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53节

  那张国字脸上胡子拉碴,显然已经好几天没刮了,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他一边走一边用沾满油污的手帕擦着手,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黑乎乎的油渍。

  “团长,你找我?“吴应德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连日操劳所致。

  他站得笔直,但眼角的皱纹和略微佝偻的背脊透露出疲惫。

  赵为国打量着他这副模样,不禁皱眉:“老吴啊,你这又是几天没休息了?“

  吴应德咧嘴一笑,露出一排不太整齐的牙齿:“也没几天,就是兵工厂那边新到了一批设备,得抓紧调试。“说着,他下意识地揉了揉太阳穴。

  “坐吧。“赵为国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我叫你来是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

  吴应德刚坐下又立刻挺直了腰板:“团长请指示!“

  “我打算在根据地建立一个轻工业园区。“赵为国走到墙边,指着地图上新控制的三个县,“现在咱们地盘扩大了,光靠缴获和购买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建立起自己的轻工业体系。“

  吴应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激动地搓着手:“太好了!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战士们穿的还是补丁摞补丁,药品、日用品都紧缺...“

  “所以这个担子要交给你。“赵为国打断他的话,“由你负责轻工业园区的整体建设和运营。“

  吴应德一下子站了起来:“团长,这...兵工厂那边...“

  “兵工厂的工作你继续兼着,但主要精力要放在轻工业建设上。“赵为国拍拍他的肩膀,“生产设备和技术我来解决,你需要多少人手,尽管提。“

  吴应德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突然问道:“团长,设备从哪来?现在敌人封锁这么严...“

  “这个你不用担心。“赵为国神秘地笑了笑,“三天后第一批设备就会到位,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和塑料制品生产线。“

  吴应德惊讶地张大了嘴:“这...这怎么可能?“

  “记住,这是绝密。“赵为国压低声音,“对外就说我们通过特殊渠道从上海搞来的。具体怎么运作,你不要多问。“

  吴应德立刻会意,郑重地点点头。

  对于团长赵为国的能力他是极为清楚的,而且他也知道赵为国有秘密渠道,说三天就能来设备就绝对不会是在第四天来。

  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起来:“团长,我建议把园区还是建在石门镇附近,石门镇虽然不大,但水源充足,交通也相对便利...“

第95章 全面掌控三县,太原反应(求订阅!!)

  “具体选址你全权负责。“赵为国满意地看着这个得力干将,“但有一点,要隐蔽,要做好防空伪装。“

  “咱们现在没有防空装备,一旦被敌人盯上,那可就危险了。”

  “明白!“吴应德挺直腰板敬了个礼,随即又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技术人员...“

  “咱们之前不是提前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么,虽然这批技术人员是为重工业和兵工厂准备的,但是现在轻工业需要赶紧建立起来,就先用把这批技术人员调到轻工业区吧,至于工人优先招募本地和根据地范围内的,要求可以放松一些,不用像重工和兵工厂那样严格,不过该做的审查一样不能少,至于其他的...“赵为国沉吟片刻,“我会想办法。“

  吴应德重重地点头,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昂扬的斗志:“团长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轻工业园区建起来!“

  “我要的是成果,不是你的命,工作之余也要注意休息。“赵为国半开玩笑地说,随即正色道:“去吧,先拟个详细计划出来。记住,这是关系到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事。“

  “是!“吴应德再次敬礼,转身大步流星地往外走,连背影都透着干劲。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停下脚步,回头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团长,等咱们的工厂建成了,第一件衬衣我一定给您留着!“

  赵为国笑着挥挥手,看着这个朴实能干的部下消失在门外。

  他知道,把轻工业建设交给吴应德,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

  自从红军彻底掌控平凉、榆舍、武相三县后,整个根据地的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为国深知,要想让百姓真正拥护红军,就必须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因此,在稳固政权后,他立即在三县范围内推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当然了三个县城内资产并没有动,但是城外地主豪绅的田地被没收,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很多贫苦农民们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许多人捧着地契,激动得热泪盈眶。

  “红军是咱们的救星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颤抖着双手,望着分到的三亩良田,喃喃自语。

  除了土地分配,红军还颁布了减租减息政策,原本被地主盘剥的佃农们终于能喘口气。过去,他们辛苦一年,交完地租后连口粮都不够,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有余粮卖给红军设立的合作社,换取盐、布等生活必需品。

  为了促进经济流通,红军在各村庄设立了农协,以公平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再出售从外地秘密采购或自产的工业品。

  根据地一个镇的集市上,原本冷清的街道如今熙熙攘攘。

  农民们挑着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来卖,而农协的摊位上则摆放着布匹、铁锅、煤油灯等紧俏商品。

  “以前这些东西都被地主和商人垄断,价格高得吓人,现在红军来了,咱们也能买得起了!”一个中年妇女摸着新买的棉布,笑得合不拢嘴。

  赵为国深知,光有土地和粮食还不够,要让百姓真正觉醒,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因此,红军在各村设立了“识字班”,由政工干部和招募的知识分子担任教员,教农民认字、算数,甚至讲解革命道理。

  “红军同志说了,识字才能不受骗!”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拿着木棍,在沙地上认真地写着刚学会的字。

  他的父亲站在一旁,欣慰地点头:“咱们这一代人没赶上好时候,可孩子们不能再当睁眼瞎了。”

