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542节
朱寅点点头:“算你识时务,不愧是日本王。你先准备准备,我已经奏明了朝廷和天子,过几天就带你去朝鲜。”
扔下几句话,朱寅又去看秀吉的正室,宁宁。
宁宁被俘后,一度想绝食。可是朱寅威胁她,一旦她绝食自尽,就杀死和她一起被俘的外甥和心腹,她终于屈服了。
“你来做什么?”宁宁看见朱寅,立刻横眉冷对。
作为秀吉的结发之妻,宁宁果然有些骨气,很有大妇正室的风范。
可是朱寅很清楚,宁宁绝非那种宁死不屈的女子。如果她是,历史上就不会出卖丰臣氏,臣服德川家康。
朱寅知道这个女人的底线,当然也不假辞色,冷冷说道:
“大明皇帝下了圣旨,你要跟我去朝鲜,战场上见见猴子的那些老部下,他们也都认识你这个主母。”
宁宁咬牙道:“如果我不去呢?”
“不去?”朱寅摸摸下巴,“你外甥和你身边的人会死,而你自己——”
他指指外面的士卒,语气森严,“我会把你送给他们。他们都是年轻力壮,比猴子强的多,你可以试试。”
宁宁不敢相信的看着朱寅,难以想象如此风姿俊秀的美少年,居然如此阴毒卑鄙。
“你别这么看着我。”朱寅目光冰冷,“对于你们倭人,我实在没有必要当君子,因为你们不配。秀吉出兵侵略,你是赞成的吧?你们还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大明的仁慈了。”
“再问你一句,让你跟我去朝鲜,你从还是不从?”
宁宁一张端庄的鹅蛋脸涨得通红,接着又变得惨白,终于点头道:“我…从!”
“从了就好!”朱寅笑了,“去了朝鲜乖乖配合,我保证你们能好好活下去。”
………
这段时间,在朱寅的提前运作下,朱党的骨干成员,一个个先后调出京师,去外地担任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兵备道、知府等官职。
十万两银子,总算没有白花。朱寅和宁采薇很会趁着吏治腐败钻漏洞。
就连张鲸也不知道,这些外调的京官都是朱党干将。在他看来,这些人应该是不想卷入国本之争,所以放着京官不做,主动外调。
在张鲸看来,这样也好,倒是少了一些敌人。
若是他知道这是朱寅保护朱党的权宜之计,就不知作何感想了。
做完了这些事,朱寅才能放心去朝鲜,借此躲避即将来到的朝堂风暴。
终于要出征了!
截至正月二十四,李如松、秦良玉、熊廷弼、曹文诏、赵率教等人,全部率领所部赶到了北京。
朱寅带过的部将之中,只有毛文龙因为本就驻扎在辽东,没有前来汇合。
这些将领,李如松是万历钦点。秦良玉、熊廷弼等人,则是朱寅暗中授意不同的党羽推荐的。
朱寅等人在紧张的准备出征事宜,宁清尘也没有闲着。
她在医学院挑选了一百多个学生,组建临时的野战军医营,然后请李时珍留在学院代理山长之职,她自己则是准备率领野战军医营,随朱寅去朝鲜。
正月二十六,朱寅和戚继光正式在午门领取兵符印信、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对紫禁城叩阙陛辞之后,打着仪仗离开北京。
李如松、熊廷弼、秦良玉等将领自然随行出征。除了他们,还有朱寅的卫队,宁清尘的军医营,徐渭和冯梦龙等幕僚,以及小黑和飞虎。
等到来到山海关时,奉诏跟随朱寅的明军,已经多达三万多人。其中骑兵七千人,火器兵八千人。
这三万多精锐,大半都是朱寅曾经带过的兵马,去年随朱寅在西北平叛的旧部。
当然,不是朱寅举荐他们出征的,而是朱寅暗中授意党羽分别举荐,所以他们并没有被贴上朱寅党羽的标签。
朱寅率领三万多精锐明军,又在山海关接收了数万驮马、骡驼、车辆,以及一万多民夫。
然后,浩浩荡荡的出关,沿着辽西走廊,绕过无法通行的辽泽,往辽东迤逦而去。
大军一心赶路,李如松甚至都没有回家看望父亲李成梁。
但得到消息的李成梁,早就派出了整整一千李氏家丁,都是精锐骑兵,前来和大军汇合,跟随李如松作战。
二月十二,朱寅和戚继光的大军出了辽东都司,出现在建州部,距离鸭绿江只有数日路程。
此时,朝鲜最新战报也收到了。郝经不算太过无能,还是勉强守住了义州、昌城等江岸要地,没有让日军攻入辽东。
但是局势已经万分危急。
朱寅的大军出了抚顺关,到了建州部,早就接到消息的努尔哈赤,立刻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前来迎接。
朱寅接报,下令停止进军,驻军在山坡之上,等待努尔哈赤。
数万大军气势惊人,大军阵前是高高的帅旗大纛。朱寅和戚继光一身盔甲,并排立于大纛之下,一老一少很是扎眼。
努尔哈赤身穿一袭大红的明光铠,在十丈外就翻身下马跪拜,用有些生硬的汉话高声禀报道:
“末将建州都督、金吾将军佟努尔哈赤,见过经略相公!见过大将军!”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当然不能和朱寅表示出亲密的关系,只能刻意保持距离。
朱寅高声道:“佟将军请起!近前叙话!”
