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74节

  “父皇,今日早上兵部接到了宣府传来的奏疏,奏疏上询问要不要对蒙古进行烧荒和捣巢。”

  烧荒和捣巢?

  崇祯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很快便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疑惑的神情。

  “多少年了,大明边军都没干过这种事了,怎么突然之间就要干这种事了?”

  要知道自崇祯继位以来,大明国力衰退,可从来没进行过烧荒和捣巢这样的军事行动,所以此时听到朱慈烺突然提及此事,难免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朱慈烺则是耐心的说道:

  “边军之所以很久没有做这种事了,一来是因为之前边军惧怕建奴和蒙古,所以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二来就是这么做并不算军功,甚至连最基本的赢钱赏赐都没有,战士们自然更不愿意去做了。”

  “毕竟打仗嘛,大家要么希望能立下军功,光宗耀祖,要么希望能发一笔横财。”

  “可烧荒和捣巢这种事情,既危险又没有实际的军功可拿,谁愿意去干呢?”

  崇祯点了点头,觉得朱慈烺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他微微思索了片刻,然后继续问道:

  “那你又是什么意思?你既然能来找朕,应该是决定要去蒙古烧荒和捣巢吧。”

  崇祯现在可是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他既然来找自己说起这件事情,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眼镜如此,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

  “儿臣确有此意。”

  但下一秒,崇祯却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

  “朕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妥,你别忘了蒙古在不久之前可是臣服了大明,现在蒙古大汗还是朕封的,蒙古也算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再去进行烧荒和捣巢的话,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大明?让那些藩属国又如何看待大明?”

  崇祯的这番话总结一下其实也就是一句话:

  朕知道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朕丢不起这个人啊!

  哎!

  朱慈烺听到这话,无奈地在心中叹了口气。

  看来又得解释一遍这次的真正目标了!

  随后,朱慈烺将之前和李邦华说过的事情大概重复了一遍。

  听到这些话之后,崇祯的眼前一下子就亮了。

  他倒是没有想到,朱慈烺想对付的居然不是阿布奈,而是其他蒙古部落。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不算丢人了!

第269章 什么情况?朕一上朝,大明就要亡国了?

  而且说实话,崇祯其实对这些蒙古部落也是很不爽的。

  想当年建奴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蒙古部落就对大明爱搭不理,时不时地还骚扰一番大明的边境。

  搞得大明边境地区十分动荡不安,百姓们苦不堪言。

  后来他们被建奴打败,也算是变相地灭了国。

  可之后大明打败了建奴,他们也算是间接复了国。

  但是在这之后,他们居然没有对大明俯首称臣,甚至连一个使者都没派到大明来,这简直是对大明的公然挑衅。

  合着老子帮你复了国,你连个感谢都没有是吧?

  说实话,崇祯挺生气的。

  只是生气归生气,因为担心害怕影响朝廷接下来的计划,所以这种事情崇祯也没告诉任何人,只是一直将这口气憋在心里。

  直到现在,他总算是可以发泄这口气了。

  下一秒,只见崇祯突然冷笑一声,然后大声道:

  “好!就该这么对付这些不懂感恩的家伙,就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朱慈烺倒是没想到崇祯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他微微一怔,随即说道:

  “这么说来,父皇这是同意了?”

  崇祯点了点头,但接着突然就有些犹豫起来,然后说道:

  “如果只是这件事情的话,朕当然是同意的,只是这件事情你就没有必要去了吧?”

