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513节

  而给李倓准备的,是一匹温顺健硕的枣红色骏马。

  如今奉国不缺好马,毕竟整个草原都是奉国的养马地,连胡强那身板都能找到承载他的坐骑。

  三人翻身上马,在亲卫营的护卫下,离开了喧嚣的大连城,踏上了通往奉国腹地的官道。

  刚一踏上那宽阔笔直的道路,李倓便忍不住‘咦’了一声。

  “四哥,这路便是水泥路?”

  他低头看着路面,又抬头望向远方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平坦大道,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在福州,最好的官道也不过是黄土夯实,雨天泥泞,晴天扬尘。

  又何曾见过这般坚硬如石、光洁平整的路?

  李霖轻笑一声,带着几分过来人的了然:

  “正是,在奉国境内,凡是要道、州府相连之路,皆是用的水泥浇灌成路,不仅平整,而且极其耐用,雨雪不侵。”

  李倓听得似懂非懂,他忍不住催动马匹小跑了几步,感受着马蹄踏在路面上清脆而平稳的回响,兴奋地回头道:

  “四哥!这路跑起来真快活!”

  李彻看着少年眼中闪烁的光芒,嘴角微扬。

  这就对了嘛,少年人就该有少年人的活力。

  三人并辔而行,亲卫营呈扇形护卫前后。

  李倓的新奇感如同泉涌,一路上问题不断。

  行不过半个时辰,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城池的轮廓。

  随着距离拉近,那城池的规模让李倓倒吸一口凉气。

  “那......那是何城?”李倓指着前方,声音有些发颤。

  在他有限的认知里,福州城已是东南巨邑,城墙高厚,人口众多。

  然而眼前这座城池,仅仅是远远望去,光是其城墙的高度就和福州相差不多。

  更别提城墙上那密集的防御工事,以及城门口规模庞大的商队车马。

  李霖勒住马,指着那巍峨的城池道:

  “那是金州卫城,是一座新城,用来扼守海陆要冲,亦是拱卫大连港的屏障。”

  “卫城?”李倓难以置信,“一个卫城,竟如此宏大坚固?”

  “这规模若是放在中原,至少也是县城,甚至堪比一些次一点的州府治所了。”

  在他的观念里,卫城是驻军之所,规模有限,岂能与州府大城相比?

  李彻平静地解释:“金州临海,故而需坚城固垒,城墙皆以条石为基,外包巨砖,内填三合土,关键处还用了水泥浇筑加固。”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样的卫城,奉国境内不下二十座。”

  “二十座?!”李倓失声惊呼,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一个金州卫城就如此骇人,二十座?

  那奉国的国力......他不敢细想,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随之而来的难以名状的敬畏。

  再次看向李彻时,眼神变得复杂无比。

  这位六皇兄,在这关外北地,究竟打造了一个怎样可怕的国度?

  他们没有入城,而是沿着宽阔的官道从城外绕过。

  即使如此,也能感受到这座军事重镇的磅礴气势。

  道路上,除了他们这一行,更多的是各种车辆。

  满载粮食、布匹、铁器的四轮大车,由两匹甚至四匹健壮的挽马拉着,在水泥路上跑得又快又稳。

  “两位哥哥。”李倓看着那些巨大的四轮马车,又忍不住了,“这些马车为何如此巨大?轮子也与我们中原的不同,而且跑得这么快,载得这么多,竟不见损毁路面?”

  这次是李霖接过了话头,他指着路上一辆刚驶过的货车:

  “十弟你看,这车轮内的连接处用的是铁部件,这叫‘铁箍轮’,比纯木轮坚固耐磨十倍。”

  “至于这车......”他指了指车架部分,“用了精钢打造的轴承,自然载重大,跑得快,也更耐用。”

  “水泥路本就坚硬,加上这铁箍轮分散了重量,自然不易损毁。”

  “这种大车,一车可载中原寻常马车三倍之重,速度却更快。”

  李倓听得目眩神迷,喃喃道:“铁箍轮......轴承......闻所未闻。”

  他本就是木匠爱好者,此刻见到此等新鲜事物,看向李彻的眼神中更是充满了求知欲:

  “六哥,这些都是奉国工匠所造?花费几何?”

