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33节
赵为国神秘一笑:“明天我带勘探队亲自去看看。“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支特殊的勘探队就出发了。
除了赵为国和几个地质人员外,李云龙死活要跟着去,还带了一个排的战士“以防万一“。
当队伍来到老鹰沟时,所有人都傻眼了——这地方就是个荒凉的山沟,连棵树都少见。
“连长,这地方......“李云龙挠着头,“看着不像有金子啊?“
赵为国却不慌不忙,对照着地图走到一处岩壁前。
他仔细观察着岩层的纹路,突然眼睛一亮:“就在这里!开挖!“
战士们抡起镐头开始挖掘。
两个时辰后,当太阳升到正午时,一个战士突然惊呼:“快看!这是啥?!“
众人围上去,只见刨开的岩缝里,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
“是金矿!真的是金矿!“一名战士对金矿颇为了解,捧着矿石的手都在颤抖,“虽然成色一般,但毫无疑问这绝对是金矿!“
李云龙直接一屁股坐在地上:“我的亲娘诶......连长,您这是点石成金啊!“
“立刻封锁整个老鹰沟。”赵为国冷静下令,“老李,留一个排的士兵长期驻扎,另外关于金矿的消息,列为我石门镇根据地最高机密!”
“是!”李云龙点点头,“连长干脆调两个排吧,一个排驻守,一个排挖掘....都是自己人信得过。”
“好,按照你说的调两个排,对外就说这里是部队新的驻地。”赵为国略微思索就同意了李云龙的建议,金矿可是他们现在的资金命脉,一旦消息传出去,山匪什么的都还好说,要是传到了阎老西的耳朵里,难保这个家伙不是见财起意。
所以开采金矿的事情一定要保密。
三天后,第一批提炼出来的黄金就达到了二斤!按照市价,这相当于两千多接近三千块大洋!
连续开采一个月,那就是二十斤黄金,相当于三万大洋,已经足够根据地一个月的花销,而且还有多的。
“哈哈,咱们也算是有了稳定收入了。”赵为国心里也是松了口气,“老王让后勤弄几个好菜...再搞点酒,咱们几个喝喝!”
“是!”王仗义连连点头,然后下去安排。
宴席上,王仗义捧着金锭热泪盈眶:“连长,您这地图简直就是聚宝盆啊!“
李云龙喝得满脸通红,大着舌头说:“要我说,连长肯定是财神爷下凡!以后咱们缺啥,就让连长掏地图!“
赵为国笑而不语。
他望着欢庆的人群,心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步计划——有了这座金矿,根据地的工业建设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
不过,这金矿只是一个小金矿,顶多开采一年就没了,也就是说一年之后若是根据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那么经济照样崩盘。
金矿开采的第十天,赵为国站在炼金工坊外,看着工人们将新出炉的金锭码放整齐。
整整十斤黄金在木箱里熠熠生辉,王仗义正带着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给箱子钉上铁箍。
“报告连长!“王仗义擦了把汗,脸上却掩不住喜色,“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每月能出产二十斤黄金。除去开采成本,足够咱们......“
赵为国抬手打断他:“老周,黄金再多也是死钱,而且金矿总有开采的一天,咱们不能坐吃山空,传我命令,从今天起成立石门镇工商局,我亲自兼任局长。“
王仗义一愣:“连长,您这是要......“
“让黄金活起来。“赵为国目光炯炯,“传令下去,明日召开全镇商户大会!“
这是赵为国想了一晚上才想出来的办法,钱是死的人是活的,用这些钱来盘活整个石门镇的经济才是最重要的,虽说石门镇地盘并不大,人口也才几万人,但做生意并不需要人多,只要办法得当,石门镇的经济超过一个县...甚至是一个省都没有问题!
第62章 不仅免税,还提供就业资金(求收藏,求追读!!)
次日清晨,石门镇最大的打谷场上挤满了人。
不仅镇上的商户全来了,连镇内的普通百姓以及周边村子的农户也都赶来看热闹。
场子中央搭起了高台,横幅上“石门镇振兴经济动员大会“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各位父老乡亲!“赵为国换上中山装,看上去文质彬彬,站在台上,声音洪亮,“今天把大家召集来,是要宣布几件大事!“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伸长脖子。
“第一,免除所有小商贩的摊位税,营业交易税减半!”
这句话像炸雷般在人群中掀起波澜。
几个老商户面面相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当初红军在拿下石门镇之后,就已经免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现在又免除摊位税,就连营业交易税也减半。
这相当于是解除了他们肩膀上绝大部分的压力。
不等他们从震惊中缓过来,赵为国再次开口,又说出了一个让他们更加震惊的话来。
“第二,从即日起,石门镇设立创业贷款基金,初始资金五千大洋!凡是想要做生意、办作坊的,都可以到石门镇工商局申请无息贷款!““
台下“轰“的一声炸开了锅。
红军不收钱,反而还给他们这些商户送钱?虽说是贷款,但却是无息贷款,这和白送没啥区别。
卖烧饼的何老汉颤巍巍地问:“长官,这、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赵为国笑道,“第三,我们还要成立'石门商会',由各家商户推举代表,共同议定商业规则!最大程度保障大家的权益,让所有商户在石门镇安心放心的做生意!“
商户们激动得交头接耳。
经营布庄的王掌柜壮着胆子举手:“赵长官,现在兵荒马乱的,做生意风险太大啊......遇到山匪什么的,货物被抢了去,本钱赔进去不说,怕是连命都保不住。“
“问得好!“赵为国一挥手,李云龙立刻带着一队全副武装的战士走上台,“从今天起,咱们红军会定期在道路上巡逻,专门护送往来商旅!另外,我们会在主要商路设立哨卡,保证十里一岗,只要有土匪敢截杀我石门镇的商队,咱们便将他们彻底剿灭!“
台下的人群瞬间沸腾了,议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难以置信。
“老天爷啊,这红军是活菩萨转世吧?”卖烧饼的老汉搓着手,声音发颤,“我摆摊十几年,官府除了收税就是抓丁,啥时候管过咱们死活?”
