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615节

  那洁白无瑕的雪花,宛如无数轻盈的精灵,在空中肆意飞舞,最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短短几日,整个秦岭便被这皑皑白雪彻底覆盖,仿佛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毯。

  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此刻早已被积雪掩埋得严严实实难以辨认。

  积雪最深的地方,甚至可能达到一米多。

  一脚踩下去,整个人都可能被淹没其中,前脚刚刚留下的脚印,转瞬又被新的雪花填满。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行走自然变得异常艰难,每迈出一步,都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

  脚下的积雪松软而又湿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在地,甚至滚下山崖摔死。

  然而,这支队伍却依旧固执地向前行进着,没有丝毫退缩的迹象。

  毫无疑问,这自然就是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了!

  队伍的最前面,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军。

  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满是补丁和破洞,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麻木。

  他们主要负责探路以及清理道路,手里拿着简陋的工具,如木棍、铁锹等,艰难地在积雪中开辟出一条狭窄的通道。

  并且时不时地就会有人倒下去,再也没能起来。

  也许是因为过度的劳累,也许是因为寒冷和饥饿,也许是因为不小心滑倒摔伤,总而言之,他们最终只能长眠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面对这种情况,周围的人也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又继续麻木地向前行走着,仿佛这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

  他们的内心早已被生活的苦难磨得失去了感知痛苦的能力,仿若活死人一般!

  在明朝这个时候,从潼关进入四川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可供选择。

  第一条路线,从潼关出发,先抵达西安,接着继续西行至宝鸡,随后经过大散关,再进入汉中,最后通过金牛道或米仓道进入四川。

  这是最传统的秦蜀通道,这条路线历史悠久,商旅往来频繁,沿途设有许多驿站和关卡。

  第二条路线,从潼关出发,沿着武关道前往商洛。

  到达商洛后,继续前行至南阳,再抵达襄阳,然后沿着汉水至荆州,接着溯长江经三峡最终到达重庆,再进入四川。

  此路线绕行东南,避开了秦岭的崇山峻岭,适合水路运输或军事迂回。

  第三条路线,从潼关出发,前往陇县,接着到达天水,再沿着祁山道前行至武都,最后通过阴平道进入四川。

  此路绕行较远,多为军事用途,民间商旅较少选择此路,因为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的危险。

  最后一条路线,则是从潼关出发,抵达西安后,进入子午谷,然后再由此处入川!

  不过子午谷虽为捷径,但极其险峻,谷中道路狭窄,两侧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并不适合军队通行。

  按常理来说,既然要从潼关前往四川,李自成必然会从这四条路线中选择其一。

  然而李自成却并未如此行事。

  因为他深知这四条路线既然自己能够知晓,那么朝廷肯定也早已知道。

  倘若按照常规路线行军,无疑会陷入朝廷军队的围追堵截之中,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一条新的线路。

  那就是从潼关经商洛,再由商洛进入汉中,然后在汉中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之后再进入四川。

  在李自成看来,这应该算是比较完美的计划了。

  然而他到底还是低估了穿越秦岭的危险程度,更何况此时正值冬天!

  秦岭山上一旦下雪之后,便不会再轻易化开,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

  有的地方积雪厚达一两米深,洁白的雪覆盖了原本崎岖的山路,也掩盖了许多潜在的危险。

  比如积雪覆盖了原本的断崖,从远处看,与平坦的雪地并无二致,然而一步踏出,就可能直接跌落断崖,瞬间消失在茫茫雪海之中,死无葬身之地。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这种情况而死的人,就足足有数百人!

  面对这一幕幕惨状,李自成也不得不慎重起来,不过这就大大减缓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要知道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本来是打算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进入四川的。

  他心中有着明确的计划,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四川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然后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可是现在,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可他们也只是刚刚出了商洛不久,还未到达汉中。

  算下来的话,每天的平均速度甚至连十里都不到。

  这缓慢的行军速度,让李自成心急如焚!

  当然,之所以会这样,一来是因为冬天山路难走,至于二来嘛,自然就是因为明军的骚扰了!

