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372节

  可是对于熊廷弼这样的猛人来说,这种疼痛他完全能忍受,体力也很充沛。当然,他这种人是少数。

  实际上,能不能忍受疼痛和苦累,就是战士是否坚韧强悍的重要标准。

  朱寅问道:“飞白,你军中能选出多少可继续行军打仗的强兵?今夜就能走的人。”

  熊廷弼想了想,“大概能选出四五十个。”

  朱寅道:“我们有一万三千人,哪怕百里挑一,也能挑出一百多个无需休整的将士。诸位立刻去筛选,一个时辰之后,戌时六刻之前,出兵!”

  “还有,从全军将士手中收集奶糖,供应给连夜行军的人。”

  朱寅军令一下,诸将立刻筛选起来。

  极少数体质过人、坚韧强悍,能够连续行军作战的将士,在自愿报名的情况下,一个个被挑选出来。

  一万三千多明军精锐,仅仅选出来三百多个“强人”,四十挑一!

  这可不是一般的四十挑一,因为这四十人本就是精锐,并非一般明军。

  被选出的三百多人,都是筋骨强劲、耐力超群、体能过人、性格坚韧的猛士,不比朱寅的家兵差。

  朱寅把这三百多人暂时编入自己的亲军,让熊廷弼、曹文诏统帅。

  如此一来,朱寅的家兵护卫加亲军,就有六百多人。有这六百多人打底,朱寅就能统驭一千三百土达兵,进而掌控一千七百鞑靼俘虏。

  如此就可保无虞了。

  接着,朱寅脱下盔甲换了一身道袍,然后下令焚香,集合一千三百土达降兵,登高而立,神色肃穆的用土族语对他们说道:

  “我率领王师来平定叛乱,诛灭凶顽,剪除不臣,秉承的是不仅是朝廷的王命,更是上天的旨意。”

  “天下的命数,世间的神明,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人力根本无法更改,倘若违抗天意逆势而行,那么上天的惩罚将会不可避免的降临,祸及自己的家人和子孙,这难道不是最可悲的事情吗?”

  土达语(土族语)后世被认定是蒙古语的亲近分支,词汇和语法与蒙语很相似。可是朱寅知道,土达语的来源其实是鲜卑语。

  土达人听到朱寅说着他们的语言,都一起匍匐在地,心中更加敬畏。

  此时此刻,朱寅在他们心中,就是星君转世的再世神明,是不可违抗的存在。

  否则的话,为何他能有生祠,还能几百人击败一万大军,射杀不可一世的火落赤台吉?

  朱寅继续说道:“天下大小部族,将会共同遵从唯一的主人,发出唯一的声音,大明不仅仅是天朝,也将成为至大的光明世界。你们有机会臣服,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我命令你们,骑上你们的战马,披上我赐予的盔甲,汇聚在我的战旗下,成为神罚的鞭子…如果你们战死沙场,你们的族人和灵魂,会得到光荣的福祉…”

  “…你们会得到丰厚的赏赐,肥美的土地草场,将会摆脱蒙古贵人的奴役,有机会成为天朝的官员…”

  此时的朱寅不像明军统帅,而是更像一个萨满巫师。

  一千多土达兵参差不齐的说道:“我虔诚的遵从神灵的意旨,在大人的旗帜下,成为神罚的鞭子…”

  朱寅眼见土达兵们对自己的敬畏不是伪装出来的,顿时心中有数。

  可用!

  他立刻下令,每人分配战马、盔甲、兵器、奶糖。

  这些土达兵之前没有盔甲,如今平生第一次穿上盔甲都很是激动。等到吃上奶糖,更是忍不住留下眼泪。

  这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实在太好吃了!

  做梦都没有梦到美妙味道。

  他们为火落赤征战,死伤惨重,何曾有过这种待遇?

  “愿为贵人效死!”很多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喊道,“小人谢贵人赏赐!”

