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601节

  邱蠡点点头,“好!你立刻去办,动作要快。必须在海瑞出山东之前拦住他,不管你用什么法子。”

  说到“不管用什么法子”这句话,邱蠡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透着森寒之意。

  “谨遵恩相钧旨!”曾铮拱手领命。

  他弯腰倒退出五步,正要转身离开,忽然邱蠡说道:“办完了这件事,你就是指挥佥事,荫一子为百户。”

  “谢恩相抬举!”邱蠡神色一喜。

  却见邱蠡笑容一敛,“可万一办砸了,你就不用回来见俺了。”

  曾铮心中一凛,“是,是!”

  等到出了门,他已经一身冷汗。就是外面的春光,他都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他很清楚,这件事必须要办好。否则的话,他就是死路一条!

  ……

  海瑞到了山东之北的德州之时,跟随他的士子已经汇集到三千人!

  绝大多数是生员,除此之外还有监生、举人,以及极少数进士。

  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聚众事件,按说山东巡抚、山东巡按、山东三使司肯定要管。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人来管,就好像不知道一样。

  由此可见,山东官员对于皇帝的所作所为,也都是失望透顶,巴不得海瑞入京死谏。他们不一起跟着海瑞入京,就已经很理智了,怎么会阻拦?

  今日已是四月十七,这天一大早,海瑞刚要继续北上,宁采薇派来的人终于到了。

  来人叫唐央央,虽然是个女子,却是朱寅第一批学生,虎牙南京情报机构的首脑。

  宁采薇派唐央央亲自来,是因为她是女子,更适合照顾海瑞的起居。

  唐央央接到指令,立刻带人从南京追到山东。然后通知虎牙在济南的首脑范忆安。

  唐央央一身男子装扮,像个英俊潇洒的俏书生。她一见到海瑞就直接说道:“海公,孩儿是受江宁夫人差遣,前来送信的。”

  唐央央当然不仅是来送信,她还要照顾、保护海瑞,只是不能明言。

  “是采薇?”海瑞不禁露出久违的笑容,“是那孩子啊。信呢?”

  唐央央递上信,“请海公过目。”

  海瑞接过信一看,首先入目的是一笔端正秀丽的簪花小楷,忍不住夸赞道:

  “仅仅两年不见,采薇的书法已经登堂入室了,很好…”

  可是随即,他就皱起一对浓密的银眉。

  原来这封信,是劝他南归的。

  信中说,皇帝绝对不会纳谏,皇帝已经听不进去逆耳忠言了。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会因此更加心生逆反,甚至迁怒皇长子朱常洛。那么,自己入京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采薇劝他南归,不要管京师之事。

  海瑞叹息一声,喟然说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采薇啊采薇,你不懂啊,你不懂。”

  他看着苍天,“我知道你担忧老夫的安危,可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做,还需要很多人一起做,不能退。你所看见的结果并非真正的结果,真正的结果,是看不见的。”

  “退出这一步,天下人心就退了。退出这一步,天下的公道就退了。到时热血已凉,明哲保身,那么这世间的是非曲直、忠奸善恶,就会越来越无人在意,那是何等的人间啊。”

  他对着信,似乎在和采薇遥遥对话,又似乎自言自语,神情苍凉无比。

  “皇上离圣天子越来越远,大明国运也就江河日下,必须要警醒他,哪怕希望很小也要去做。”

  “皇上纳不纳谏在皇上,老夫入不入京在老夫。皇上可以拒绝纳谏,可以一意孤行。可是这天下臣民的这口气,不能忍,不能泄。”

  “这些事情,终究需要有人去做啊。该流的血,不能省。就让老夫,再为大明做最后一件事吧。”

  唐央央热泪盈眶,却没有再劝解的意思。

  她很清楚,海瑞心坚如铁,是决计不可能半途而废的了。别说自己,就算主公和夫人亲来,也不可能劝他南归。

  夫人写信劝解,其实也不抱什么希望。海刚峰要是怎么容易听劝,还是海刚峰吗?

  海瑞道:“你回去吧,老夫要继续上路了。”

  “不!”唐央央上前扶着海瑞,“夫人说了,让孩儿照料海公。”

  说完,扶着海瑞登上马车。

  数千人浩浩荡荡的再次沿着运河官道北上,可是走了不久,前面十字路口的两边,就出现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最少有千余人之多,而且都手持兵器,还有很多人骑马,但穿的五花八门,肯定不是官军。

  其中有人高呼道:“今天发财了!这么多的读书相公,抢他娘的!”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兄弟们,杀!”

  …

  PS:今天就到这了。蟹蟹,晚安!求月票!

第396章 “如此行径!岂是天子所能为!”

  贼寇源源不断的从两边山岭上冲下来,怕是有两千多人。还有人在林中没有出来。

  他们乱糟糟的堵在官道上,接着发一声喊,就向海瑞的队伍冲过来。

  海瑞看到这一幕,忽然明白了什么,满眼都是不可思议之色,身子忍不住一晃。

  他年已八十,人老成精,哪里不知道此事透着蹊跷?想到这些贼寇有可能和皇帝有关,他满心都是绝望。

  昏君!昏君!这是连世庙都不如的昏君!

  大明江山,危矣!

