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354节

  朱寅眼睛微眯。虽然他早就在运作收回河套的舆论,这次郑国望也答应暂时合作共同说服万历,但以万历的性子,难保不会变卦。

  他可是老道士的孙子。

  当年,老道士在曾铣和夏言的再三谏言下,本来准备答应恢复河套。

  可是此时陕西澄城发生山崩,老道士以为是上天在警告自己,加上很多大臣反对,老道士就认为收复河套断不可行。

  然后还以此为罪名,无耻的杀了主张收复河套的曾铣。

  实际上,陕西澄城到底有没有发生山崩,为什么发生山崩,还不是反对复套的官员上奏的?

  嘉靖这种只有小聪明全无大智慧的人,又知道什么呢?

  就这样,河套成为明朝九边的最大漏洞,持续不断的为明朝放血。

  郝运来继续说道:“太祖《皇明祖训》说,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太祖还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太祖的祖训,就是不得开疆拓土,是不是这个意思?”

  朱寅神色淡漠的说道:“的确是不许开疆拓土。郝道长的意思是,朝中会有反对收复河套的大臣,拿着《皇明祖训》说事,要求陛下放弃河套?”

  朱寅当然知道哪些人一定会反对收复河套,一是顽固不化的保守派,二是出关走私的既得利益者。

  “然也。”郝运来点头,“若有朝臣拿《皇明祖训》中的这段话来说事,陛下也可能会放弃河套。抚军别忘了,我等这次出兵是为了平叛,不是为了收复河套!”

  “平了叛自然是功劳。可是收服河套,在陛下和某些大臣看来,或许非但不是功,可能还是罪过!”

  “这乌梁素海大捷,也可能不但不会赏赐,还会是我等的罪名!”

  郝运来虽然和朱寅不对付,可他也是收复河套的参战者,当然希望皇帝同意收复河套。

  在这一点上,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利益一致的。

  众人都知道皇帝的脾性,这种事情不是没可能发生。

  戚继光冷哼一声道:“郝道长的担忧有道理,绝非杞人忧天。不过,就算有人拿《皇明祖训》说事,也不能针对河套。为何?因为收复河套并非开疆拓土,而是恢复失地!”

  “太祖、成祖时,河套还在大明手里,还属大明疆土。如今只是重新拿回来,这是开疆拓土吗?太祖固然说不能再开疆,却没说不能收复失地!”

  朱寅笑道:“大将军一语中的。诸位,拿回河套不是开疆拓土,并未违反《皇明祖训》。若是有人否认我等复套之功,咱们就是这个道理,管教他们无言以对。”

  众人都是点头,心里踏实了很多。

  可众人也都清楚,此事蒙古人必然会派出使团入京,对朝廷软硬兼施,要求‘归还’河套。

  陛下和朝廷,不是没可能为了安抚蒙古诸部,贪图省事的放弃河套。

  朱寅心中冷笑。

  收复河套可以没有功劳,可放弃河套绝对不行。

  这是他的底线!

  ……

  第二天,朱寅下令修建阵亡将士英烈塔,将乌梁素海之战中战死的将士安葬,刻名于碑,并亲自写祭文祭祀。

  英烈碑就竖立在乌梁素海西岸。

  第三日,朱寅又去了狼山山口的受降城遗址,在萋萋荒草,座座古坟之中,找到了唐时受降城的断壁残垣。

  朱寅亲自设土坛祭祀汉唐驻守河套的将士,写诗道:

  “狼山口外受降城,遥望长安五陵人。月照残垣飞汉影,霜落断碑梦唐灯。夜深依稀河洛语,风高漫漶胡笳声。祭告王师今又到,一壶浊酒敬古坟。”

  第四日,朱寅和戚继光告别,两人正式分兵。

  戚继光率兵两万,驻守河套平原。

  朱寅率领六千骑兵,一万两千步兵,共一万八千人,带着被俘的蒙古贵族,渡过黄河南下,经过河套高原,南下灵州!

  此时的宁夏,不少城池都落入叛军手中,而仅次于银川的灵州,还在朝廷手中。

  ……

  朱寅率军穿越河套高原,十日之后已到银川之东。

  此时此刻,他再次收到新的情报。

  叛军主力还在围攻灵州。啺莺蜕偈碜な匾ā1纠磁丫季萆戏纾墒鞘盏胶犹椎南⒑螅偈笔科辽ⅰ�

  原本准备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哪里还敢继续支持叛军?

  于是叛军顿时惶惶不可终日,啺莞缸由桃椋峭督怠⒌挚梗故翘尤朊晒拧�

  不过,之前南下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在得到河套的消息,收到博硕克图等蒙古贵族的投降信后,虽然军心涣散,战意荡然,但只有一个万人队投降了明军,缴械之后被甘肃巡抚叶梦熊安置在延绥。

  另外两个万人队明知河套落入明军之后,首领被俘,却还是拒绝投降,而是退出宁夏,越过贺兰山,往青海蒙古去了。

  情报说,这两个万人队不会投降,而是要投靠青海蒙古,企图和青海蒙古合流。

  朱寅毫不奇怪。他本来就没有指望南下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能全部投降。

  可是只有一万人投降,却也低于朱寅的预期。他原本以为,怎么也有一半。

  朱寅将情报告诉博硕克图,博硕克图等蒙古贵族不禁破口大骂。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好几万家属被俘,自己等一群首领都被俘虏,可著力兔和僧宰两人竟然拒不投降,而是投靠青海蒙古!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不顾首领和家属的死活,要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了!