  朱寅当即重新任命缺失的百长,再让提拔的百长自己任命什长,很快就重建了各级指挥。

  不远处的郑国望和郝运来相视一眼,都是神色复杂。

  朱寅这么容易就笼络了土达降兵,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效命,光是这个本事,就不是自己可比。

  收拢土达降兵的军心之后,朱寅又集合了一千七百鞑靼俘虏,对他们训话道:

  “驱逐你们送死的台吉,还有躲在西北草原的瓦剌人,他们比瘸腿母狼更卑劣,比断角公鹿更怯懦!长生天会降下九十九道黑雷,劈碎他们的脊骨的!让野火焚烧他们祖辈的敖包,秃鹫啄食他们的肠肚吧!

  “凡是和天朝做对的人,他们的魂魄一定会困在驼羔胎衣里,十代子孙被马蹄践踏成泥!”

  “我,所有草原种族的庇护者,长生天的使者,成吉思汗的托付者,射杀火落赤台吉的终结者,会让苍狼白鹿的子孙,因我而幸福……”

  “倘若你们不愿意成为耻辱的俘虏,那么机会就在你们的面前!”

  “勇士们!跟随我的大纛,重新拿起弯刀,骑上战马吧……”

  鞑靼俘虏们这才知道,朱寅竟然要率领他们出征!

  可是,他们居然没有多少排斥之心,甚至很愿意为朱寅而战。

  鞑靼人向来慕强。朱寅这种强大的贵人,完全值得效力。等听到朱寅的封赏许诺,他们更是心动了。

  大半个时辰之后,朱寅亲率六百多亲军,一千三百土达兵,一千七百鞑靼俘虏,总共三千六百人,只随身携带两日粮草,一人三马,连夜离开丹霞地,连夜飞驰鸡鹿寨!

  而郑国望等人,将会率领一万三千大军,休整一天两夜之后,后天大早出发跟进。

  第二天下午,朱寅就赶到了鸡鹿寨附近三十里之外。

  斥候回报,鸡鹿寨还在坚守。

  瓦剌大军围攻四日,却始终攻不下鸡鹿寨。

  可是看样子,鸡鹿寨也守不了太久了。

  ………

  鸡鹿寨,尸臭熏天。

  四天惨烈的攻防战,让瓦剌大军伤亡数千!

  堪称强悍的明军,依靠废弃坍塌的城寨,硬抗数倍于己的瓦剌大军。可是李如松的两千骑兵已经伤亡过半。秦良玉的白杆军,也伤亡近千人。

  明军可战之兵,只剩三千。

  更要命的是,连续数日的苦战,将士疲惫不堪,可是敌军兵多,却能轮流休整。

  鸡鹿寨毕竟不是完整的的城池,已经很难坚守了。

  这一日黄昏,秦良玉和李如松再次打退瓦剌的一次攻城,都是身披重创。

  瓦剌兵都已经攻入城寨了,却还是在白杆兵悍不畏死的反击下,留下一百多具尸体,被赶出城寨。

  再一次进攻受挫的瓦剌大军,终于暂时退却。

  秦良玉筋疲力尽的靠着城墙,看着如血的夕阳,一张鹅蛋脸都瘦尖了,银色的盔甲上已经一片血污,看不出之前的颜色。

  手中的白杆枪,也变成了暗红色。

  李如松站在矮矮的城头,胡子拉碴,满面烟尘,看上去十分疲倦。

  这几天,他和秦良玉步骑配合,打的很好。硬是和数倍于已的瓦剌骑兵,苦战四天。

  “秦将军,我军最多守到明天下午,”李如松喟叹一声道,“若是明天下午救兵还不到,我等就只能战死沙场了。”

  秦良玉摘下头盔,披头散发的说道:“妾身不怕战死沙场,只可惜跟随妾身出征的三千子弟兵,难以回归故土了。”

  她撩撩耳边的秀发,正要继续说话,忽然目光一凝。

  夕阳之下,一杆明军大旗,慢慢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那是明军的赤旗!

