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第111节

  吴利鸿不禁在心里感叹。

  加上采油虫的项目,他这已经是三线作战了吧?

  而且每条线,难度可都不小啊。

  “你这忙得过来吗?”

  “还行,等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康驰笑了笑,“都不是非常急迫的事,慢慢来就行了,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多休息几天就好了。”

  “嗯,你虽然还年轻,但也平时也要多注意身体,以后的路还很长,不急这一时半会……”

  “放心,我有分寸的。”

  ——

  结束探访后,康驰就跟着王浩文,直接来到了苏省微电子研究院,准备借用这里的设备,搓一块简易版的感光芯片。

  对康驰来说,相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东西了,里面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cmos感光芯片,一个是成像系统,

  剩下的机械和电子结构,虽然精密度也很高,但他开维修店的时候,就已经烂熟于心了,如今又积累了这么多的专业知识,逆向台相机的难度并不大。

  唯一限制他造相机的,就是没有成套的芯片制造设备。

  和康驰一起穿防护服的时候,王浩文终于忍不住问道:“康师弟你好像也没准备什么,上来就直接开搞?”

  “有问题?”

  “问题很大好不好……”

  王浩文强烈怀疑,康驰到底懂不懂造芯片了……

  康驰只是笑着解释道:“我这次其实只是简单地走一遍流程,验证一下原理,哪怕造个只有一百像素的cmos都行,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步骤。”

  “一百像素?!”

  王浩文顿时就惊了。

  不过想到康驰刚开始搞芯片的时候,不正是发了个2D加速卡给他,想验证他所谓的‘原理’嘛。

  只能说,

  大神的研究方式,和尔等凡人不一样。

  当然,一百像素只是康驰夸张的说法,具体还是得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尽量造出性能更好的感光芯片。

  虽然他暂时不缺升级用的通用经验,

  但能省就省,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cmos感光芯片的结构和原理,其实比普通芯片都简单,技术难点主要还是体现在制造工艺和材料上。

  从设计上来说,感光芯片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难度,是一个图纸重复率非常高的芯片类型。

  比如一块两千万像素的感光芯片,其实每个像素的芯片结构都是一样的。

  只要在硅片基底上,通过光刻,制造出一个个均匀排布的光电二极管,然后在这个二极管上通过蚀刻工艺,制造出彩色滤光片就行了。

  具体的工作原理,其实也不难。

  我们可以把彩色滤光片,想象成一个有四块方形玻璃的窗户,这四块玻璃的颜色分别是红、绿、蓝、绿,

  然后当外面的光透过这个玻璃,照射进屋子,布置在屋里的四个光电二极管,就能通过识别四个区域的光线强度,还原出照射进来的光线是什么颜色,亮度是多少。

  也就是说,一块两千万像素的cmos,就需要八千万个光电二极管和彩色滤光片,

  而且为了保证每个像素,吸收光线的光线条件是一样的,他们还只能平面排布在硅片上,不能像其它芯片一样,通过蚀刻堆迭成复杂的城市结构。

  这就是为什么感光芯片,想要做到高像素难度很大的原因。

  它实在是太吃制程了。

  如果用90纳米制程的光刻机来造光电二极管,因为一个像素2X2的原理,就相当于变成了180纳米的制程,

  而且因为只能平铺,在芯片尺寸限制的情况下,就只能减少像素点了。

  所以有些手机厂商,吹牛逼说自己的手机有一亿的像素,

  其实听听就好。

  想想也知道,就手机那么点大小的镜头,

  里面的cmos芯片,面积能有多大?

