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173节

  “打鬼子,还得看咱们130团!”

  角落里,曾经被鬼子烧了房子的刘老汉突然老泪纵横:“好啊......好啊!我闺女在天之灵总算能闭眼了......“

  ---

  河曲县田间。

  “二娃!别玩泥巴了!“农妇张婶提着饭篮往地里走,突然揪住儿子的耳朵,“看看人家黑狗!也就比你大个几岁,都当上战斗英雄了!“

  少年揉着耳朵嘟囔:“娘,我明天就去报名参军!“

  “去!都去!“正在犁地的老张头直起腰,“咱庄稼人别的没有,就有把子力气!跟着赵首长打鬼子,死了也光荣!还能进烈士陵园,听说咱们根据地要修英雄纪念碑,能上纪念碑的...族谱能单开一页!!“

  隔壁地头的王长贵凑过来,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八路军要招学生兵,我侄子在县里学堂......“

  “呸!“张婶突然啐了一口,“先前鬼子来的时候,你可不是这口气!“

  王长贵顿时涨红了脸。

  当初听说鬼子打来的时候,他确实吓得钻了地窖。

  ---

  武相县街头

  “卖报卖报!《石门镇日报》号外!“报童挥舞着油墨未干的报纸飞奔而过,“八路军130团全歼日军两大师团!中村达也/鹫津松平被活捉!“

  穿长衫的教书先生一把拦住报童,掏出全部铜板:“给我十份!我要让学生们都知道!“

  街角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铁匠铺里,十几个青壮年围着火炉嚷嚷:“周师傅,咱们打的砍刀什么时候能送部队?“

  满脸炭灰的老铁匠头也不抬:“急啥?咱们打的到八路军可看不上,先给民兵队配齐!现在哪个村不组织巡逻队?小鬼子敢再来,老子用铁钳夹碎他们的狗头!“

  ---

  平凉县赵氏祠堂

  白发苍苍的赵家族长赵国栋颤巍巍点燃三炷香,对着祖宗牌位深深鞠躬:“赵家列祖列宗在上,咱们中国军队打胜仗啦!“

  祠堂外,年轻人们正把“保家卫国“的标语刷上墙头。

  几个姑娘挎着竹篮挨家挨户收军鞋,篮子里堆满了纳着“杀寇“字样的千层底。

  “秀儿,你这鞋底咋还绣花?“有人打趣道。

  扎麻花辫的姑娘一扬头:“让我赵家男人杀鬼子更勇猛!“

  众人笑作一团。

  ---

  神池县边境,检查站。

  八路军120师指挥参谋王园骑在马上,手里拿着一支香烟,望着远处的山峦,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这么快,咱们就又来这边了!”

  “首长说得对。”身旁的警卫连连长笑着接话:“上次咱们在这儿看独立营跟鬼子血战,这才过去几天,居然又回来了!”

  “这就是缘分!”

  王园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一抹笑意:“这次可不一样,咱们是来取经的!130团能全歼日军两个师团,肯定有不少门道!”

  正说着,队伍前方突然传来一声喝令:“站住!请出示证件!”

  王园一愣,抬眼望去,只见几名身穿整齐军装的士兵持枪而立,眼神警惕。

  他们军容严整,穿的都是八路军的军服。

  王园翻身下马,走上前去,爽朗一笑:“同志,我是120师的王园,奉总部命令前来石门镇参加作战会议。”

  为首的检查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但语气依旧严肃:“首长好!我们需要先向团部核实您的身份,请稍等!”

  王园点点头,并不着急,反而饶有兴趣地观察起这个检查站。

  检查站虽小,但布置得极为规范。

  沙袋工事、瞭望哨、铁丝网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简易的防坦克桩,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暗中火力点,不近距离观察根本看不出来。

  士兵们装备精良,除了步枪外,还配备了冲锋枪和轻机枪,腰间别着手榴弹,战术背心上挂满弹匣。

  更让王园惊讶的是,这些士兵精神抖擞,眼神锐利,丝毫没有松懈的样子。

  他们的军装干净整洁,靴子擦得锃亮,甚至连站姿都像是经过长期训练的野战部队。

  不愧是能够击败日军的队伍。

  “同志,你们这装备挺好啊!想必你们就是打败日军师团的主力部队吧。”王园笑着搭话。

  检查员微微一笑,但并未放松警惕:“首长说笑了,咱们只是神池县的保安团,歼灭小鬼子师团的是咱们130团的正规部队独立营干的。”

  “不过你别看我们是保安团,但是我们训练可一点不差,守卫根据地没问题!”

  王园心中一震,暗自咋舌:“连保安团都这么精锐?难怪130团能打出这样的战绩!”

  没过多久,一名通讯兵快步跑来,向检查员递上一份电报。

  检查员仔细核对后,再次敬礼:“王首长,你们的身份已确认,欢迎来到石门镇根据地!我奉命为诸位首长带路!”

  “多谢。”王园点点头,正准备上马,忽然又停下脚步,忍不住问道:“同志,你们真的只是保安团?”

  检查员挺直腰板,语气中带着自豪:“报告首长,我们是神池县保安团第三连!不过,我们平时除了巡逻警戒,还要参加正规军的战术训练,确保战时能随时补充进主力部队!”

