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266节
“废话!“刘黑七一拍大腿,“人家那坦克,一炮能打三里地!小鬼子的破炮打上去连个印子都留不下!“
他掰着手指头数:“一个主力连,除了坦克,还有六门迫击炮,十二挺重机枪,人手一把自动火器...就咱们保安团这一千来号人,还不够人家一个连塞牙缝的!“
周围的士兵听得目瞪口呆。
一连长结结巴巴地问:“团长,那...那咱们啥时候能...“
“急什么!“刘黑七挺直腰板,“赵团长说了,只要咱们好好干,迟早也能换上那样的装备!“
正说得起劲,一个卫兵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告团长!城外又来了大批难民,少说有两三千人!“
刘黑七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他走到城墙边一看,只见城外黑压压的人群扶老携幼,不少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这...这都第几批了?“刘黑七挠着头,“城里粮仓都快见底了...“
几个连长面面相觑。
其中一个连长小声道:“要不...先关城门?等请示上峰再说...“
刘黑七正要说话,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他抓起话筒,脸色越来越精彩。
“是!是!保证完成任务!“他啪地立正敬礼,挂断电话后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兄弟们!“他一把扯开领口,嗓门震天响,“管委会刚来电话,赵团长亲自下令:大大方方接收难民!一个都不能落下!“
看着手下惊讶的表情,刘黑七激动得直拍桌子:“听见没?这就是咱们跟的部队!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不让老百姓受委屈!“
他抄起武装带往身上一扎:“都愣着干什么?开城门!设登记处!炊事班立刻熬粥!“
转身又对卫兵吼道:“去把老子的铺盖卷拿出来,今晚我跟难民兄弟们一起睡大街!“
“这是咱们八路军的传统!”
士兵们被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
城门外,听到要开城门的消息,难民们激动得哭成一团。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颤巍巍地拉着小战士的手:“老总,你们...你们真是菩萨兵啊!“
小战士红着脸扶住老人:“大爷您别这么说,咱们当兵吃粮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
刘黑七站在城门洞里,望着鱼贯而入的难民队伍,突然抹了把眼睛:“他娘的...老子这辈子,总算干了件人事!“
刘黑七挽起袖子,亲自坐在登记处的木桌前。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对着排成长龙的难民喊道:“一个个来,都别挤!把你们的姓名、籍贯、特长都报上来!“
很快第一个难民走了上来。
“姓名?以前干啥的?“刘黑七粗声粗气地问道,手里捏着毛笔。
“王三福,种了三十年的地...“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怯生生地回答。
刘黑七眼睛一亮:“种地好手啊!“
接着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铁牛,打铁的,会修农具...“
“好!技术人才!!“刘黑七笑着道,“铁匠可是根据地急需人才,你好好干,有前途!“
队伍中一个年轻人犹豫着说:“俺...俺会点泥瓦匠手艺...“
“泥瓦匠?也是技术工!“刘黑七哈哈大笑,“工兵营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人。
“这位先生是...“
“在下原是鹅城兵工厂的工程师,会画图纸...“
“工程师!!”刘黑七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快!快请上座!“
他亲自搬来椅子,“您这样的技术人才,我们求之不得啊!“
随着登记工作推进,刘黑七发现难民中藏龙卧虎:有会修枪械的老兵,有懂医术的郎中,甚至还有几个读过书的教书先生。
“立功了立功了!“刘黑七搓着手,笑得合不拢嘴。
他转身对文书说:“把技术工人都单独列出来,今晚就给团部送去名单!“
第445章 新工业区!规模十倍于石门镇!(求订阅!!)
