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03节
因为他刚刚才有了兴致,正准备和周皇后亲近一番,结果没想到就被朱慈烺的信给打断了。
不过好在崇祯还没有京虫上脑,知道事关重大不能耽误。
因此他赶忙说道:
“朕马上就来。”
随后,他匆匆起身,开始穿戴龙袍,一旁的周皇后也是帮忙了起来。
穿戴整齐之后,崇祯这才打开了房门,随后便和王承恩来到了内阁。
几人见到皇帝来了,赶忙纷纷起身,恭敬地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随后便在椅上坐了下来。
紧接着,王承恩便将那封奏疏递给了崇祯。
崇祯接过奏疏,大概看了一下,脸色顿时就闪过了一丝犹豫之色。
他抬起头看向眼前的众臣,犹豫的说道:
“太子的意思是要给李自成封陕西、河南、山西三边总兵,还要给他加封督师。”
“当然朕知道,这些都是为了彰显朝廷的诚意和迷惑李自成,但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这样跟封李自成为西北王也没什么区别了。”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和担忧,显然对朱慈烺的这个提议有些不太认同。
薛国观听了这话,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启禀陛下,臣倒是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之处,因为这样做能彰显朝廷的诚意,让天下人都看到朝廷对招安李自成的决心。”
“如此一来,要是李自成再拒绝的话,倒是显得他不知好歹。”
“除此之外,李自成手下的农民军要是知道朝廷要封给李自成这么大的官,还要给他们封官,但是李自成依旧不投降,导致他们也做不了官儿。”
“到时候他们会不会对李自成心怀恨意,觉得李自成不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从而加剧农民军队伍的分裂呢?”
崇祯仔细一想,突然觉得薛国观说得很有道理。
随后他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原本的疑虑渐渐消散,开口说道:
“行了,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朕也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说完这话,崇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爽,因为他觉得给李自成加封的官职实在是太大了,有些超出他的预期。
但不爽归不爽,他之前既然答应朱慈烺不会插手国事,自然也会说话算话。
毕竟大明好不容易有了现在这幅景象,他实在是不想再发生什么意外了。
就这样,关于接受李自成投降一事,总算是这么定了下来!
内阁诸臣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丝毫没有耽搁,当即便现场拟起了圣旨。
王承恩在一旁恭敬地候着,待圣旨拟好,他迅速上前,直接加盖了那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玉玺。
就这样,这道册封李自成的圣旨,就在崇祯的眼皮底下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圣旨完成之后,崇祯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纰漏之后,随即便传来锦衣卫,让他们速降圣旨送往潼关。
片刻之后,京城之中,一队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锦便如离弦之箭般从京城出发,直奔潼关而去。
又过去了几天,画面来到陕西潼关。
天刚蒙蒙亮,潼关城门外便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孙传庭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随后一声令下,紧接着,潼关外的众人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他们在潼关外架起了三口大锅,然后又开始架起柴火,烧起了热水。
等到水开之后,一筐筐雪白的大米就倒进了锅里。
那大锅又大又深,锅底熊熊烈火燃烧着,随着火候渐足,米粥渐渐变得浓稠,一时间粥香四溢。
那股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那些正在煮粥的士兵都不禁口水直流。
然而,直到粥煮好之后,却压根就没有一个灾民前来领取这些粥。
而且不只是今天,事实上自从孙传庭开始在此设粥棚施粥以来,就没有一个人来领粥。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是因为李自成下了严令,禁止所有的农民军前来这里领粥。
李自成心里清楚得很,那些百姓若是过来领了粥,极可能会被朝廷拉拢,到时候就真的回不去了。
即便回去,也极有可能在他的军中扩散各种不好的消息,引起军心不稳,造成极坏的影响。
所以,他干脆要求所有的农民军将领必须严加看管好手下的农民军,不让他们靠近潼关半步。
就连晚上,也有大量的老营士兵在潼关附近进行巡逻,一旦发现有农民军靠近,便会立刻捉拿。
当然,这对于孙传庭而言,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儿。
那些熬煮好的粥,每到晚上的时候,就会被拿去城里分给百姓食用。
反正现在天气凉了,一天的时间粥也不会坏掉。
而且这样一来,还为他省了不少粮食。
总而言之,现在双方就一直在僵持着。
孙传庭这边等的是京城的圣旨,他深知圣旨一到,或许局势便会有新的转机。
而李自成这边,也在等消息,只要之前派出去的兵马来报,说是周围哪里有存粮,他就会立刻派兵攻打获取粮食,以维持他军队的给养。
这一天早上,孙传庭早早地便起来了。
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那些严阵以待的士兵,还有大锅里刚刚熬煮好的米粥,一时间心中思绪万千。
突然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随后只见十几骑快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
那马儿跑得飞快,扬起一路尘土,马上之人还未到城下,便大声喊道:
“八百里加急,快开城门!”
