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75节

  本以为到了冬天,李自成能安分一些,最起码也会待在河南一带过完这个冬天再说,结果没想到他现在居然要入川!

  这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啊!

  下一秒,朱慈烺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合上了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奏疏,然后吩咐道:

  “不回去了,再去暖阁,另外,立刻派人去把刚刚离开的几位大臣全部再喊回来,就说有紧急军务需共同商议。”

  旁边的侍卫听到命令,赶忙躬身领命,随后脚步匆匆地向外奔去。

  不多时,朱慈烺再次踏入了暖阁。

  没过多久,刚刚才回到坤宁宫,本想稍作歇息的崇祯也被朱慈烺派去的人给喊了回来。

  此刻的崇祯心中满是不解与困惑,因为他完全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明明刚商议完调粮的事情,怎么这会儿又被朱慈烺给喊回来了?

  难道事情又有了新的变故?

  崇祯带着满心的疑惑,脚步匆匆地再次来到暖阁。

  一进门,就看到朱慈烺正站在那里,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崇祯走过来,脸上带着一丝茫然开口问道:

  “何事如此着急?”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随后这才说道:

  “父皇,儿臣刚才本来打算回东宫的,结果还没出宫门,半路上又收到了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

  “陕西又出变故了,而且事情很急,简单来说,李自成要入川了。”

  朱慈烺说着,便从袖中取出那份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也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随后他赶忙接过奏疏,然后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等看完之后,崇祯的脸色就变得无比难看了起来,那原本就有些苍白的脸色,此刻更是如同覆上了一层寒霜。

  因为他也没有想到,李自成这家伙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川,这完全脱离了他们的计划。

  紧接着,崇祯阴着一张老脸,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情该怎么办?李自成要是真的入川的话,可就会影响我们之后的计划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朱慈烺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集中所有可以调动的兵力进入河南,然后和李自成展开决战,一举消灭这个心腹大患。

  但要是真的被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那这件事情可就麻烦了。

  毕竟四川这个地方向来易守难攻,一旦李自成在那里站稳脚跟,再想将他彻底剿灭,可就难上加难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是有些头疼地捏了捏额头,因为他一时间也没想好该怎么解决这件事儿。

  最终他只能说道:

  “父皇放心,虽然这件事情有些出乎意料,不过李自成想要入川也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河南周围的军队一定会阻拦李自成,虽然效果可能不大,但肯定也能稍微拖延一下李自成的步伐,为我们争取一些时间。”

  “另外,汉中、四川也是有不少兵力的,他们也可以阻拦一下李自成,让李自成不能那么轻易地进入四川。”

  “再加上此时正值冬季,大雪封山,山路更为陡峭难走,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是去不了四川的,而在这期间,我们刚好可以调集兵力阻拦李自成入川。”

  崇祯听到这话,只能默然的点了点头,不过看得出来他还是很担心的。

  没过多久,几位刚刚打算回去的大臣们又重新折返了回来。

  此时此刻他们一个个也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刚刚事情都商量完了,他们都准备回去了,突然之间又被人喊了回来,这让他们感到十分的不解。

  看到众人来了,崇祯也懒得再说什么,直接让王承恩将新的奏疏拿过去给他们看了一眼。

  等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所有人也都是颇为诧异起来。

  很明显,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之内居然收到了两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更没有想到李自成这家伙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川,这完全打乱了朝廷之前的部署和计划。

  紧接着,不等崇祯开口说些什么,兵部尚书李邦华便率先站了出来。

  只见他神情严肃,声音洪亮地说道:

  “陛下,臣认为应该即刻调集兵马阻拦李自成,千万不能让李自成入川。”

  “要知道如今四川的兵马大多数都被调到了京城和宣府,以保卫京师的安全,四川境内根本没有多少兵马可以战斗。”

  “要是让李自成入川的话,事情会变得很麻烦,到时候想要彻底消灭李自成,只会难上加难。”

  其他几位大臣听到这话也纷纷表示同意。

  其实冬天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愿意打仗的。

  因为冬天打仗不只是耗费钱粮,还会耗费性命。

  毕竟天寒地冻的,士兵们穿着厚重的棉衣行动难免有所不便,再加上作战的地点可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林之中,这种地方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发生战斗的死亡率极高。

  但即便如此,这场仗还是不能不打。

  因为谁都知道要是让李自成进入四川的话,那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崇祯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随后道:

  “这场仗自然是要打的,只不过该怎么打,还需要诸位爱卿商量出一个章程出来,此事迫在眉睫,不能耽误片刻。”

  “就在此处商议,今日太阳落山之前,必须拿出一个章程!”