  “著力兔和僧宰这两个狼崽子,被毛兀思婆摸了脑袋!野心焚烧了他们的理智!”

  博硕克图感受到了羞辱。

  部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和劝降信,不但拒绝投降,还投靠青海蒙古,这是可耻的背叛!

  郝运来低声对朱寅说道:“稚虎兄,我之前起卦,此战还有凶兆未显,之前战事顺利,我还以为算错了。可是如今两万蒙古骑兵投靠青海,那凶兆是不是应在这?”

  朱寅不置可否的说道:“那又如何?如今叛军后援断绝,大势已去。河套有戚大将军坐镇,宁夏还有叶梦熊三四万大军维持局面,我们一万八千援军一到,叛军就会土崩瓦解。”

  他当然知道事情出现了很大变数,可是大势仍在手中。

  朱寅率领大军沿着黄河东岸南下,不久就看滔滔黄河对岸雄伟的宁夏城,银川!

  如今的银川,只有数千叛军驻守。而叛军主力,却在攻打叶梦熊所在的灵州。

  灵州是明军在宁夏的最后一座重镇,要是攻下灵州,叛军就会声势大涨,还有翻盘的机会。

  叶梦熊手里有三万多兵马,加上叛军后援断绝,士气低落,他不但能守住灵州,还能反击叛军。

  那么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就没有必要再去支援灵州,而应该东渡黄河,直接攻打叛军兵力单薄的老巢:银川!

  朱寅和商阳站在河岸高坡,用望远镜看着对岸,寻找渡河的最佳渡口。

  军中带着大量羊皮筏子,渡河足够用了。

  此处是黄河之弯,河水比较平缓,只是河边有沼泽带,羊皮筏子不好下水。

  啺莶豢赡苡凶约赫庋那楸ǎΩ貌胖雷约郝示舷拢吹胶鸵ㄒ缓又舻亩丁�

  那么,他有四个选择。

  一是派兵防守河岸,阻止自己渡河。可他在银川只有几千兵马,根本抽不出兵力防守黄河。

  二是准备死守宁夏城,派人调回攻打灵州的叛军主力。

  三是他眼见后援断绝,大势已去,信心丧失之下,放弃宁夏城,逃往塞外!

  四是投降。

  第一种不可能。那么啺菔且朗啬某悄兀故腔崽油猓炕故侵苯油督担�

  朱寅心中转着这几个念头,下令尽快渡河,要求两日之内,一定要渡过黄河。

  然而到了下午,明军正在岸边布置渡河,忽然对岸的宁夏城北门大开。

  数千骑兵轰然向北。

  勃勃果然放弃了随他叛乱的几万宁夏镇汉军,放弃了老巢宁夏城,率领麾下蒙古家丁,要逃往塞外了!

  自从明军在乌梁素海大捷的消息传来,啺莞缸泳涂忌サā�

  若不是失去了三万援军,加上看到朱寅率军赶到,啺莞缸踊褂行判拇蛳氯ァ�

  可是此时援军投降的投降,逃走的逃走,他们已经没有信心了。趁着明军还没有合围宁夏城,三十六计走为上!

  “快快渡河!追击啺荩 敝煲辖粝铝睢�

  朱寅忽然发现,敌人在完全丧失战意之下,仗也很难打。因为敌人直接跑路,根本不给机会。

  朱寅差点骂出来。

  众人也心急如焚。如果走了啺莞缸樱脚压途痛蟠蛘劭郏悴坏每司∪α恕�

  而且,还可能被朝臣攻讦,有功变成有罪!

  此时必须追击,不追击就是纵敌之罪。

  很快最新情报就传了过来。

  啺莞缸硬坏幼吡耍掖吡饲焱跻淮蠹易樱�

  庆王、王妃、世子、郡王、郡主、王府官吏等人一大群人,都被啺莞缸有吡恕�

  人质啊。

  朱寅得到消息,更是无语至极。

  老子率军刚到,你这老小子居然一仗不打,直接跑路?

  要是你赢了呢?老子又不是百战名将,你怕个屁啊。

  之前朱寅就知道啺莞缸涌赡芑崽幼摺?晌侍馐牵碌剿翘幼咭裁话旆āM瘸ぴ谌思疑砩希思乙埽阍趺窗欤�

  历史上啺莞缸用荒芴幼撸鞘且蛭某呛罄幢幻骶Я恕?墒侨缃窭芬丫谋洌丫科宓锰欤姑坏让骶某牵丫妥约禾恿恕�

  这样一来,都把朱寅整不会了。没了历史作为指导,他忽然对打仗信心不足。

  等到明军渡过黄河,啺莞缸右丫徘焱跻患胰耍幼咭惶於嗔恕�

  算起来,叛军已经逃出了一百多里。

  朱寅一边传令给灵州,一边率领明军追击啺荩�

  情报显示,为了攻打灵州,啺菡鞯髁撕芏嗾铰恚钠锉铰聿蛔悖荒芤蝗艘黄铩�

首节 上一节 35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