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36节
“可是如果,这需求暴涨呢?比如暴涨三倍?”
她满脸都是自信的笑容,“明朝百姓为何对白糖的需求小?因为白糖只是作为调味品在使用,就像调料一样。”
“白糖不是零食,只是调味品。还不是盐那种必须的调味品,市场需求又能大到哪里去?”
朱寅终于知道宁采薇的意图了,“你要做糖果?”
宁采薇一拍手,“对了。我要做糖果!白糖的甜度太高,太齁甜,无法当零食。但如果用白糖为原料,制造糖果,将白糖转化为零食,白糖的需求量就会爆炸。”
朱寅也笑了,“也是啊。明朝只有糖葫芦、蜜饯这些甜食,后世的糖果还真没有。”
“而且,糖果的消耗量是很大的,对孩子来说,算是半刚需了。”
宁采薇看着天上的圆月,“中秋夜望月谈钱,的确大煞风景,俗不可耐。可这是我今晚的说话重点。”
“做糖果,是我这段时间思考的商业战略之一。”
“我想过了很多,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凡是目前赚钱的生意,我们这种后来者,难以快速见效。”
“丝绸、盐、茶叶、瓷器都是权力密集型行业,资本也大,还被垄断了,行业也非常成熟,早就形成了一套行业标准和商业规则。”
“我如果一上来就做这些生意,就必然要遵守已经成型的商业规则,必须要抢占已有市场。”
“这样一来,拼的就是资本,人力,渠道,权力…我们哪一样都没有优势,要想后来居上,就是事倍功半。”
“同样的资本投进去,运营成本更高,回报很慢,风险更大,周期太长。”
“有技术难度的科技产品我们造不出来。搞没有技术难度的发明创造吧,又没有专利保护,就是为人做嫁。”
“搞房地产,既没有那个本钱,也没有那个市场。”
“做矿业很赚钱,可金属矿又是朝廷垄断,私人难以插手。做煤矿、石灰这种私人能干的矿,又需要大量矿工…”
“做海贸…我们既没有货源,也没有大海船,又没有走私渠道…”
“以上这些,没有一个行业,是适合我们的起家生意。”
“这衣食住行四大刚需,还是做食品最容易上马,风险最小。”
朱寅问道:“服装不行么?开一家服装超市?明朝虽然有成衣店,但衣服太少…”
宁采薇摇头,“后世服装批发市场,是建立在服装工业化生产基础上的,制造成本低廉。所以压货成本低。”
“古代没有机器化大生产,服装制造全靠人手,成本太高,挤压风险就难以控制了。”
“而且就算行,也没有任何门槛,很快就会被复制。”
“糖果是最合适的。糖果的配方虽然只是一层纸,但也不是别人短时间能仿造出来的。”
“而且成本低,上马快。因为没有人做,我们能利用先发优势,迅速掌握市场份额。”
“这个全新的市场,我们很快就能赚到第一桶金,而且是大钱。”
“等到别人反应过来,我们已经遍地开花,掌握了品牌优势、定价权、行业标准、销售渠道、原材料,率先组成了行业协会。”
“到那时,我们就是糖果大王。然后,我们以糖果为核心产品,推出一系列大明没有的食品,比如奶粉。”
“三年之后,我们有了足够的资金积累和市场资源,再做其他生意。”
“做生意在起步阶段,最忌贪多,最忌什么都做。先把一个行业做到极致,再跨行业战略扩张。”
“我的计划差不多定了,就是和你商量。前三年,只做糖果食品!”
宁采薇说到这里笑了,“我当年在暑假时,就曾经去宁氏财团旗下的食品厂锻炼过,对于食品的生产制造,有不少了解。”
朱寅听的都有点心潮彭拜了。
糖果大王啊。这是个很好的起步生意。
他看过的小说中,很多主角都是靠烧制现代玻璃、造现代肥皂赚钱。
很遗憾,无论是烧制现代玻璃,还是造现代肥皂,受限于古代原料问题,其实都很难。
需要大量原料,长期的试错摸索出经验。
而且即便造出来,市场和销量也很可疑。香胰子的效用,甚至比现代肥皂更强。
现代玻璃,先不说古人喜不喜欢这种东西,起码不是刚需。
造高度白酒?很抱歉,这个时代早就有烈度白酒了。
晚明时期的白酒,不但酒精度很高,而且种类繁多,三五十度的名酒一大堆。
茅台、水井坊、国窖等名酒,都是明朝时就有的。
在这个时期造白酒就能赚大钱?做梦吧。
至于什么香水、化妆品、养珍珠……一个比一个难,都是经验密集型技术,需要很多时间金钱去摸索试错。
除非,本来就会干这个。
还有回古代开银行的,那就更搞笑了。古人都把钱紧紧藏在家里,谁敢送到你开的银行?凭什么敢?
