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58节

  晨光初露,衙门前两尊石狮威严矗立,朱漆大门上悬“兵部”鎏金匾额,门前八名皂隶分列左右,见轿至即齐声唱喏:

  “恭迎少司马!”

  这是朱寅第一天正式到兵部坐衙点卯。

  兵部衙署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

  朱寅入门即见大堂“武成殿”,这是尚书与侍郎议事之地。上面高悬“运筹帷幄”御笔匾,下设紫檀公案,案头堆叠各地的军报、塘报、及武职铨选名册等公文。

  大堂两侧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郎中的值房,各司门前皆悬木牌标注职掌。

  朱寅路过时,特意看了看职方司房内悬挂的巨幅《九边图》。

  二堂“协忠堂”为日常办公之所,算是兵部的会堂。

  朱寅是右侍郎,兵部第三把手,他的专属值房位于东厢。

  进了自己办公室,但见室内虽然宽敞,陈设却比较简约,首先就是一张榆木书案、两把圈椅及一列榆木书架。

  架上摆满《武经总要》《九边考》、历代兵书战策等典籍,案头置铜制签筒、砚台并一叠空白题本,显是待批文书。

  这就是副部长的办公室啊。朱寅不禁有点自得了。

  两侧屏风之外,还有几张小小的桌案,是右侍郎的专属书吏的位置。

  兵部堂官的很多日常事务,都是这些书吏打理。在朱寅看来就是秘书和助理。这些人虽然是不入流的书吏,可也都是监生或者秀才、甚至举人出身。

  “见过少司马!”几个书吏见到少年侍郎进来,都是一起恭敬的拱手行礼。

  他们知道本房堂官今日履新,都做了准备。而且这个新任侍郎还是大名鼎鼎的稚虎先生,他们就更不敢怠慢了。

  “诸位免礼!”朱寅也拱回礼,“不用拘谨,只管做事便可。”

  却见三个书吏一起上前,献上一个拜匣,异口同声的说道:

  “今日是少司马履新,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请少司马笑纳。”

  这就是所谓的履新敬了,和冰炭敬差不多。新官第一天上任,属官属员一般会送礼。

  官场习俗了。

  “诸位深情厚谊,本官却之不恭。”朱寅满面春风的笑道,很认真的收下几个拜匣。

  他当然不想收。但是此时此刻,他收礼比不收要好。

  新官上任,最忌搞特殊。就算要革新官场风俗,整顿吏治,那也是掌握大权以后。

  接下来,朱寅就按照规矩,去拜见上官:兵部尚书石星。

  此时刚好卯时三刻,也就是点卯的时间。

  兵部尚书石星端坐大堂,左侍郎宋应昌已坐在左首,二人正低声议及朝鲜战事。

  朱寅趋步上前行拜谒礼道:“下官朱寅,见过大司马、左少司马。”

  宋应昌赶紧回礼道:“见过右少司马。”

  石星略抬手示意:“稚虎初至,且先阅职方司所呈朝鲜倭情,午后与职方郎中议复。”

  他语气虽淡,目光却扫过朱寅玉带——按制,侍郎正三品当佩金带,朱寅却系玉带。

  可是朱寅又的确有资格,不是逾越礼制。因为朱寅是太子太保。

  虽然他心中不喜,却也无可奈何。

  朱寅故意系玉带,也是想提醒不喜欢自己的石星:我还是从一品的太子太保,你不要欺负我。

  有时候,强势一些反而会少很多麻烦。

  石星道:“你今日坐衙,就分担一些公务了。少时,就有事情要办理。”

  朱寅道:“大司马放心,下官必然按例公办,过后还请大司马斧正。”

  朱寅象征性的拜会了两位堂官,这才返还自己的值房。

  辰时初,四司郎中陆续至右侍郎值房拜谒朱寅。

  武选司郎中张秉谦率先呈上《武职除授簿》,躬身道:

  “今岁袭职、升授、降调共四百七十二员,已按例造册,请右少核验。”

  他一边说,袖中一边滑出礼单,却是“徽墨十锭、湖笔二十支”。

  笑道:“一点心意聊表寸心。”

  朱寅笑纳了,说道:“大司马和左少司马都核验过,本官无需核验了,报大司马请印即可。”

  职方司郎中陈维芝紧随其后,献上卷宗道:

  “禀右少司马,蓟镇请增夜不收百名,需拨银三千两……”

  说完也献上礼单。

  朱寅边听边以朱笔批注道:

  “着职方司会同户部查太仆寺马价银支应…”

  又命书吏取《九边军务成例》对照。

  陈郎中见状暗叹:“稚虎先生果然厉害,这第一天当兵部堂官儿,倒像个谙熟旧档的积年老手!”

