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620节
因为是自己种的西红柿,所以朱慈烺一早就吃过了,什么西红柿炒鸡蛋、什么凉拌西红柿、什么西红柿炖牛腩基本上都吃了个遍。
也让他稍微回味了一下前世的现代生活!
不过崇祯可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听到朱慈烺这么说,肚子里的馋虫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他咽了咽口水,然后说道:
“等会儿让人往宫里送一些这个叫什么西红柿的,按照你的方法做一遍,你母后可能也会喜欢吃的。”
崇祯没好意思说自己想吃,所以把这个锅推给了周王后。
不过朱慈烺也不在意,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父王放心,这里的所有东西,稍后都会送一份到宫里。”
崇祯闻言,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崇祯再次在大棚中转悠了一圈,他仔细地观察着每一种作物,心中对这温室大棚的神奇之处越发惊叹。
过了半个多时辰,崇祯这才缓缓走出了大棚,朱慈烺也跟了上去。
紧接着,父子二人便来到了东宫的暖阁里。
暖阁中布置得温馨而典雅,四周摆放着精美的瓷器和古朴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大有一副古色古香的味道。
刚坐下,马宝便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他将茶水轻轻放在桌上,然后规矩地守在一旁,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崇祯举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然后喝了一口茶。
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瞬间让人感到一阵舒爽。
随后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朱慈烺身上道:
“你之所以要搞这个什么温室大棚,应该不是为了种这些菜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
“父王说的没错,种菜只是额外的,但主要是打算用来种一些高产的粮食。”
“父皇也知道,如今的大明冬天异常寒冷,有的时候冬天甚至可以持续大半年之久。”
“在这半年之内,地里面根本种不出任何粮食,百姓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冰冷的土地,然后活活被饿死。”
“所以儿臣才召集了一些能工巧匠根据原有的暖房制造出了这个温室大棚。”
“如此一来哪怕天气再寒冷,也可以在里面种出粮食,让百姓们有饭吃。”
崇祯捋了捋胡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这个温室大棚确实不错,里面的温度甚高,为农作物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且不会被外界的环境影响。”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它的建造成本?朕虽然不了解这其中的详细情况,但看这规模,一亩地最起码也需要三十两银子吧?”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多少有些惊讶。
因为崇祯看得实在是太准了,他之前和工匠们核算过成本,就拿京城当地来说,加上土地各种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一个一亩地的温室大棚差不多刚好需要三十两银子!
至于稍远一些的地方,因为土地和其他材料没有那么贵大概需要二十五两左右。
而且这东西也不是说建造好之后就可以随便用了,后期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维护和管理,确保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作物生长。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只能说道:
“父皇猜的没错,差不多就需要这个数!”
哎!
崇祯先是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要知道这可是三十两银子啊!京城里的普通的百姓一年下来也就赚个十两银子,再加上还要养家糊口,一年下来也未必能攒得了三两银子。”
“他们从哪里搞到这三十两银子?更何况是那些靠着种田为生的百姓呢,他们一年的收入更是微薄,怎么建造得起这个温室大棚?”
“而且里面还要持续使用蜂窝煤来提供温度,这蜂窝煤的价格虽然已经很便宜了,不过长期使用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百姓们也根本承担不起啊!”
不得不说,崇祯的担心完全是有道理的,综合各种成本和后续使用,这温室大棚似乎并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但是很明显,朱慈烺早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于是乎下一秒,朱慈烺直接看向崇祯正色道:
“父王说的没错,儿臣自然一早也想到了这些事情,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儿臣也没打算在普通百姓中推广这温室大棚,而是打算由各个州县的官员利用官田来建造温室大棚。”
“至于费用的话,朝廷拨付一半的款项,再由当地的县衙出一半,这样一来,既可以减朝廷的财政压力,又能确保大棚的顺利建造。”
“除此之外,大明各州县的村子也可以修建一个,同样也是村子里出一半钱,朝廷出一半钱,没钱的话朝廷也可以借给他们。”
“而且这些大棚里面也不用种什么蔬菜,全部都种土豆或者红薯这类高产作物。”
“土豆和红薯不仅容易种植,而且产量极高。”
“如此一来,一个一亩的温室大棚就可以产出三千斤左右的土豆或者红薯,若是多搞上几个的话,产出的红薯或许足够一个村的百姓们在冬天食用了。”
“就算不够的话也没关系,因为朝廷还会大量从海外购买粮食,到时候朝廷再拨付一些粮食给他们,别的不说,让他们活下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崇祯听到朱慈烺的话之后,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思索,似乎在想着此事是否可行。
别看如今朝廷改革了税收,各项税收下来每年大概有六千万两。
这六千万两银子听起来虽然不少,但朝廷的开支也同样巨大。
之前户部算过一笔账,如今朝廷每年的军费大概维持在三千万两左右!
