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84节

  在原本的历史上,噶尔丹长大之后,不断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吸收周围的部落和种族,逐渐把准噶尔部落发展壮大成了一个由农业、放牧业、手工业、锻造业等多种产业组成的庞大国家。

  在其最巅峰时期,他所控制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七百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建奴的土地还要庞大!

  就连当时的俄罗斯帝国也不敢轻易和准噶尔交锋,只能小心翼翼地与之周旋。

  也正因如此,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才会一直把准噶尔视作心腹大患,不遗余力地想要将其铲除,并且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朱慈烺作为一个穿越者,拥有着常人不具备的认知和远见,他深知准噶尔和噶尔丹最终将会给大明带来的巨大威胁。

  所以他打算借这次出征蒙古的机会,一举除掉准噶尔这个麻烦,顺便把噶尔丹也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虽然现在噶尔丹还没有出生,不过这也没关系,因为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可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

  在卫拉特联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只要宰了巴图尔珲台吉、再灭了准噶尔,那么噶尔丹自然也就不会出生了。

  至于后来会不会又冒出什么噶二丹、噶三丹之类的,那也不是朱慈烺该担心的事情了。

  反正他只要解决他所知道的麻烦就行了,其他的就等着以后再处理吧。

  看起来挺残忍的是吧?

  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战争!

  而战争向来都是残忍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他看向众人继续说道:

  “本宫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给你们,那就是这次去卫拉特联盟的时候,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准噶尔部落的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另外再灭掉整个准噶尔部!”

  “谁要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谁就是此战的第一大功臣,本宫必定重重有赏!”

  在场的武将们听到这话,皆是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情。

  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什么非要杀这个小部落的首领呢?

  一个小小的准噶尔部落,在大明的眼中,似乎并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不过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但他们也不敢多问什么。

  随即祖大弼赶忙起身向前一步,单膝跪地,抱拳道:

  “请太子殿下放心,臣必定全力以赴,务必会拿下此贼的人头、再灭掉整个准噶尔部,绝不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其他武将见状,也赶忙起身跪倒在地,纷纷表起了忠心。

  “请太子殿下放心,臣等此行必不负重托!”

  眼见如此,朱慈烺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将众人一一扶起之后,朱慈烺随即便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毕竟一路奔波而来,这些人都已经疲惫不堪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为两天后的出征做好准备。

  至于功劳的问题,其实在朱慈烺看来已经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毕竟这次要做的事情,可不止是简单的烧荒和捣巢,还有开疆拓土这样的大事。

  而开疆拓土,那可是实打实的军功啊!

  到时候论功行赏,自然不会亏待了任何一个人。

  忙完这件事情之后,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到了下午。

  但朱慈烺还是没有闲着,而是带着几个亲信,来到了粮仓查验。

  毕竟之前已经答应了阿布奈会运送一批粮草到蒙古,充当大军途中的补给,这件事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等朱慈烺到这里的时候,就看见一袋袋的粮草正在从仓库里被搬运出来,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史可法站在一旁看着这些粮草,心中还是有些肉疼的。

  毕竟这些粮草本来是供给宣府当地的百姓以及军队的,结果没想到现在要拿出来供给这五万骑兵用来攻打卫拉特联盟。

  这让他心里多少有些舍不得。

  可一想到之前太子爷说过,这些粮草会在不久之后就被补齐,而且还会多给一些,史可法突然就不怎么难受了。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中,史可法只能勉强算一个忠臣,但绝对不是一个能臣。

  不过这对于朱慈烺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当时的宣府巡抚涉及到叛国,而朱慈烺当时需要的只是一个忠诚之人能够替代他。

  而史可法在这点上就很符合他的要求。

  在朱慈烺看来,这也就够了。

  并且史可法处理宣府内政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纰漏,因此朱慈烺也就懒得换掉他了。

  很快,大军所需的粮草便以备齐,然后由两千骑兵、三千步兵亲自护送出了宣府,而阿布奈派来的人也早在宣府城下等着了。

  同样的,朱慈烺此刻也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这些士兵护送粮草离开。

  他并不担心阿布奈会打这批粮草的主意,因为朱慈烺早已做好了打算,若是到了粮草补给的地方却没有见到粮草,大军就即刻对阿布奈的军队展开屠杀。

  然后也不用去打卫拉特联盟了,直接就地对察哈尔部展开屠杀!

