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0节

  张岱一边说着,一边记于纸张,他打算日后写一本百科全书,风土人情,用于记录。

  这一幕甚美,魏昶君也在看着,他感叹,后世莒州的沭水拖蓝怕是要使用机械抽水代替了,而眼前则是巧夺天工利用水渠之流势带动,当真惊艳。

  魏昶君也记录在纸张上,多记录一些明朝风景告知现代史学家。

  随后进程,直奔-伏虎街,该街道位于青州贡院西北街,若去科考必在此街,车水如龙,魏昶君第一次见到马车一排一排。

  “卖包子咯,好包子。”

  “沂山煎饼,香喷喷的沂山大煎饼。”

  “肉饼,酥脆的肉饼。”

  “上好的山米酒。”

  眼前小商贩或摆摊,或是一处小门脸商铺,大黑铁锅内铺满一层包好的包子,然后倒水蒸熟,当水蒸干时,商贩往包子上撒着香喷喷的花生油,一时间刺啦刺啦香味弥散,盖过锅盖等待片刻,再次打开锅,原本的包子变成了煎包。

  白菜粉条少数肉馅,吃起来香味弥散。

  还有韭菜粉条,鸡蛋极少,但味道也很香。

  煎包店还供应鸡蛋汤,豆腐脑,放点陈醋,魏昶君享受吃着最正宗的明朝口味北方包子。

  至于王旗胃口奇大,端起鸡蛋汤直接一饮而尽,而后煎包一口一个,狼吞虎咽,惹得不少食客胃口大开。

  “此美食味甚善,吾当记于册,后世传之,让后世也尝尝看。”张岱慢条斯理吃着水煎包,咕嘟咕嘟喝着豆腐脑,满意点头,擦干了手,开始记写。

  而魏昶君则是品尝起了肉饼,味道更美,该肉饼完全是炸的脆透,就是价格比较贵,五十文一个肉饼,要知道永乐年间时一斤猪肉不过才八文钱,而眼前一个巴掌大的肉饼就五十文。

  所以在此吃肉饼的多是穿着不凡,有少些余资之人。

  可惜啊,魏昶君神情有些感叹,眼前这一幕不知道还能留下多久,随着陕西灾难流寇肆虐,十月之后勤王兵到处造反,各地小吃烟消云散,大部分百姓逃亡南直隶。

  南方成为了乐园,然而还是剥削混乱,直到鞑子彻底入关,最后天下颠覆。

  吃完餐食,魏昶君一行人抵达一处客栈,客栈名叫“榜上有名”,该客栈甚是火热,不少学子赶个好噱头,早早多日就预订了客栈。

  魏昶君原以为没有位置了,客栈内一个老秀才打扮的人走来,先行了礼:“二位来的恰好,正有客房。”

  “老朽南成梁,字清埃,两位可是前来赶考的学子。”老秀才抚须。

  魏昶君一瞬间怔住。

  历史的准确和因果感让他凌然一震,之前现代回信明史学家经过调查,自己就是住了这家客栈,然后再科举时被人威胁替考,不从,最后被悄无声息杀死,然后那人用了自己的考卷获得了功名,若不是眼前老秀才记于一本书内,只怕是自己早就隐于历史了。

  魏昶君感叹,他只是随意进入一间客栈,谁能想到再次一切碰到。

  果然,灾是避不开的!

  科举之灾,他必须直面度过,这一场灾是无法避免的。

  想到这,魏昶君行礼,他感叹开口:“老先生可是号称游山蚍蜉一山人。”

  老秀才笑了笑再次点头:“请。”

  入了客栈,魏昶君单独一间中房,有窗,房间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凳子,还有洗漱台,张岱也是这种房,至于王旗主动带着手下包了一间大通铺房。

  将行李放好,张岱早就在门外等候了,王旗也颇为兴奋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感叹人世间繁华。

  “魏兄,吾前来特为风景民俗而来,而你为科举而来,我们自有一处共同地可去,此地八景之一角书院夜诵。”

  “每一年进莒州赶考的书生都会进入该寺庙,该寺庙是春秋末期,孔子的门徒曾之和子夏在莒国为官,他们于莒国子城南垣之畔设立书院,据说那时每晨风夜露公鸡破晓之后,那澄澈朗朗读书之声从书院方向隐隐传来。”

  “而如今岁月便仓,后人立石以志,将此地名曰书院夜诵,每年学子都会去该寺庙祭拜一番,取个好兆头。”

  张岱学术渊博,一路上不断讲着莒州八景,他喜山水玩乐,可谓是学术贯穿古往今来,怪不得此人在现代会被研究,甚至现代史学界将张岱列为专业版的徐霞客。

  城东五里地外有一屋楼山寺,明朝宏治年间建造,一路上乘坐马车而抵,魏昶君看着寺中七级宝塔,当真是高数十仞,他同诸多学子登上塔顶,当真是目及之处甚是涛涛。

  东眺黄海之姿,西俯悠悠沭水,而彼时正值榜单,寺庙传出宛如怒鲸发出的吼鸣钟声,声音震荡,让人焕然一醒,而钟声飘扬开来,袭过莒城。

  甚是涛涛而响。

  当真是大明奇景,无愧莒州八景之一,历史幽幽如万古.....

