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533节

  李彻指了指李宝干裂的嘴唇,对一旁的亲兵吩咐道:

  “去给两位将军倒两杯蜜水,多加蜜,再加些精盐。”

  亲兵立刻去接水,两人感动地就要谢恩,却被李彻伸手拦住:

  “不急,先坐。”

  李彻将两人摁在一旁的座位上,这才缓缓开口道:

  “本想着让他们狗咬狗,消耗一下实力,没想到这群高丽人比我想象中还要菜。”

  一旁的秋白撇了撇嘴。

  能不菜吗?

  奉国海军刚成立时,将原高丽国的战船全部征用,朴家、新罗、百济的船,也被您半忽悠半恐吓地要过来一半。

  这几年来,奉国周边海域全部封锁,这三国的战船连出航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训练了。

  如今三国组成的船队,完全就是半吊子,三成实力都发挥不出来。

  当然,这话秋白是不敢说出口的。

  也不知道那个张震在想什么,竟然把最爱打报告的那个家伙调回来了,天知道他又躲在哪里记录自己说殿下的悄悄话呢。

  这时,亲兵也把两杯蜜水端了上来。

  李宝、李玠咕咚咚喝下,这才开口道:“殿下,三国船队虽灭,但还是保留下来三艘龟船和十多艘小船。”

  “还有,您看中的那位高丽将领李纯臣,也活下来了。”

  李彻微微颔首,面上没什么表情:“幸存下来的船也没必要还给他们了,直接拆解送入修船厂,当做备用材料。”

  “至于那个李纯臣,倒是有几分勇气,编入第一舰队中,先从船长做起吧。”

  李宝面露惊诧:“啊?那朴家和百济、新罗那边......”

  李彻冷笑一声:“仗打输了,本王未怪罪他们已经是开恩了,他们还有脸和本王计较?”

  李宝、李玠默默对视一眼,同时选择了闭口不言。

  自家殿下真是......杀伐果断,尤其是对外人,手段有些太狠辣了。

  三国为奉国打死打活,把整个舰队都折进去了,不仅没有丝毫补偿,反而又捅了一刀。

  当然,对于李宝他们而言,李彻的这种性格正是吸引他们卖命的根本原因。

  毕竟每一个奉国的文武都知道,自家殿下对外人有多狠,对自己人就有多好。

  对于其他国家,只要稍有错误,李彻便会以雷霆之手段惩戒。

  而对大庆和奉国,哪怕是那些世家和福州的贪官,也不过是上报朝廷,或者斩首了事。

  再看看朴家他们,直接找机会把他们的船队搞没了,对于一个沿海国家而言,说是绝户计也不为过。

  李彻却是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他又和两人闲聊了几句,这才转而提起了倭国船队:

  “如此说来,倭国船队的战斗力,貌似还不错?”

  李玠拱手道:“回殿下,相比于朴家三国而言,的确如此。”

  这话说的很婉转了,在奉国海军眼里,这点战力差距和没有一样。

  还是那个比喻,在一个全副武装的成年人面前,四岁的孩子,和六岁的孩子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李彻站起身,走到后方海图之前,看着近在咫尺的对马岛,缓缓开口:

  “既如此......灭了吧。”

  李宝、李玠二人立刻振奋起来。

  “第一舰队主攻,第四舰队迂回,除主力飞剪船外的其余战船,将附近海域全部封锁。”

  “我要的不只是打败倭国海军,而是全歼!让这片海面上再无一个能航行的倭国船只,再无一个能喘气的倭国人!”

  李宝、李玠对视一眼,当即起身拱手:“是,殿下!”

  他们二人都是第一舰队的副将,见李彻将主攻任务分配给自己的舰队,自然是心中欣喜。

  李彻缓缓点头,再次看向两人,收敛起目中寒芒,温和道:“先下去休息吧。”

  两人齐声道:“末将告退。”

  李宝二人退下后,李彻回到座位上,开始闭目沉思。

  海军这边没什么压力,接下来就是登陆作战了,自己的前沿指挥所也得前移,先在对马岛囤兵并建设码头。

  最关键的还是速战速决,如今奉军的战力越高,打起仗来消耗得越多。

  就暂定三个月吧,三个月全面占领倭国,再把天皇的脑袋揪下来当球踢。

  唰唰唰——

  李彻这边正在思考,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笔尖掠过纸张的声音。

  他回头看去,不由得笑出了声:“太史石头,你又搁那记啥呢?”