旁边卖针线的张婶子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之前就减免一些税,现在更是直接免了摊位税,我一个月能多攒下不少钱,过年都能给娃扯块新布,多吃两顿肉了!”
经营杂货铺的刘老板激动地拉着身旁的王掌柜:“老王!你听见没?无息贷款!咱们之前不是商量合伙开个粮油铺,这下本钱都不用愁了!”
王掌柜原本还半信半疑,此刻也忍不住点头:“是啊,要是真能保证商路安全,这生意确实能做!以前运货去县城,十回有八回被土匪劫,现在有红军护着,还怕啥?”
“咱们粮油、杂货生意都能做起来!”
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农户怯生生地问:“长官,咱种地的……能沾上光不?”
眼看商户们欢欣鼓舞,人群中的普通百姓却渐渐骚动起来。
一名老农忍不住高声询问:
“赵长官!您对商户这么好,可咱们种地的穷苦人咋办?他们有钱人越赚越多,咱们岂不是更活不下去了?“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一片附和声。
“就是啊!“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挤到前面,“那些商户本来就比咱们有钱,现在又给贷款又免税,咱们种地的啥好处都没有!“
“以前地主老财欺负人,现在商户要是也仗着有钱欺负人咋办?“一个年轻后生攥着拳头喊道。
赵为国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脸上带着理解的笑容:“乡亲们问得好!让我一条一条说给大家听。“
他走到台前,声音洪亮:“第一,商户生意好了,是不是要雇更多人干活?咱们的年轻人是不是多了做工赚钱的机会?“
台下有人小声嘀咕:“这倒是...“
“第二,“赵为国继续道,“商户买卖兴旺了,是不是要收更多粮食、山货?咱们种的庄稼、养的牲口,是不是能卖更好的价钱?“
几个老农互相看了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第三,商户赚钱了,是不是要在镇上盖房子、买家具、添衣裳?这些活计不都是咱们老百姓干的吗?钱转来转去,最后不都流到大家口袋里了?“
人群中开始传出赞同的声音。
老汉怯生生地问:“那...那要是商户压价收粮咋办?“
“问得好!“赵为国一拍手,“咱们可是成立了农会,这农会是由大伙儿推选代表,代表咱们广大老百姓的,哪个商户敢压价,全镇都不卖给他!再说了...“
他故意压低声音,像说悄悄话似的:“这些贷款可不是白给的。拿了钱的商户,必须优先收购咱们根据地的农产品,价格还得公道。这可是白纸黑字写进合同的!“
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那要是商户赖账呢?“人群中有人开口询问。
李云龙一个箭步跨到台前,把腰间的手枪拍得啪啪响:“有我李云龙在,看哪个敢耍花样!咱们红军办事,向来是一个唾沫一个钉!“
赵为国笑着补充:“再说了,商户们想在石门镇长久做生意,敢得罪咱们老百姓吗?到时候不用红军出手,光乡亲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
“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咱们红军从来都是老百姓的队伍,这点永远不会变,若那天真变了,你们可以联合起来,坚定的维护自身权益!”
这番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先前的疑虑一扫而空。
一个小伙子突然喊道:“我明白了!这就好比养鸡生蛋。商户就是会下蛋的鸡,咱们现在喂把米,往后就有吃不完的蛋!“
“说得好!“赵为国竖起大拇指,“不过要记住,咱们可不是只喂米...“
他环视全场,目光炯炯:“未来咱们还要建学堂让娃娃们免费读书,修医馆给大家看病,开工厂让年轻人有活干。要让石门镇的老百姓,不管是种地的、做工的、做买卖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热烈的掌声瞬间响彻打谷场.....
第63章 商业繁荣,都来石门镇做生意(求收藏,求追读!!)
听完赵为国的话,百姓们的脸上再无疑虑,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赵为国伸出手,示意大家安静。
人山人海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静等赵为国开口。
赵为国笑道:“刚刚有人问我,咱们老百姓能不能沾光,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们红军是以人为本,一切以老百姓为重!”
“咱们打土豪分田地、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成立农会,就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若是老百姓受了欺负,我们帮大伙儿讨公道,物品价格贵了,咱们去找商户谈,收粮价太低?咱们组织统销!总之,要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好!好!”农户们激动得直拍大腿,有人甚至抹起了眼泪,“这世道,总算有人替咱穷苦人说话了……”
商户们更是热血沸腾,几个胆大的已经开始盘算贷款做什么生意。
布庄伙计凑到东家耳边低声道:“掌柜的,咱要是多进点洋布,趁着免税赶紧卖,肯定赚大钱!”
王掌柜眯着眼盘算:“不光洋布,我看还能弄点煤油、火柴,如今红军坐镇,商路一开,这石门镇怕是要成方圆百里最热闹的集市了!”
人群越说越激动,不知谁带头喊了句:“红军万岁!”
刹那间,整个打谷场山呼海啸——
“红军万岁!”
“赵长官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