第56章 莒州贡院

  若在是永乐年间,大明朝倒也真值得旅游一场,但可惜这是大明最后尽头。

  魏昶君感叹,也难怪徐霞客,张岱等人会如此雅兴,大明朝各地古色古香,对一名历史研究者来说让人无比陶醉痴迷。

  恐怕现代看到自己发来的莒州山水资料,也会感叹艳羡。

  毕竟身为明史学家,能亲眼看着古代明朝。

  而后魏昶君记下寺庙分布图,如楼多高,庙宇供奉何方佛陀,而后他求签,上上签,取出五十文当香火钱,拿着抽签木桶的老和尚顿时脸色难看了。

  一般学子前来为了好兆头,大部分都一两银子,甚至给更多银子。

  “施主是否诚心礼佛?”老和尚阴阳怪气看着。

  “你这光头厮,何意!”王旗顿时怒眼一瞪,老和尚吓了低着头。

  “王旗,莫要吵闹,我们走。”魏昶君摇了摇头,他的钱可以救百姓,可以给百姓,但绝不会多给这些不劳不作,只知道吸血百姓的神灵庙宇。

  再度“拼车”乘坐马车返回莒城,天色刚黑。

  日暮昏黄。

  整座城市贡院四周街道倒也热闹,楼阁庙宇,烟花之地琴声响彻。

  不少学子游荡前往,张岱已经下楼记录各地风俗。

  魏昶君在房间内,开始给现代回信。

  「诸君亲启,昶君已抵莒城,已见南成梁老秀才,此乃吾一路上记录风土人情之文献,后世史学家可记录,吾目前还未科举,所以没被人盯上,后日科举或会被人盯上,威胁替考。」

  「此生死之局必须直面,吾若放弃考试也会碰到下一个死局」

  回信内容极多,魏昶君伏案写作,点燃火烛《大明事感录》这本书被照的发黄。

  少年影子倒影在门窗,被月色分成一片片残影。

  影子似割裂开时空,时间疾驰回到三百多年后的夜晚。

  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会议室内。

  明史小组教授顾成看着穿越者发来的文献:“佛塔高约四涨,周绘降魔图,梵语录,寺庙大殿规划如下....”

  “莒州城守备军卒状态,莒州八景介绍.......”

  顾成一一念着,神情愈发感叹,似乎恍惚疾驰。

  他整个像是回到了明崇祯二年的那一天。

  “穿越者见识到了明朝最后的样子,若是崇祯十年之后,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万物被破坏烧毁,什么都没有了。”

  “崇祯二年,鞑子十月还未曾第一次入关,所以天下还没有全乱。”

  顾成感叹,他很羡慕,他开始记录穿越者传来的资料,这可是第一手文献资料,真正珍贵史料。

  而后会议室内所有人神情凝重看着穿越者信封后半部内容。

  ——「南成梁老秀才已见,科举之死困境不可避开,所以我要等后日科举,看何人威胁我对我动手」

  顾成皱眉,穿越者记录小组组长陈科也紧皱眉头,似有所感:“压力甚大,灾难颇险。”

  “危机四伏。”

  后盾总组组长雷请议踱步:“诸君没有发现吗,穿越者之前在偏僻村庄,但他终究要进入大明朝,因为这不是崇祯十年,崇祯二年他注定要和明朝各路名人,各大州城混迹。”

  “所以这等危机灾难倒也正常。”

  “明史团队开始将详细的策问,对策答题发于穿越者,让穿越者应对科举。”

  “考古在外的团队,不惜一切继续在莒州,青州调查明崇祯二年此地各路官员等一切详细资料。”

  “收到”!明史团队,考古在外团队代表全部挺身而立。

  这一次死亡困境必须完美帮穿越者度过!

  ——七月二十日。

  魏昶君抵达莒州第二天,清晨起时他先摘录抄写了现代回信,现代将各种考题写出,他一一抄写,巩固记录,用于在考试使用。

  一整个现代大国明史团队,帮助自己应对——明朝最初级的童试!

  想到这魏昶君苦笑,他忽然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盯上了,自己回答考题太过惊人了。

  在明后期寒门子弟的优秀本身就是错误,更何况一介村民呢。

  寒门尚且有祖辈光阴荣耀,村民却什么都没有。

  所以自己被盯上,被威胁倒也正常。

  把这些杀了就好了,魏昶君内心有了杀念,明日他要等待人对自己出手。

  张岱在敲门:“魏兄,餐食是否要同去?”

  “好。”

  魏昶君快速洗漱,王旗,张岱一行人抵达伏虎街,早点卖的更多。

  这次选了黑米粥一份,烙饼一份,王旗从菜贩子买了一些葱蒜,烙饼卷葱,喝着米粥,吃着商贩自家的酸黄瓜,倒也爽快。

  魏昶君吃的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王旗更是喝了五大碗米粥,才满意的拍着肚子,其他四名手下也吃的极多。

  张岱喝的羊肉汤,撒一些辣椒,红色辣椒油晕散开来,似墨染绘刻,他喝的出了一身汗,满意点头。

  随后一行人路过莒州贡院,就在伏虎街尽头,该贡院叫“云门贡院”,左右有横幅写着“学使按临之所,遂专考院之名”

  现在贡院已经被兵卒围守,贡院外已经有考生在观望了,贡院外在搭着帐篷,防止下雪,明日考生都要排队陆续进入。

  四周守备倒也森严,腰刀锋锐,寒光疾亮。

  有学子穿着青衫,已经在对着贡院作揖了,希望自己考个好成绩,好对得起家人期盼。

  大明朝,或者是古代科举就在眼前。

  魏昶君都有一种恍惚感,古代科举比现代高考重要多了。

  古代科举一路考上去最低选择是成为知县,一县之长。

  像是古代历代内阁都是科考榜榜有名之人,皆才华横溢,能力卓峰。而明朝的科举更可谓是所有人才汇聚于此,进行角逐,就在明日。

  “魏兄非凡,必能一举高中,不过童试而已,必然过关斩将。”张岱笑道,他的确有这个资格,因为童试最为简单,原本是在县考场举行。

首节 上一节 3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