  接着,车驾司主事禀驿站马匹短缺,朱寅沉吟片刻,援引吕坤《实政录》驿传十弊之论,批示道:

  “严查冒领勘合者,一旦查处,即刻扣押……”

  武库司呈报火器修缮费超支,朱寅则是批道:

  “着兵仗局与工部会勘,不得浮冒…”

  但见一件事接着一件,都是络绎不绝。

  至巳时末,值房内外的属官和书吏,手捧文书鱼贯而入,各言其事。而朱寅雷厉风行,批示、发还之声不绝于耳。

  朱寅不但办的快,而且办的妥当,谁也挑不出毛病。

  众人皆为叹服!

  朱寅却是知道,刚才这么多公务,其实是尚书石星故意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可是这些政务,根本难不倒自己。

  到了晌午,左侍郎宋应昌邀朱寅至衙署东庑“聚贤堂”用膳。

  此乃兵部惯例,尚书单独用餐,左右侍郎共席以示和睦。

  八仙桌上置四菜一汤,宋应昌举箸笑道:“稚虎今日雷厉风行,公务办的又好又快,明日怕要传遍六科廊了。”

  朱寅夹一筷糟鲥鱼,淡然笑道:“就当是下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吧。一上午这么多事,下午倒是清闲了。”

  宋应昌哈哈大笑。

  刚用了午饭,忽有书吏急报:

  “云南巡按御史弹劾黔国公沐昌祚侵吞军饷,奏本已送通政司!”

  宋应昌蹙眉:“沐氏镇滇二百年,此事恐涉勋贵,当请石部堂定夺。”

  朱寅却道:“下官以为,沐府庄田岁入足抵半省,何须贪墨军饷?或是有司诬奏。”

  宋应昌点点头:“稚虎果有洞见!此事便由你拟票如何?”

  朱寅泰然应诺:“好。下官以为,此事兵部不用忙着处置,等沐昌祚的自辩再说。”

  宋应昌笑道:“稚虎,你如此老练,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当了几十年官呢。”

  ……

  申时,朱寅重返值房,见案头新增公文堆高逾尺。最上为石星亲批的《速议朝鲜停战事》抄本,附宋应昌、顾养谦奏疏抄件。

  朱寅细读之后,想起晨间职方司所报倭情,提笔蘸墨批道:

  “倭情反复,停战势必难行。请敕辽东巡抚查核军实,再行定夺…”

  写罢铃盖侍郎银印,命书吏急送。

  石星得到消息后,忍不住挑眉道:

  “朱稚虎第一天到部,就和老夫拧着来!仗虽然要打,可议和也要办呐,这也是皇上的意思!两件事都是大事,岂能偏颇?他一心只想打仗,议和之事全不上心,到底是个好战的性子!”

  ps:更新太晚了,抱歉!明天恢复正常!求票!

第296章 徐先生回来了!

  明廷如今的对日策略,一边是出兵援朝,一边是力争和谈,希望日本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也是两手准备:要是在战场上败了,起码还有和谈这条路。

  这就为何石星作为大司马,反而一心促和停战。看似违和,其实代表了朝中不少人的意见,包括很多缺乏信心的将领意见。

  石星作为主和派,他不但自己一心促进和谈,还希望两位侍郎也和他一样主和。

  兵部如果意见统一,朝廷和皇帝就更加重视和谈,实现停战就更容易了。

  “请右少司马到本官值房,本官有话要和他说。”石星吩咐一个书吏去请朱寅。

  本来,他打算一下子压给朱寅很多公务,让朱寅感受一下焦头乱额、公务繁重的压力,再指出朱寅的问题,杀杀这少年高官的威风。

  没成想,朱寅居然处理的又快又好,一上午就处理了两天的公务,而其批票条陈也很妥当,挑不出错。

  结果不但没有给出下马威,反而又涨了朱寅的名声。这才下午,部里就开始说朱寅是个少见的能臣干吏。

  石星此计不售,只能换了策略,打算和朱寅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石星的书吏到了朱寅的值房时,朱寅正在亲自审核、催办最近的军需后勤。

  事关入朝大军的粮饷兵器,他更是格外重视,连下手令申饬、敦促,还暗示自己会盯紧执行,警告下面不要敷衍了事、雁过拔毛。

  事关国战,他作为兵部右侍郎,当然要竭尽所能的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

  这朝中五府六部,兵部的事情向来是既忙碌又紧要。上到兵部尚书、侍郎,下到从九品的司务和不入流的令史、书吏,一百多人整天忙的日理万机一般。

  朱寅是右侍郎,按照惯例主要分管车驾清吏司、武库清吏司,也就是分管后勤粮饷、军器装备、马政驿传等兵部事物的堂官。

  他与主要分管武官任免、军事筹划、军政军令的左侍郎宋应昌相比,职责上更加偏向具体的事务性。

  要说含权量,右侍郎当然不如左侍郎。

  可要说含钱量,右侍郎比起左侍郎却是有过则无不及。右侍郎权力不如左侍郎,可油水更足。

首节 上一节 458/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