  李自成本以为进入秦岭之后,孙传庭就不会再主动找他的麻烦了。

  然而他还是大大低估了孙传庭的决心。

  自从李自成进入秦岭之后,孙传庭很快便组织了一支约莫五千人的队伍,然后直接进入秦岭,追上了李自成的队伍。

  不过孙传庭并没有对李自成的军队发动攻击,他深知李自成的农民军人数众多,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如果贸然进攻,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于是他采取了持续骚扰的策略。

  再加上这五千人走的路都是李自成他们的军队走过的,所以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每当李自成的大军休息时,他们就会趁机放火或者故意制造一些声响引发混乱。

  有的在远处放箭,箭如雨点般射向农民军的营地。

  有的则大声呼喊,制造出各种恐怖的声音,让农民军人心惶惶。

  更有甚者趁着农民军熟睡时故意使用燧发枪,搞得李自成烦不胜烦。

  不过李自成也拿着五千人没办法。

  一来是他不能耽误时间,二来是这五千人主要的任务就是骚扰,根本不和农民军交战。

  每当李自成调兵遣将准备去和他们开战的时候,他们就会瞬间跑的无影无踪。

  等农民军开始休息之后,他们就会跳出来继续找麻烦!

  堪称明末版的‘游击战’!

第361章 李自成:本王实在是太难了!

  无奈之下,李自成只得将约莫一万人的主力部队、也就是老营兵放在最后面和明军对峙。

  这一万人的老营兵肩负着抵御明军骚扰的重任,他们一旦发现明军有所行动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当然,也只是进行驱赶而已!

  毕竟在这深山老林里也没法真的打起来。

  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军的行军速度越来越慢

  而前面的队伍也不能不顾及后面的情况,只能跟着减速,整整三十万人的队伍就像一只被束缚住手脚的巨兽,行动变得迟缓而又艰难。

  除此之外,估摸着是汉中等地的守军也接到了命令,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前方隐约也可以看到明军的身影。

  这些明军如同幽灵一般,时隐时现,让农民军感到无比的紧张和不安。

  而且他们还会在前面布置各种机关,搞得农民军苦不堪言。

  不过好在农民军这边主打一个人多,尽管行军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碍,但队伍依旧保持着相应稳定的速度向着汉中进发。

  在李自成看来,只要进入了汉中之后,农民军就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了。

  毕竟汉中地处秦岭以南,气候相对温暖,物产丰富,是一个理想的休整之地。

  在那里农民军可以补充粮食以及各种物资,然后再在汉中大肆掠夺一番,补充一下损失的兵力,为进入四川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此一来,就可以顺利进入四川了!

  只是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李自成想要途径汉中入四川,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伴随着天色逐渐变暗,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地笼罩了整个秦岭。

  而李自成的队伍也早已停下脚步,随后一众农民军开始挑选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

  只见一些农民军将随身携带的帐篷拿了出来,这些帐篷大多是用粗布制成,颜色暗淡,上面还沾满了灰尘和污渍。

  他们熟练地展开帐篷,用木桩和绳子将其固定在地面上。

  不过毕竟是在山里,平坦的地方不好找,有些没办法的,直接就搭在了碎石堆上,下面再铺上厚厚的枯树叶,也算是勉强能睡了。

  在众人的忙碌之中,一座座营帐如雨后春笋般在山间逐渐成型。

  至于夜晚取暖的问题倒不需要担心,因为这里是秦岭,山里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

  这些树木历经岁月的洗礼,长得粗壮而挺拔,农民军们手持斧头,走进山林,挑选那些干燥的树木砍伐下来便可以当柴火使用了。

  经过一番努力,各处终于燃起了一丛丛篝火,温暖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也驱散了些许寒意。

  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能住上帐篷的。

  毕竟这次可是穿越秦岭,路途遥远,行军艰难,哪有功夫携带那么多的帐篷?

  因此大多数人都只能围绕着篝火蜷缩在一起,然后抱团取暖过夜。

  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用自己的体温相互温暖着对方,脸上满是疲惫和无奈,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小冰河时期天气本就异常寒冷,而秦岭又是山区,气候只会更加寒冷。

  即便是在后世的夏天,秦岭山里的温度都有可能悄然降至零度左右,有些地方的积雪甚至终年不化!

  而现在,只会更加严重!

  毫不夸张地说,倘若此时有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泼向空中,那滚烫的开水在瞬间便会化作晶莹剔透的冰块。

  然而面对如此恶劣到近乎绝望的天气,那些农民军们却毫无选择的余地。

  他们就像一群被命运驱赶的羔羊,只能硬着头皮,紧紧地跟随着李自成的脚步继续走下去。

  倘若此时他们身处平原,或许还能心存一丝侥幸,四处寻找别的出路。

  但此刻他们却被困在了这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一道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在这绝境之下,不跟着李自成走,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毕竟,跟着李自成好歹还能得到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勉强维持着生命。

首节 上一节 615/6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红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