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62节
红袍军卫中,十人卫马成放下锄头,茫然注视。
“总长,吾等职在守城,为何要来帮助平民耕田?”
正在挥舞锄头的莫柱竣闻言,目光凛然,怒斥开口。
“平民?尔等莫非以为自身便不是平民了?”
红袍军兼任总师,启蒙部楚意同样挥舞锄头,这名读书人认真抬头。
“如今吾等最重要的基础不是钱粮,也不是兵马。”
“而是百姓。”
“有了百姓,才有如今蒙阴,沂城欣欣向荣之景。”
“帮助百姓,民心所向,这里才能铁板一块,吾等是在帮助未来建设。”
“尔等记住,吾等从百姓中来。”
清晰解释让马成等红袍军卫逐渐明白。
彼时,不少红袍军卫神色愈发清明,挥舞锄头高呼。
“守护百姓,建设未来!”
开垦野地并非简单施肥即可。
一如先前所说,一块田地,至少需要两代人孜孜不倦开垦,方能算是中田。
野地开垦最大难度便是清理石块。
穿着知县袍服的魏昶君挥舞出头,将土地翻转数尺,一点点清理出石块。
随后亲自施以肥料,挖掘排水渠。
一时间,自知县至军户,百姓,轰轰烈烈棉花种植,自这座小城开始!
崇祯三年正月初四,大清兵自通州东行,克香河,永平城破,初九日,陷滦州,再攻抚宁。
天光郁郁,魏昶君凝视这世道。
两朝争运,大灾之年。
最难的是百姓,最多的是流民。
末路王朝如山倾塌,沉疴旧疾,无力回天。
“即日起,带领巡山轻骑开始收拢流民。”
“分田地,粮食,免税,凡居此地流民,子女可无偿入学,治病分文不取。”
巡山轻骑总长陈铁唳眼眸明亮。
里长开始收拢流民,意味什么不言而喻,备战其他地!
巡山轻骑总师保庵录闻言,神色激动,郑重行礼。
“诺!”
抚民事项归于启蒙部,陈铁唳,保庵录等带领十人师,百人师翻身上马,开始奔赴距离蒙阴城最近的流民汇聚之地。
蒙阴城西北方向六十余里,这里昔日曾是驿站官道之地。
但随鞑子破莒州,一路劫掠,如今已成为莒州各县,村镇流民汇聚之所。
尚未抵达,保庵录便闻到浓郁腐气。
不少流民听闻马蹄声响,自破败窝棚探头,面色青白,恐惧不已。
无论是大明军户,亦或是鞑子,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随着启蒙部百人师宣告蒙阴愿接收流民,意料中为乞活蜂拥而来场景并未出现。
流民眼底满是惊慌失措。
在人群恐惧警惕中,巡山轻骑兼任总师保庵录翻身下马,来到前方。
昔日读书人并未自矜,毫不在意身躯污浊,握住了最前方年迈老妪的手。
“吾等奉蒙阴知县令,前来接尔等安家落户。”
“知县令,凡居蒙阴者,病有所医,孩童可无偿入乡塾学习,按人口分粮食,分田地予以耕种。”
流民听闻,有些难以置信。
直到一位百人师上前,温和告知自身以往流民身份,方才让不少流民泪流满面,开始跟随离开。
短短半个时辰,陈铁唳看着对流民如同等存在的启蒙部,心底翻涌,震撼至极。
强压重令不可怕,但短短时间,获取民心,打成一片。
需知大明从未出现过如此官吏,遑论军中!
更何况这不是作秀,而是真正站在百姓立场,将他们当人看。
大争之世,豪杰林立。
唯独里长,恍若圣人!
第104章 崇祯三年的初寒
沂城。
沂山铁军营房便在昔日沂城大明军所在之地。
整洁明亮。
校场旁不远处,新修葺青砖房屋,是沂城铁军独有教导营,如今其中正传来声响。
魏昶君带启蒙部保庵录,楚意等人,悄然立于教导营外,静静听着,未曾惊动任何人。
保庵录凝视其中,眼底欣慰。
身着红袍军服,正在教导的便是魏里长与自己亲自培养的十人师徐鹤。
徐鹤也曾读过些书,但未曾等到科考,便随流民躲避旱灾,抵达蒙阴。
亦是最早抵达流民。
面前则是沂山铁骑十人卫与十名将士。
徐鹤教导众军朗朗声响自教导营内传来。
“昔日成军之时,尔等曾迷茫红袍军为何而战。”
“我沂山铁军先破缙绅,尔等以为吾等为活命而战。”
“后剿鞑奴,尔等又以为吾等为卫土而死。”
“当真如此吗?不是!”
徐鹤眉宇坚毅,缓缓踱步,眼底掠过难以想象的璀璨,声音愈发低沉,伸手指向窗外这方大世。
“大明浑浊!”
“大明最大的是皇帝吗?非也,为缙绅。”
“在朝,缙绅为宰辅、尚书、御史,执一国权柄,在野,缙绅为舆论、规则、秩序。”
“无缙绅,皇命不得入乡!”
“此阶层免税免役,因此大灾之年,为逃重税,百姓不得不卖田地,为佃户,乃至奴仆。”
“前朝阁老徐阶,一族便占地二十余万亩!”
“而占地的只是缙绅吗?万历年,福王朱常洵一人,便分膏腴之地两万顷,土地因是宗室,不必交税,税从何来?”
“自然加派至底层百姓,农户,村镇。”
“土地是什么?百姓的命根子,缙绅拿去,不必交税,宗室拿去,也不必交税,百姓何来如此多税收上交?没了活路,他们只能卖身为奴,或成为佃户。”
“为奴受欺,欺人女眷,动辄打杀,吞没家财,比比皆是。”
“再看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又如何?即便如此,甚至更有大旱,寒灾,民不聊生到要提着脑袋造反找条生路。”
“这位皇帝陛下依旧假装仁慈,免去旧日税收,一边强压征收本年税收!”
“百姓怎么活,吾等怎么活!”
此刻,年轻读书人站得笔挺,声音浩荡。
“你曾是农户,你是流民出身,可如今,吾等生活于蒙阴城,家人安在,何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无救世主,吾等天下百姓,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迄今天下仍有万千如昔日吾等兄弟,在如此乱世沉沦。”
“只有吾类愈多,才能缔造一个崭新大世,人人能活命的大世!”
铁打的将士昔日死战鞑子不曾流泪,如今却红了眼眶。
有人想到昔日冻死饿死家人,哽咽咆哮。
“愿随里长,为新世界,死战不休!”
启蒙部保庵录愈发激动,开始考察沂山铁军卫官。
“皇权神授,如何看待?”
一名十人卫笔挺如枪,眼眸清明。
“帝王高高在上,唯万民供养,失民心者,如无根之水,与平凡百姓无异。”
每一个卫官俱是认知清明者担任,一一回答。
保庵录看着,也赞许点头。
无畏皇权,无畏缙绅,无畏鞑子。
不知何时,泪水从脸上滑落,魏昶君凝视战意强势铁军,擦拭着眼泪,也笑着。
崇祯三年一月末,快过年了。
穿越至此,一年三个月。
一波有思想,真正与乱世不一样的军队,终于开始逐渐成型。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