  总而言之,只要阿布奈敢有任何的小心思,他立刻翻脸!

  不过在他看来,事情应该是发展不到这一步的,因为阿布奈只要稍微有点脑子,他就不会这么干。

  当天晚上,朱慈烺下令对所有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进行犒赏,普通士兵十两银子,官职越高拿的越多。

  另外,他还承诺此次得到的战利品只需要上缴三成到国库即可,剩下的七成会全部赏赐给将士们。

  千万别小看这个比例,要知道在明朝这个时候,士兵大多数只能分到一成左右的战利品。

  其中大部分的战利品还是归国库和军队整体调配使用的。

  只有在大规模战役中,缴获丰富的时候,才会相对多一些地分配给士兵,但通常也不会超过战利品总量的三成。

  可是现在朱慈烺居然打算将其中的七成都分给士兵们,你说这些士兵能不高兴吗?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第二天晚上,明日一早,便是将士们出发的日子了。

  这天晚上,朱慈烺在宣府巡抚衙门内大摆宴席,款待了一下明日将要出征的将士。

  这些将士们包括吴三桂、祖大弼、黄得功、周遇吉、马祥麟、还有张世泽等人。

  朱慈烺这次之所以会带着张世泽出来,本来就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

  他希望张世泽能够通过这次征战得到历练,尽快成长起来。

  毕竟往后大明需要的不再是不能上战场的勋贵了,而是那些能够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勋贵。

  所以张世泽必须尽快成长起来,承担起他应有的责任。

  张世泽自然也明白朱慈烺的良苦用心,所以对于这种能够得到历练的机会,他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次征战中好好表现,不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至于朱慈烺从京城带来的其他人,一部分会随军出征,一部分则是会驻守在宣府一带,负责保护朱慈烺的安全。

  毕竟为大明开疆拓土固然重要,但保护太子爷的安全同样重要。

  万一太子要是在宣府出事的话,他们就算有再大的功劳,恐怕也无法弥补过失。

  到时候,不仅自己的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和族人。

  同样的,秦良玉也会驻守在宣府。

  毕竟如今的秦良玉都六十多了,这种出征之事已经不适合她了,她的身体也承受不了长途跋涉和激烈的战斗了。

  甚至不出意外的话,朱慈烺打算再过个一两年就让秦良玉在京城养老了。

  毕竟这位女将军也算是为大明操劳了一辈子,为大明的稳定和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该安享晚年了。

  之后,她的儿子马祥麟就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继续为大明效力了。

  对于忠君爱国之人,朱慈烺向来是十分大方的。

  他深知这些人为国家付出了很多,所以该给他们的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他们。

  无论是封赏还是荣誉,他都不会吝啬。

  因为只有让这些忠君爱国之人得到应有的回报,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酒席之上,众人因为明日一早便要出征,所以也不敢喝酒,只能以茶代酒,然后喝了个痛快。

  他们一边喝茶吃肉,一边谈论着明天的战斗计划,气氛十分热烈。

  直至深夜之时,众人这才起身告辞。

  朱慈烺看着将领们离去的背影,一时间也是思绪万千。

  若是自己再年长一些的话,或许也会跟着他们一起为国征战。

  只可惜,这幅身体太年轻了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慈烺随即也去休息了。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不经意间便已悄然来到了第二天清晨。

  当第一缕晨曦温柔地洒向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世界时,朱慈烺便醒了过来。

  然后此时却有人比他起得更早,那便是那些即将踏上出征之路的大明将士们。

  极目远眺,只见宣府之外,那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明的骑兵。

  一匹匹战马身姿矫健,毛色油亮,在晨光中散发着勃勃生机。

  一位位骑兵身姿挺拔,神情坚毅,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又似一片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随时准备奔腾而出,席卷一切。

  朱慈烺缓缓地走近这些骑兵,目光在他们的身上一一扫过。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大多都惨死在了松锦之战中。

  但如今,因为他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历史的车轮被强行扭转,这些骑兵都得以活生生地站在这里。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然后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祖大弼、吴三桂、张世泽等人走去。

  跟在他身后的一众护卫,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坛酒喝和只酒碗,酒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首节 上一节 484/6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红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