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525节

  可是如今…

  朱寅呵呵一笑,目光冰冷。

  野猪皮大哥,你要想打败叶赫等部,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我不允许啊。

  我也是为了你好,当金国大汗有什么好的?后世被汉人骂,几百年不得安生,我心何忍啊。

  你还是和叶赫打的有来有往,就这么相爱相杀的死磕下去吧。

  做大明的好臣子,做大明的鹰犬,难道不好吗?

  宁清尘看到这个情报,问道:“历史上是努尔哈赤赢了?”

  朱寅点头:“他不但赢了,还赢的很漂亮,很精彩。这是一个转折点。”

  宁清尘甜甜一笑,“我知道,你是不会让他赢的。你要女真人一直相互残杀,相互放血,一直四分五裂,永远没有统一的机会。”

  朱寅将情报扔进火炉,“我这人其实还是厚道的,对努尔哈赤真心不差了。我要是当了皇帝,起码也要给他一个伯,够意思了吧?他要是卖力,就是国公也不是不可能。”

  宁清尘嘻嘻笑道:“是很厚道,他真该谢谢你这个小老虎弟弟。”

  朱寅又解读第三封情报,却是山东来的。

  曲阜的衍圣公孔尚贤,后悔将运河边的兖州荒山卖给宁采薇,因为看到兖州煤矿如今财源滚滚。

  于是,衍圣公府密谋,在今年春天的春雷季节,夜里制造矿难,然后利用坐地虎的优势,逼迫宁寅商社贱卖矿山,接手经营。

  几年前,宁采薇其实就不想买孔府的荒山,预知到后期可能有麻烦。奈何兖州就挨着曲阜,兖州运河边的富矿荒山,大多是孔府所有,只是孔府不知道有煤矿而已。

  “真是混账!”朱寅将情报递给宁清尘,“后悔卖了矿山,就想制造矿难,再压价买回去!”

  宁清尘一看,小脸也一片霜意,“该死!太毒了!孔尚贤简直就是畜生!”

  朱寅冷哼一声,“这个道貌岸然的衍圣公、太子少保孔尚贤,是孔府历史上有名的土地兼并家。就是他当家主期间,孔府的田地扩张到百万亩。百万亩什么概念?”

  “他当家期间,还屡次激起佃户反抗,多次镇压佃户抗租,导致民怨沸腾。”

  朱寅一边说,一边下了一道手令。

  既然收到情报,孔尚贤的阴谋就不会得逞了。看来,是该策划一下白莲教攻打孔府的事情了。

  虎牙的家人打入白莲教已经两三年,是该起些作用了。

  报复孔尚贤本人没有意义,孔府不是他一人坏。哪怕刺杀他,也有其他人继承家主。

  劫夺孔府的财产,才是最狠的报复。

  可惜,孔府距离大海太远,不然就用“海盗”了。

  当然,白莲教最好只是攻打孔府,不要把事情高的太大提前反明。历史上的白莲教造反要等到万历后期。要是提前这么多年,怕是难以把控。

  最后一份情报,果然来自朝鲜。

  朝鲜日军还不知道天皇朝廷出事,他们准备在平壤聚集兵马,转运粮草,花大半个月时间,将主力集中到平壤,然后对退到平安北道的中朝联军,发动总攻!

  他们的兵力布置等军事信息,情报中说的清清楚楚。

  情报还说,日军派出密使接触过光海君和朝鲜王。

  …

  朱寅处理完这几份情报,这才洗漱休息。

  第二天下午,朱寅和宁清尘才一起回府。刚回到府中,靳云娘就送上一份请柬。

  “主公,这是冯梦龙送来的请柬,说他孩儿满月酒,一直等着主公回来办呢。”

  “哦?”朱寅接过请柬,却见上面的字迹娟秀而熟悉,居然是冯夫人庄姝亲笔所写。

  “他孩子已经出生数月,不是早该办过满月酒了吗?”