  “大胆贼寇!要造反么!”大群士子大怒,虽然他们绝大多数赤手空拳,也不会厮杀,可还是主动挡在海瑞面前。

  海瑞身边的唐央央,看到贼寇之中有人打出手势,立刻知道范忆安派来的家人,就在贼寇之中。

  她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雪亮。

  这些贼寇来自好几个堂口,当然是被人幕后指使来此拦截海瑞等人。但是他们的任务只是借助抢劫之名,攻击拦截入京进谏的队伍。

  范忆安肯定没有阻止,他是顺水推舟,利用贼寇把事情搞大,最好发生血案出人命。

  然后再揭露和宫里有关,彻底点燃士子们的怒火,让皇帝更加难堪,更加被动。

  到那时,贼寇才会放更加愤怒的入京士子继续北上。

  最后,海瑞仍然能入京,可是皇帝更丢脸、更理亏、更失人心。

  代价就是肯定有士子流血殒命,还不是一个两个。

  唐央央不禁替范忆安捏了一把汗。因为范忆范这个做法,完全就是自作主张,根本不是主公和夫人的意思。

  范忆安仇恨皇帝可以理解,他们这些虎牙老人都是官奴出身,父兄都是当年受到张居正案、冯保案牵连被斩杀、下狱的人,是钦定大案的受害者。

  可是不能因为这个就自作主张吧,虽然这么做的确对主公有利,可主公自己未必愿意接受。

  但范忆安的计划肯定已经发动了,也来不及阻止了。

  唐央央正想到这里,只听前面一片惨叫,果然不少士子在贼寇的挥刀下不死即伤。

  死人了!还死了好几个!

  众士子都是呆住了。光天化日之下,贼寇居然敢当着这么多士子的面,行凶杀人!

  几个贼寇首领也愣住了。他们只是暗中奉命拦截海瑞,将队伍冲散,没有想着杀人啊。这些都是读书相公,为首者更是天下闻名的海青天,他们没打算杀人,也不敢杀。

  可是怎么一上来就杀了好几个读书相公?事情搞大了!

  “他们要造反!这是造反!”士子们悲愤无比,人人攘臂奋而向前,义无反顾的冲向贼寇。

  后面的士子也鼓噪起来,听到前面的动静,呼啦啦的漫着官道两面的荒野冲上来,一时间竟有千军万马冲击之势。

  因为士子出行可以佩剑,少数佩剑的士子抽剑冲在最前面,很多没有武器的人捡起石块、木棍上前。

  “杀贼!”

  “保护海公!”

  士子们怒吼,毫不畏惧凶神恶煞的大群贼寇。

  此时的大明士子有个特点,性子烈。再说既然敢主动跟随海瑞入京,肯定不是懦弱之辈。

  一时间,手持兵器的贼寇们,居然被群情激愤的士子逼的连连后退。而那之前杀伤士子的贼寇,此时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海瑞一脸悲愤,胡须抖动的厉害。他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士子,心如刀绞。那殷红的鲜血触目惊心,让他不禁感到一阵眩晕。

  “海公!”唐央央赶紧扶着海瑞,暗骂一声范忆安。

  “贼寇造反!杀贼!”死者的血彻底点燃了士子们的怒火,人人奋不顾身的冲击,“平叛杀贼!”

  正在这时,忽然山坡上树林一个声音大喊道:“我们不是造反!我们是受锦衣卫差遣,那是宫里的意思!你们才是造反!”

  什么?是锦衣卫策划的?

  士子们听到树林中的呼喊,不禁都是愣住了。这些贼寇,是锦衣卫派来的,也是…皇上的意思?

  一时间,士子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震惊和荒谬。

  能考中功名,他们谁不是人尖子?谁不是心灵剔透?此时被山坡上的呼喊提醒,立刻就想明白了,为何贼寇胆敢拦路抢劫他们这么多读书人。

  原来,是宫里的意思!

  他们入京请愿进谏,天子就算再不愿意,大不了派官军阻拦,下旨强行让他们解散。

  如果那样,虽然难以令人心服口服,天子难免遭受非议,可也是正常操作。

  可是皇帝却选择了贼寇来做这件事,就是为了他的名声?

  这如果是真的,那么当今陛下究竟有多昏聩荒唐?这种上不了台面的龌龊卑劣伎俩,是堂堂天子该用的?这样的君父,还能指望他洗心革面、励精图治吗?

  那所谓致君尧舜上、主明臣贤的理想,岂不是痴人说梦?那他们参加科举,难道就是混个官位么?致名教宏愿于何地?

  士子们气的浑身冰冷,很多人心中都升起极度的失望,真如哀莫大于心死!

  皇帝已经整整五年不上朝、不筳讲、不祭天、不祭祖、不亲耕!

  五年啊。

  据说他常在深宫打马吊牌、看戏、听曲、读小说、沉湎酒色。就连内阁大臣、三公九卿也难以见到他的面。谏言他勤政务、远酒色的大臣,不是被杖责,就是被贬谪。有官员谏言他不祭祖,居然被廷杖致残。

  如此荒废朝政、玩忽国事、怠慢祖宗,天下早就议论纷纷,本就大失中外之望。

首节 上一节 60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