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69节

  若是天下人人都能吃上红袍军这样的饭菜,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李定国这边看着,另一边,保庵录也带着启蒙部出现在大西军和闯军的军营。

  红袍军的启蒙部抬来了三面牛皮鼓。

  十几个穿红袄的姑娘从东昌府城赶过来,正在教义军士卒唱新编的小调。

  李自成看见自己的亲兵王二愣子涨红着脸,正跟着调子哼烈日破云照山河。

  哼哼唧唧的盯着十几个姑娘,笑容的像村里的傻子。

  大西军和闯军这两日并未操练,刚刚迎战大清,如今正在修整,听闻有十几个姑娘咿咿呀呀的唱戏,军中这些糙汉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围在戏台子边缘。

  穿着大红袄唱曲的姑娘声音清脆,冬雪堆积中,恍若鸟鸣。

  “渭水萧萧咽月,潼关瑟瑟寒秋。朱门酒肉枯骨臭,枯骨曝荒丘,谁记丰年粥?”

  “莫道黄河九曲愁,且看苍生万兜鍪。黄巢刀锈残阳里,红袍旌卷乱云头。斩尽天下不公仇。”

  “卸了金钿裹红绸,绣个大同绣个秋。绣得阡陌无王侯,麦浪千重,千重浪里驾铁牛。”

  “言秦陇血浸矛,且听江淮新麦讴。待到红绫缚苍龙,分你半斛星辰,半瓢银河煮甜酒!”

  闯营里的老卒抹着眼泪,乐呵呵的击掌。

  他听不懂文邹邹的唱词,但他听得懂煮甜酒,听得懂麦浪千重。

  这世道,听的有劲。

  “李将军尝尝这个。”

  青石子递来一个锡壶,似毫无芥蒂,笑吟吟看着李自成。

  “南洋来的咖啡,算是泰西的茶。”

  李自成看着青石子给自己倒茶,莫名心里出了一口气,梗着脖子冷着脸,淡淡点头。

  “这南洋的茶,老子倒要尝尝......”

  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李自成被呛得咳嗽,脸色通红。

  “泰西的蛮子们拿这个当茶?这分明是汤药......”

  只是说到一半,又瞥见青石子笑吟吟品茶,愈发觉得丢了脸面,心底低声咒骂。

  “贼道士,又算计老子......”

  李懋只在一旁憋着笑,扭过头去。

  篝火对面忽然爆发出欢呼,原来是个红袍军士兵在表演胸口碎大石,围观的义军汉子们拍着膝盖叫好。

  “红袍军的胸口碎大石,那是真有一套啊。”

  “你说咱在老家的时候,咋没见到有人能做这个?”

  “那么大一块石板,压也将人压死了,不愧是红袍军。”

  嘈杂议论中,张献忠的眼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

  他注意到每个篝火堆旁都坐着两个穿灰布衫的人,那些人膝盖上摊着簿子,时不时拉住士卒问话。

  适才有个亲信告诉他,这些人叫启蒙师,专教士兵识字算数。

  这一刻,张献忠愈发沉默,仿佛已经看到之后。

  “识字好啊......”

  识字是金贵的本事,村子里开村塾的先生,不给钱都不让你听哪怕一点。

  这些汉子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十个里面有十个都是不识字的,整个大西军加起来算,认得五个字的都没有一百人。

  他们还教算数。

  孙可望眯着眼睛冷哼一声。

  “都是些军中糙汉,学这读书算学的本事有什么用?就能帮着他们战场杀敌了?”

  “还不是钢刀底下见生死。”

  彼时一名启蒙师正在孙可望和张献忠身边,闻言笑着转头。

  “这位将军可说的不对。”

  “咱红袍军又不是大明,入了军中便是世代军户。”

  “每三五年便要轮换一批,到时候离了军中,会识字读书,也能多一门手艺傍身不是?”

  “何况将士们识字读书,就能明是非对错,知道为何而战。”

  “至于算学。”

  这名红袍军启蒙师盯着孙可望,笑意愈发温和。

  “将军也见到与大清一战中的火器,应当知晓,这些火器之所以比大清和朝廷的火器强大,便是因为用算学更改。”

  “虽然军中将士们日后未必能学到那般程度,可说到底,日后火器一日比一日精妙,若不懂算学,将士们甚至不会调火炮角度,计算发射距离。”

  “还有如今登莱二府之地,如今已经开始设计钢铁战船,不会算学,如何计算风速,如何计算方向,如何计算航程?”

