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233节
张卫华想凑近记录,被王园一把拉住:“咱们就别去影响首长和赵为国同志了。“
转过街角,一座气势恢宏的中西合璧建筑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巴洛克式的拱门上方,“太原公署“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只是旁边新挂的八路军军旗格外醒目。
“这就是阎老西的老巢?“刘振国眯起眼睛,“我八路军的一位首长曾经来过这里,结果连大门都没让进。“
赵为国嘴角微扬:“现在您想进哪间屋子都行。“
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这里现在是130团临时指挥部——不过我们更喜欢叫它'战利品陈列馆'。“
“攻打太原的时候,这里也是小林的指挥所!”
刘振国闻言哈哈大笑,笑声在公署高大的门廊下回荡。
他忽然压低声音:“小林那老鬼子是在哪儿被逮住的?“
“地下室内。“赵为国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当时他正准备想要切腹...“
赵为国带着几分遗憾说道:“可惜首长们来晚了,小林这些战犯已经被公审处决了。“
“处决得好!“刘振国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这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多活一天都是对死难同胞的亵渎!“
刘振国突然停下脚步,望着公署大楼前飘扬的军旗,语气变得感慨万千:“说实在的,我原本估计至少还需要十年,我们八路军才能攻下太原这样的大城市。“
他转身重重拍了下赵为国的肩膀,“你小子,硬是帮我们提前十年完成了这个目标!“
赵为国正想谦虚几句,刘振国却摆摆手:“先不急着参观公署,带我去看看太原的老百姓吧。一座城市治理得好不好,老百姓的脸色最能说明问题。“
第399章 赵团长在太原百姓中威望极高(求订阅!!)
“好,这公署旁边就是街道,十分热闹。“
赵为国会意地点头,转身对警卫员吩咐了几句。
一行人刚走到街口,就听见此起彼伏的招呼声:
“赵团长早啊!“
“团长吃过早饭没?来碗刀削面吧!“
“赵同志,我家房顶修好了,您啥时候来坐坐?“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拽着赵为国的衣角:“赵叔叔,我娘让我问您,今晚军民联欢会您来不来?我报名唱歌啦!“
赵为国弯腰摸摸小女孩的头:“一定去听我们的小百灵鸟唱歌。“
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块水果糖,“先奖励你一颗勇敢糖。“
刘振国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王园小声解释:“首长,赵团长在太原百姓中威望极高,大家都把他当亲人看待。“
正说着,一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走过来,突然就要下跪:“恩人啊...“
赵为国一个箭步上前扶住老人:“李大爷,您这是折我的寿!“
“要不是八路军打回来,我这把老骨头早就...“老人抹着眼泪,突然注意到刘振国,“这位是...“
“这是从延安来的刘首长。“赵为国介绍道。
老人立刻激动起来:“延安来的大首长!您可得好好表扬赵团长!小鬼子在的时候,我儿子被拉去挖煤,是赵团长带兵把他救出来的!现在政府还给我们发了安家粮...还帮我们修好了房屋。“
类似的场景一路不断。
卖烧饼的摊主硬塞给赵为国几个刚出炉的烧饼;裁缝铺的老板娘追出来要给他量尺寸做新衣;就连街角的报童都会特意跑过来报告最新的卖报成绩。
对于老百姓送的东西,赵为国都婉拒,实在是拒绝不了的,也都是自己花钱把东西给买下来。
看到这些,刘振国那是既欣慰又满意的点头。
本来他还担心赵为国由于长期单独发展,纪律信仰方面会和八路军有差别,但是现在看来完全没有改变,甚至比很多八路军干部都要坚定!!
走到一家茶馆前,刘振国突然提议:“进去坐坐?正好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
茶馆里顿时热闹起来。
掌柜的亲自擦桌子倒茶,茶客们你一言我一语:
“哈哈,我家分的地已经种上冬小麦了!“
“多亏了八路军的医生,我娘的咳嗽好多了!“
“现在街上巡逻的战士可有礼貌了,买东西从不赊账...“
刘振国一边喝茶一边观察,发现每个说话的人眼中都闪着真诚的光。
他低声对张卫华说:“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张卫华也忍不住感叹:“是的,这一路走下来,给我的感受就是赵团长和130团在太原百姓心中的地位,简直跟我们在延安时一样啊!“
刘振国欣慰地点头:“看到太原百姓这么拥护八路军,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赵为国看了看怀表:“首长,接下来我带您去参观太原兵工厂吧?这是咱们这次最大的战利品。“
刘振国却摆摆手:“不必了。我已经参观过你石门镇的兵工厂,毫不夸张地说,比太原这个强多了!“
张为华也附和道:“虽然我和主任没有亲自去过太原兵工厂,但是总部对于太原兵工厂的情报了如指掌,的确不用看。”
话音刚落,王园、李民几人突然笑出声来。
刘振国疑惑地看向他们:“怎么?我们说错什么了?“
“首长...“王园强忍笑意,“您真该去看看现在的太原兵工厂。“
李民也附和道:“保证让您大吃一惊!“
苏伯推了推眼镜:“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太原兵工厂,比石门镇兵工厂还要先进!“
“这不可能!“刘振国断然摇头,“太原兵工厂的情况我知道,石门镇兵工厂我才刚刚参观过,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生产武器的强度质量,石门镇兵工厂都要强上许多!“
苏伯再次开口道:“首长,你说的太原兵工厂情况,那是阎锡山手里的时候,现在太原兵工厂可是在赵为国同志手上,您觉得会不会有些变化呢?”
