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16节
所以他打算将大部分的战利品都换成粮食。
至于为什么这么着急,是因为阿布奈心中隐隐有着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总觉得再过几天,草原上就会下雪了。
而一旦下雪,草原的气候便会瞬间变得严寒无比,倘若到时候还没有拿到足够多的粮食,那可就真的来不及了。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若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不知会有多少人会在这寒冬中失去生命。
想到这里,阿布奈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下令让人喊来了他的怯薛们。
说起这怯薛,在蒙古的历史长河中,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类似于汉人的亲兵和文官集团,其起源可追溯到蒙古部落的亲兵制度。
当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征战中,将亲兵制度不断扩充完善,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惊人的护卫军。
这支护卫军就是怯薛军!
也由此成为了蒙古帝国统治阶层的核心力量,在蒙古帝国的兴衰荣辱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怯薛军的组成人员极为特殊,主要由贵族、将领等的子弟以及少量平民中的佼佼者构成。
他们被精心挑选出来,一方面自然是因其自身具备卓越的武艺和出众的能力,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卫大汗的安全。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作为人质,被送入怯薛军中,以此确保其家族对大汗的绝对忠诚。
本来在蒙古被建奴灭掉之后,怯薛也随之消亡了。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伴随着阿布奈重新成为蒙古大汗,他毅然决定重新组建怯薛军。
他要让这支曾经威震四方的军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他统治蒙古的得力助手。
于是乎,新的怯薛军便应运而生了,并且成为了阿布奈的亲兵!
没过多久,十来个蒙古人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阿布奈的营帐之内。
这些人,可都是阿布奈精心挑选出来的怯薛首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勇士。
他们见到阿布奈之后,赶忙恭敬地跪拜在地,齐声高呼:
“参见大汗!”
阿布奈抬手示意他们起身,随后也懒得说什么废话,直接切入主题道:
“诸位,想必大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你们也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多余的话,本汗也就不说了。”
“本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除了留下一部分的金银财宝用于赏赐之外,其余的牛羊马匹等东西,全部向大明换成粮食、棉花、食盐、茶叶等物资。”
“这些物资对于我们部落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确保有足够的物资,我们才能顺利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你们觉得如何?”
虽然这件事情阿布奈早就已经在心中盘算好了,但他还是觉得应该和这些人打个招呼,毕竟他们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在族群中也有着一定的威望。
听到这话的时候,在场的众人其实也没什么想要反对的。
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之前蒙古被建奴劫掠得太狠了,牛羊被大量掠夺,这就导致今年的牛羊根本就不够吃。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今年肯定会有很多人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失去生命。
但如今有了这次的缴获可以跟大明换取粮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部落有希望顺利度过这个冬天了。
而且阿布奈之前大概也算过一笔账,如果把牛羊马匹以及金银财宝全部折合成白银的话,这次大概能有三百万两银子。
就算按照之前的约定,他只能分到三成,那么最少也有九十万两银子。
用这九十万两银子去换大明的粮食、食盐、棉花等物资,应该足够部落度过这个冬天了,甚至还会有一些剩余。
在场的众人大概也都是想到了这点,一时间脸上也都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然而,就在阿布奈心中得意洋洋时,人群中一个年老的蒙古人突然站了出来。
随后他微微躬身,恭敬地问道:
“敢问大汗,那些缴获过来的人口该如何处置?”
阿布奈听到这话,丝毫也不在意,他随意地摆了摆手说道:
“这些人口就不要了,全部给大明,也能为我们换一笔银子。”
在阿布奈看来,眼下的蒙古其实是不缺人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物资来养活那么多人。
毕竟他连自己部落的族人都养不活了,哪里还想要养活那些缴获过来的人口?
还不如用这些人再跟大明换点钱财粮食来的划算!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那个蒙古老人却是瞬间皱起了眉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和焦急。
下一秒,只听他继续说道:
“大汗,老臣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妥!老臣不是在驳斥您的决定,而是这件事您真的不能这么做。”
“您想啊,若是我们不要这些人口,那么这些人是不是全部都要送给大明?”
“要知道在之前的战争中,大明已经俘获了不少蒙古人,并且吸纳了这些蒙古人,要是再把这七万人送给大明的话,大明的蒙古人是不是会越来越多?”