孙传庭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喜,因为他知道是京城的消息来了。
随后他赶忙下令打开了城门,让前来传旨的锦衣卫悉数进城。
紧接着,孙传庭赶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这才迈着沉稳的步伐,准备迎接圣旨。
因为此次前来传旨的是锦衣卫,并非太监宣旨,再加上在场的都是武将,因此那些繁文缛节也就免了。
双方见面之后,传旨的锦衣卫二话不说,便将背上层层包裹的密匣拿了出来。
只见那密匣制作精美,上面刻着精致的花纹,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下一秒,锦衣卫双手恭敬地将密匣交给了孙传庭,说道:
“孙大人,接旨吧!”
孙传庭并没有立刻伸手去接,而是先对着密匣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然后这才恭敬地说道:
“臣接旨。”
随后这才接过密匣,然后从中拿出了那封圣旨。
打开圣旨一看,孙传庭瞬间便有些诧异了起来,因为圣旨上面的内容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匪夷所思了,与他原本所设想的大相径庭。
但很快,他就露出了一丝笑容,因为他知道这圣旨上面的内容对于眼下的局势很明显是有大帮助的。
只要带着这份圣旨去李自成面前宣读,肯定会让李自成军中人心动摇。
“大人,圣旨上面到底说了什么?你倒是念一下呀!”
就在这时,围绕在孙传庭身边的一个武将忍不住开口说道。
他们也很好奇这圣旨上面到底写的什么内容。
眼见如此,孙传庭也没有犹豫,然后直接将圣旨的内容大概告诉了一众将士。
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众人皆是一愣,随后也忍不住惊叹起来。
“真没想到,陛下居然如此圣明,想出了一个这样的办法来离间李自成的军队!”
“我敢说,只要这道圣旨传到李自成的军营之中,那么李自成军中的人心就会立刻溃散,毕竟说到底,要是能当官的话,谁愿意去做一个反贼呢?”
一时间,所有的武将开始纷纷议论了起来。
第284章 李自成:该死的!本王居然被崇祯摆了一道!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武将心里感到十分不满。
他们心里想着,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换来了如今的官职。
如今这些农民军只要带人投降就可以做和他同样的官,这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但后来又仔细一想,要是这么一直打下去的话,说不定自己哪天也就挂了,到时候岂不是什么都没了?
再者说了,就算投降了朝廷,这些农民军最后也会被派去辽东对抗建奴和戍边,未来能不能活着还不一定呢!
想明白了这点,他们心中的不满这才消散了些。
就在这时,孙传庭突然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他环视了一圈众人,然后说道:
“诸位,既然圣旨已到,那么接下来就该派人去李自成那边宣旨了。”
“大家觉得这个宣旨的人由何人担任为好?”
众人听到这话,瞬间面面相觑起来,原本热闹的氛围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下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趟有可能会是有去无回,毕竟谁都知道李自成从来都不是真心投降的,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推翻朝廷自立为王。
万一前去宣旨的人刚一宣读圣旨,结果李自成当场翻脸,直接砍杀了宣旨的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犹豫了起来。
虽然作为一个武将,报效国家,战死沙场是他们最终的归宿,但要是就这么白白的去送死,谁又愿意呢?
毕竟这样死的也太窝囊了!
眼看着众人都有些犹豫,孙传庭也不生气,因为他也知道这些人心里在顾虑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