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600节
那老人听到这话才缓缓抬起头来,然后一脸不安地看向了坐在龙椅上的崇祯。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敬畏与惶恐,仿佛面对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神祇。
然而接下来他还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呆呆地望着崇祯,仿佛被他的威严所震慑。
旁边的官员只能再次提醒道:
“陛下问你多少岁了。”
老人这下子终于听明白了,赶忙说道:
“回皇上的话,俺今年六十八岁了。”
崇祯听到这话,不禁有些惊讶,都快七十岁了还跟着造反,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然后就在这时,只见那老人突然哭着说道:
“皇上,俺是河南周口人,几年前俺们那里发生了一场旱灾,家里没粮食,官府又催得紧说要交税。”
“没办法,俺就把家里的两亩田卖了去交了税。”
“可后来灾情越来越严重,俺们家就吃不上饭了。”
“先是老婆子饿死了,然后儿子、儿媳饿死了,最后两个孙子也饿死了,只留下俺一个老头靠吃观音土活了下来。”
“埋了一家人之后,俺本来也想去死的,可这个时候李自成打到了河南,有人跟俺说只要跟着他们造反就有饭吃。”
“俺想着反正现在家里就剩俺一个人了,只要能给俺一口饭吃,造反又怎么了?于是俺就跟着李自成造反了。”
“再然后,李自成那边也吃不饱饭了,俺就又投降朝廷了。”
老人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了悲痛与无奈。
伴随着老人这话一出口,在场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变。
他们没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悲惨的故事与经历。
其中脸色最差的应该就是罗汝才了。
事实上刚才说的那些事情确实是这个老人所经历的,罗汝才之前甚至还特意交代过他该怎么说才能引起共鸣。
他原本想让老人通过讲述自己的苦难经历,来博取皇帝的同情与谅解,从而能够让皇帝原谅他。
然而话说回来,崇祯刚才已经原谅他了,这种事也就没必要再说出来了。
就算要说出来,那也得等皇帝问的时候再说啊!
如果皇帝不问的话,那就不应该说出来。
毕竟这种事情始终是有些打皇帝的脸的,容易让皇帝感到尴尬与不悦。
但是很明显,这个老人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所以不等崇祯发问就直接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出来。
这让罗汝才不禁感到有些无奈与尴尬。
伴随着老人这一开口,他身后的其他几个农民也纷纷忍不住了。
其中一个妇人怀里还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孩子,只见她先是擦了擦眼泪,然后抽噎着说道:
“陛下,俺是陕西延安人氏,因为灾荒家里吃不起饭,饿死了好几口人,后来俺家男人就跟着李自成造反了,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可是他运气不好,半路上摔断了腿,伤口感染又没有药物治疗,死在了半路上,只留下俺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陛下,俺们只是想有口饭吃,俺们也不想造反啊!”
“俺们要是有口饭吃的话,俺家男人也不会死了!”
妇人的声音充满了悲痛与无奈,她的每一句话都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紧接着,一个十三岁左右的男孩也站了出来,然后哽咽着说道:
“俺也是陕西人,那年延安闹了旱灾,官府还要来逼税,俺家拿不出钱来,带头的官差就打死了俺爹。”
“后来李自成过来把那狗官杀了,然后俺就跟着李自成造反了,因为不造反的话,俺就活不下去。”
男孩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随后,在场的其他农民也纷纷站了出来,说起了自己造反的缘由。
他们的声音虽然不大,甚至有些话都词不达意,却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这个时代的苦难与不公,也诉说着他们对生存与尊严的渴望与追求。
听着这些话,罗汝才此刻简直悔不当初。
但是大庭广众之下,罗汝才也不好让其他人闭嘴。
因此他只能继续跪在地上。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一众文臣武将连大气都不敢出。
因为此时此刻,崇祯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愤怒与无奈,仿佛在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人觉得罗汝才这些人大概是要遭殃了。
毕竟当着皇帝的面说朝廷怎么怎么不好,说他们为什么要造反,这简直是打皇帝的脸啊!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尊严与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任何敢于挑战皇帝权威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紧接着就在这时,崇祯终于开口了。
“唉!”
先是一声重重的叹息声响起。
下一秒,崇祯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然后走下了龙椅。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王承恩赶忙追了上去。
只见崇祯快步来到老人面前,然后一把握住老人的手说道:
“老人家,是朕对不起你啊!是朝廷没有及时救灾,这才让你们受了这般苦难,这是朕的错,是天下的错!”
“想当年太祖他老人家要是有口饭吃的话,又哪里来的如今的大明呢?”
此时此刻,崇祯向眼前这位老人表达了深深的歉意与愧疚。
然后崇祯又看向了其他人:
“你们都没有错,错的是大明,错的是朕,朕对不起你们。”
话说到最后,崇祯不禁潸然泪下。
他或许不算是一个好皇帝,没有带领大明走向繁荣与富强,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昏君。
如果可以的话,他当然也希望带给百姓安宁与和平,只是他再怎么努力也没能救得了大明,最终造成了眼下这样的场景。
想到这里,崇祯更是直接哭出了声。
当看到皇帝居然当着他们的面哭出来的时候,在场的几个农民也是感同身受。
他们想起自己曾经的苦难与不易,想起自己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挣扎与奋斗,不禁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面对这一幕,朝堂之上的大多数文臣武将们都有点懵逼。
因为他们实在是无法共情这些社会最底层普通的百姓,毕竟他们这些人中除了少数出身寒门之外,大多数都是世家勋贵出身。
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荣华富贵与尊贵地位,怎么可能同情这些底层的百姓呢?
第350章 各国特殊的贡品:美女!
但这种时候,还是必须要表现出一些悲伤的,毕竟皇帝都哭了。
于是人人虽默不作声,脸上也都出现了一丝悲痛之色。
有些演戏功夫比较好的,硬是挤出了眼泪,仿佛真的被这一切感染了。
这其中虽然有人是真情实意,但更多的却是虚情假意。
他们用自己的表演,试图掩盖内心的冷漠与无情,也试图维护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形象与地位。
只是他们的表演虽然逼真,却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情感。
说到底,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还是没法共情这些社会最底层的百姓。
朱慈烺也不管这些人是不是虚情假意,反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情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等到哭完了之后,崇祯再次转身回到了龙椅之上。
而此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决绝,随后宣布了自己的旨意:
“你们放心,朕向你们承诺,之前所有参与造反的农民军,但凡是主动投降朝廷的,朕既往不咎。”
“并且在你们没有能力自给自足之前,朝廷都会养着你们。”
“此外,但凡是在战役中伤残的百姓,朝廷都会进行赡养,这是朕对你们的承诺,也是大明对你们的承诺。”
罗汝才听到这话,赶忙再次跪倒在地,高声道:
“臣多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身后的农民们也是一脸激动,纷纷跪下道:
“谢皇上,皇上万岁!”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在场的文武大臣们自然也不能干愣着了,当下也是跪倒在地,高呼道:
“陛下圣明!”
只是他们的声音虽然整齐划一,却难免又充满了虚伪与敷衍。
不过别误会,崇祯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冲动之举,而是之前经过和内阁商定后的结果。
毕竟,如今谁都知道陕西那边有大概好几万的伤残百姓,这些人都投降了朝廷,朝廷是不可能不管的。
如果朝廷对他们置之不理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们很可能会再次造反或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因此经过几次的商议之后,朝廷最终决定按照受伤的程度给予一定的补助与照顾。
当然,都是以粮食为主,因为粮食是百姓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一般伤残者,一个月给十斤粮食、五十文钱。
严重一些的,一个月给三十斤粮食、一百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