  “日后不会算学的将士,连登船的资格都没有,哪里能见识泰西的风光。”

  一番话说下来,孙可望瞠目结舌,转头看向义父。

  若是未来当真如此......张献忠也楞住,目光扫过那些将士。

  果然,听到未来或许能去泰西诸国,甚至能登上传说中的铁甲战船,一个个兴奋的难以自持,连带着对识字算学也热切许多。

  张献忠终于苦笑摇头。

  眼下这群人哪里还叫什么大西军,分明都已是红袍军了。

第344章 大明请选择

  张献忠这边看着启蒙师教导士卒许久,心绪复杂。

  一场会散开,已是子夜时分,李自成也掀开自己营帐的毛毡帘。

  本该守夜的亲兵靠在墙角打盹,怀里抱着红袍军发的棉被。

  帐内火盆烧得正旺,炭是上好的西北无烟焦炭。

  他突然想起十年前在驿站当驿卒的日子,那时整个驿站也找不出这样好的炭。

  “大哥!”

  刘宗敏裹着寒气闯进来,斗篷上结满冰晶。

  “你猜我在粮仓看见什么?上百车咸肉全贴着红封!管库的刘老四现在张口闭口都是启蒙部,监察部!”

  李自成摩挲着案上新送来的精钢佩剑。

  剑柄缠着防滑的布料,比他过去那柄生锈的腰刀不知强多少倍。

  帐外传来巡夜梆子声,伴随着巡逻的脚步声,这是红袍军的新规矩。

  “明日要开大会。”

  李自成摩挲着手柄,盯着精钢上的云纹。

  “魏里长说让兄弟们说说这些年受的苦。”

  刘宗敏的拳头砸在木案上,震翻了酒壶,这是青石子送的。

  “不光如此,他们还送来了许多物资,晚上那群好看的人来唱戏的时候,咱亲眼看到了。”

  “成片成片的精钢甲胄,他们得有多少铁啊。”

  “还有最新的火绳枪,几百筒火药,剿灭大清的那种连发弩箭也配上了。”

  “连最大口径的火炮都拉过来了近百门。”

  “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比咱的脑袋都大。”

  “有了这些家伙,咱要夺取天下,也未必会输给红袍军不是。”

  李自成苦笑着看刘宗敏兴致勃勃,念叨的手舞足蹈的姿态。

  红袍军哪里是送来一堆精良装备器械。

  这是要挖义军的根!

  那些苦哈哈出身的将士们要是知道天天能吃上鸡蛋咸肉,谁还跟着造反?

  他忽然顿住,因为听见帐外飘来断断续续的哭声。

  两人循声来到最大的帐篷前。透过毛毡缝隙,看见里面跪着个瘦成骷髅的老兵,正对着块木牌磕头。

  牌位上歪歪扭扭刻着"娘亲王氏之位",前面摆着碗白米饭,饭上插着三根燃香。

  “......娘啊,红袍军给咱发棉鞋了......”

  老兵的声音像钝刀刮骨,剌的李自成呼吸不畅。

  “您要是能撑到开春,吃上口白面馍......”

  帐篷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李自成看见好几个自己的老部下在抹眼泪。

  青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他们身后。

  这个永远带着平静的年轻道士,此刻声音轻得像雪落。

  “以后不会这样了。”

  连刘宗敏这等暴戾莽汉,如今也只是嗫嚅着没开口。

  掀开毡房的手沉默着垂下。

  都是生死中杀出来的好汉子,可谁愿意天生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找死的营生。

  遍数大西军和闯军,谁家里不是走投无路?

  饿死的老娘,被朝廷和乡绅欺压的老父,兄长,妻儿......他们若能活到现在,也能吃上一口饱饭。

  哪怕吃了饱饭立时就死了,也比那乱世里生生饿死,冻死强。

  李自成第一次没有反驳青石子的话,只看着那些将士。

首节 上一节 26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