  几位大臣听到这话,纷纷也都表示同意。

  他们也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下便开始商议起来,就连朱慈烺也参与了进去。

  因为作战地点有可能发生在陕西、四川一带,再加上李自成出发之时,又驱散了十几万的百姓,导致之前部署的部分兵力无法参与作战,所以这次的兵力只能从其他地方调用了。

  也就是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省调用。

  虽然明末这个时候这四个省份也都不太安稳,各地都有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和骚动,但总的来说这些地方依旧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少量的兵力还是可以调得动的。

  计划也很简单,首先由这四个省份出兵六万,再加上四川原本的两万多兵力,组成八万的兵力用来阻拦李自成入川。

  八万对三十万,虽然看起来实力还有些悬殊,但其实这场仗和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完全不一样。

  因为李自成想要从潼关进入四川,能走的路也就那么两三条。

  只要守着这几条路,并且沿途部署兵力、挖掘陷阱,就能阻拦李自成入川了!

  再然后,河南周边的省份再召集兵马从后面追击李自成,如此前后夹击,就可以把李自成困在山中了。

  简单来说,这场仗其实并不一定会打起来,主打的就是一个围困。

  只要把李自成围困在山里,切断他的粮草供应,等到他弹尽粮绝之时,大明就会不战而胜!

第331章 洪承畴:皇太极,你要是死了多好啊!

  这件事情一直从上午商议到了下午,几位大臣们因为一些事情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但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

  当然,中午这顿饭是崇祯管的。

  事情商量完毕之后,几位大臣们便纷纷下去开始忙活了。

  他们知道时间不等人,这件事情必须尽快运作起来。

  不过这次户部的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因为这次不止是要向陕西运送粮食,还要往四川运送粮食,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压力再大也是要去做的!

  没过多久,朱慈烺也离开了皇宫。

  接下来的事情,已然无需他这位大明太子再费心劳神。

  因为大明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国家机器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会按照原有的的程序与规矩,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件事情。

  与此同时,画面转向辽东。

  这一天对于洪承畴来说,依旧是一个平凡而忙碌的日子。

  然而一封来自京城的礼部诏令,却悄然来到了辽东,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而这封诏令所传达的事情,正是关于崇祯准备过寿的喜讯。

  至于为何用了将近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才到达了辽东,实在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辽东地区大雪纷飞,连绵不绝地下了十来天。

  那厚厚的积雪将道路掩埋得严严实实,送信的官兵行走起来极为困难,因此这封诏令才在这个时候姗姗来迟。

  不过由于这并非是圣旨,所以当诏令抵达辽东之后,洪承畴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而是依旧沉浸在繁忙的公务之中,处理着各种琐碎而重要的事务。

  直到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他才从下属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你说什么?礼部发来的诏令?”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洪承畴不禁微微一愣,脸上浮现出一抹懵逼的神色。

  因为他实在想不明白,礼部在这个时候突然发什么诏令?

  带着满心的疑惑,洪承畴这才看向了下属手中那精美的盒子,盒子打开之后,便出现了两封诏令,一封是写给洪承畴的,一封居然是写给皇太极的。

  洪承畴没有犹豫,直接拿起了写给自己的那封诏令。

  打开一看,他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因为这诏令上面所说的竟然是崇祯过寿的事情,所以礼部按照规矩提前来通知一下辽东这边的文臣武将,让他们提前写好贺表、备好贺礼,以便在皇帝寿诞之时献上。

  说实话,这个消息确实让洪承畴感到有些惊讶。

  毕竟众所周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生活便极为俭朴,从来也不为自己过寿。

  他总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认为过寿这种事情过于铺张浪费,与他的治国理念不符。

  因此以往他的生日往往都是和新年一起过了,百官们有时候也不用刻意写什么贺表,只是简单地表示一下祝贺便罢了。

  特别是辽东这种偏远地区的文臣武将,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写过贺表、送过贺礼了。

  然而这次却不同以往,礼部的诏令竟然都送到了辽东,看来这位皇帝是真的想过一次大寿啊!

首节 上一节 575/6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红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