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90节
枪、矛、槊其实都是一种兵器,而且稳居冷兵器时代最受欢迎的长兵器榜首。
相比于长剑和短刀,枪具有更大的杀伤范围,能更有效地杀敌。
长枪造成的贯穿伤,也比单纯的砍伤更难医治。
“殿下的天赋很高,只要您勤加练习,枪法有超过末将的一天。”
越云表情诚恳,事实上他也没说假话。
原身的身体协调性很好,就是力气太小了,导致他看上去弱不禁风。
李彻穿越过后,每天都会多吃补充营养,并且锻炼身体。
最后一个短板也被补上了,天赋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一种武器拿来后,很快就能上手。
毕竟是庆帝的种,练武天赋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不求能赶上子龙你,我只是想学点保命的手段。”李彻摆了摆手,“战场凶险,虽有胡强他们护着,但也说不准会发生意外。”
“殿下英明。”越云拱手道。
李彻笑了笑,看向远处:“休息得差不多了,继续出发。”
距离安东城还有不到一天的路程,李彻已经能感觉到空气中阵阵寒意带来的紧迫感。
先前开路的依旧是蛮族营。
李彻没有给他们配弓箭,也没有铠甲,甚至连盾牌都没有。
弓弩营和骑兵营紧随其后,一是负责警戒,二就是负责盯着这群靺鞨人。
但凡他们有异动,无需李彻下令,弓弩营就会将箭雨倾斜到他们头上。
甚至李彻和得尔布很直白地说,让你们开路就是当敢死队,扫平障碍的。
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没到友好的地步,可以说是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
李彻深知蛮族畏威不畏德的秉性,除了在吃喝上没亏待他们外,其他待遇皆是差宁古军一筹。
就在此时,一名骑兵拍马而来:
“殿下,前方依然没有情况。”
李彻点了点头:“知道了,斥候营莫要松懈,再去探,前哨至少要散到十里开外。”
“是!”
李彻当然不会完全信任靺鞨人,所以除了靺鞨骑兵在前方开路外,斥候营的哨骑也分散在队伍外围。
“殿下。”诸葛哲面色凝重地凑了过来,“最近几天几乎都没遇到蛮族,看来我们距离安东城很近了,那些小部落都跑光了。”
“嗯,要做好准备了。”李彻点了点头,“为将者当未雨绸缪,所以我才让军队放缓速度,别一头扎进敌军的地盘。”
这里是关外,是讲究丛林法则的地方。
杨忠嗣和高丽是两只猛虎,两虎相争,山里的其余野兽只有逃命的资格。
所以,如果迎面撞到一支军队,大概率就是高丽军。
诸葛哲好奇地看向李彻:“殿下,我有一事不明。”
“何事?”
“殿下出身皇宫,应当只读过圣贤书,最多看两本兵书。”诸葛哲疑惑道,“但您为何如此精通军阵,将一切军务都安排地井井有条呢?”
李彻哑然失笑,原来诸葛哲说的是这件事。
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现代中国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次升学都要经历军训,从小就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样的小说,偶尔还会看看军事频道。
长此以往,虽然不是专业的,但肯定会懂点军事常识。
当然,这些只是锦上添花,李彻觉得自己之所以能熟练地指挥军队,靠的还是天赋。
庆帝的基因遗传到原身后,似乎也转移到自己身上了。
导致他行军布阵,只需一看就知道了个八九不离十,放眼一瞧就知道哪里安营最合适。
“哎,没办法,可能这就是天赋......”
李彻刚准备好好装个13,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一哨骑飞奔而来,“前方三里处,发现敌军营地!”
李彻眼神肃然一紧。
“拿舆图来!”
身旁亲卫连忙把李霖送给李彻的舆图拿来,李彻接过图,翻身下马。
直接将舆图铺在草地上,招手让其他人凑过来。
“刚刚我们路过的是这座山。”李彻指向图中一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应该在这片区域。”
“距离安东城至少有二十里,为什么会在这里碰见敌人?”李彻若有所思,看向哨骑,“可看清楚敌人身份了?”