  李彻微微颔首:“工部集天下巧匠,又有奉国大学学者不断改进,自是耗费不菲,然利远大于弊。”

  “奉国之富,半在商路,有此路此车,货通南北东西,税赋自然充盈,反哺于路桥车船之营造,由此形成循环。”

  这话李倓却只听了个半懂,他的天赋和兴趣显然点在工科上,对商贾之事不通。

  又行一段,前方出现了一个岔路口,路旁立着清晰的路牌,指向不同方向的城池。

  更让李倓惊奇的是,路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小的石屋,里面似乎有人值守。

  “六哥,那些小屋子是做什么的?驿站吗,可驿站也不该如此密集啊?”

  李彻早已习惯了这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耐心解释道:“那是‘养路所’。”

  “每二十里设一处,有专人负责巡查路面,清理杂物,修补小的破损。”

  “遇有大损或雨雪,会及时组织人力抢修,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他指了指远处,一队身穿制服的高丽工人,正在清理路边沟渠:“瞧,那就是养路工。”

  李倓彻底惊了。

  毕竟大庆的官道,坏了也就坏了,除非影响大军通行或朝廷大员路过,否则地方官才懒得理会。

  却不想竟在奉国,见到了如此细致周到的维护制度。

  前所未有的认知,冲击着李倓幼小的心灵。

  奉国之强,远超他的想象。

  这强,不仅在于坚城利炮。

  更在于这四通八达的交通,在于这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在于这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

  三人一口气跑了几十里,李倓的兴奋劲才回落,去了马车中休息。

  休息没多久,又兴冲冲地下来骑马而行。

  在路过的一座卫城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接着赶路。

  李倓的兴奋劲还没过,时不时还会跑到队伍前面领路,没事还会纵马追逐路过的狍子、野兔。

  李彻也知道他压抑已久,只要不过分,就任由他去了。

  忽然,李倓拔马而归,语气中满是兴奋:

  “四哥,六哥!前面那座巨城,就是朝阳城吗?”

  李彻与李霖相视一笑,目光投向远方那沐浴在阳光下,轮廓愈发清晰的雄壮城池。

  “不,那不是朝阳城。”李彻的声音平静,“那是奉国的国都,奉天府!”

第629章 世界第一城——奉天府(上)

  没错,如今奉国的国在奉天,而非朝阳。

  之前李彻在朝阳城办公,其实是无奈之举,毕竟出关后的第一城就是朝阳。

  但从地理位置上看,以奉国如今的国土情况,朝阳城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奉国的中心城市了。

  故而,李彻于两年前力排众议,耗时三年的时间,在前世沈阳市所在的位置,平地修建出一座雄城!

  李倓面带愕然之色:“这里竟不是朝阳城?”

  他还记得,李彻最初出关立足之地便是朝阳。

  而在中原流传的奉国传说,和官方的檄文当中,也是朝阳城的知名度更高一些。

  李彻笑着反问道:“十弟,你可知我奉国疆域几何?”

  李倓摇头,他在福州,对这位六哥在北地的基业所知甚少。

  只知道奉国的国力很强,但具体多强,李倓心中并无具体的概念。

  李霖代为回答,语气中带着自豪:“如今奉国北抵莽莽兴安岭,西控科尔沁草原大部,南扼山海关雄关,东临渤海、黄海万里波涛。”

  “疆域之广,东西纵横三千里,南北逾四千里,沃野良田、山林矿藏、江河湖海、草原牧场,尽在掌握!”

  李倓不禁倒吸一口关外凉气。

  如此广袤的土地,这几乎相当于中原数个富庶大州的总和了。

  他看向李彻,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李彻微微颔首,接着李霖的话说道:“当初奉国立足朝阳,乃因朝阳城是出关第一站,那时我们根基浅薄,只能依托一城徐徐图之。”

  “朝阳是奉国龙兴之地,我们在那里积蓄了最初的力量,训练了新军,建立了最初的制度,熬过了最艰难的两年。”

  李彻的语气带着追忆,但随即话锋一转:

  “然,如今奉国疆域已非昔日可比,控扼四方,志在天下。”

  “朝阳城偏居关外西南一隅,远离草原,远离大兴安岭,更远离我新开拓的辽东良港。”

  “这就会导致政令传递迟滞,军队调动迂回,粮秣转运耗损巨大,各地信息汇集更是耗时费力。”

  “以朝阳为都,如同以短绳驭骏马,力不从心。”

  李倓听得心潮澎湃,此刻他也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地理中心。

  一个庞大国家的神经中枢,必须位于能够高效辐射四方的位置,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地。

  其实若是按照前世东三省的领域,真正的地理中心所在应该是吉林省中,长春市到吉林市所在的位置。

首节 上一节 513/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