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66节

  虎叔,你大侄女还在这呢,你就和薇姨打情骂俏?俺是假的呗?薇姨出了这么多汗,要说她还能有多香,俺是不信的。

  宁清尘则是吐吐舌头,做出要吐的鬼脸。

  这小丫头真不是块好饼。

  宁采薇也懒得搭理身边一大一小两个美女,站起来拉着朱寅的手,往傍边的箭场走去。一边嫣然笑道:

  “终于出宫了。之前我还担心来着,伴君如伴虎啊。皇帝说什么了?”

  朱寅握着宁采薇既柔软又有点茧子的柔荑,笑道:

  “皇帝就问了几句话,送了福寿膏和烟枪,希望我支持老三。他还封了你为三品诰命,淑人…”

  宁采薇本是笑靥嫣然的听着,可听到“淑人”两字,笑容就寡淡下来。

  “一个三品诰命,谁稀罕。”宁采薇冷笑,“这几年,你也算劳苦功高,我也没少送银子,结果这么小气?真就是刻薄寡恩。”

  “算了。”朱寅低声笑道,“就是一品夫人,咱也不稀罕。有个淑人诰命,起码你可以见官不拜,生意场上更方便。”

  宁采薇指指前方的箭靶,“射几次?”

  朱寅脱下衣服,“射就射!”

  “来人,取我和夫人的弓箭来!”

  须臾,就有人从傍边弓室中取出两人的弓。朱寅已经用八斗的中弓,宁采薇用的是五斗的轻弓。

  两人并肩站立,朱寅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娘子请先射。”

  宁采薇也不退让,熟练的弯弓搭箭,开弓如满月。

  “嗖嗖嗖!”宁采薇连发三矢,全部射中三十步外的靶心!

  动作英姿飒爽,行云流水,很有几分秦良玉的风范。

  如今的宁采薇不但书法小成,琴技入门,而且弓马娴熟,武艺不俗。可谓文武双全。

  真就是可盐可甜,可萌可飒。

  “夫君,我这三箭射的如何?”宁采薇侧过一张清丽绝艳的脸蛋,秀发飘扬的嫣然笑道。

  朱寅忍不住抚掌道:“本来还有点担心,今日看到娘子箭术,不再担心你统兵征倭了。花木兰、李秀宁,也不过如此。”

  没错,率靖海军攻倭的,正是已经堪称女将的宁采薇。

  她将以节度使夫人的名义,代替朱寅率领海外八旗,攻击日本!

  ps:不要骂清尘啊,她缺乏父爱母爱。下一章,小老虎就不在国内了。接下来就是日本剧情了。求月票!现在就靠月票榜啊,泪奔T﹏T。蟹蟹,晚安!

第301章 《皇帝敕日本国谕》

  根据计划,朱寅和宁采薇分头行事。朱寅出使日本,宁采薇秘密出海,率领海外八旗和武装商团,以海盗的名义袭击日本。

  当晚,几人商量到很晚才入睡。

  …

  十月初一卯时初刻,天刚蒙蒙亮,午门外已列开出使仪仗。

  五凤楼下,兵部右侍郎朱寅身着皇帝特意赏赐的蟒服玉带,跪接敕书。

  光禄寺正在举行五牲祭礼,祝文在铜盆里燃作袅袅青烟。随朱寅出使行的副使,行人司通译、录事等一群随员,雁行一般跪在朱寅后侧。

  还有一群神情肃穆的密宗高僧,站在朱寅的右边。这些吐蕃喇嘛,当然是在朱寅的请求下被皇帝派往日本传播佛法的僧团,也是使团的一部分。

  自从郑和下西洋、册封安南独立、迎正统归朝以来,明廷遣使之隆重,未有今日之盛。

  文武百官黑压压的列队午门到端门的广场,既是参加典礼,也是送别使团。

  内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出席,但级别最高的也是九卿了。

  大明以礼仪治天下。出使日本这等大事,当然要隆重对待。一来展现天朝爱好和平、宽宏大量。二来也是宣扬皇帝仁民爱物,怜惜将士,不愿穷兵黩武。

  同时也有先礼后兵、仁至义尽的意思,只当是下大棋:“大明愿意和谈,是出于大国之礼,莫以为是怕了日本。”

  所以这次出使,朝廷也格外隆重。

  虽然为了天朝脸面,外交规格上矮化日本:

  比如,国书是宗主国对藩属国的“宣谕”,国礼中送了《皇明祖训》、《大明会典》、《大明律》等典章。

  尤其是,居然还送了《大统历》一百本,都是明年的新历书,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要。

  朝廷当然也不知道,日本用的是唐朝的《宣明历》,用了近八百年。巧的是,《宣明历》还带个“明”字。

  朱寅虽然很无奈,却也不能反对。作为钦差大臣、天朝国使,他总不能对内阁和礼部的大佬说,日本不吃这套,不必一厢情愿吧?

  这段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本来中日和谈,只是沈惟敬这个江湖骗子,代表明廷和日本谈判,沈氏负责的谈判使团,就是个左诓右骗的草台班子。

  如今呢?朝廷居然派一个兵部侍郎级别的大员正式出使日本,比原本历史上的和谈更加正式、更加高级。

  忽然,一声静鞭打断了朱寅的思绪。

  接着,礼部赞礼官高诵《皇帝遣使敕日本国谕》道:

  “…大明皇帝敕谕日本国事曰…朕绍天明命,抚临万邦,怀柔远人,德被四海。尔国素称藩服,昔受汉册,爰有尊卑…”

  百官听到这道礼部、翰林院、内阁一起拟定的《敕谕》,不禁点头不已。

  很好,这才是天朝的态度。即便日本在朝鲜压着十几万大军又如何?

