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04节
宋院判取出一块牙牌。
守门的衙门看过之后,又扫了朱寅等三个孩子一眼,就挥手道:“院判老爷请进,还请老爷尽心尽力啊。”
“那是必然。”宋院判淡淡说了一句,马车就驶入都察院,往海瑞的官邸而去。
马车进入仪门,又进了三门,这才来到都御史官邸之前。
官邸门口,已经停了很多车轿。
宋院判一下车,众人的目光就看过来。
众人的目光都很复杂。
很多人都身穿红色官服。
院判对众人拱拱手,就进入海瑞的卧房。
朱寅和宁采薇顿时有点激动了。
可是一进入海瑞官邸,里面的简陋就和外面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按理说,都御史的官邸,不说陈设豪华,也不会寒酸啊。
可是海瑞的宅邸中,一进门就有种四壁萧然的感觉。
甚至连乡村民家都不如。
这是二品大员的官邸?
朱寅简直不敢相信。
他绝不认为,这只是海瑞贫穷。
根本不至于!
那是因为什么?
很快,院判就进入一个满是药味的卧房。
眼下已经到了掌灯时节,卧房十分昏暗。
一群人围着病床,病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萧萧的老人。
海青天!
PS:拼命码字中,半小时后还有一章。
第87章 病初愈
海瑞皮肤较黑,五官深峻,相貌看上去很有一股威势。
难怪民间说他是包拯转世。就说这黧黑的皮肤和相貌,的确像包拯啊。
老人两腮深陷,面带病容,呼吸急促,可目光却仍有一股难以言说的力量。
虽然他此时十分虚弱,可神色很是平静。很有一种生死有命的意味。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朱寅和宁采薇都是小心翼翼的看向老人。
生怕这一眼太用力,就让这老人过去了。
按理说,医生不能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可是海瑞却偏偏不许医生回避自己,尽管当着他的面畅所欲言。
几个官员站在床前,其中一人明显神情悲切。
“院判…”两个太医一起站起来,“属下无能,海公高烧不退,几种药都用过了…”
院判挥挥手,坐下来诊断一会儿,神色苦涩而又无奈。
治疗黄疸就是那几种方子,行就行,不行就没办法了。
就算再开药,也开不出新药。
看样子,海瑞也就是十天半月的事了,最多熬过一个月。
那个神色悲戚的官员说道:“如今,主要是无法退烧,若是退了烧,恢复几分元气,或许还有转机。”
宋院判道:“王公,黄疸一旦病入膏肓,退烧就是一大难题。高烧不退,肝火如焚…”
“眼下,只能照方吃药,看看能否有起色。”
他其实也束手无策。这次来到都察院官邸,与其说是给海瑞治病,还不如说是尽尽心。
“老朽无能,还请海公、王公恕罪…”
海瑞艰难的挥挥手,声音沙哑的说道:
“宋院判辛苦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老夫今年七十三岁,已经年过古稀,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咳咳…”
“各位医家请回吧,明受,代老夫送送诸位。”
那官员领命道:“是。”
众人遂一起退出,只有那官员一人在此,再就是朱寅和宁采薇了。
这些官员之所以来,大多是走个过场。
海瑞孤零零一个将死老人,这些官员有几人会真正关心?
甚至有人巴不得他马上就死。
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
朱寅伸着小脑袋,眼见众人都已经离开,这才看向宁清尘。
宁清尘便在他手心画着字。
很快,朱寅就心中有数了,不禁如释重负。
海瑞的病,在古代很棘手。
可是对现代医生来说,也就是一味退烧药、一味退黄胶囊、一味抗病毒的恩替卡韦、一味保肝药,就可能让他度过这一关。
若是没有效果,就再用索磷布韦。
但以宁清尘的判断,前一种方案有八成把握可行。
正在这时,那王姓官员终于说话了。
“稚子,你们是谁家的孩子?为何不走?难道是海公亲戚?”
朱寅还没有回答,海瑞就喘息着说道:
“明受,他们是来看望老夫之人,这两个孩子关心老夫。”
朱寅和宁采薇面面相觑,都有点惊讶。
果然是海瑞啊,病到这个地步,眼力却还这么敏锐,心思还这么通透。
“老爹。”朱寅一脸老成的行礼,“孩儿是给宋院判一起进来的。否则,还真进不来。”
海瑞露出有点慈祥的微笑,声音虚弱的说:
“你们是冒充老夫的晚辈,这才让宋院判带你们进来的吧?机灵。”
“你们为何关心老夫病情?老夫能看出,你们这两个孩子,至诚。”
朱寅道:“不瞒老爹,孩儿之前就听家中大人说起,海青天是天下的良心,若是多一些海青天,百姓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海瑞吃力的笑起来。
他望着蚊帐的顶棚,目光迷离的说道:
“稚子之心,稚子之言,真朴可爱啊。老夫为官数十载,孑然一身,不意今日老病待死,不知谁家儿女,探望榻前。”
“于老夫而言,或许也是斜阳夕照的一点安慰。”
语气十分感慨。
朱寅和宁采薇见状,不由有点鼻子发酸。
英雄迟暮,僵卧暗室。一代名臣,即将黯然落幕了。
历史上,随着海瑞的死去,大明官场的吏治腐败,就像一头彻底失控的野马。
从此之后,大明朝廷再无敢怒敢骂、当头棒喝之人。
仅仅几句话,短短的接触,朱寅就看出,海瑞绝非那种不知变通、孤僻迂腐之人。
相反,他极其通透,智慧非凡。
果然,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横空一笔,又怎么可能是平庸之辈?必是大智大勇,坚刚不可夺其志之人。
“老爹!”
朱寅的芳华之气,似乎要照亮幽暗的病房,清稚的声音犹如春燕:
“孩儿是来为老爹治病的。孩儿之前遇见一个道士,送了孩儿一种珍稀药物,说是能治疗黄疸!”
“如今,这宝药只剩最后一份,不留给老爹,谁又配用?”
“哦?”海瑞虽然不信,却被逗笑了,他喜欢听这稚气的声音,多么年轻。
他想起了当年在琼州放牛的少年时节。
“稚子,你还是个医生啊。”
海瑞一高兴,虚弱的声音都中气足了些,似乎被孩子的朝气感染了。
王姓官员却是担忧的看了一眼海瑞,生怕他消耗精力。
朱寅小大人一般,铿锵有力说道:“孩儿朱寅,虽是童子,却不说儿戏之言!”
“能不能治,一试即可!”
海瑞面色疲惫,目中刚刚燃起的神采又黯淡下去,他苍白的脑袋无力的在枕头上摇一摇,舒缓一下呼吸说道:
“朱寅?是个好名字。唉,老夫乃是黄疸,容易过人的。别沾染了老夫的病气。你们走吧,去吧。”
他不想把病气传给几个孩子。
宁采薇说道:“老爹是害怕尝试么?还是以为我们要害你?老爹死都不惧,何惧一试呢?”
“哈哈…”海瑞再次笑了,“也罢,试试就试试。万一过了病气,就是老夫的不是了。”
朱寅道:“老爹放心便是,孩儿们没那么容易过病,这黄疸并非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