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03节
在他看来,穿越者的动作,更像是思想的殖民,而且,红袍军的科技日新月异,很快就会和海外拉开差距,红袍军届时见西洋诸国如小儿闹市持金,魏昶君难道还能控制每个人的心思?
魏昶君似乎预判了他们的想法,新字汹涌而出。
“红袍军不是欧罗巴殖民者!”
“我们修路不修教堂,种稻不放毒”
“海外设的是学堂不是种植园!”
“我要的是文明共生,不是吸血掠夺!”
雷请议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在发抖。
陈科盯着最后一行朱批。
“你们既知四百年后的屈辱,现在为何拦我斩断祸根?”
空调的嗡嗡声里,历史学者们第一次感到,来自四百年前的质问,像一记耳光抽在脸上。
魏昶君合上书册,吹灭烛火。
黑暗中,他仿佛听见大洋彼岸的汽笛声。
而研究所的屏幕上,最后一行朱砂字正在褪色。
“且看吧。”
“是你们的慈悲正确,还是我的铁血救国!”
合上了半本大明事感录后,魏昶君坐在案前,朱笔悬在舆图之上,目光沉冷如铁。
门外传来脚步声,民部尚书黄公辅拄着拐杖,缓步踏入书房。
这位年迈的老臣,须发皆白,但此刻眼中却闪烁着罕见的激动。
“里长。”
黄公辅声音微颤,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
“各州府县衙的统计,已经呈上来了。”
魏昶君抬眸。
“念。”
黄公辅翻开册子,指尖划过墨迹未干的数字。
“南直隶,三月内新生婴孩登记较往年增三成,其中女婴占比四成,免赋令见效了。”
魏昶君听着,点头。
事实上直到三百余年之后,仍有女婴出生率极其低下的情况,现在总算提前改变了一些。
“福州,赴安南垦荒者已逾两千户,半数携家带口。”
“陕西,报名赴西域修路者达五千壮丁,另有三百学子自愿赴乌斯藏教学。”
“蜀中。”
黄公辅顿了顿.“蜀中商帮集资购船三十艘,欲下南洋贩丝。”
老臣的手微微发抖。
“里长,这一步棋......活了!”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出海萌芽,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这些火种带着大量金银回来,才是一场席卷世界的思想浪潮的开端!
魏昶君嘴角微扬,朱笔在福州处画了个红圈。
“还不够。”
“继续。”
黄公辅肃然点头,眼眸中满是期盼。
与此同时,夜不收无声无息地出现在烛影里,双手奉上一封火漆密信。
魏昶君拆开,青石子的字迹凌厉如刀。
“江阴试点已成,周边五县缙绅尽数清算。”
“无锡周氏,强占民田三千亩,家主游街三日,发配甘肃。”
“常州周氏,勾结前明余孽走私盐铁,斩立决。”
“苏州沈氏,欺压佃户致死,田产尽归农会,子弟劳动改造。”
“农户学子联手,公审台日夜不休,江南血火,已燃三成!”
魏昶君指尖一弹信纸。
“告诉青石子,继续烧。”
“江南烧完,烧湖广,湖广烧完,烧两广!”
他冷笑。
“我要南方缙绅的灰。”
“肥红袍的田!”
黄公辅站在一旁听着,欲言又止。
“里长,江南毕竟是赋税重地,若动荡过甚......”
“动荡?”
魏昶君突然拍案。
“崇祯年间的江南倒是不动荡。”
“东林党人吟诗作赋,缙绅老爷们饮酒赏花。”
“然后呢?”
“红袍破京师时,这些'不动荡'的君子,可有一人殉国?”
黄公辅哑然。
魏昶君提笔在青石子的信上朱批八字。
“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又抽出一张空白令纸,挥毫泼墨。
“着红袍军各州府,新生婴孩满百日者,赏粮一石,赴海外超千人州县,县令擢升一级,清算缙绅不力者,革职查办!”
他掷笔冷笑。
“我要这天下人知道,如今的国,是百姓的国!”
第609章 书写历史
随着京师魏昶君下令,一名夜不收星夜兼程,奔赴江南。
江阴。
刚刚收起里长信笺的青石子如今站在高台上,背后是红底黑字的公审大旗,猎猎作响。
台下,三千多名贫寒学子与农户代表静立,他们的眼神中带着愤怒、困惑,还有一丝刚刚燃起的希望。
这些都是他亲手一个个遴选,扶持起来准备在整个江南铺开革新的贫寒代表。
“里长说了。”
青石子的声音在风中传开。
“公审缙绅,只是开始!”
他猛地举起手中的一册红皮书,封面上烫金的红袍新则在阳光下刺眼夺目。
“接下来,我们要打破的,是几千年来压在百姓头上的东西!”
青石子大步走到台前,手指向人群中的一个瘦弱少年,那是个曾在缙绅家放牛的娃子,背上还有鞭痕。
“王小柱!你给周老爷放了三年牛,挨了多少打?”
少年咬着嘴唇,半晌才挤出声音。
“......记不得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
青石子突然暴喝。
“凭什么?”
声浪炸得人群一颤。
“凭他周家祖上出过举人?凭他家的地契盖着官印?”
青石子冷笑。
“可那地契怎么来的?是前明官府和他们勾结,强占了你们祖辈开荒的田地!”
他从怀里掏出一叠发黄的纸,当众撕碎。
“从今日起,这些废纸,再也不能决定你们的生死!”
碎纸如雪纷飞,台下响起一片抽气声。
青石子又指向一个穿补丁长衫的学子。
“李秀才!前明的时候,你苦读十年却屡试不第,真以为是才学不如人?”
书生攥紧拳头。
“考官收受周家贿赂......”
“错!”
青石子厉声打断。
“是因为他们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