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91节
“大人安好。”
那声音颇为尖细而刺耳,仿佛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在尖叫,让李定国身后的武将们不禁皱起了眉头。
其中一人忍不住冷笑着说道:
“建奴也真是的,居然派一个汉奸来见我们,真是岂有此理!”
“汉奸”这二字一出口,那建奴官员的脸色瞬间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变得颇为难看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又忍不住在心中把范文程骂了一遍。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怎么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但很快,他还是恢复了那虚伪的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笑着说道:
“这位大人误会了,在下可从来没有在明朝为官,何来汉奸一说?在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而已,归降大清之后这才做了官。”
“所以严格来说在下并不是汉奸。”
李定国听到这话,心中暗暗冷笑一声,也懒得再纠结这个事情。
因为在他看来,与这种无耻之徒争论这些毫无意义。
于是他直接说道:
“废话不要多说,你今日来找我有何事?难道是贡品准备好了,马上便要出发了?”
那建奴官员听到这话,脸上再次堆满了笑容,然后忙道:
“大人误会了,今日下官之所以来找您并非是因为贡品准备好了,而是此事有些变故。”
“实不相瞒,我大清陛下有令,说是为了彰显我大清和大明的友好,所以特意想要将贡品追加一倍,以表诚意!”
嗯?
李定国听到这话,心中多少有些诧异。
因为他倒是没有想到建奴这次居然这么大方,主动把贡品增加一倍。
要知道在他原本的想象中,建奴可能会在贡品上百般刁难,甚至哭穷来减少贡品,结果没想到建奴却主动要求增加一倍。
这其中怕是有什么阴谋诡计吧?
紧接着就在这时,就听到那建奴官员继续说道:
“不过因为这些贡品太过于难得,其中不乏一些稀世珍宝和珍稀的特产,它们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筹备下来需要三五天的时间,在这期间还需要大人好好等待几天,等东西筹备好之后便立刻出发。”
李定国听到这话,心中虽然有些疑虑,但也不好拒绝。
毕竟从表面上看,建奴这次确实是诚意满满。
于是,他微微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多待几天吧!”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那建奴官员也不再废话,随即便转身告辞了。
然而等到那人离开之后,李定国身边的众人瞬间七嘴八舌的议论起了此事。
“大人,末将总觉得这件事情不太对劲,建奴怎么会这么好心主动追加一倍以上的贡品?这说不定这是他们设下的一个陷阱,就等着我们往里面跳呢。”
“大人,末将也觉得此事有猫腻,说不定建奴是想用这些贡品来麻痹我们,然后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然而面对众人的担忧,李定国却是笑了笑说道:
“你们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件事情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只要建奴不敢杀我们,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众人听到这话,虽然心中还是有些疑虑,但看到李定国那坚定的眼神,也就不好说些什么了。
当然,李定国之所以这般有底气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在他出发之前,大明这边已经做好了所有的万全准备,以确保此事不会出现任何乱子。
毕竟这可是崇祯第一次过寿,朝廷上下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并且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建奴使出什么手段,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眨眼间,时间又来到了晚上。
夜凉如水,沈阳城内各处的烛火早已熄灭,唯有在街上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
李定国刚睡醒没多久,脊背突然泛起一阵刺骨的寒意。
只是那寒意并非来自夜风,更像是某种无声的窥探。
下一秒,他猛地睁开眼,黑暗中只见窗口处立着一道黑影,身形挺拔如松,腰间隐约露出半截闪着冷光的兵刃。
“谁?”
李定国低喝一声,右手便要去摸枕头下面的短刀。
这些年在沙场摸爬滚打,他早已练就一身警觉,哪怕是熟睡时,稍有异动便能瞬间醒转。
此刻见这黑衣人突然出现,他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人一定是皇太极派来的刺客。
只是下一秒,李定国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他什么也没有摸到,这枕头下面空空如也。
他这才想起,之前进入沈阳城的时候,他们身上的兵器和甲胄都早已卸下了!
