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11节
没办法,他们是真的怕了,明军现有的军事武器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那是一种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和抗衡的力量。
哪怕他们可以凭借游牧民族的优势随时转移,但转来转去也不是个事儿啊,他们总不能一辈子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吧。
看到眼前这俩人一副惶恐不安、满脸哀求的模样,朱慈烺就知道时候到了。
不过他依旧佯装出一副有些为难的神情来。
随后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思索之色,似是在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权衡。
片刻之后,他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其实话说回来,在大明的朝堂之上,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打仗的,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想着维持之前的和平局面。”
“哪怕是本宫,其实也不愿意发动战争。”
两位使者听到这话,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赶忙一脸惊喜地看向了朱慈烺。
他们急切地说道:
“太子殿下真是圣明!毕竟打仗劳民伤财,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朱慈烺微微颔首,然后继续说道:
“不过说到底,你们之前还是背叛了大明,转而臣服了建奴,这样的行为若是不付出相应的代价,实在难以让朝廷信服。”
“所以,如果你们真的想要重新和大明建立友好邦交,那也是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这话一出口,和硕特部和叶尔羌汗国的使者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于是和硕特使者赶忙说道:
“启禀大明太子殿下,只要能够维持和平,让和硕特部落与大明重归于好,和硕特部落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而且,不瞒您说,当年大明在和硕特设立的卫所兵,大多数都还健在,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一直以汉人的身份自居,对大明有着深厚的感情。”
“只要大明一声令下,卫所马上就可以重新建立起来,继续为大明守护边疆。”
哦?
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瞬间有些心动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在和硕特部落统一西臧之后,可能会对之前所有的卫所兵痛下杀手,以消除潜在的威胁。
结果没想到,他们居然没有这么做,而是留下了之前的卫所兵。
这样一来的话,确实是一个意外之喜。
因为这些卫所兵并非单纯的汉人或者是少数民族,而是两者的结合。
如此一来,就算朝廷要在西臧重新建立卫所,也不需要重新招兵买马了。
只需要派遣一部分汉人兵马前往和硕特部与当地的卫所兵共同驻守,就可以完成对于西臧的初步控制了。
至于下一步的计划,那只能等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谋划了。
眼看着朱慈烺有些心动,一旁的叶尔羌使者赶忙也说道:
“启禀大明太子殿下,叶尔羌汗国也愿意接受大明的驻兵。”
虽然叶尔羌汗国之前只是单纯地和大明保持着朝贡关系,平日里往来并不频繁。
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不答应驻兵是不行的。
毕竟他们之前可是主动向建奴臣服的,这相当于背叛了和大明长久以来建立的关系。
如今既然要重新和大明建立友好邦交,那就要拿出十足的诚意,而没有什么比允许大明驻兵更显诚意了。
朱慈烺听着他们的话,心中只觉得好笑。
因为这件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容易的多。
他原本以为要说服这两个蒙古部落允许大明驻兵还需要花费一番周折,结果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
果然在打赢了一场大胜仗之后,很多事情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那些曾经对大明心怀叵测、妄图与大明为敌的势力,在看到大明强大的实力之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但朱慈烺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情绪波动,而是假装有些犹豫地说道:
“二位,不是本宫不相信你们的话,实在是你们只是使者,这种重大的事情就算你们答应了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这关乎到大明和你们部落之间的未来走向,不是你们能够轻易做主的。”
和硕特使者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启禀大明太子殿下,我等前来之前,首领已经特意叮嘱过,只要大明愿意重新接纳我们,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所以这件事情我等可以保证一定会实现的,还望大明太子殿下能够相信我们。”
一旁的叶尔羌使者也是赶忙附和道:
“尊敬的大明太子殿下,我们亦是如此!”
话说到这里,朱慈烺总算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当场答应下来,而是说道:
“既如此,那么你们先下去休息吧,待本宫和几位大臣商议之后,再告诉你们最终的决定。”
两位使者听到这话,也不敢多说什么,随后便恭恭敬敬地退了下去。
等他们离开之后,朱慈烺这才微微一笑。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怎么朱慈烺只是用了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西臧和新僵给重新收复了?
这未必有些太扯淡了吧?