  嘶——

第310章 地下长城,震惊120师众人!(求订阅!!)

  王园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自己的警卫连,发现他们也都一脸震惊。

  队伍继续前行,王园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首长,这130团的保安团,比咱们的警卫连还精锐啊!”警卫连长低声感叹。

  王园苦笑一声:“是啊,连地方部队都这么强,主力部队得是什么水平?难怪能吃掉鬼子两个师团!”

  他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村落,炊烟袅袅,百姓们正忙着农活,一派安宁景象。

  谁能想到在几天前,这里还是战火纷飞的前线。

  “看来,这次来石门镇,咱们真得好好学学了!”王园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队伍沿着大路前进,远处,甚至还能看到一支巡逻的骑兵队飞驰而过,马蹄声如雷,军旗猎猎。

  王园眯起眼睛,嘴角扬起一丝笑意:“走!加快速度,我倒要看看,这赵为国到底是怎么带出这样一支铁军的!”

  道路上。

  “有动静!”

  刷刷——

  下一秒,道路两侧突然冒出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士——这些人就像从地底下长出来的一样,眨眼间就完成了对路面的封锁。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出现的位置距离自己不到二十米,若是敌人,后果不堪设想!

  王园他瞪大眼睛,手里的香烟差点掉在地上。

  “这...这是?“120师的参谋下意识摸向腰间配枪。

  随行带路的130团战士连忙解释:“首长别紧张!这是咱们的地道警戒哨。“

  他指着路边一个伪装成树桩的洞口,“神池县范围内,所有村镇都修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光是这条路上就有七个隐蔽出口。“

  听到战士的解释,王园等人这才松了口气。

  好奇的王园从马上下来,接来到地洞洞口蹲下身,手指抚过洞口边缘的加固木板,震惊地发现这竟是用铁轨钢条做的支撑,洞口还做了伪装,要不是近距离观察,根本发现不了。

  地道内部幽深曲折,隐约可见分叉通道和储存物资的壁龛。

  “这些地道...“120师参谋长声音发颤,“同志,这是你们什么时候修的?“

  130团战士骄傲地挺起胸膛:“从去年秋天就开始啦!赵首长说这叫'地下长城',光是在神池县地道总长度超过五百里,能让整个独立营全部转移到地道当中!“

  他忽然压低声音,“之前打鬼子师团时,咱们就经常通过地道绕到鬼子后方搞袭击,鬼子到死都没搞清楚我们是怎么跑到他们队伍后面的!哈哈!“

  王园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香烟里的火星子溅到衣襟上都浑然不觉。

  他想起去年自己部队被日军追击时,要是有这样的地道网络......学到了啊!

  “把地道这个记录一下,等回到咱们自己根据地也要立刻学习实践!”王园直接下令道。

  “是!“

  “报告!“一名穿着蓝布褂子的民兵从地道钻出,敬礼时袖口露出锃亮的驳壳枪,“三号警戒区安全,可以通行!“

  队伍继续前进,王园发现每隔几百米就有类似的隐蔽工事。

  有时是看似普通的农家院落,推开柴垛却露出机枪阵地;有时是田间不起眼的土包,下面竟是囤积弹药的地下仓库。更惊人的是,他们路过一条小溪时,小李突然掀开水面上的浮萍——底下赫然是条水下通道!

  “水陆两用。“小李咧嘴一笑,“夏天走水路凉快,冬天冰层还能当掩护。“

  120师的干部们面面相觑,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同样的震撼。

  王园突然拽住小李:“这些工程,老百姓愿意配合?“

  “哪用配合啊!“小李指着远处正在挖沟的村民,“都是自发来的!赵首长说了,保家卫国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您瞧见那个系红头巾的大娘没?她三个儿子都在咱们团,带着媳妇闺女天天来帮工。“

  正说着,前方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声响。

  只见十几个半大孩子踩着高跷,腰间绑着树枝伪装,正跟着民兵学侦察。树梢上还蹲着个放哨的少年,手里的红绿小旗不时挥舞。

  “儿童团也训练?“警卫连长瞠目结舌。

  “那可不!“小李从怀里掏出本油印小册子,“这是咱们赵首长编写的《全民防御手册》,连五岁娃娃都要学会躲空袭、认路标。上个月鬼子飞机来侦察,全村人三分钟就钻进了地道,鬼子还以为是个废弃村落呢!“

  王园翻开手册,只见上面图文并茂教着如何用竹筒传声、用灶台烟道当瞭望孔,甚至还有用尿壶制作土电话的教程,还有很多战场急救应对措施等等。

  最后一页印着赵为国的题词:“人人皆兵,寸土必争!“

  王园的香烟熄灭,他都忘记再点。

  他望着暮色中渐显轮廓的神池县城墙,那上面密布的铁丝网在夕阳下泛着血色的光。

  城门两侧,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里,粗大的炮管森然探出。

  “王参谋,“120师的一位参谋突然拽了拽王园衣袖,声音发干,“咱们去年还说人家130团是'暴发户'......人家是真有东西啊!“

首节 上一节 173/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嫡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