就在李定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只听那黑衣人却先开了口,声音压得极低,并且带着几分刻意的沙哑。
“大人不要惊慌,在下并非建奴,而是朝廷部署在沈阳城内的锦衣卫。”
锦衣卫?
李定国微微一愣,他虽是农民军出身,却也久闻锦衣卫的威名。
只是这沈阳早已落入建奴之手,锦衣卫怎会出现在这里?
事实上在明末这个时候,因为皇太极的严防死守,锦衣卫在辽东一带确实没什么太大的作为。
直到松锦之战之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朱慈烺下令重整了辽东当地的锦衣卫,让他们渗透进沈阳城内刺探情报。
这些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挑出来的狠角色,身份比裹尸布还严实,只有洪承畴和祖大寿以及朱慈烺知道他们的身份。
毕竟越少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他们也就越安全!
第343章 驻守皮岛的大明水师!
就在这时,黑衣人似乎听出了李定国的疑虑,随即便说道:
“大人不信也没关系,等回到辽东之后,可向洪大人求证。”
“今日前来是有要事告,那便是建奴今日所说的筹备双倍贡品之事,绝非出自于真心。”
“他们此举实则是为拖延时间,并且将延误贡期的罪责嫁祸给大人。”
“届时陛下震怒,大人恐难脱干系。”
李定国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惊,因为他还真没想到这点。
关键是对方白天来的时候说的是只需要三五天的时间,他想着耽误三五天的时间也不打紧,所以这才同意了。
结果没想到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建奴这招借刀杀人,当真是阴狠至极。
下一秒,李定国赶忙小声道:
“多谢告知,这份情李某记下了。”
“分内之事,不敢当大人谢。”
黑衣人说完,身形一晃,如同融入墨色的水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只留下一句随风飘来的低语。
“大人保重,后会无期。”
发生了这种事情,李定国却再无睡意,只不过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却也没有多么着急。
或许在建奴看来,他们回去的时候要从沈阳走到辽东,再从辽东走到京城,少说也得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
再加上途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二十天的时间都有些紧张。
按照常理来说确实如此,只不过这次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原来,朝廷考虑到京城距离辽东行程遥远且充满变数,为了确保李定国等人能够按时赶到京城,所以决定让他们返程的时候走海路到达京城。
而且朝廷早在一个月前就对郑芝龙传达了命令。
让他去迎接朝鲜、安南、琉球、缅甸、暹罗等国的使者去大明朝贺,同样的,顺便也把李定国等人接过去。
明末这个时候虽然明朝的国力已然接近崩溃,但说到底并没有亡国,因此也还和这些小国有着一些联系。
而且之前松锦之战大胜之后,这些小国也都派使者前来表达了祝贺。
如今崇祯要过寿,自然是少不了他们了。
不过此时正值冬季,再加上路途遥远,所以朝廷这才决定由郑芝龙亲自去接!
毕竟纵观天下,如今也就只有郑芝龙的水师能够在冬天继续在海上航行了。
只是这件事情属于机密,再加上为了防止建奴捣乱,所以这些人中只有李定国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李定国如此淡定的原因。
因为要是走陆路的话,从这里去往京城最起码需要二十天、甚至更久。
但要是走海路到达天津,然后再去京城的话,最多也只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他只要在崇祯过寿的半个月前出发,便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万一时间到了,结果建奴这边还没有‘准备好’,甚至不打算放李定国等人离开的话,那又该如何?
这点就更简单了,要知道郑芝龙可不是吃素的,如果建奴敢不放人,到时候郑芝龙肯定会逼迫建奴放人。
毕竟郑芝龙的水师之前刚刚打败了建奴的水师,士气正盛,再加上皮岛还驻守着三万多大明水师,强强联合之下,建奴哪里敢不放人?
当然,真要说起来的话这其中也是有风险的,那就是李定国不清楚郑芝龙究竟什么时候会派人来接应他。
不过话说回来,这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李定国这才沉沉的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