  太史婴犹豫了一下,竟将手中纸张递了过来。

  李彻不由得惊奇道:“怪了嗨,平日里你那小本子宝贝得很,本王看一眼都不行,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虽然嘴上吐槽,但李彻还是很从心地接过了那小本子。

  太史婴作为史官,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李彻对他小本本还是很好奇的。

  定睛一看,却见上面写着几行新记录的字:

  【宣威三年春,倭国阴结大庆奸吏,乱福州港,以巨金贿太守,实欲控海路咽喉,截奉国漕运。】

  【夏八月,倭突袭三国水师于对马海峡,三国舟师未及列阵,尽殁于海上。】

  【奉王闻变,遣使持节调停,倭不从,奉王诏伐倭。】

  李彻扫视过后,微微皱眉:“石头,你不是说史家据事直书吗,今日怎么?”

  太史婴面色不改:“那是涉及殿下之私事,而今日之事关乎国家形象。”

  “遑论臣未曾写谎话,这不过是春秋笔法,用了史家技巧而已。”

  李彻不由得笑出了声:“你小子啊......”

  这块石头倒也有温情的一面,也知道替自己掩饰一二,免得在史书上留下好战之名。

  “不过,我不需要你为我隐瞒,若是后世野史有记载,平白污了你的名声。”

  李彻微微一笑,淡然道:

  “你就这么写,奉王甚恶倭奴,亲自率兵伐之!”

  太史婴面色大变:“若是如此记载,此战赢了您便成了暴君,输了就成了昏君!”

  李彻粲然一笑:“是吗......我不信。”

  太史婴:。。。

第651章 君臣谈后世之事

  听闻太史婴这么说,李彻开玩笑道:

  “此言不像是你这个石头说的话,你们史官不是最不屑媚上的吗,怎会想着替我开脱?”

  太史婴低着头,沉默不言。

  为何?当然是魅魔体质再次起效了。

  太史婴乃是史官世家出身,这一点从他的姓氏就能看出。

  春秋时有太史官,掌天时、星历职,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

  这些掌握记录天时的官职,便是最早的一批史官。

  然而,即便是太史一家侍奉了那么多代君王,记录过数十位帝王的生平,太史婴也未从家族记录中见过李彻这样的君主。

  仁爱、英明、年轻、勇武、勤俭......仿佛古代贤王的意志集中在他一人身上。

  这样的帝王不该有污点。

  私下里的私德却也无妨,毕竟人无完人。

  自古以来,最苛刻史学家,都不会以帝王私德来评论功过。

  但是,攻打倭国这件事却是不行。

  以一己之喜恶攻打一个国家,和以大义为名攻打一个国家,完全是两种概念。

  太史婴还在愣神之际,却听李彻淡淡说道:“况且,本王之功绩,可是区区几张纸能写清的?”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功过是非......”

  李彻咧嘴一笑,看向面前的太史婴:“自有后人评!”

  武曌的功绩尚且不论,但她留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价己功的行为,的确有一代女皇的风采。

  太史婴怔怔地看着李彻,心中却早已是惊涛骇浪。

  这世上,竟有不在意青史名声的君王?

  但没用多久,太史婴便回过神来。

  也对,若非殿下此等千古难遇之雄主,也不可能带着穷困潦倒的奉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太史婴缓缓收起手中纸笔,一向毫无表情的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笑容:

  “殿下,臣有一问?”

  “嗯?”李彻意外地看向太史婴,“什么?”

  太史婴斟酌着词句,缓缓道:

  “臣观殿下治军理政,对归附之靺鞨、契丹、室韦乃至索伦诸族,皆行怀柔之策,待之颇厚,然......”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然殿下对倭国、高丽三国,却似截然不同。”

  “倭寇寻衅,殿下雷霆震怒,不惜倾国之力跨海伐之。对高丽,亦是步步紧逼,驱其如犬马。”

  “臣愚钝,不解其中深意,同是异族,殿下您为何......只对倭国、高丽、新罗、百济这些国家......”

首节 上一节 533/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