实际上这哪里是用两三句话收复的?
这分明是用大明将士的战斗力收复的!
当这些使者看到那一万大明骑兵使用燧发枪在马上发动攻击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时代已经变了。
以往蒙古骑兵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勇猛的战斗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但如今在大明军队的新式火器面前,他们完全沦落成了一个个活靶子。
那燧发枪发射出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密集,瞬间就能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特别是当这样的军队人数高达两万、三万、五万甚至十万的时候,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人可以挡得住?
还是那句话,在接近现代化部队的大明军队面前,任何冷兵器时代的军队都毫无招架之力。
第288章 崇祯:原来,朕也能开疆拓土啊!
等送走了叶尔羌使者和和硕特使者之后,朱慈烺独自坐在府衙的书房中,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然后陷入了沉思。
他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这件事情着实非同小可,还是应该和秦良玉以及史可法打个招呼,共同商议一番才妥当。
于是,他当即派人去将他们请了过来。
等到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匆匆赶到府衙,进入书房行礼落座之后,朱慈烺便将刚刚发生的事情简单的地告诉了他们。
当听到这话的时候,秦良玉和史可法先是一愣,眼神中满是惊愕,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很快,他们的脸上便浮现出一阵难以抑制的狂喜。
要知道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已经脱离大明的掌控足足十几年了,而在这十几年里,大明也一直对他们无能为力。
毕竟这个时候大明都快灭国了,哪有心思去管他们?
可谁又能想到呢?
眼下朱慈烺不费吹灰之力,仅仅凭借着大明的威望和之前松锦之战的余威,便重新让他们对大明臣服,这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呢?
要知道这简直和开疆拓土也没什么区别了,甚至意义更为重大,毕竟这是让曾经叛离的属国重新归附!
下一秒,秦良玉赶忙站起身来,双手抱拳,神情激动地说道:
“太子殿下真是圣明,臣对殿下敬佩之至!殿下此举,实乃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啊!”
史可法也紧随其后,满脸敬佩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亦对殿下敬佩得五体投地!殿下以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让这两个汗国重新归附,此等功绩,必将载入我大明史册。”
嗯.
不得不说,这番话倒是夸的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了。
随后朱慈烺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这并不是本宫的功劳,而是大明千千万万将士的功劳,若是没有之前的松锦之战那场大胜,让周边诸国见识到了大明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恐怕他们也不会愿意这样轻易地臣服大明。”
“说到底,这场功劳是将士们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本宫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秦良玉和史可法二人听到这话,只觉得心中更加感动。
身为未来的皇帝,朱慈烺不仅有着卓越的才能,更有着如此谦逊的胸怀,实在是大明之福啊。
可突然就在这时,史可法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微微皱起眉头,然后问道:
“殿下,臣敢问一句,关于和硕特和叶尔羌的投降和驻兵一事,究竟要怎么处置呢?”
朱慈烺刚才还真没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眼下听到史可法这么一问,他便开口道:
“本宫暂时还没想好,你有什么想法吗?不妨说来听听。”
史可法听到这话,犹豫了一下之后这才说道:
“这种事情臣还真没什么好的想法,老实说,就关于土默特部的投降事宜,都不是宣府可以轻松负担的。”
“宣府本就事务繁多,官员数量也有限,最近一段时间光是和土默特使者商量投降的事情就已经焦头烂额了。”
“再加上和硕特和叶尔羌本地的官僚体系与我们大明有所不同,臣认为宣府根本没有办法妥善处理这件事情。”
“所以臣建议将和硕特使者、叶尔羌使者以及之前的土默特使者全部送到京城,由内阁和朝廷的大臣们进行商议投降事宜。”
“如此方能展现朝廷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也能更加迅速、妥善地处理此事。”
说实话,史可法这还真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宣府本身的官员其实并没有多少,而且大多事务繁忙,精力有限。
最近一段时间,光是和土默特使者商量投降的具体条款、安置方案等事宜,就已经让官员们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能力再去处理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的事情了。
更何况这两个汗国都是人口几十万的大国,其内部情况复杂,涉及诸多利益纠葛,哪里是他们一个小小的宣府可以处理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