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238节
“或者,就让雪花被我融化,变成冰凉的眼泪流下,冷却我心里的浮华。”
“嘻嘻…”宁采薇忍不住被逗乐了,“小老虎,我以为就是你是诗人,动不动吟诗一首。可没想到,我们的宁小神医也是诗人呢。”
她的语气充满了调侃,听不出什么敬意,更不像是夸奖。
宁清尘转过小脑袋看着自己的姐姐,宝石般的眼睛居然写满审视,一本正经的说道:
“宁大小姐,你是个俗人,俗不可耐。”
“我告诉你,每个高贵有趣的灵魂都是诗,也应该是诗。如果你没有一颗诗心,那说明你是个形而下的俗人。”
“你不是一个诗意的人。”
“嘻。”宁采薇一哂,“王八念经。行吧,姐没有诗意,失意很好么?得意才好。”
宁二小姐听到这个谐音梗,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脸上满是鄙夷。
“呜呜…”忽然小黑呜咽几声,用尾巴扫着朱寅的腿。
意思是,想要上岸。
这些天在船上,可是苦了它。
小黑快要长大了,身子修长健壮,浑身黑缎子一般,油光水滑,看上去既神俊又可爱。
再过三个月,它就完全成年了。
此时它黑的发亮的皮毛,落上了一层雪花,又像是一匹孤傲的雪狼,变得高冷了很多。
众人上岸,匆匆吃完了年夜饭,就算过了除夕。
没办法,实在是太赶。
朱寅和宁采薇也有点遗憾,这个除夕居然过的如此仓促。
因为这次收获太大,带回来的物资和人口太多,整个春节都有的忙,注定不能消遣。
这不,刚吃完了年夜饭,戚继光就召集会议,商讨一年大事。
安置新来人口,扩军,建造房屋,练兵,种田开荒,捕鱼晒盐…千头万绪,都要理顺了定下章程。
为了巩固朱寅的地位,戚继光说了几句话,就让朱寅主持会议。
很多大事,爷俩在船上就定好了调子,已经统一了意见,朱寅只要当众安排就成。
简陋的节度使牙帐之内,大案傍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靖海军节度使。
虽然大家习惯自称岱山军,但和靖海军并不矛盾。
岱山军就是岱山营。而岱山营,只是静靖海军的一部分。
但因为靖海军如今只有一个岱山营,所以才被称为岱山军。
今天会议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增编新的营头,组建一个军政一体、组织严密的靖海军。
截止目前,整个靖海军共有五个“大岛”,加上新入伙的总共两万三千多人口,兵两千多人。
要扩军到五千,就占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强!
幸好这两万三千人以青壮为主,而且男子占大半,有一万四千人。
可即便如此,也超过了三丁抽一!
这个比例在朱寅看来,比努尔哈赤的八旗还离谱。
就是兵民一体的八旗制度,最多也是三丁抽一。
两万多人口,就要维持五千人的军队,看起来是“穷兵黩武”,实不可取。
可是戚继光和丁火根等人都清楚,必须要扩军。
不然就这两千多人,无法一直护着舟山群岛。
洋人和倭寇一旦大举来袭,自保都难。
靖海军的敌人很多。
至少五千兵,才能在倭寇、洋夷、海盗、沿海豪强的环伺下,自保有余,稳住浙海局面。
此时,大帐外面下着雪,天寒地冻。大帐内烧着火堆,众人围坐在火堆前,很随意的说话。
朱寅坐在戚继光身边,对众人说道:
“咱们总共只有两万三千人口,却要扩军到五千,这就是兵民一体,比关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差不多了。”
“所以,咱们靖海军,就是出兵入民,出民入兵,几乎就是全民皆兵。这该怎么管理才妥当,当然要有一套新的章程。”
岱山岛以前实行的和内地差不多的制度,就是乡村县,只是没有县衙和官吏。
百姓算是自治。
这种制度,在人口众多、军民比例大的地方当然是最合适的。
却不适合岱山岛兵民一体的现实。
朱寅缓了一缓,继续说道:“所以,经过和义父、丁将军商议过后,我决定创建八旗制度。”
宁采薇听到八旗制度,即便她之前在船上就知道这个决定,却还是差点喷出来。
神特么八旗!
