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516节
李彻的目光也首先落在这七人身上,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随后对着李倓低声介绍道:“十弟,这便是我奉国内阁的七位阁臣。”
如今内阁制度又有了变化。
李彻定下了阁臣任期三年,随后就要换届的规定。
之所以如此,除了怕阁臣当时间长了,权力会固化外,也是让这些首辅大臣去基层看看,免得高高在上、不食肉糜。
任何阁臣当满三年,都要外派或者去六部担任实权工作,这也不算是降职而是平调,等到下一次换届还能继续参选。
毕竟内阁制度的本质,就是李彻为了方便自己处理政务的智囊团,而不是为了弄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全新权力阶层。
随即,他提高了声音,对着为首那位面容清癯的老者道:“王阁老,辛苦你们在此久候了。”
被称作王阁老的老者,正是如今的内阁首辅王锡。
王锡微微欠身,声音沉稳道:“殿下为国操劳,巡幸四方,臣等在此迎候,分所应当。”
话虽如此,但他眼神深处那抹‘殿下您总算知道回来了’的意味,连初来乍到的李倓都能隐隐感觉到。
李彻显然也接收到了这层意思,干咳了一声,目光转向其他几位阁臣。
李彻三天两头往外跑,众人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没办法,谁让自己摊上这么个能打又爱自由的主君呢?
最开始大家还有些担心,但次数多了,众人也懒得再劝了,只要有事能及时回来就好。
除了王崇简这位首辅外,六位内阁次辅分别是:
刘业、伊雅喜、张氾、王迹、齐舫、陈规。
其中王崇简、陈规、刘业属于元老派,是最开始追随李彻的那批臣子。
张氾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官员代表,代表着来自民间的力量。
伊雅喜乃是索伦部的长老,属于异族派别,象征着奉国内部多民族的融合。
而王迹、齐舫则是从朝廷那边要来的臣子,是李彻从大庆挖来的干才,属于朝堂派。
这七人,便是奉国如今权力核心中的核心,李彻最倚重的智囊与执行者。
李霖低声给李倓介绍着七人的身份,后者不由得暗暗心惊,六哥的用人之法果然不拘一格。
七位阁臣中,既有生死相随的元老,又有归化的异族领袖,还有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实干派,也有从中原招揽来的饱学之士。
这种组合,本身就透着一股强大的包容性,又巧妙地平衡了奉国错综复杂的势力。
“殿下此行辛苦,”王锡作为首辅,代表内阁开口,“福州之事已传回京中,万民挽留,足见殿下仁德泽被四海,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规劝的意味,“国不可一日无主,中枢运转,诸多要务仍需殿下定夺。”
“殿下乃万金之躯,巡幸四方固可体察民情,然......”
“好了好了,王阁老,”李彻不等他说完,便有些头疼地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头。
他太熟悉这套开场白了。
内阁制逐渐完善,使得朝堂的政务变得越发轻松,李彻一个大小伙子自然是坐不住庙堂。
时不时就‘微服私访’甚至带兵出去‘活动筋骨’。
这帮大臣,尤其是以王锡、文载尹为首的元老派,劝谏他坐镇奉天的奏章就没断过。
最开始,迎接李彻的都是苦口婆心的劝谏,仿佛李彻一出门,奉国的天就要塌了。
但次数多了,尤其是看到他每次都能带着‘成果’平安归来,这帮臣子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最初的‘担忧焦虑’,渐渐变成了‘无奈认命’。
他们这位主君,能打是真能打,心思缜密也是真缜密,可这性子也太野了点。
好好的一代藩王,偏偏喜欢往外跑,喜欢亲临一线。
劝?劝不动!
拦?更不敢!