  云娘笑道:“按理是早办了,可是庄家娘子说,一定要等主公回来再办,说主公之前答应过,要当义父的。”

  “这义父没回来,就不能办这满月酒。”

  “他们得知主公回京,就立刻来请了。冯先生来过,庄娘子也来过,只是没有见到主公。”

  宁清尘闻言,却是嚷嚷道:“不去不去!宴无好宴!酒无好酒!”

  “小老虎,莫不是庄姝旧情难忘吧?”

  PS:今天不舒服,只能写这么多了,求月票,哭死诶!蟹蟹!

第340章 臣草芥之微躯,江宁之寒士!

  “你不要胡说八道,”朱寅很是无语,“什么叫旧情难忘?我之前答应了她,要做孩子义父。”

  “又是义父。”宁清尘小脸一垮,“你亲生的还没有呢,就有几个义子义女。哼。”

  朱寅懒得和她纠缠,问靳云娘道:“是儿是女?”

  云娘笑道:“是个小娘子,名字还没有取,说是等着主公来取。俺看呐,不仅是庄娘子,就是冯先生,也想请主公取名呢。”

  “日子订在后天。”

  “听庄娘子说,新婚的唐娘子也怀了胎儿,可能七八月间生,说是毛文龙和唐娘子也希望,到时主公当孩儿义父,给孩子取名呢。”

  她还有句话没说。她今年就会和康熙成亲,生了孩子也想认主公为义父。反正主公不嫌多。

  朱寅摊摊手道:“她们也真是的。算了,既然她们想让我当孩子义父,那我也不好拒绝,不看妻面看夫面。咱们后天一起去冯家参加满月宴吧,都是熟人,去热闹热闹,捧捧场。”

  宁清尘一哂,“我才不去呢!她们生了,你就喜当爹?你是吕布吗?义子这么多。”

  朱寅脸都绿了,“什么喜当爹?你怎么说话的?”

  “还有,你能不能多读点史书?史能明智!吕布是义父多,不是义子多啊。不对,《三国演义》也不是真实历史…算了,就算你不爱读史,演义总要看看。再闹笑话,别说是我小姨子。”

  他要被小姨子整自闭了。

  靳云娘取出一份礼单道:“俺已经备好了拜匣和礼物,礼单在这里,主公看看,还要添些什么?”

  宁清尘拿着礼单看了一下,小脸包子一般鼓鼓的,“云娘姐姐,你这也太少了,不符合老爷义父大人的身份。老爷和庄姝是什么关系?那是情深义厚,你这点东西打发谁呢,老爷会不高兴的。”

  说完转身就走,留下一道小背影。

  云娘装作没看到。府中上下谁不知道,最敢和主公耍脾气的,就是二娘子?可是主公走了,二娘子又天天念着主公。

  朱寅看看礼单,“再送一副金锁,一块白玉辟邪吧。”

  靳云娘暗道:“主公对这义女是真好啊,出手真是大方。不说其他,就是一副金锁、一块白玉辟邪,就是很厚的礼了。”

  云娘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主公,昨日跟主公一起回来的吴忧姑娘,俺安置在西南院的绿痕斋了,日常用具、衣物也都齐备了,还拨了两个小丫头。主公还有叮嘱么?”

  心道:到底被那个女扮男装的‘小白脸’混进来了。夫人回来,会不会不高兴?

  朱寅道:“她是我义妹,待遇不能差了就行,其他不用管。”

  义妹?云娘若有所思。主公不会是…

  朱寅看到云娘的神情,顿时心中明了。

  “云娘,你胡思乱想什么?”朱寅脸一板,“她是我捡的妹子。府里谁要是胡乱猜测,就家规处置。”

  云娘拍拍胸脯,嫣然笑道:“俺没乱想啊,是主公想多了。嗯,俺记住了,是主公路上捡的妹子…”

  朱寅瞪了她一眼,转头就走。

  进了含章楼的画堂,却见宁清尘正在难得的练习书法,小黑趴在她脚下打盹。

  朱寅站在她身边,看到她的小手抓笔如执筷,写字如夹菜。写的歪歪扭扭,惨不忍睹。

  不过稀罕的是,她居然在破天荒的抄写《史记》,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是要恶补历史吗?

