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97节
崇祯终于深吸了一口气,没有理会他,而是转身走到窗前,推开已经染上青苔的木窗。
寒风刺骨,他望着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一张巨口,不见边际,正在狠狠吞噬大明的疆土。
疲惫憔悴的声音彼时传来。
“传旨,明日早朝,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到场,缺席者以谋逆论处!”
崇祯突然转身,眼眸决绝。
如今的他脑子里已没了什么权衡之道,他再是不谙民间,也知道,这一次败了,天下再无大明。
“是,皇爷。”
王承恩连滚带爬地退出大殿,最后停下脚步,犹豫但仍是壮着胆子开口。
“皇爷,小心身子......”
清晨,京师太和殿百官齐聚,但似乎与往常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当崇祯身着补丁龙袍出现时,文武百官破天荒从这个好糊弄的年轻皇帝身上感受到肃杀之气。
“诸卿。”
崇祯的声音森冷决然。
“巨鹿破,贼寇距京师三百里。朕欲亲征,诸位以为如何?”
御驾亲征!
自英宗皇帝之后,大明皇帝绝不能提到的词。
大明已经被逼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朝堂上一片哗然。
钱谦益第一个出列,慷慨悲哀。
“万金之躯,岂可轻动?臣请命率军出征,必斩贼首献于阙下!”
说是这般说,他倒也不信,皇帝能让他上马杀敌,因此竟有些肆无忌惮。
兵部尚书张缙彦声音肃然。
“臣请调集京营精锐,效仿于少保,誓死守城!”
“同时请陛下下令,边军关宁诸卫,奔赴京师,与红袍贼决死!”
武将之中,数位总兵义愤填膺,相继请战。
如今看来,满朝文武竟难得一见的同仇敌忾,气势恢宏!
崇祯的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心中说不出的复杂。
平日里互相攻讦的朝臣,今日如此团结,让他忽然愣住。
直到他目光扫过,看到平日里许多看不到的细节。
钱谦益眼神闪烁,张缙彦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那些总兵视死如归的目光看来竟比戏班子更浮夸。
“好,好啊!”
崇祯突兀笑了,笑声中透着凄凉。
看透真相的朱由检今日方才知晓,自己这满朝文武,所谓的众正盈朝,是个什么货色!
“诸卿忠心,日月可鉴,朕心甚慰。”
“传旨,即日起京师戒严,调集所有能战之兵,死守京师!”
朝会散去,崇祯一个人孤零零坐在宫阙之上,沉默良久。
“来人,取纸笔。”
继去岁流贼破凤阳,掘大明祖坟,此次,是第二次了。
他的手在抖,墨汁滴落在纸张上,晕成一团浓重污渍。
一边写,崇祯一边颤声开口。
“朕以凉德藐躬,干天降咎......”
罪己诏的第一句,让这位二十多岁便生出白发的皇帝眼泪夺眶而出。
“昔以凉德,承嗣鸿业,夙夜兢惕,期以安宗社、济苍生。”
“然天灾迭降,人祸频仍,逆贼鸱张,生灵涂炭。朕非不励精图治,而吏治日隳;非不殚财竭力,而兵饷愈匮。”
“皆因朕任而不明,察而不断......”
眼泪大颗大颗滚落,与墨迹晕染成一团,墨汁浸透的笔,几次欲停,又被崇祯咬牙攥紧。
“今赤地千里,白骨如山,寇逼京畿,国势阽危。此皆朕之过也!”
“上负祖宗,下愧黎庶。每念及此,痛心疾首。自今痛加省改,减膳撤乐,躬行节俭,以恤民艰。”
“凡我臣工,亦当洗心涤虑,共扶社稷。若天意未绝朱明,或可挽狂澜于既倒。若力竭而终,朕唯死社稷!”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第378章 混乱的大明京师!
话音至此,崇祯已经伏案痛苦,竟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空荡荡大殿中,惟余哀哭。
与此同时,钱谦益的府邸内,几位东林党正汇聚一堂。
”红袍军势大,京师恐难保全啊。“吏部侍郎李明睿压低声音,神色郑重。
至于庙堂之上所说效仿于谦于少保,死守京师,等待援军,无论是他们还是武将,谁也没当回事。
什么狗屁死守京师,边军如今为了争夺利益,人脑子都打出狗脑子了,指望他们来驰援,那是找死。
还有钱谦益自己所说的领兵讨贼,征伐不臣,更是天大的玩笑。
征伐红袍军,你有几个脑袋?
强如大清,数年南下,打的大明州府皆闭,围困京师,这般霸道的兵马,红袍军灭杀只用了两场战役。
最后一场完全是单方面绞杀。
这等精锐,别说他钱谦益,就是如今九边均在,齐心协力,也就是送菜。
钱谦益伸手抚须,眸中闪烁。
“如今本官已派人前往青石子总长处,探听虚实。”
“若当真大厦将倾......”
红袍军青石子抵达,还是红袍银号大客户,江南商户私下传讯。
至于剩下半句,他没说,在场中人已然明白。
至于之前东林党多次算计魏昶君和红袍军,早已被他们抛掷脑后。
毕竟再怎么算计,只要他们能送上足够的钱,他们便不相信,魏昶君还能杀了他们。
再者说,难道红袍军夺了天下,便不需要人治理天下?
有谁比他们这些大明朝臣更知道如何治理天下。
一时间这些东林党官吏竟然没那么畏惧,反而愈发期待。
大明朱家已经被掏空了,若是换个朝廷,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又有油水可以捞了?
听说东昌府和青州府,两个府的收入,甚至比绝大部分省的收入都要高得多。
那得是多大的油水?
茶盏中仍漂浮着去岁的雀舌,温润微苦。
“吴三桂那边可有消息?”
钱谦益端起茶盏,撇开其上浮沫,突兀开口。
想明白的钱谦益也不焦灼,愈发慢条斯理。
“吴总兵说,关宁军仍远隔千里,难救近火。”
李明睿摇头,眼底浮现几分讥弄。
谁不知道这些边军压根就打算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
“但他也说了,情况危急,他可保我等安全离开京师。”
钱谦益点头,声音得意。
东林党和边军自大清覆灭之后,争夺关外利益不假,可要是改朝换代,边军肯定应付不了红袍军,只要吴三桂他们不想被绞杀,就得好好讨好这些文官,等着他们在新朝为边军说话。
“告诉吴三桂,只要他能保我等性命,将来新朝建立,他仍能在辽东好好做他的兵阀。”
同样的场景在武将,勋贵,藩王府邸轮番上演。
朝堂上忠君爱国,背地里却都在为自己谋划退路。
刚刚从王府散开的官员正凑在一处议论。
“其他官吏投降也就算了,王爷可是朱家人,自古还没见过谁得了天下,仍留着前朝皇室呢。”
“什么前朝皇室,只要能让他们活命,让他亲手割了那位的头颅他们都敢。”
三日后,一份罪己诏昭告天下。
只是这则告示看起来竟有些可笑。
迟来的认错,竟是向上苍哀求一丝转机。
夜深人静时,王承恩正听着皇帝的哭声,哀切流泪,袖子在风霾中飘动,黄沙和眼泪合成一团。
他知道,大明的天,真的要塌了。
京城开始有达官显贵们忙着收拾细软,准备出城。
这一刻,青石子也刚刚抵达京师。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