“其营内战马不多,士兵大多披甲,其衣甲样式就是高丽人。”哨骑条理清晰地回复道。
“有多少人?”李彻又问道。
“数量不多,七八百左右。”
“拿下他们!”李彻当机立断,“不管他们是做什么的,先拿下再说。”
“传令骑兵营包抄过去,蛮族营主攻,务必不可放走一个人!”
“是!”
第112章 破城和自刎
当靺鞨骑兵闯入高丽军营地时,高丽人是懵逼的。
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和靺鞨人不应该是盟友吗?
而当一把把长枪架在为首将领的脖子上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就选择了投降。
其他高丽士卒四散而逃,却被埋伏在两侧的弓弩营全部射翻。
少数幸运儿逃出了弓弩营的射程范围,却绝望地看到一支穿着大庆衣甲的骑兵席卷而来。
王虎狞笑着将这些漏网之鱼一一斩杀,随后迅速接管了营地。
明明是负责主攻的蛮族营则被赶了出去,得耳布对此也不敢有怨言。
李彻带大部队赶到之时,营地中的血腥气已经散去了。
对此李彻也不奇怪,以骑兵闪击步兵,高丽人完全没有还手的余地。
李彻骑马来到营地中心,看着跪在地上被剥去衣甲的高丽军将领,问道:
“你是哪个部分的?”
高丽军将领瞪着大眼睛,一脸的疑惑。
李彻不耐烦地抬起马鞭,一鞭子抽了下去:“说话!”
那将领嗷一嗓子,疼得满地打滚,嘴里还不干不净地说些什么:
“西八松弄,阿该塞给思密达!”
李彻皱了皱眉,这个世界的棒子也喜欢说西八?
不过高丽好像和棒子没啥关系,棒子人的祖先应该是新罗人。
“有没有懂高丽语的,出来翻译一下。”李彻看向身后的将士。
将士们面面相觑。
殿下真是太高看自己了,大家都是罪徒出身,当罪犯也不需要这么高的文化水平啊。
李彻又看向秋白。
秋白摇了摇头:“高丽语,属下是真没学过。”
就在此时,俘虏中站出来了一个士兵,讨好地看向李彻:“将军,我是桓人,会夏语。”
桓国炀帝三打高丽失败,不仅仅留下了几十万枯骨。
还有大批被俘虏的夏人,被迫留在了高丽境内。
其中有宁死不降被杀的,也有跑进深山老林和高丽人打游击的,当然也会有投降的。
听到他自称夏人,其他人看向此人的眼神顿时变得不屑起来。
投降蛮夷的软骨头,没人瞧得起。
李彻对此倒不是很在意,虽然此人没有风骨,但不代表不能用。
再说了,这些夏人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还不是炀帝的锅?
为了活命而投降,李彻虽然心中对此不屑,但也能理解。
“说说吧,你们是哪个军队的,来此做什么?”李彻问道。
“我等是运粮队的,负责催收粮草。”那人老老实实道。
王三春顿时瞪大眼睛,怒斥道:“当我们殿下傻吗?这里是北面,高丽国在南边,你上这里征什么粮?”
“再敢妄语,老子一刀砍了你!”
“不敢,不敢,将军有所不知。”那人连忙解释道,“高丽军长途跋涉,从国内补给困难,大部分粮草是从契丹人那里借来的。”
李彻皱眉道:“契丹人答应了?”
“契丹人畏惧杨忠嗣,如今有了歼灭他们的机会,又不用亲自下场,自然不介意出粮相助。”
旁边解明听得恼火,顿时飞起一脚踹在那人的脸上:“放肆!大帅的尊号也是你能直呼的!”
“行了。”李彻抬手制止了解明。
挺好的一条带路狗,别给我踢坏了。
“高丽军现在何处,共有多少人马,粮草情况如何?”
那人捂着流血的鼻子起身,颤颤巍巍道:“此时正兵临安东城下,他们号称十万人之数,实则多半皆是民夫、辅兵。”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