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13节
于是乎,一个时辰之后,官员们全员聚集到了宫门口准备上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朱慈烺离开京城之后,崇祯第一次上朝。
因此所有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整理好自己的官服,神情肃穆地站在宫门口。
直到听到上朝的钟声响起之后,百官们这才鱼贯而入。
等他们来到太和殿的时候,崇祯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等到众人参拜过崇祯之后,不等王承恩开口,崇祯便满脸红光地说道:
“诸位,今日朕要给你们宣布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太子刚刚从宣府发来奏疏,说是土默特、叶尔羌以及和硕特这三个蒙古部落已经全部向大明投降。”
“并且答应了大明在他们的领土内驻兵的要求。”
“如今土默特、叶尔羌和和硕特汗国的使者们都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不出三日便会到达京城。”
这话一出口,朝堂之上瞬间便是一片沸腾。
文武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满是震惊与惊喜。
很明显,他们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们虽然都知道朱慈烺‘御驾亲征’的消息,但却没有想到这次居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虽然和硕特之前和大明的关系就不错,大明也在和硕特有卫所,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叶尔羌汗国就更夸张了,要知道大明从未在叶尔羌汗国设立过卫所,也从未真正掌控过叶尔羌汗国。
土默特差不多也是如此,从未成为过大明的领土。
但现在,这三个蒙古部落居然都主动投降,还允许大明驻兵,这和开疆拓土简直没什么区别啊!
这意味着大明的领土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国家的实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想到这里,当下便有臣子站了出来,此人乃是礼部的一位官员。
只见他满脸激动,大声说道: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开疆拓土之功啊!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实在是我大明之福啊!”
“陛下万岁!太子千岁!”
说完这话,便来了个五体投地的跪拜。
眼看着有人开头,下一秒,文武百官们赶忙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崇祯听到阵阵恭维之声,一瞬间心中更是得意。
他到底还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此时被群臣如此恭维,心中自然开心。
虽然说这些事情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都是朱慈烺的功劳,但毕竟他是皇帝,怎么着也能分一份功劳吧?
拍完马屁之后,接下来就该商量正事儿了。
所谓的正事儿就是该怎么接受这三个蒙古部落的投降以及驻兵一事。
不过这件事情就不需要崇祯这个皇帝亲自出面了,因为接下来礼部和兵部会共同操办此事。
当然主要还是兵部,毕竟驻兵之事是兵部之事,其中涉及到军队的部署、兵力的安排、后勤的保障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兵部策划和安排。
当然,户部也不能闲着。
因为在这三个蒙古部落驻兵肯定要重新招兵买马,毕竟现有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
要招兵买马就需要用到银子,要给新兵发放军饷、购置武器装备、提供粮草物资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银子来支撑的。
不过好在如今的大明还不缺银子,经过之前的一些改革和整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一切都不是问题。
直到下朝之后,崇祯的脸上还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他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宫人的簇拥下,往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在回去坤宁宫的路上,崇祯突然心中感慨万千。
然后他看向了身后的王承恩,缓缓问道:
“大伴啊,你觉得太子是不是比朕更加适合当这个皇帝?”
如果是在以前,王承恩听到这话的时候肯定会被吓个半死,哪里敢直接回答?
毕竟,这种关于皇位传承的话题,向来都是极为敏感的。
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但是现在,不会了!
第289章 糟了!崇祯要来火器研究院?
于是接下来,只见王承恩十分坦然地说道:
“启禀陛下,奴婢觉得确实如此,太子殿下聪明睿智,有勇有谋,而且心怀天下,对百姓也极为关爱。”
“从这次太子殿下御驾亲征,就能看出他的能力和担当。”
“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让叶尔羌汗国和和硕特汗国以及土默特主动投降大明,这绝非常人可以做到!”
崇祯听到这话果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道:
“朕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朕也想早点把皇位传给太子,这样朕也就可以安心地颐养天年了。”
“只是太子说他还年幼,暂时不能当皇帝,所以这个位置还要朕做上几天。”
“不过没关系,只要太子成年之后,朕就会立刻退位!”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心中再无一丝对皇位眷顾。
皇帝这个位置对于崇祯而言,现在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王承恩听到这话,眼睛突然一转,然后笑着说:
“陛下,奴婢斗胆说一句,是不是该为太子殿下挑选太子妃了?”
太子妃?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就愣住了。
接着仔细想一想,突然觉得王承恩这话很有道理。
朱慈烺眼下虚岁已经十四了,确实是到了快娶妻的时候了。
而且又不是说挑选太子妃之后马上就要成婚,毕竟太子选妃向来都是极为繁琐之事。
要考虑到女方的家世背景、品德修养、容貌才情等等诸多方面。
有时候筹备个一两年也是有的,这件事情确实必须要行动起来了。
“看来朕得和皇后好好商量一下,为烺儿挑选一个太子妃了。”
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道。
就这样,远在宣府的朱慈烺还不知道,他很快又要多一个老婆了.
就在崇祯的脚步即将踏入后宫门槛之时,他猛地停下了脚步,然后微微侧过头,目光落在了一旁的王承恩身上,开口问道:
“对了,朕之前听太子提及,说他建立了一个什么火器研究院,你可知道这个地方究竟位于何处?”
王承恩听到这话,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片刻之后,他这才开口道:
“回陛下,奴婢确实知晓这个地方,这火器研究院,如今乃是朝廷最为重要的衙门之一。”
“所有的火器以及各种威力惊人的火炮,皆是由这个衙门研发出来的。”
崇祯听到这话,心中的好奇心如被点燃的火焰般熊熊燃烧起来。
然后追问道:
“那为何之前上朝的时候,朕从未见过这个衙门的官员?他们难道不来上朝吗?”
王承恩摇了摇头。
“这点奴婢也不清楚,或许这其中有别的什么缘由。”
要知道自朱慈烺着手建立火器研究院之时,便定下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规矩。
那便是火器研究院的所有官员皆不用参与朝会,也不涉足政治。
他们唯一的目标,便是心无旁骛地为大明生产和发明新的火器。
朱慈烺如此安排,也是为了这些官员们着想,让他们能够远离朝堂的纷争,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不然没过几天,估计他们也得被迫卷入朝廷的各种纷争之中,这样怕是就没什么精力再去研发火器了。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倒是让崇祯对这神秘的火器研究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时间,他原本想要踏入后宫的脚步,竟再次变得迟疑起来。
他的心中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他,让他改变了主意。
随即,崇祯直接看向王承恩道:
“朕要去火器研究院看看。”
王承恩听到这话,顿时吓了一跳,然后赶忙说道:
“皇爷,这.这不好吧!”
“火器研究院主研各种火器和火炮,十分危险,皇爷万金之躯,万一到时候有个闪失,奴婢万死难辞其咎啊。”
崇祯眼睛一瞪,道:
“火器研究院如今最少也成立半年了,也没有听说过发生什么危险的事儿,怎么朕一去就有危险了?”
“莫要多话,前面带路。”
眼见如此,王承恩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只得默默地低下头,然后在前面带起了路。
不过毕竟是皇帝出行,所以肯定需要准备一番,因此趁着锦衣卫们忙着准备车驾的时间,王承恩又偷偷唤过一个锦衣卫。
那锦衣卫见是王承恩唤他,赶忙快步走到王承恩身边,躬身行礼。
“王公公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