之前,李彻是有些不理解的,不理解为何古代君王有了喜事,要赦免那些罪犯以表仁德。
但随着他对古代政治的了解不断深入,逐渐开始理解大赦天下的政治意义,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就拿奉国来说。
奉国的罪犯其实非常多,多到管理压力和成本日益庞大,使得朝堂叫苦不迭。
其中绝大多数为各族战犯,包括前朝世家的那些私兵和靺鞨、高丽、契丹、北胡、佛郎机的战俘。
还有小部分前朝世家掌控朝阳城时,遗留的轻重刑犯人。
极小部分是李彻入主朝阳城后,抓捕的犯人。
赦免他们,不仅能缓解看守压力,还能拉拢犯人背后的各方势力。
对于那些异族战犯,奉国仍采用民爵制度,而奉国的军队制度逐渐完善,已经很长时间不需要异族俘虏助阵了。
这就导致大部分异族仍是低等民爵,不仅行动受限,还需要被看守。
但实际上,这些俘虏每日都能见到奉国百姓的生活,早已经心生向往,羡慕不已了。
只是缺少一个加入的机会,只靠劳动又很难获得高等民爵,而奉国朝堂也不好直接放他们自由。
去病的诞生便是一个契机,李彻和内阁商议后,决定赐民爵三级。
俘虏全部提升为六级民爵以上,可在非军事区域自由活动,也可加入生产建设之中。
此令一出,乞活洞中一片欢呼,无数异族囚犯跪地高喊‘奉王万岁’。
这些人已经被奉军打服了,根本生不出背叛的心思,更何况他们的国家都没了。
至于原本前朝世家统治时遗留的犯人,情况要更加复杂得多。
其中肯定有冤枉的,也有真的犯了罪的,当初李彻入住朝阳城时百废待兴,根本无暇核算这些罪犯的情况。
如今大赦,那些谋叛、大逆、杀人等重罪不在赦免之列,而普通罪犯如盗窃、斗殴等犯人可以获释。
至于李彻入住朝阳城后被抓的犯人,则一律不得获释!
之前世家当家的时候,尚可用世态炎凉、身不由己等理由替他们脱罪。
而之后李彻接管了朝阳城,不说是政治清明、一派祥和,那也是有法可依。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