  只见她写道:“…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写到这里忽然停笔,歪着小脑袋,用笔头抵着脸蛋,沉吟着说道:“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说着黑宝石般的大眼睛瞟了朱寅一眼,“小老虎,我写的怎么样鸭?”

  朱寅稍一思索,点头评价道:“天性盎然,童趣十足,天真未凿,混沌未开,自有一股大道至简的清澈,意境抽象,笔法归真。”

  宁清尘琢磨着朱寅的评价,清澈如水的眸子凝睇着朱寅,“你这是夸,还是损?”

  朱寅袖手道:“自然是…夸。”

  “嘻。”宁清尘摇头,一边继续写字一边说道:“你当我傻的?你就是在损我。”

  朱寅呵呵一笑,笑道:

  “七岁女童,执笔写《史记》,谁敢贬损?你敢拿起毛笔,抄写《史记》,就是好的开始,值得表演。只是天下之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啊。练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

  “你姐姐就做得很好,她这几年练字练琴,坚持不辍,如今都很有火候。天下同龄女子,鲜有能及。”

  “你有机会就夸她。”宁清尘傲娇的冷哼一声,“你不就是想拿她挤兑我,激将我坚持下去吗?你放心,本仙医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她蘸着砚台里的墨汁,“书法当然要练,这是脸面。我号称医仙转世,可要是一笔字写出来丢人现眼,像什么话?”

  “小老虎,你可是答应过我,教我写字、下棋的。你说说,书法练习最容易忽略的是什么?”

  朱寅道:“是气势!练习书法者,往往重视法帖和方法,却忽略了气势。这也是习书者最难掌握的。所以,临摹同样的法帖,师法同样的书家,接受同样的指点,可写出来的字也能大不相同。”

  “下笔之时,必须要有气壮如牛、奋笔疾书的信心和气魄,这就是气势。否则,你的字永远上不了台面。”

  “写字如弯弓,如纵马,如挥刀,如横戈。如果你写几十个字能写的出汗,那就是掌握气势二字了。写出了气势,练字就是事半功倍,犹如神助了。”

  “这也是为何,书法能养气,修心。”

  宁清尘放下笔,站起来有模有样的敛祍行礼,问道:“敢问君子,如何才能写出气势呢?”

  朱寅摸着下巴上不存在的胡须,指点道:

  “下笔之前,胸中先有字,目中先有字,而后笔下有字。一旦下笔,切忌犹豫。犹兮,若畏四邻;豫兮,若冬涉川。很多人的字不行,就是因为下笔犹豫。”

  “所以,临摹法帖时,一笔一划你都要琢磨,这一笔有何来历,古人是怎么写出来的,他是用了何等笔法,才写出这一笔。你琢磨透了,就是心中有字了。那么这个字,你已经了然于胸,一旦下笔自然气势捭阖……”

  宁清尘听到这里,眸光更见璀璨,瞳孔中映照着朱寅的面孔。

  她忽然发现,朱寅这番话,点燃自己对书法的兴趣之火。

  朱寅继续说道:“你姐姐当年听了我这番话,就顿悟一般大受启发。她常常对着武曌的法帖,一坐就是两刻钟,下笔就气势如虹,哪怕写小楷,也笔笔入骨。不然,为何她的进步这么大?”

  “不过,在此之前,你要想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就说你拿笔的方法也不对,也不能枕腕枕肘,练书时必须悬肘悬腕……”

  朱寅一边说,一边拿起笔给小丫头做示范,包括坐姿、起式都仔细讲解,又从藏品中拿出最适合女子初学的法帖《笔阵图》。

  当然只是摹本。但即便只是摹本,这宋拓本也是珍宝了。

首节 上一节 52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