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25节
没有亲眼看到这个时代的惨烈,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在后世会有人说,这是一个吃人的世道!
笔锋突然顿住,魏昶君的眼前浮现出越来越多的场景。
他发兵前来京师的一路杀,几乎见遍了人间的苦难!
保定府郊外,饿殍遍野,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小女孩蜷缩在死去母亲怀里,手里还攥着半块被啃得发白的树皮。
而三十里外的豪绅宅院里,歌姬正唱着新谱。
陕西逃来的流民就在红袍军来之前,刚刚和别人换了孩子!
他甚至不敢想那个母亲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将哭泣的孩子放到别人手中的。
剜心疼痛中,毛笔猛地落下,朱砂如血。
「七岁女童生啖其母之肉!此非天灾,实乃人祸!缙绅宗亲,食民膏血而肥,修桥铺路之小惠,不及盘剥之万一!」
最后一划几乎划破纸面!
砰!
魏昶君掷笔于案,任由朱砂倾泻,起身推开窗户,大口喘着气。
京师的夜空繁星如沸,远处传来更夫沙哑的梆子声。
杀!
魏昶君转身,烛光在他半边脸上跳动,他喃喃开口。
“既然史书只会记住杀人者的名字,那就让我来做这个恶人。”
《大明事感录》在他身后无声翻动,现代的回信正在形成。
魏昶君没有回头,他知道那无非又是劝他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陈词滥调。
“你们不认可我的行为,那就不认可!”
“我魏昶君,不在乎,我只要我看到的这些活生生的性命,好好的,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而不是像狗一样没了尊严,还活不下去!”
与此同时,当代也在看着回信,笔锋凌厉锋锐至极。
「诸君欲断援助,悉听尊便。魏昶起于微末,死尚且不惧,况区区技术乎?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今民心在我,纵无钢铁巨舰,亦有血肉长城!」
会议室陷入死寂。
许久,陈科轻声叹息着。
“他真的不需要我们了......”
他们都知道,穿越者的大势,已经成了。
而与此同时,老教授顾成只深深看了一眼,没再说话。
雷请议仍是怒火汹涌,面色铁青,宛若看到好友误入歧途,但这次顾成甚至没打算插手,脑海中只是莫名开始浮现出出土的一点点记载。
研究历史,要靠文物和记载。
但记载就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没有任何主观思想和偏见的吗?
昔日身为蒙阴县丞的穿越者,难道真的桀骜狠辣?
他不相信这样的人,能让一个积弱之地,民心所向,连大清都能轻易击溃。
更不相信这样一个人,能让百姓生死相随。
到底谁错了?
他不知道。
第411章 劝我当皇?
崇祯九年末,京师大雪的第四日。
红袍军正在安定百姓,如今京师商铺重开,尤其是大量粮行开启,米粮价格平抑下来。
周边不少民部官吏正在规划修建水泥厂等厂区,开矿,挖掘,百姓们报名的极多。
启蒙部官吏走遍大街小巷,正在张贴安民告示,朱笔勾勒出来的字迹极为明显。
红袍军列队巡逻,一部分则帮助百姓修葺房屋,挖掘水渠。
监察部仍在搜罗关于京师官吏,地痞混混欺压百姓的证据,菜市口从早到晚都在公审,如今这已经成为百姓们汇聚最多之地。
彼时皇城之内,风雪格外凛冽。
皇宫的朱墙被红袍军的旗帜覆盖,曾经的金銮殿上,龙椅被掀翻在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简陋的木案。
魏昶君站在宫殿窗前,手中摩挲着一本泛黄的笔记,大明事感录。
这是他唯一带到这个时代的东西,记录着他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也记录着现代世界对他的评价。
如今字迹还停留在他们不认可字迹的画面上。
魏昶君如今动作很慢,一点一点的翻阅,从第一页开始。
这些便是他在崇祯朝这个时代艰难的每一步。
从落石村开始。
现代一直在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如何一点点击垮虞家地主,如何入主蒙阴,如何制造匪患,占据莒州,青州。
怎样规划发展政体,经济,军队思想。
他们的心永远连在一处,致力于让这个时代的大国不受到任何屈辱。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大国想的是怎样让这个时代的文明重新雄踞世界,而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是那些百姓。
不是当代思想有什么问题,只是他们不曾见到过,这个世道究竟有惨烈。
他们没见过陕西大旱,赤地千里。
枯树皮早被啃光,土墙上的干苔藓都被刮得干干净净。
没见过妇人麻木拍打着孩子,想要从那些数的清的肋骨中拍出堵死在肠子里的观音土。
没见过河南归德府人市上的木笼里挤着插草标的男女。
没见过苏州阊门外的水上,逃难来的饿殍浮尸的衣襟鼓胀起来的模样。
更没见过山西平阳,易子而食的人家连柴刀都举不动,只能将两户交换的孩子被放在磨盘上的时候麻木的不像人的眼睛。
他们没在这个时代,所以他们看不到。
好友不支持自己,大国也不支持自己......魏昶君的手指逐渐攥紧,半本大明事感录,终于在岁月中逐渐斑驳。
彼时他正翻到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面上,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墨迹未干的字。
「永远支持昶君,永远支持百姓,百姓万岁!」
魏昶君的手指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一刻宛若一股洪流,让这个一向铁血的红袍军之主眼眶有点泛酸。
他知道,这是现代世界的人留下的——有人理解他,有人支持他。
“百姓万岁!”
他喃喃开口,声音不断回荡在偌大的皇宫中。
但魏昶君也有些难受。
当代并不支持自己,甚至可以说整个穿越者后盾组织都不支持自己,这样的情况下公开表态,对这个人来说,很不利。
也许他只是偷偷摸摸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很快就会被发现。
合上笔记的时候,魏昶君目光转向窗外。
皇城下,红袍军的士兵正在清理战场,而远处的街巷里,百姓们探头探脑,既畏惧又期待。
他们不知道这位新主会带来什么,但他们知道,旧日的天,已经变了。
“里长,各部总长已到齐,都在等。”
陈铁唳站在殿外,沉声禀报,这位立志要做天下名将的总长,眼底明显带着兴奋。
他知道了接下来将会是怎样的情形,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期待。
魏昶君瞥了一眼陈铁唳,收起思绪,大步走向武英殿。
脚步声在宫殿金砖上踏动的时候,魏昶君已经猜测到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景象了。
殿内,一众红袍军核心将领分列两侧。
张献忠、吴三桂、洛水老道、保庵录、阎应元……
他们神色各异,有人兴奋,有人忐忑,还有人眼神闪烁。
“里长。”
保庵录上前一步,拱手道。
“京师已定,天下震动,臣等恳请您登基称帝,以正国统!”
“是啊,里长!”
陈铁唳附和。
“如今大明已亡,天下无主,您若不登基,恐人心不稳!”
“为江山稳固,百姓承平,臣等请里长登基称帝!”
这一刻,几名总长,总师纷纷开口,拱手,弯腰,声势浩大!
魏昶君没有回答,只是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吴三桂身上。
这位年轻的边军将领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
“吴总长,你觉得呢?”
魏昶君忽然开口。
吴三桂派麾下祖大寿,何可纲等人剿灭西南土司,自己却留在了京师,因为他还要督战北上的一批前往清算蒙古的兵马。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