  皇明横竖是天朝!

  朱寅听到这里,心中暗叹不已。汉朝册封日本,都一千多年的事了,你们拿出来说事,日本认么?

  却听礼部赞礼官的声音越发高亢,长长的尾音穿透晨雾,惊起城楼下早起觅食的一群寒鸦。

  “…近闻尔国妄兴兵甲,越海侵朝,屠戮生灵,悖逆天道。倒行逆施,涂炭八道,朕不胜惊诧…”

  读到这里,不少年轻朝臣更是义愤填膺。

  朱寅也更是无语,“朕不胜惊诧”这话都出来了。

  却听礼官继续朗读道:

  “朝鲜大明之藩属,虔恭事大,礼仪是从,与尔亦为邻帮,自古同尊中国,何擅自称兵,启衅干戈…不知天朝所怒,虽远必诛。中国所罪,靡不有服…”

  “朕体上天好生之德,姑念尔国主或为奸佞所惑,或为权臣所逼,故特颁明诏,申谕尔邦:速敛锋镝,退兵止戈,同修友好,复守臣节,朕当恕既往之罪愆,仍许前恩之朝贡…”

  朱寅听到“奸佞所惑,权臣所逼”这句话,不禁神色古怪。

  果然,最狠的话终于念到了:

  “倘执迷不悛,恃险负隅,则天朝艨艟蔽海,铁骑如林,宁为尔等所设乎。茫茫沧海,奈何七下西洋之舟师。遥遥扶桑,难拒九征朔漠之劲旅。但教天兵所至,玉石俱焚,齑粉无遗,岂惟隳尔宗庙,朕恐尔之黎庶,亦不免无妄之兵燹,则朕怜之何及也…”

  “…望尔慎思速决,毋贻噬脐之悔。及见来使,如朕亲临。钦哉!”

  朱寅忍不住擦擦额头的冷汗。他很怀疑,要是对那个狂妄无比的“天下人”念出大明皇帝的这道居高临下、语气强硬的敕谕,自己可能会被砍了。

  这就是一厢情愿啊。大明朝廷始终自欺欺人的以为,日本是大明的封贡之国,也算是藩属,以天朝上国自居。

  朝廷对日本的了解就是盲人摸象,哪里知道日本早就妄自称大,轻蔑中国?它们都出兵妄图征服大明了,岂能以下国自居?

  这道国书就是打日本的脸,丰成秀吉能忍?就算太阁能咽下这口气,那些好战的大名们也不能忍啊。

  副使郑国望听到这里,忽然有点担忧。暗道:“那日本国王听了这道敕谕,不会一怒之下,斩杀来使吧?”

  她忍不住看了朱寅一眼,心里好像又踏实了些。

  按说,就算日本倭寇一怒之下斩杀来使,也应该杀正使,然后留着副使回来报信?

  总之,自己只是副使,天塌了不是有朱稚虎扛着嘛。

  她有啥担心的?

  想到这里,郑国望又放心了很多。

  等到国书一念完,就交给朱寅。朱寅收了国书,礼官又道:“赐钦差使节!”

  这就是授节礼了。

  礼部尚书罗万化,双手持节符出了午门,交到朱寅手里。

  身后的鸿胪寺卿手持一尺五寸长的木质“传”,以及朱绶银印,也交给朱寅。

  黄绢包裹的七旒节杖,上面插的雉羽和旌幢在秋风里摇曳。那是天子特许三品以上使臣执掌的节符。

  其实就是以前的使持节。

  朱寅肃然接过使节,双手高高举起,大声说道:

  “臣朱寅,奉诏出使日本,宣谕圣旨,必不辱使命,不坠国威,不负皇恩!”

  礼官唱喝道:“赐仪仗、国礼!”

  五军都督府拨来的八十名锦衣甲士出列,打着使团仪仗,牵着马匹,驾着马车。

  使团旗手打着一杆丈六杏黄旗,上面用泥金写着“钦差出使日本事”。

  鸿胪寺少卿捧着礼单,上面写的是:“纻丝二十表里、青瓷五十事、金叶百两,缠枝莲纹梅瓶六对,蜀锦妆花缎八十匹,郡王冠带一副、郡王妃冠带一副…”

  这些都是颁给琉球的旧例,大差不差,只是多添了十部新刊的《大明会典》,还有礼部誊录的《皇明祖训》金漆册页,《大统历》等。

  眼见一切准备就绪,礼部尚书拱手说道:

  “风涛之上,皆有日月。旌节所至,莫非王土。钦使,望你一路顺风,平安归来。善为之,善为之。”

  送行的百官一起拱手行礼。

  朱寅拱手还礼道:“下官拜别诸公!请旨出发!”

  罗万化道:“出发!”

  朱寅整理衣冠,登上使臣的双驾曲柄伞盖车,举起使节喝道:“出发!”

  使团队伍顿时簇拥着朱寅,缓缓启程!

  PS:今天卡文严重,就到这了。蟹蟹,晚安,各种求

第302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百官瞩目送行之中,朱寅率领使团和僧团,慢慢离开午门,沿着千步廊南下。

  到了长安街,路边观者如潮,都是主动相送稚虎先生出使日本的北京百姓。

首节 上一节 466/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