半个月后,谷牧匆匆走进赵为国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既兴奋又忧虑的神色。
“团长,情况有些复杂。“谷牧翻开厚厚的登记簿,“这半个月又涌进来六十多万难民,其中技术工人就占了近三成。”
“光是熟练的铁匠就有两千多人,还有八百多名机械工人,三百多个读过洋学堂的技术人员...“
赵为国放下手中的文件,眉头微皱:“石门镇工业园区的安置情况如何?“
“已经塞不下了。“谷牧摇头叹息,“咱们的工业园区虽然发展快,但毕竟地方有限。”
“现在连仓库都改成了临时厂房,还是安置不下这么多人。“
他继续汇报:“轻工业这块,纺织厂、食品厂都已经三班倒运转了。”
“重工业更麻烦,兵工厂、机械厂的技术岗位早就满员,现在好多技术工人只能去种地...“
赵为国站起身,沉声道:“那就建一个新的工业区!在太原!规模要十倍于石门镇!“
谷牧惊得手中的登记簿都掉在了地上:“十、十倍?团长,这...“
“怎么?觉得我在说大话?“赵为国眼中闪着精光,“太原本来就是工业重镇,基础设施比石门镇强得多。”
“现在又有这么多现成的技术工人,还有我们缴获的日军设备,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
他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太原城东:“就在这里,规划一个全新的工业区。”
“分重工业、轻工业、军工三大板块。第一期先建十个大型工厂,后续再逐步扩展。“
谷牧渐渐被这个宏伟计划感染,但还是担忧道:“资金和设备...“
“资金从咱们的战利品里出。“赵为国斩钉截铁地说,“至于设备,咱们拿下晋中缴获不少,另外过些天我再想办法给你凑上一批!“
“那管委会这边...“
“立即成立太原工业区建设指挥部,你亲自挂帅。“赵为国目光炯炯,“这是咱们根据地当前的头等大事!”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三个月内我要看到第一批工厂投产!“
谷牧挺直腰板,郑重地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我这就去组织技术工人开会,让他们参与规划设计。“
赵为国满意地点点头:“记住,这些技术工人是我们的宝贝。”
“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等工业区建成了,咱们就再也不用为武器装备发愁了!“
“咱们还要搞贸易,不光是对国内出售,还要出口!”
谷牧合上登记簿,又翻开另一本册子:“团长,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根据统计,难民和本地居民中16到25岁的青年有近二十万人。”
“这些人精力旺盛,但大多没正经事做...“
赵为国眉头一皱:“这确实是个隐患。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最容易惹事,也容易被敌人利用。“
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突然停下脚步:“两条腿走路!第一,加强征兵宣传,把适龄青年吸收进部队。“
“第二,“赵为国眼睛一亮,“立即着手修建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全面铺开教育体系。“
谷牧惊讶地睁大眼睛:“大学?团长,咱们现在这条件...“
“条件差就更要办!“赵为国斩钉截铁地说,“先搭架子,再慢慢完善。”
“通知宣传部门,一年后举行高考,选拔优秀青年进入大学学习。“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太原城西:“这里划出五百亩地,建大学城。”
“第一期先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师资从难民中的知识分子里选拔。“
“可是教材和设备...“
“能凑多少凑多少!“赵为国斩钉截铁地说,“没有课本就自己编,没有实验室就先上理论课。”
“关键是要把这些年轻人组织起来,给他们希望和出路!“
谷牧快速记录着,突然想到什么:“团长,那些文化程度不够的...“
“增办职业技术学校!“赵为国不假思索地回答,“机械、建筑、医护、农业,分门别类地培训。”
“三个月速成,结业后直接分配到各个工厂和建设兵团。“
他加重语气:“记住,这些年轻人是咱们的未来。宁可现在苦一点,也绝不能让他们荒废了!“
谷牧被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是!我这就去办!争取让这些孩子早日入学!“
......
在太原郊外的一个安置村里,一排排新盖的土坯房。
祁虎、侯志远和高眉三个年轻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新开垦的田地。
“真没想到...“祁虎搓着粗糙的手掌,声音有些哽咽,“从江苏逃难过来才半个月,咱们就分到了地和房子。“
侯志远点点头,眼睛发亮:“可不是嘛!我爹在老家给地主当了半辈子长工,连间茅草屋都没混上。”
“现在好了,两间大瓦房,三亩地...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
高眉拢了拢耳边的碎发,轻声道:“昨天村里的工作队员还来问我要不要去扫盲班。”
“后面要举行高考,高考通过就能上大学...“
三人一时沉默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我决定了!“祁虎突然一拍大腿,“就好好种地!农协工作队员说新种子产量能翻番。”
“等秋收交了公粮,剩下的全归自己!“
侯志远却摇摇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我要去参军!听说130团正在招兵。“
他压低声音,“你们知道吗?130团可是有坦克飞机!“
“真的假的?“祁虎瞪大了眼睛。
“千真万确!“侯志远激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那铁家伙比鬼子的坦克威风多了!当兵吃粮,还能打鬼子报仇!“
高眉抿了抿嘴,轻声道:“我...我想读书。工作队员说,明年要新办一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