“嗻!”努尔哈赤习惯性的用女真语领命应答,随即站起来。
他这一站起,顿时犹如铁塔一般,身材魁伟,虎背熊腰,身上的甲衣随着走动铿锵作响,看上去十分威武雄壮。
就是戚继光都忍不住点头道:“建州之主,果然不俗。”
戚继光身边的李如松低声笑道:“佟奴曾经在李家为家丁,想不到如今已经是建州之主了。”
他的笑容很是复杂,语气也很是感慨。
努尔哈赤走到朱寅和戚继光面前,待要再次下拜,立刻被朱寅扶住。
“佟将军免礼!”朱寅拍拍他的手,两人心照不宣的一笑。
努尔哈赤禀报道:“建州部一万精兵,已经征调完毕,还请经略相公和大将军检阅!”
整个建州部,男女老少加起来都没有十万人,能上阵的女真壮丁,撑死了也就两万。
而努尔哈赤一下子就选出了一万精锐,几乎就是倾国之兵了,不可谓没有魄力。
如今不拼命也不行了。建州部和朝鲜就隔着鸭绿江,日军一过江,首当其冲的就是建州女真。
“很好!”朱寅笑道,“将军辛苦了!女真将士辛苦!”
“明日就检阅建州大军,三日后南下鸭绿江!”
努尔哈赤领命道:“嗻!”
朱寅刚说到这里,忽然一匹探马从西北方向飞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士翻身下马。
“报——”探马高声禀报,“叶赫等扈伦四部的大军,奉诏出兵,已经过了广顺关!距此不到二百里!后日就可前来汇合!”
朱寅下令道:“告诉叶赫贝勒布寨等人,后日下午,在萨尔浒汇合!”
下令之后,努尔哈赤又道:“此地距离阿拉城不远,还请经略相公、大将军去城中歇息。”
朱寅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
就在朱寅去阿拉城之际,西北百余地的广顺关附近,正有两万女真大军滚滚南下。
这两万女真大军当然就是扈伦四部奉诏出兵的联军,领头的正是叶赫贝勒,布寨!
两万女真大军气势雄浑,一个个髡头辫发、气息剽悍的女真战士纵马狂飙,势若惊雷!
冰雪还未完全消融的雪原之上,溅起无数冰屑!
任谁见了这一幕,只怕都会认为:倘若女真诸部真能统一的话,那么统一女真的必然是叶赫,而非建州!
PS:本来今日要大章加更的,但临时有变,只能写五千字,明天在大章加更了,蟹蟹!求月票!
第353章 “清太宗尿了小爷一身!”
两万女真大军虽然都是骑马,可并非人人穿甲。就是盔甲也五花八门。
有明军的明光甲、绵甲,还有蒙古人的锁子甲,也有女真自己仿造明军的绵甲和铁甲。其中甲兵只有一半,穿铁甲的更是不到三千人。另一万人不但没有甲,就是衣服也比较混乱。
可即便如此,这两万女真大军散发出来的剽悍狂野之气,仍能令任何敌人不敢轻视。就是附近关城的明军,也不由紧张起来。
此时,大军距离广顺关已经数十里,到了秦河之南,龙岗山之北。一路上,东边关城中的明军城堡息烽,连绵相望。
“啾——”
随着凄厉的骨哨声响起,两万女真大军猛然勒马,缓缓停在缓坡之下。
紧接着,各部贝勒派出的传令兵,操着冷硬粗犷的女真语,纵马喝道:
“贝勒有令,就地扎营,准备祭祀!”
“呜呜呜—”各部兵马的号角声吹响,披甲或者无甲的女真战士一起翻身下马。各级贵族还带着阿哈(奴兵),帮着牵马、卸甲。
女真人的动作很快,配合也很好。他们以穆昆(氏族)为单位,有的伐木,有的打桩,有的搭建毡毛帐篷,有的立栅栏。
不到半个时辰的工夫,北国的清冷夕阳还没有落入原野,一座座简陋而又实用的行军帐篷就搭建起来了。
围着帐篷的,是一个个栅栏。每个穆昆,都有一个栅栏围起来的独立小营地。这是女真部落行军的常用之法,简单、便捷、高效。
与此同时,几个大帐篷压搭建起来,被一个个小栅栏簇拥在中间。
这些大帐篷外面,也都立起了索罗杆子,西边搭建了简陋的“堂子”,用来祭祀佛朵妈妈。
女真人虽然简陋,可在祭祀上却绝不马虎。即便是行军时中途扎营,也会竖立索罗杆子、建堂子神龛。
接着,各部落的萨满巫师们,也都开始做法祭祀,在堂子和索罗杆子边跳着祭祀神灵的舞蹈。两万女真战士一起坐下来,摸着胸前的野猪牙,神色肃穆的观看萨满舞。
等到萨满们跳完了神舞,向撮哈占爷和佛朵妈妈祈求了平安和胜利,天也完全黑了。
栅栏中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兵马过万,漫山遍野。女真营地的篝火,犹如一片星河,在寒冷漆黑的辽东黑夜中璀璨生辉。
女真战士们开始吃干粮、喂马。人喊马嘶之声,弥漫山河之间,让寥廓的天地更加宏阔幽远。
最中间山顶上的一个大帐篷中,叶赫部贝勒布寨、哈达部贝勒孟格布禄、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辉发部贝勒拜音达里、锡伯贝勒郎吉勒等首领,正在火堆边开会议事。
乌拉部贝勒布占泰的声音,回荡在大帐内外,带着一丝火气:
“努尔哈赤是大明的走狗,李成梁的奴才!他愿意为大明打仗也就算了,却害的我们也出兵!这一次去朝鲜,不知道要死伤多少族人!我乌拉部总共才多少丁壮?这次就抽调了三千精锐!”
“好了!”布寨不耐烦的一挥手,摸着剃的精光的脑门,“这一路尽听你抱怨,有胆量你就抗拒大明汗的圣旨,拒不出兵。可是你布占泰又不敢!”
布寨是个身材粗壮的红脸膛,颧骨很高,看上去更像是蒙古人。实际上,叶赫部的祖先血缘可能是女真化的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