  过去,农村百姓生病只能靠土方子硬撑,或者请神婆跳大神,许多人因小病拖成大病而丧命。

  红军进驻后,在各县设立了简易医疗站,由受过培训的卫生员坐诊,免费为百姓看病,也为这些卫生员积累临床经验。

  “红军的大夫比镇上的郎中还好使!”一位老大爷拄着拐杖,逢人就夸。

  他的腿疾被红军卫生员用消炎药治好了,再也不用忍受钻心的疼痛。

  随着日子一天天变好,百姓对红军的信任和拥护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村青年纷纷主动报名参军,甚至出现了“兄弟争相入伍”“父子同参军”的感人场景,反倒是红军这边开始限制报名参军的数量。

  “红军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咱们也得保护这份好日子!”一个刚入伍的年轻战士挺起胸膛,自豪地说道。

  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常帮百姓挑水、修房、干农活。百姓们也自发组织起来,给红军送粮、送鞋、缝补衣物。

  “以前那些兵匪来了,不是抢就是打,可红军不一样,他们是真心为咱们老百姓!”一位大娘拉着战士的手,硬塞给他几个煮熟的鸡蛋。

  ---

  夜幕降临,太原城内灯火稀疏,唯有晋绥军司令部的几扇窗户依然亮着。

  参谋长楚清手持一份密报,步履匆匆地穿过长廊,来到阎锡山的办公室门前。

  “报告!“楚清轻轻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阎锡山低沉的声音。

  楚清推门而入,见阎锡山正伏案批阅文件,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映照在他那张略显疲惫的脸上。

  “长官,石门镇那边有最新情报。“楚清将密报双手递上。

  阎锡山接过密报,眯着眼睛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舒展开来。

  “呵,又是分田地,又是办识字班,还搞什么医疗站……“阎锡山冷笑一声,将密报随手丢在桌上,“这红军倒是挺会收买人心。“

  楚清神色凝重:“长官,根据眼线汇报,石门镇红军现在掌控了三县农村,百姓对他们极为拥护,不少青壮年都自愿参军。这样下去,他们的势力恐怕会越来越强……“

  阎锡山摆了摆手,不以为意:“他们喜欢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去,只要县城还在我们手里,每月税收照收不误,他们爱怎么搞农村就怎么搞。“

  楚清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可万一……他们突然攻打县城呢?“

第96章 自信的老阎,局面越发紧张(求订阅!!)

  阎锡山嗤笑一声,自信道:“不会的。“

  他站起身,背着手踱步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太原城,缓缓说道:“第一,我们的情报探子已经确认,石门镇红军目前根本没有攻打县城的意图,他们的主力部队仍在整训,况且武器装备也远不如我们。“

  “第二,平凉、榆舍、武相三县,每个县城都有一个团驻守,城高墙厚,弹药充足,没有攻城利器,红军拿什么打?就凭他们那些土枪土炮?“

  楚清点了点头,但仍有些担忧:“可如果他们继续发展下去,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阎锡山转过身,目光深邃:“楚清啊,你考虑得没错,但现在不是对付他们的时候。“

  他走回桌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语气低沉:“眼下南京方面对咱们晋绥军虎视眈眈,老蒋巴不得我们和红军拼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

  “再者,日本人最近在华北动作频频,关东军频繁调动,谁知道他们下一步想干什么?与其现在消耗兵力去剿灭一支不成气候的红军,不如保存实力,静观其变。“

  楚清恍然大悟:“长官的意思是……先稳住局面,等大局明朗再作打算?“

  阎锡山微微一笑:“正是如此。红军再能折腾,也不过是在农村搞些小动作,影响不了大局。可南京和日本人,才是真正能要我们命的存在。“

  “是!属下明白了。“楚清敬了个礼,心中稍安。

  阎锡山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继续盯着石门镇红军的动向,但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只要他们不主动攻打县城,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是!“楚清应声退下。

  待房门关上后,阎锡山独自沉思片刻,低声自语:“赵为国……倒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

  石门镇·红军指挥部。

  与此同时,赵为国站在作战地图前,目光落在太原方向。

  “团长,晋绥军最近没什么动作,看来他们暂时不打算对我们动手。“参谋长何奎说道。

  赵为国点点头:“阎锡山老奸巨猾,现在南京和日本人都盯着山西,他不敢轻举妄动。“

  “那我们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扩大根据地?“

  赵为国摇头:“不急。现在最重要的是巩固现有地盘,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等轻工业区建成,我们的后勤保障能力会大幅提升,到时候再考虑下一步。“

  他转过身,眼神坚定:“记住,我们的敌人不止是晋绥军,还有更强大的对手在等着我们。“

  何奎肃然点头:“明白!“

  赵为国缓步走到窗前,望向远处,目光忧沉,“局面要越来越乱了...”

  如今已经是10月底,华夏正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国府中央依旧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征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但是全国民众以及地方军阀对于国府中央的不满在持续上升,或明或暗反对国府中央。

  还有最重要的第一点,那就是小日子加速推进侵华战略,华北驻屯军兵力增至约8000人,频繁在北平、天津周边演习,制造紧张气氛。

  另外关东军继续向察哈尔、绥远渗透,扶持伪蒙军德王势力,策动伪蒙军进犯绥东。

  小日子强迫国府中央签署《中日航空协定》,企图控制中国领空权,在华北推行“经济提携“,强行要求中日“合资“开发矿产、铁路,掠夺资源。

  土肥原贤二等特务头子加紧策划“华北自治运动“,企图复制“满洲国“模式,在内蒙古、XJ等地煽动民族分裂势力,制造动荡。

  小日子海军加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沿海活动,军舰频繁闯入华夏水域示威,为后续全面侵华进行战略侦察和兵力部署。

  可以说,这个时候国内紧张氛围已经达到了顶点。

  ....

首节 上一节 53/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嫡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