看看,光是一年的军费都要占去总税收的一半,而且这笔钱还没法省,省了就会灭国的风险。
至于剩下的三千万两,还要给文武百官们发工资、维持皇宫内的开销、修路、救济灾民、水利建设,怎么着都是不够的。
想想也真是可笑,以前国家的财政每年就收个一两千万两银子,压根就不够花!
可现在一下子提高到了六千万两还是不够花!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眼下的大明积弊已久,就像一个患了重病之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治疗,不大量砸钱的话根本就好不了。
但是一想到内帑里面还有大约两万万两银子,崇祯突然就释怀了。
那两万万两银子就像一颗定心丸,让他心中有了底气。
下一秒,崇祯直接说道:
“朕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有时间了你去和户部打个招呼,再和内阁商议一下,让他们仔细研究研究看看这其中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的话就推广到全国各地吧,这温室大棚关系到百姓的生计,一定要慎重对待。”
朱慈烺点了点头:
“请父王放心,这件事情儿臣已经吩咐下去了,并且早就让相关人员开始筹备,不久之后便可以全面推广。”
崇祯一时间有些无语。
好吧!
他差点都忘了,他这个皇帝已经被眼前的儿子“架空”了。
现在的国家大事早已经不是由他来管了!
一瞬间,气氛多少有些尴尬。
当然,尴尬的只是崇祯,朱慈烺可没什么尴尬的!
为了缓解这份尴尬,崇祯赶忙岔开话题问道:
“对了,最近辽东那边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朱慈烺摇了摇头说道:
“没有,不过洪承畴和祖大寿倒是送过来了几道折子,但上面也没说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只说辽东一切安好。”
说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多少有些无奈。
因为一直以来,他都觉得皇太极应该是快要死了,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如此!
只是他记不太清皇太极到底是死在哪一年了。
结果根据辽东锦衣卫发来的密报,皇太极这家伙至今还在硬撑着活着。
值得庆幸的是和原本的历史一样,皇太极似乎至今还没有确定继承人选,这也让朱慈烺松了口气!
因为现在这个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皇太极确定继承人。
真要这样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毕竟建奴一旦有了明确的继承人,内部恐怕也会更加团结,这可不利于他之后的计划。
紧接着,父子二人又聊了几句话之后,崇祯觉得有些无聊就打算回宫去了。
朱慈烺自然又是带着所有人来到东宫门口送别了崇祯。
等崇祯离开之后,朱慈烺随即吩咐马宝,让他带人去将温室大棚里面的各类新鲜瓜果都摘了一些,然后送进宫里。
马宝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带着一群人来到了温室大棚,然后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各种瓜果,最后亲自将这些东西交到了王承恩手里。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送了一份自制的菜谱,上面既有西红柿炒鸡、也有西红柿炖牛腩,也算是让周皇后和崇祯以及一众弟弟妹妹尝尝鲜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泛起鱼肚白,京城的街道上还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朱慈烺早早地便起了身。
今日他闲来无事,打算去看看‘大明军校’的近况。
随他一同前去的,还有唐王朱聿键。
嗯.
也就是原本历史上上的南明隆武帝!
不过伴随着朱慈烺的穿越,朱聿键这一生都只能当唐王了!
第365章 什么?崇祯要亲自去和李自成决战?
而他们要去的‘大明军校’,其实也就是所谓的京卫武学堂了!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这京卫武学堂如今已然彻底大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