  哪怕用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来造,里面的光电二极管,也绝对不可能达到四亿平铺的程度。

  实际估计连一千万都达不到,

  剩下的像素都是用处理器,计算出来哄人开心的虚假像素。

  而且制程越小,彩色滤光片的蚀刻制造难度也越大,对蚀刻中用来染色的材料:颜色光阻剂,性能要求更是苛刻。

  不过康驰现在的要求也不高,随便搓搓,像素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对颜色光阻剂的性能,同样没啥要求,直接让王浩文去调配,要求只是别红绿蓝都分不清就行了……

  虽说是顺便来搓搓,但实际上,康驰还是在临安呆了差不多一个星期。

  主要还是掩膜板的制作比较费时间,同时因为只是一次性的,为了追求性价比,康驰只好降低了它的精度要求。

  【物品:感光芯片】

  【制造者:康驰】

  【物品等级:1】

  【经验:0/500】

  【物品状态:完好】

  【物品参数:50万像素】

  【解析项目:无解析项】

  【通用经验:50314】

  【精通点:12.3】

  看着手中这块尺寸和135mm画幅感光芯片一样大,像素却只有五十万的低能芯片,康驰不禁再次感叹,芯片是真的烧钱啊。

  这次流片,花了康驰将近两百万,

  而这已经算省钱的了,

  如果上来就搞一套中端制程的掩膜板,那就是几千万打水漂了,同时也要浪费更多的时间。

  王浩文看到康驰直接就把造好的芯片收到容器中,一副准备闪人的架势,不由疑惑地问道:“不用测试一下么?”

  “测试?”

  系统面板都弹出来了,还测啥测?

  康驰呵呵一笑:“不用,我在心里已经测试过了。”

  王浩文:“???”

第131章 ‘点光’测试

  带着感光芯片回到平江后,康驰又重新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同时出于优先级考虑,相机的事情也只能往后排。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何永说的一个月改良期限也越来越近了。

  终于,在11月13号的这天,何永的电话打过来了。

  “设备已经改造完毕,正在做实验前的最后检查工作,预计15号就可以开始进行测试了。”

  “嗯,我明天过来,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两人随后简单地聊了几句便结束了通话。

  随后康驰重新梳理了大唐重工的研发工作,确定在没有他的情况下,项目也能正常推进,然后便开始动身前往常春。

  两天后,常春光所的洁净实验室内,DPP-EUV光源项目组的研究人员,都已经全副武装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着测试前最后的一遍检查工作。

  康驰此时也站在控制室,隔着玻璃看着里面那台体积和普通卧室差不多大的光源设备,内心同样充满期待。

  只要把光源搞定了,那他光刻机的研制进度,最少能暴涨三分之一。

  加上平江已经组装完毕的镜片制造设备,以及正在攻关的工件台。

  EUV光刻机三大件合体调试时间,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何永对设备的主要参数,以及实验条件进行最终核对后,走到了康驰的身边,尽量压沉音量道:“各项参数都已经核查无误,可以开始了。”

  “那就开始吧。”

  “嗯!”

  这次的实验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只对设备进行通电,然后喷锡气,测试磁场是否能够和预想中的那样,把锡气给一丝不落地吸到废料收集器中。

  随着何永开始实验命令下发后,实验室内外的工作人员立即开始行动了起来。

  设备通电,磁场加压……

  随着屏幕上的数据疯狂跳跃,数字最后定格在了三千高斯。

  这个磁场强度,和可控核聚变几十万高斯的磁场强度显然没得比,但两者的体积和目的不同,其实没啥可比性,

  对于EUV光源来说,只能要约束住等离子体和锡液碎屑就行了,再高的强度也只是浪费电而已。

  “第一次喷射准备,喷射!”

  随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似乎啥也没发生。

  嗯,这不是火箭发射,人根本就不可能通过肉眼,看到锡气的喷射……

  在用激光击打锡液的LPP方案中,为了产生稳定而高功率的光源,需要每秒发射5万次的激光,并且次次命中锡液。

  而在DPP方案中,则是通过正负极的通电‘点火’频率来实现,技术难度简单很多,同时因为光电开关的频率提升难度小,功率的提升空间就非常大了。

  真正的限制,是锡气的喷射频率。

  受限于物理结构,目前能做到喷射频率只有每秒2万次。

  既然不能提高喷射频率,康驰就直接大力出奇迹,提高每次的喷射量,每喷一次就电它个五次甚至十次,最大程度地把锡转换成等离子体。

首节 上一节 111/3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末世来临:开局先囤百亿物资

下一篇:穿越聊天群:我,科幻天庭之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