而且事实证明,殿下亲自处理的地方事务,往往效果奇佳。
就如此次福州之行,那福州太守在地面上作威作福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就是朝廷派特使去都未必能将其搞下台。
结果自家殿下出马,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这股世家力量一扫而尽。
而李彻此前多次出访,也大多能像此次一样,拿下意外的战果。
久而久之,大臣们也只能安慰自己。
摊上这么个精力旺盛、主意又正的主君,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就好,其他的......就随他去吧。
所以此刻,王锡被李彻打断,也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
随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与其他阁臣交换了一个‘你看,又这样’的眼神。
其他官员可没阁臣们这份淡定,见殿下回到中枢,积压了数日乃至数旬的事务都急着禀报。
一时间,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官员们纷纷开口请示:
“殿下!春耕已毕,然辽省西边数县报有旱情苗头,请旨是否预拨钱粮......”
第633章 倭人寻衅,伐之!
“殿下!春耕已毕,然辽省西边数县报有旱情苗头,请旨是否预拨钱粮......”
“殿下!工部奏报,黑省预定煤矿和石油资源勘探完毕,需追加预算......”
“殿下!户部清点新入库之福州抄没赃款,数额巨大,请示如何入账......”
“殿下!兵部呈上秋操方略,请殿下御览......”
“殿下!索伦部头人遣使入贡,并求请于兴安岭南麓增设互市点......”
七嘴八舌,如同无数只蜜蜂在李彻耳边嗡嗡作响。
他刚刚经历长途跋涉,此刻被这繁杂的政务汇报一冲,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瞬间胀大了一圈。
“停!都停下!”李彻猛地提高声音。
众臣立刻噤声,全场鸦雀无声。
李彻无奈道:“诸位,本王刚刚回来,还未来得及喘口气,收了你们的神通吧。”
众臣连忙拱手:“臣等失职,惊扰圣驾......”
李彻揉了揉眉心,摆手止住他们,实在懒得在这种小事上纠缠。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这些日常政务稍后再议,本王今日有更要紧之事,需与内阁及六部主官商议。”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目光扫过全场。
众人心中一凛,知道殿下这是有重大决策要宣布了。
能让殿下打断所有日常汇报,并称之为更要紧之事,绝非小事!
李彻不再理会广场上噤声的众臣,转头对一直恭敬侍立在侧的太监吩咐道:“怀恩。”
“奴婢在。”怀恩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应道。
“福王初来奉天,一路劳顿,你亲自安排,引福王去歇息,一应用度,务必周全。”
李彻对李倓吩咐道,“十弟,你先去安顿,好好休息,等到晚些时候,我再找你说话。”
李倓虽然对即将商议的要事充满好奇,但也知道此刻不是自己该参与的,连忙躬身道:
“是,皇兄,臣弟晓得了。”
李彻微微一笑,自是从李倓的称呼中察觉到了他的态度改变。
皇兄还算是正常,但臣弟这二字就完全是下对上的尊称了。
或者说,之前的李倓只是向自己靠拢,而如今就是彻底臣服了。
怀恩立刻走到李倓身边,脸上带着恭敬而不失亲和的笑容:
“福王殿下,请随奴婢来。”
李倓向李彻和在场的阁臣们行了一礼,众人也各自回礼。
随后便跟着怀恩,穿过广场侧面的宫门,向内廷深处走去。
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李彻已经在一众阁臣和六部尚书的簇拥下,转身迈上那高高的汉白玉台阶,向着奉天宫正殿走去。
李彻的声音远远传来,清晰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内阁、六部尚书,随本王入殿议事!”
“宣,奉天府内,师长以上职务武官入奉天宫觐见!”
“其余人等,散了吧!”
随着这道命令,其余臣子纷纷行礼告退。
沉重的奉天殿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七位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匆匆赶来的高等武官,按班次肃立。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李彻口中那件更要紧之事。
李彻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臣,目光深邃而平静。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瞬间炸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倭寇寻衅至极,本王决定,择日大军开拔,伐倭!”
轰——
这句话,如同千斤巨石狠狠砸入平静的湖面,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伐倭?!”
“主动出击?”
“这......这......”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