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93节

  很快,最初的十四道马车轮毂,轴承部件,如今合格有七件。

  合格率只有一半。

  黄公辅点头,苍老目光认真,尽管连日劳累很疲惫,但也在开口。

  “里长,相比三日前,如今合格牌获得已经提升四成。”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因为提前定好参数,所以各类工匠只需要熟悉自己目前环节,便能持续提升合格程度。”

  工业区发展是青州三府继红袍银号经济核心打造之后的重中之重,所以民部几乎不遗余力,一门心思扑在其中,时刻监督。

  故而即便是黄公辅每日处理决断大多数要事,也能注意到其中各个细节。

  魏昶君点头,没有多说。

  只有他才知晓,流水线发展的重要。

  慢一点没关系,一旦这种工业流水线生产模式铺开,接下来必将会为整个大明工业生产力带来显著提升。

  而现在只是培训和实验,之后他们甚至会将这些流水线生产用于火炮,船只,火车。

  完成核心基础构架之后,必定会带来质的飞跃。

  作训工坊再向前走,则是品质工坊。

  品质工坊,顾名思义,则是关于生产物件品质检验。

  在大明乃至往前所有生产都是手工业生产,规模不算大,所以对于品质一向是生产作坊自行把控。

  但一旦形成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生产速度很快,出现问题后必须及时解决,否则必定会影响口碑和后续使用。

  所以民部参考监察部,设立了品质工坊,也是工业区所谓的监察部。

  如今魏昶君缓缓行走其中,身边黄公辅也在开口讲解。

  “里长,此地便是品质工坊。”

  “如今品质工坊分为三部。”

  “第一部匠人属于生产作坊,选取经验老道的老师傅,对品质进行检测。”

  “检测完成后,送到第二部,第二部则是不同生产作坊选拔人才,进行对方生产作坊互相检验,下批合格牌。”

  “第三部匠人则是在前两道工序完成之后,由监察部,民部官府进行验证,称之为官验。”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杜绝各类老师傅,乃至双方互相测验工坊私下舞弊。”

  “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高流水线生产合格牌发放。”

  彼时魏昶君盯着生产作坊内的半成品马车轮毂,伸手触碰,桐油浸泡后尚未干燥,点头。

  而黄公辅也在继续开口。

  “另外,所有流水线工坊生产出货物,均需要刻制工坊代码与工匠私印,以便日后货物出现问题,可以迅速寻找到该货物出自哪个工业区,哪个工坊,谁人铸造。”

  魏昶君收回手,点头。

  寒风中看着眼前生产热火朝天的一众工匠。

  工业发展便是如此,民部能在短时间内,不仅考虑到生产线打造,更能逐渐完善品质体系,很难得。

  “还有,品质工坊每日会选拔出相关生产小组,评价最优者,月底可结算腊肉一块,评价最劣小组,则会扣除三升口粮。”

  耳畔传来嘈杂声响,灰尘四溢,但工坊内匠人都带着棉布面纱用以遮盖木屑灰尘。

  魏昶君点头,逐渐期待。

  眼前青州府工业区逐渐成型,东昌府工业区也开始发展。

  可以想象,未来青州三府除固定农户外,许多百姓,乃至南直隶,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流民,佃户也将会大批量加入青州三府工业生产中。

  当前制度足够完善,才能让接下来的工匠群体稳定,不会生乱。

  黄公辅今日便是带着里长一路参观工业区发展现状。

  如今生产线上看过,他则是带着魏昶君抵达前方一间大工棚。

  说是工棚,但无论是钢铁梁柱,还是青条石修葺墙面,看起来都格外大气古朴。

  如今这里张贴着许多告示,还有不少工匠凑在前方听着,聚精会神。

  魏昶君和黄公辅等人悄无声息,站在汇聚工匠身后看着。

  “里长,此处张贴告示,为工匠晋升制度。”

  “工匠目前暂时被分为三级,学徒,匠人,匠师。”

  “学徒掌握三项基础技艺,精通一门技艺,两门技艺为辅,则可以申请匠人考核。”

  “至于匠师,是能设计图纸,器具,可以带徒弟的大师傅。”

  现在不少工人也激动看着,期待无比。

第258章 灾难和发展同时进行

  赵麻子是从登州来的,少年自从登州一场大水淹了地主家农田后,便连当佃户都没了资格。

  听到驻守在靖边堡的官老爷说,可以来青州三府做工,咬着牙踏上跋涉之路。

  当初他是绝望的,如此只是想拿这条命博一个生路。

  毕竟这年头不愿意背井离乡,都是因为不敢。

  在家乡,哪怕要饿死了,只要还有一个两个认识之人,便说不得有一口吃的。

  这才是远走他乡的流民在外乡人眼里下贱的原因。

  但他没想到,青州三府做工竟是这样神仙般的日子。

  管吃管住,到月底还发粮食,工钱。

  每日只需要上工五六个时辰便好。

  现在他很认真,手里拿着木板和炭块,认真记录。

  字迹歪歪扭扭,但索性自己还能认识,这是他找算筹部的秀才先生们学的。

  学徒,匠人,匠师。

  到了匠师,就有带学徒的粮食分下来,每个月还能多些工钱。

  日子可算是有了盼头。

  少年赵麻子将木板小心翼翼收好,攥紧拳头。

  其余工匠纷纷激动讨论。

  “日后要当真能做个匠师,日子可比家里有几亩田还好的多。”

  “是啊,之前在登州府做佃户,上顿不接下顿,如今吃喝不愁,也不必担心饿死。”

  “此地工匠子弟还能入书院读书,日后老孙头家大孙子指不定还能学学,入了算筹部,不下力气呢。”

  魏昶君在人群末尾听着,转身,忽然觉得有些心酸。

  现在是大明崇祯七年,小冰河天灾频发。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活的很艰难。

  他们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荣华富贵,只是活着。

  若能活的轻松些,便能一辈子乐呵着合不拢嘴。

  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拿着锄头和官兵拼命。

  这世道,太乱。

  黄公辅也看着,多年宦海沉浮,一眼便揣摩出里长几分心思,神情愈发唏嘘慨叹。

  自古割据之人,无不为权势利益。

  惟独里长,即便如今已经贵为三府总督,眼底依旧有百姓。

  也只有他一人,能将治下百姓当人看。

  读书人常说,代天子牧民。

  可牧养者何?

  牛马牲畜。

  “里长,都会好的,日后吾等必竭尽全力,助里长重新缔造一方干净世道。”

  魏昶君也看着白发苍苍的黄公辅,以及其身后民部官吏。

  那些眼眸深处的明亮火光,竟让他觉得这天气似乎也没那么冷。

  因为,这条路上他不孤独。

  有人始终跟在他身后,高举火把。

  这边只是青州府工业区发展的一部。

  之后黄公辅几人则是带着魏昶君继续前行,按照地图规划,抵达新区域。

  彼时焦崇恩也在激动,看着前方。

  隆隆水力声响夹杂器械转动声,声势惊人。

  此地便是青州府工业区和历史上所有生产作坊完全不同之地。

  机械作训区!

  实际上使用各类精巧器械,无论是天工开物,还是水车龙船,都不稀奇。

  但难就难在大规模使用。

  因为懂得机械二字的工匠,实在太少。

  但现在,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赫然是一处布满机械作坊。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在联合算筹部,讲解水力翻车如何铸造,又是通过什么原理,让水流代替人力发力。

  水流冲击到翻车,开始传递力量。

首节 上一节 19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