“再加上叶尔羌、土默特和和硕特这些归降大明的蒙古部落,到时候投降大明的蒙古人只会越来越多。”
“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到底我们是蒙古,还是大明是蒙古?”
阿布奈听到这话,整个人顿时都懵住了。
因为他从来也没有从这个角度看待这些问题,在他的认知里,只是觉得那些人是个负担,却没有想到这背后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隐患。
而且现在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
要是越来越多的蒙古人都归附大明的话,那么他这个蒙古大汗还算是蒙古大汗吗?
到时候说不定“蒙古”这个词儿都会被套到大明身上了,他这个蒙古大汗也就名存实亡了。
明白过来之后,阿布奈顿时头疼不已。
他用手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说道:
“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我们的部落实在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这可如何是好?”
那蒙古老人想了一下,说道:
“其实这点也无妨,大明之前不是答应了我们可以借他们的粮食吗?既如此,那就直接留下一半的人口,只给大明一半,养活这些人口的粮食就借大明的。”
“而且大汗不要忘了,这世上不只是大米可以吃,大米之外还有很多的作物,比如一些杂粮也是可以吃的,而且这些杂粮的价钱只是大米的一半不到,多换些杂粮的话,就可以养活这些人了。”
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谋略,仿佛为阿布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阿布奈听到这话不由得有些心动了起来。
他微微眯起眼睛,思索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
“既如此,那就这样做吧!等到明日,本汗就派使者前往宣府和大明太子进行商谈。”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似乎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突然人群中又有人开口问道:
“大汗,我总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按照我的估算,这次需要的粮食最起码也在二十万石左右吧?可是大明有那么多的粮食吗?”
“就算是有,大明不应该先保障宣府本地的军队和百姓供给吗?他们真的会给我们这么多的粮食吗?”
阿布奈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就忐忑起来了。
因为说实话,他也不知道大明现在在宣府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啊!
毕竟这种事情应该也算是大明的军事机密,怎么可能让他一个蒙古人知道呢?
但这种事情确实必须要调查清楚,万一宣府的粮食不够,那么今年冬天他们岂不是没法过冬了?
虽然之前朱慈烺说过一定会保证粮食供给,但是这种事情怎么能说得准呢?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朱慈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且现在对于阿布奈来说,大明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信度了。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了。
想到这里,阿布奈沉声道:
“你们放心,这件事情本汗会想办法打探清楚的,而且本汗相信,大明这次应该不会再糊弄我们了。”
“毕竟我们刚刚才达成合作,大明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和我们翻脸。”
他的声音虽然沉稳,但眼神中还是透露出一丝担忧。
众人听到这话也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毕竟从大明对待周边部落的各种举措来看,大明还是想要以招降蒙古为主的。
而且他们是最先投降大明的,也算是大明的藩属国了,于情于理,大明都不应该对他们出手。
不然的话岂不是太不要脸了?
商议完了这件事情之后,阿布奈随即便宣布众人退下了。
营帐中渐渐安静了下来,阿布奈独自坐在那里,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并且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路,只能勇敢地面对,为了部落的未来,他不能有丝毫的退缩。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便已来到了第二天清晨。
这一日,天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阿布奈便早早地从榻上起身。
简单的用过早饭之后,阿布奈直接下令大军即刻拔营,然后向着宣府的方向缓缓进发。
因为大军本就距离宣府不算太原,因此这一路行军,倒也顺畅。
仅仅过了半天的光景,那连绵的大军便如同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移动到了宣府的十里之内。
见此情形,阿布奈果断下令,大军随即再次驻扎下来。
他站在营帐前,望着宣府的方向,眼神中透着一丝谨慎与犹豫。
思量再三,他还是不敢贸然进入宣府城内,毕竟这城内局势复杂,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当机立断,派人快马加鞭送去书信,和上次一样邀请朱慈烺出城详谈。
没过多久,朱慈烺便收到了阿布奈送来的书信。
他坐在案前,不紧不慢地打开书信,目光扫过那寥寥数语,心中顿时觉得一阵好笑。
这书信的内容极为简单直白,就是邀请他去商量一下关于战利品分配的事情。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思量,这阿布奈倒是心急,战利品都没送回来呢,就急着谈分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