  “或者派英国公去,或者派唐王去也可以,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应该能够胜任这件事情。”

  朱慈烺摇头说道:

  “不行,因为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草原上就会下雪了,一旦下雪,行军打仗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这件事情必须速战速决。”

  “要是派英国公或者派唐王去的话,那些边军未必会听他们的话。”

  “毕竟他们之前刚刚打了胜仗,志得意满,说是骄兵悍将也不为过。”

  “所以必须有一个镇得住的人去,而这个人不是父皇就是儿臣了。”

  “可父皇是皇帝,需要镇守京师,稳定朝局,所以儿臣去是最为合适的。”

  崇祯听到这话,一瞬间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他心里明白,朱慈烺说得确实有道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再劝你了,不过你记得到了宣府之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城,只需要待在城内即可。”

  哪怕已经知道了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转世,但崇祯也知道朱慈烺的这副身体始终还是人类的身体,要是不小心受伤的话,那也是会流血、甚至死亡的!

  不论是出于父子关系、还是对大明未来的期望,崇祯都不希望朱慈烺受到任何的伤害。

  面对崇祯的担忧,朱慈烺则是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儿臣知道该怎么做,儿臣一定会小心谨慎,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的。”

  崇祯点了点头,接着突然就想到了什么,然后开口问道:

  “你之前也说过烧荒和捣巢是不算军功的,既然如此,你怎么保障那些将士们愿意尽力去做这件事情?毕竟没有军功的诱惑,他们可能会缺乏积极性。”

  朱慈烺胸有成竹地说道:

  “一般的烧荒和捣巢确实是不会算做军功的,但是这次除了烧荒和捣巢之外,我们还会得到领土。”

  “只要能够成功打击那些蒙古部落,抢夺他们的土地,就可以和阿布奈交换宣府之外的牧场,扩大大明的疆域。”

  “如此一来,这自然也算是开疆拓土了,而开疆拓土自然是有军功的。”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可不缺银子,就算给不了军功,银子也会给够。”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银子,他们自然会尽力去做这件事情的。”

  崇祯听到这话,觉得确实也是这个道理,随后点头道:

  “嗯,你说得有道理,就这么办吧!”

  顿了顿,朱慈烺突然又开口道: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儿臣不在的这些时间里,父皇最好不要去上朝,若是想去上朝的话其实也没关系,只是一定不要参与政事,凡事皆有内阁处置,不会出差错的!”

  “这也是为了大明,请父皇切记!”

  崇祯听到这话,鼻子差点都气歪了。

  不是

  这话怎么听的怪怪的?

  好像他一参与朝政,大明就要亡国似的?

  他有那么差吗?

  可仔细一想,貌似在朱慈烺‘造反’之前,这大明好像真的差点亡国了

  一时间,崇祯就跟吃了一只苍蝇般恶心,随后板着一张臭脸说道:

  “你放宽心,等你走了之后,朕要么去城外的道观修仙、要么待在后宫不出去,这朝,朕不上还不行吗?”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

  “这样自然最好不过!”

  崇祯再次无语。

  只是无语归无语,接下来的事情还是要尽快处理。

  随后崇祯便不再耽搁,直接下旨召内阁和几位大臣前来晋见。

  不一会儿,内阁大臣和几位重臣便匆匆赶到了皇宫。

  崇祯也没犹豫,直接将此事详细地说明了一遍,包括要对蒙古进行烧荒和捣巢的计划,以及朱慈烺要亲自前往宣府指挥等事宜。

  几位大臣听到这话,十分惊讶,谁也没想到如今马上就要过冬了,朝廷居然要进行如此大的军事行动。

  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不过既然是皇帝决定的事情,再加上这件事情对于大明确实是十分有利的,他们仔细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也不好说些什么,然后也就都同意了。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被定了下来。

  因为这次要调用的兵马基本上都在京城附近驻扎,所以当天下午,各处的兵马都得到了调令。

  调令如同一道道闪电,迅速传遍了各个军营。

  很快,大明的军队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如今这局势之下,朝廷在京城周边布置的总兵力大约维持在十五万左右。

  虽说与成祖时期那动辄二三十万的庞大兵力相比,数量上着实少了不少。

  然而,若论起战斗力,这十五万左右的兵力那可真是远胜于成祖时期那二十多万大军。

  这其中的关键缘由,便在于武器装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首节 上一节 474/6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红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