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85节

  “第二部为身强力壮者组建,称之为力工区,负责运送各类沉重器械。”

  “第三部为秀才,识字者组建,称之为算筹班,为图纸规划建设,各类公告推广者。”

  “第四部为妇孺,组建辅工团,参与棉纺织等轻工业发展,同时给予一定帮助。”

  “眼下四个区域初步落成,开始规划,最末尾区域,则是教导训练区和公事处。”

  “教导训练区主要分为技能类教导和思想类教导,由启蒙部连同工务营负责。”

  “公事处则由民部焦崇恩负责,主要负责工人的后勤及婚丧嫁娶休沐事宜。”

  规划建设相当完善,阎应元闻言点头,跟着吴同尘一路前行。

  直到抵达启蒙部负责教导训练区。

  现在这边只是初步搭建了房屋,内部还未修缮,即便如此,钢铁撑起的梁柱,亦让此足以容纳数百人房屋显得恢宏大气。

  如今里面已经站满了准备接受操练的工人。

  昔日从登州而来,因为田地被淹没,不得不奔赴他乡求生的少年赵麻子也在。

  因为之前跟随父亲学习了一点木工活,赵麻子很幸运获得双甲评价,得以在此地接受教导。

  现场有民部官吏面色严肃,抬手。

  鼓声隆隆。

  “每日卯时擂鼓,代表诸位需要开始做工,集合未至者,扣一个时辰薪酬。”

  “每日戌时鸣金,代表诸位可以下工休息,提前离开者,如上。”

  “另,按工律规定,尔等需在上工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以保证尔等安危。”

  “铜锣响,立即停止上工,在官吏组织下迅速撤离。”

  “红旗传递,代表危险,绿旗传递,代表继续。”

  官吏讲的很细致,赵麻子却神色复杂。

  每日只做工七个时辰,包吃饭,包住宿,甚至还有工钱。

  这些官吏更会在乎他们做工时是否安全。

  相比之下,在登州给那些地主老爷做佃户,那些人恨不得将他们当作牛马使唤。

  至于生死,他记得很清楚。

  在登州时他曾听到地主老爷们说过一句话。

  牛比人还珍贵,那些贱骨头,哪里都能找到,不值钱。

  赵麻子红了眼眶。

  至少在这里,人命是值钱的。

  这些官老爷眼里,他们的命和自己的命一样值钱!

  操练很快,这些百姓获得了不一样的待遇,如今都卯足了劲,就等着上工,让这些对他们好的官老爷看看,请他们做工,不吃亏。

  焦崇恩做为总管工人事务之人,除了选拔之外,还要负责教育。

  彼时深夜,焦崇恩眼底疲惫,但还在跟着启蒙部看着新规划。

  “不行,眼下大明各地的尺寸根本不一致。”

  “南直隶的一尺,和陕西的一尺差距很多,若是按照这个标准,同一个图纸,可能修建,或者打造的器具尺寸完全不同,不能吻合。”

  “接下来吾等将定制一套最基础学习,教导工人按照该标准整理度量衡。”

  焦崇恩低头,看着启蒙部官员递过来的图纸。

  工部标准尺与营造尺标准有严格长度要求。

  斤两钱分同时按照一斤十六两,一两十六钱标准规划。

  日晷计时和更香燃烧时辰对照。

  很细致。

  他揉着额头,也兴奋激动点头。

  工业发展最初很繁琐,但之后,青州三府,生产力必将远超大明其他各地!

  黄公辅做为民部官吏,需要管理很多。

  包括红袍银号,红袍商铺等民生经济构架,需要每日审核。

  但他也在抽时间关注此地工业区建设。

  如今清晨,黄公辅披着老旧棉袄,在擂鼓之后抵达教导训练区。

  工人分类已经很清晰。

  最东侧,窗外,黄公辅开始盯着木工组学习。

  锯木头误差,控制在一枚铜钱厚度,拉锯声音响彻。

  卯榫结构全面普及,教导,实操训练。

  东侧第二房门,则是铁匠组。

  福州风箱不断拉动,有经验老道的匠人正在教导如何通过风箱控制火温。

  淬火从鸡鸣,正午,黄昏三个时辰观察水温差异。

  第三房门,则是数算培训。

  九章算术和算法统宗两门书籍,被派发到每个人手上。

  同时开始布置算题。

  如何用算盘计算每日煤炭消耗量。

  如何用标准尺寸丈量田亩。

  这一刻,基础机械认知,统筹规划,自大明山东,青州府,轰轰烈烈展开。

  工业革新雏形开始出现!

第249章 明末的死亡气息

  随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投降鞑子,被赐封天助军。

  大明压力进一步加剧。

  现在魏昶君也在看着新的一幕。

  鞑子开始肆虐边镇,宣大防线屡被突破。

  大明在围剿流寇的同时,不得不选择调派大量兵力防守,被拖入消耗泥潭。

  同时这个时代的大明有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也是鞑子屡次可以突破的问题。

  那就是乱。

  指挥乱,驰援乱,情报乱。

  往往鞑子凭借高机动性来去如风,完成劫掠退走,大明官兵才反应过来,开始驰援。

  颓势已显。

  魏昶君听完汇报,点头,没再多说。

  彼时他已经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官衙。

  天气反复无常,如今一场大雨落下,官道泥泞。

  出了青州府三十里外,官道上没有任何铺地石子,马车颠簸,随时可能深陷泥坑。

  车棚被大雨敲打,发出声响。

  魏昶君看着车窗外,马嘶声混杂雨声,天色晦暗。

  即便环境如此恶劣,还有不少自北面赶来的流民,源源不断向青州三府汇聚。

  “该加快进程了。”

  喃喃开口,魏昶君眼底闪过一丝担忧。

  他不畏惧对抗强敌,但这个时代大明百姓生活的太艰难。

  马车抵达东昌府,已经是十余日后。

  魏昶君带着图纸下了马车,神态疲惫,但眼眸依旧有神,第一时间抵达官衙。

  官衙内,如今已经汇聚了民部官吏,还有正在这边采购器具的火器营总长刘方。

  见魏昶君抵达,众人拱手行礼,神色肃然,也激动期待。

  “里长。”

  衣衫被残留雨水浸透,这场蔓延了十余日的大雨,终究没有停下。

  魏昶君点头,平静开口。

  “青州府工业区发展已经步入正轨,现在吾等已有部分工业能力。”

  一众官吏闻言,此刻也收敛神情,点头。

  里长所说的工业能力,并非如先前青州府火器营,亦或是大明兵仗局一类。

  无论是完全靠经验老道的铁匠纯手工打造器械,还是兵仗局简单制造,都算不上工业能力。

  最多只能叫手工业。

  而魏昶君所说的,是流水线大批量规模生产。

  一如如今正在进行的大口径火炮流水线,以及初步扩大规模的铁轨生产线。

  “当今天下糜烂,鞑子在北屡次犯边。”

  “得到孔有德等人投奔之后,火器发展迅速,不容小觑。”

  “流寇盘踞川中等各区,囤积粮草,蓄势待发。”

  “大明官兵如今虽已日落西山,但总归是两百余年形成的基础盘。”

首节 上一节 18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