他想来想去,没有一个商机,比现代糖果更适合打开局面,而且还能做大规模。
宁采薇继续说道:“现代糖果技术不难,但涉及到具体配方,又有些难度。古人几年之内摸不透。
“以万历时期的生活水平,消费者数量可观。”
“孩子很爱吃,奶糖还补钙,半刚需。兜里没有几颗糖,你好意思和小朋友打招呼?又是快速消耗品,市场空间很大。”
“糖果保质期长,容易存储、运输、包装、量化。就算变质了,也可以换个包装出口,反正洋人和倭人也吃不死,照样甜。”
“而且很容易竖立品牌效应,传播速度很快。产品很容易分级,高端、中端、平品都能囊括。”
“另外,糖果也可以通过包装设计,打文化牌,捆绑婚庆、喜宴、科举、节日等各种场景。”
“甚至,可以作为军用物资,配备给大明军队,作为补充体能的能量食品…”
“小老虎,我们能赚很多钱的。”
宁采薇说到这里,伸出五个指头,神色平静,“三年之内,我要赚这个数。”
“五万两?”朱寅说道,“能做到吗?你知道在明朝,五万两是多少钱?”
宁采薇摇摇头,“不是五万两,是五十万两!”
什么?朱寅吓了一跳,一脸‘我不信’。
“三年?你要赚五十万两银子!?靠糖果?”
“宁总啊,你历史不好,可这是明朝啊,你知道五十万两银子,意味着什么吗?”
“现在不是银子泛滥的晚清。”
宁采薇轻摇螓首,“我只有做到了,你才知道这不是异想天开。资本一旦找对了商机,找准了时机,加上在一个时期内做到垄断,增殖的速度是恐怖的。”
她微微一笑,“你不懂。三年后的中秋,我会让你看到五十万两银子的进账。要不打个赌?”
朱寅想到五十万两银子,感到嗓子有点发干,“打什么赌?”
宁采薇笑道:“如果三年内我能赚到五十万两银子,到时你就给我一个承诺。”
朱寅问道:“什么承诺?”
宁采薇摇头,“现在不告诉你。到时再说,总之是合理合情的要求。”
“好吧,我答应你。”朱寅还是不信,她三年能赚五十万两,“只要合情合理,我就给你那个承诺。不过,要是你输了呢?”
宁采薇的脸蛋在融融月光下生动无比,星眸璀璨的看着朱寅的眼睛,“小老虎,如果我输了,我就给你一个承诺。”
朱寅笑了,“采薇,你这不是耍赖吗?什么承诺还不是你说了算?这可不行。”
宁采薇“咭”的一笑,“那你说怎么办?”
朱寅摸着下巴想了想,“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好吧。”宁采薇知道小老虎不是很好糊弄,只好换了个话题:
“我需要和白糖作坊签订稳定的供货契约,还要和南直隶的甘蔗园主签约。”
“这些都好办,价格公道适度让利,就能定下来。但是,我需要一批奶粉!”
“奶粉可以用原始方法制造,但我没有奶源。”
朱寅脸都绿了,“你还没奶源,做什么奶糖?那你还说三年能赚五十万两?”
“朝廷对蒙古人的贸易控制的很死,对女真人的贸易也控制的很死,你要是想通过蒙古人和女真人搞奶源,起码目前根本做不到。”
“唉呀,你真是没有商业头脑。”宁采薇跺脚,“我为何非要通过蒙古人女真人搞奶源?”
“不然呢?”朱寅两手一摊,“内地哪里还有上规模的奶源?吐蕃人?对吐蕃人商道也控制的很紧,而且吐蕃太远了。”
朱寅说到这里,对明朝也很无语。
说起来,甘肃是明朝直辖,应该是有奶源的。可是甘肃汉人没有养牛挤奶的习惯。甘肃的吐蕃人虽有奶源,又被朝廷限制贸易,商路不畅。
宁采薇摇头,“你还忘记了一个奶源地。”
“我要是不打听清楚,敢做奶糖么?”
朱寅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西南!你问过岑秀冰了?”
他怎么忘记西南了?西南少数民族,也有牧民啊。
宁采薇笑道:“聪明,就是你那个秀冰姐姐告诉我的,知道广西的天仙草原和南山牧场吗?就在岑氏土司的控制之下。”
“那里有十几万亩的优质草场。秀冰说,就在十年前,海外传入一种花牛,产奶很多,比本地牛的产奶多好几倍。”
“只是,那里的僮人和瑶人,也不喜欢喝牛奶,那花牛养的不多,只有一百多头。”
“是欧洲奶牛!”朱寅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想起相关历史了,晚明时期,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杂交奶牛引入云南。”
“既然能引入云南,引入广西也很正常了。”
宁采薇道:“你也觉得是奶牛,那就没错了。你的秀冰姐姐肯定会帮你的。这个合作关系,很容易定下来。”
“在她的地盘,也能很安全的制造奶粉。”
“一百多头杂交奶牛,养好了,每年起码能产几十万斤鲜奶。八斤鲜奶出一斤奶粉,那就是好几万斤奶粉!”
“起码够我们第一年用了。等到第二年第三年,我们会有更多的奶源。”
“这事,我之前已经给她提过一嘴了,算是有过铺垫。事不宜迟,我过段时间就去广西找她。”
朱寅有点意外,“这么快就要去?”
宁采薇点头,“赚钱要快,你一进入官场,就需要很多钱。还有岱山岛造船的钱,造火炮的钱,招兵买马的钱,都要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