  与此同时,发现明军的瓦剌骑兵,也被惊动了。

  “援军!是援军!”秦良玉神色喜悦的指着东方,“李将军!那一定是抚军相公的援军!”

  李如松忍不住大笑道:“抚军相公援军一到,我军无忧矣!”

  城寨中的明军得知援军已到,顿时欢声雷动,无不神色振奋!

  ………

  北京城,文渊阁,内阁朝房。

  此时已经是酉时四刻,可几位阁老都没有离开。

  半个月前,王师在乌梁素海大胜,满朝振奋。几年来朝中越发响亮的复套派言论更是高涨起来。要求恢复河套、建城驻军的奏疏,雪片般的递到通政司衙门。

  而弃套派的官员也都纷纷上疏,力陈复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弃套派官员向来势大,以前一直是主流,也就是最近三年声量才有所削弱。

  内阁之中,首辅王锡爵和次辅赵志皋,都是传统的弃套派,主张放弃河套,理由是河套必不可守,守则必败。

  沈一贯早就收到朱寅的信,变成复套派。张位本来就倾向复套派。

  复套派多是年轻位低的官员。而大、小九卿却多是保守的弃套派。所以在朝中,弃套派势力仍然占据上风,只是复套派的声势也越来越大。

  至于司礼监,田义站在朱寅这边,当然是复套派,有了司礼监站队复套派,两派主张顿时势均力敌。

  一时间,就是皇帝都难以决定,是复套还是弃套。

  很快,宫中的郑贵妃也谏言皇帝恢复河套,不要再放弃。郑贵妃的话让皇帝再也没有丝毫犹豫,遂从复套派官员奏请,下旨恢复河套,建城驻军,追认了朱寅和戚继光在河套的举措。

  于是,朝中因河套大功,不少朝臣奏请,应该按照惯例,加朱寅为太子少保衔,并为戚继光封爵。

  谁知数日前,庆王称帝的六百里加急塘报又传到京城,满朝哗然,皇帝大怒。

  皇帝在宫中说:“啺菪魄焱踬栽匠频郏映瞿模艘蛑煲嗽舨涣Γ率乖艨苌バ牟】瘢浔炯永饕猿延盗⒅薄�

  至于朱寅乌梁素海大捷的大功,皇帝似乎完全忘记了,打算下旨惩办朱寅,锁拿入京治罪。

  田义劝谏皇帝,“看各人奏报,啺萦盗⑶焱踔脑缫延兄舜畏磁涯康模彩俏擞盗⑶焱酢N蘼壑煲绾危瑔拜都会拥立庆王,是以朱寅实无过,而有功也。”

  皇帝听到田义的劝谏,又仔细看了朱寅等人的奏疏,这才没有再追究朱寅的意思。遂令内阁拟旨,严令让朱寅克日剿灭,不得有误。

  接着有朝臣上奏,为了尽快镇压庆王和啺荩Ω么陀柚煲蟹浇#钇浣谥颇摹⑸挛鳌⒏仕唷⒐淘⒀铀缥逭蚓瘢�

  皇帝征询内阁意见,王锡爵反对,要求撤换年纪轻、资历浅的朱寅,改派重臣郑洛主持大局。

  沈一贯和张位则是赞同,要求必须要重用朱寅,不可临阵换帅,让叛军有喘息之机。

  皇帝斟酌再三,考虑到庆王已经僭越称帝,兵情如火,临阵换帅不妥,而朱寅也的确知兵,遂下诏赐予尚方剑,授为五镇总督,节制五镇军务!

第235章 收徒莫如朱稚虎啊

  皇帝旨意一下,群臣觉得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多少有些惊叹,

  十五岁的总督!

  朱寅如此年少,就节制西北五镇兵马,实在是国朝异数啊。

首节 上一节 372/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