小老虎也太恶趣味了。这是走努尔哈赤的路,让努尔哈赤无路可走啊。
她知道,小老虎搞八旗制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力量。
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新的利益阶层,作为基本盘来对抗强大的明朝既得利益集团。
“咯咯…”宁采薇怀里的宁清尘,忍不住的笑起来了。
但她是一岁的孩子,众人也不以为意。
他们听到八旗制度,都觉得很新鲜,也很有兴趣。
却听朱寅解释道:“所谓八旗,乃是正黑旗、镶黑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就是把黄旗,换成了黑旗。
这八旗的颜色,当然是朱寅深思熟虑过的。
朱寅之前想搞出八种颜色,后来发现不切实际。这才明白,为何野猪皮没有采用八种颜色。
努尔哈赤只用四种颜色,果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是想当然就定的。
因为颜色太多非常杂乱花哨,色彩鲜艳,反而不美。
也要考虑古代的印染技术和印染成本的管理。
思来想去,还是野猪皮的方案最简便易行。
因为只用四种颜色就够了,既经济省事,又简单明了,也不花哨。
为何没有黄旗?因为犯忌讳,黄旗是皇室专用。朱寅要是搞出黄旗,首先戚继光就不同意。
朱寅继续解释道:“两万三千人,分为八旗。以后补充新的人口,就八旗平分。”
“每一旗设立旗长一人,左右副旗长两人。每旗再分前后左右中五卫,每卫设都尉一人。”
张袷忍不住问道:“节帅,这不是和大明的卫所差不多么?”
众人一想,也觉得和卫所很像了,就是称呼不同。
一个叫旗,一个叫卫。一样是军民一体啊。
朱寅就知道,一定会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他随即回答道:“还是很不一样。卫所是专门的军户啊,开国之初,军民严格分野,泾渭分明,这算什么军民一体?”
“卫所的军户,按照大明律就是兵,世世代代都是当兵。”
“可是八旗呢?八旗类似唐朝的府兵制度了,兵民不分家。如此一来,就能保持尚武精神啊。”
戚继光点头道:“稚虎说的有道理,说到卫所,没有比我更清楚,但这八旗和卫所,还真不是一回事。”
朱寅却是明白,卫所堕落了,其实八旗也堕落了。
但是,八旗比起卫所,还是有它的独特优势,起码在这个阶段,有利于岱山岛发展。
众人想了想,也觉得其实是两码事。
PS:今天出了一些状况,差点不能更新,还是没有请假,一言难尽……今天能更新真不容易,错字都没改。就这个24小时追订数据,真的心凉。
第153章 “是你啊!”
史曰:明有卫所,清有八旗。
八旗制度不是凭空出现的。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参考的就是猛安谋克。
当然,卫所也不是凭空出现。卫所的源头是元朝万户制度。
朱寅了解历史,知道卫所制度和八旗制度虽然很相似,但都有各自的弊端和优势。
纵观历史,卫所制度的军事优势,比起八旗制度保持的更久。
卫所制度的军事优势,起码维持到正统初,超过一个甲子的时间。
可是八旗制度,顺治末年就不行了,也就五十年。
光从军事角度,卫所制度显然比八旗制度更加成功。因为卫所制度设立之初,主要就是军事机构。
可卫所制度的弊端也远超八旗。
最大弊端在于开历史倒车,走回了魏晋南朝世兵制的老路。
世兵制之所以是最坏的兵制,在于世代当兵的身份固化,和战士的荣誉必然矛盾。
即便后来军户能考科举,也改变不了世兵制的本质。
世兵制下,卫所军官成了各级地主,军户土地被兼并。最后,名为军户,实为佃农。
百年之后,都督府的兵册上,空有两百万大军,却抽不出几万精锐。
而八旗制度汲取了卫所的经验,首先是社会组织,然后才是军事组织。
没有军户和民户的区别,当然也就不是世兵制。
朱寅认为,八旗制度的弊端不在于制度本身。它的弊端在于,它是异族殖民统治、小族制大族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