“这...”闻言,刘振国楞了一下,自己内心也有些不确定性起来。
赵为国笑而不语,做了个请的手势:“首长,眼见为实。“
“行,那我今个就看看!”
带着满腹狐疑,刘振国跟着赵为国来到太原兵工厂。
当大门缓缓打开时,老首长猛地停住脚步,眼睛瞪得滚圆。
眼前赫然是六条崭新的56式半自动生产线,清一色的崭新机床整齐排列。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座巨型水压机,足足有三层楼高,正在锻造坦克装甲板。
“这...这些设备...“刘振国声音发颤,“不是都被日军破坏了吗?“
赵为国解释道:“大部分设备确实被破坏了,但我们用缴获的日军设备,加上石门镇的技术,进行了全面改造。“
他指向一条正在运转的生产线:“比如这条步枪生产线,原本只能生产三八式,现在经过改造,可以同时生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效率提高了五倍。“
刘振国走近观察,只见流水线上的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隔几分钟就有一支崭新的步枪下线。
“还有这个。“赵为国带众人来到一个巨型车间,“原本是日军修理坦克的地方,现在改造成了坦克生产线。“
车间里,十几辆59式坦克的骨架正在组装。
更令人震惊的是角落里停放的两辆新型坦克,外形明显比59式更加威武。
“这是...“
“59式的改进型,我们暂定名为59A式。“赵为国介绍道,“装甲加厚了20%,主炮换装105毫米口径,还加装了新型观瞄系统。“
刘振国绕着坦克转了一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新设备,工人们怎么这么快就上手了?“
“我们调来了石门镇一半的技术骨干。“赵为国指向车间二楼的培训教室,“同时开设了速成班,太原本地的工人学习热情很高。“
正说着,一个满手油污的老师傅跑过来:“赵团长,新式炮弹的流水线调试好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刘振国跟着来到炮弹车间,只见一条炮弹生产线正在试运行。
从钢板冲压到装药组装,大部分由机械完成,工人只需在控制机械即可。
“这条生产线...“刘振国瞪大眼睛,“一天能生产多少发炮弹?“
第400章 全新升级的太原兵工厂,咱们也有空军了!(求订阅!!)
“理论产能是两千发。“赵为国答道,“目前实际能达到一千五百发左右。“
刘振国闻言,惊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一千五百发?!“
他转头看向张卫华,急忙问道:“咱们延安兵工厂一个月才能生产多少发?“
张卫华咽了口唾沫,苦笑道:“主任,咱们最好的月份...也就八百多发,还都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
陈秘书在一旁补充:“而且咱们的炮弹规格还不统一,有的甚至是复装弹。“
刘振国看着眼前的生产线,声音发抖:“这一天的产量就顶我们两个月的...这差距也太...大了。“
他转向赵为国:“为国,这些设备都是你们自己改造的?“
赵为国点点头:“大部分是利用缴获的日军设备改造的。小鬼子的精加工机床确实不错,我们只是重新设计了生产流程。“
“还有一部分是从其他渠道秘密引进,我有这方面的朋友,不过为了保护他的安全,我没办法曝光他的身份。”
李民忍不住插话:“首长您可能不知道,这条炮弹生产线最厉害的不是产量,而是质量。“
他拿起一枚刚下线的炮弹,“您看这加工精度,比日军生产的还要标准!“
刘振国接过炮弹仔细端详,只见弹体光滑如镜,各个部件严丝合缝。
他想起延安兵工厂生产的那些带着毛刺的炮弹,不禁摇头苦笑:“咱们那些土法生产的家伙,跟这一比简直就是...“
“首长您看那边。“苏伯突然指向车间尽头的一排试验台,“那是赵团长设计的质量检测区,每批炮弹都要经过十道检测工序。“
只见工人们正用各种仪器测试炮弹的尺寸、重量、装药均匀度等参数,旁边墙上贴着的质量控制表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数据。
张为华看得目瞪口呆:“这...这比我在苏联参观过的兵工厂还要规范!“
“咱们以前还觉得能造出土手榴弹就很了不起...“老首长感叹完,又一把抓住赵为国的手臂:“你小子...到底还藏了多少惊喜?“
赵为国笑而不语,带着众人来到最后一个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