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89节
郑辉深吸一口气,稍稍拉开距离后再次尝试。
这次他更加谨慎,手指在油门和操纵杆上做出微妙的调整,终于,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受油探头稳稳地插入锥套,燃油开始从03号机流向07号机。
“对接成功,开始加油。”王炜确认道。
郑辉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确保两机保持精确的相对位置,伙伴加油吊舱的软管长度远不如伊尔78或者运油9,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加油失败,甚至发生危险。
座舱内的燃油量表数字不断上升。
经过近三分钟的紧张操作,加油终于完成。
“07号机,加油完成,准备脱离。”
“明白,正在脱离。”郑辉轻轻收回油门,受油探头与锥套平稳分离。两机逐渐拉开距离,“感谢支援,03号机。”
“祝任务顺利,我将在安全空域待命。”王炜驾驶着03号机转向北方。
郑辉调整航向,开始向预定测试空域飞行。
不久后,08号机从后方赶上,与他形成了编队。
两架歼15如同两只银色的鹰,在蔚蓝的天空中划出优美而有力的航迹。
“07号机,08号机就位。”林书岩的声音听起来比地面时严肃了许多,“今天的云层高度很好,适合拍照。”
“收到,我们准备爬升。”郑辉推动油门,飞机开始以稳定的速率上升,“常院士说高空更容易达到启动条件。”
随着高度的增加,视野中的场景又从湛蓝的海面变成弧形的地平线。
稀稀拉拉的卷云层在他们下方铺展开来,形成一片白色的海洋。
直到高度表的千米指针突破11之后,他握着操纵杆的手终于明显感觉到,飞机变得比刚才沉重起来。
考虑到大型弹药脱离后很可能对载机的飞行姿态产生一定影响,他决定给自己的操作保留一定余量。
“到达11500米飞行高度,”郑辉报告道,同时检查各项参数,“进入测试航线,准备加速。”
测试空域是一片远离航线和人口密集区的海域,已经提前清空了其他航空器。
郑辉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行一系列机动,确保飞机和导弹都处于最佳状态。
“空速1650公里每小时,请求开始测试。”
几秒钟后,耳机中传来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
是常浩南:
“弹载传感器显示满足发射条件,可以开始测试。”
“07号机明白!”郑辉深吸一口气,将手指放在了武器发射按钮上,“08号机,请保持安全距离,准备拍摄。”
“08号机明白,已就位。”林书岩驾驶的飞机稍稍拉开了距离,并调整翼尖上的摄像吊舱到最佳的拍摄角度。
郑辉最后检查了一遍所有系统,确认无误后,在屏幕上选择了机腹挂架:
“3、2、1,投放!”
在他扣下扳机的同时,三根液压杆从挂架内部伸出,将训练弹向下弹出机身下方的低压区域。
通过后视摄像头,郑辉看到那枚银灰色的导弹在气流中轻微晃动了一下,然后开始按照预定轨迹下落。
“导弹释放正常。”郑辉报告道,同时按照立即加大油门,同时按照简报会上的要求拉起机头,并向左滚转。
接下来的一秒钟,如同一个小时那般漫长。
林书岩的声音响起,“点火成功,导弹姿态正常!”
耀眼的亮白色光芒从导弹尾部喷涌而出,就像上古神话中射日的箭矢掠过苍穹,在同温层边缘烫出一道肉眼难以捕捉到的伤痕。
第1481章 返航
仅用于点火模拟的冲压发动机并不能提供足够强大和持续的推力,因此耀眼的亮白色光芒在延伸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开始下坠,并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郑辉轻轻舒了一口气,手指从武器控制面板上移开。
机舱和无线电在这一刻同时陷入了平静,只有发动机的轰鸣依旧稳定地回荡在耳边。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使用反舰武器。
一个月前,他驾驶这架07号歼15战斗机完成了鹰击83K的打靶测试,用两枚导弹精确摧毁了一艘退役的猎潜艇。
只不过,鹰击83K在本质上跟其它国家的主力装备——鱼叉、飞鱼、或者kh35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虽然最新改进型的射程更远,但仍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区外攻击。
尤其是在假想敌已经开始大规模换装标准6反舰导弹的今天。
然而,这次打出去的大家伙可完全不一样。
虽然也还在研制当中,但仅就“打出去之后能顺利点火”这点,就已经比太平洋对岸的X51A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飞行员几乎再也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这东西的理论最大射程不仅比防空导弹,甚至比F18的作战半径都远。
并且,相比苏联时期红海军装备的那些重型反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的平均飞行速度相当离谱,命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仅需要大约5分钟。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常规水面目标根本不足以离开导弹本身的雷达覆盖范围。
只有在目标距离2000公里以上时,才对中继引导有着比较强的依赖。
总之,完全是一种能单方面改变海战规则的武器。
“太感谢你了,大舅哥。”
郑辉小声嘟哝道。
但还是通过编队内无线电传了出去。
“07,请重复一遍。”
林书岩还以为是自己没听清楚。
“没什么,感慨一下而已……”
郑辉解释道,然后调整无线电频道向基地报告:
“07号机,导弹发射程序完成,请求返航。”
接着调整飞行姿态,准备下降高度。
“07号机,同意返航,航向305,高度降至4000米。”塔台管制员的声音清晰传来。
“07号机明白。”郑辉确认道,同时向左侧瞥了一眼。
08号机正保持着完美的编队位置,林书岩向他竖起大拇指,示意自己也已经准备完毕。
两架歼15开始协调转向,机翼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
就在这时,郑辉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突然发出轻微的提示音,同时一个陌生的信号出现在屏幕上。
“07号机,注意4点钟方向,高度4500。”林书岩也紧跟着向长机汇报道,“看起来不像民用飞机。”
即便是连海-汉城这样的短途航线,也很少会有客机在这么低的高度上平飞。
过了几秒钟,他又补充了一条信息:
“距离约105公里。”
得益于相对较晚的研制时间,歼15目前仍然没有正式定型,因此有机会安装本来是为第四代战斗机研制的新一代被动雷达接收机。
除了能更准确和快速地捕捉到信号源以外,还有一定的探测功能。
郑辉眯起眼睛,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再次调转方向,用雷达搜索一下。
歼15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强悍,但正如几乎所有战斗机同行一样,对后半球无能为力。
但就在这个时候,无线电中传来了王炜的声音:“07、08,应该是一架RC12,我们之前发布过航行警告,估计是来侦察咱们这次试射的。”
两人瞬间兴奋起来。
“需要我们前出拦截么?”
林书岩询问道。
这个型号属于美国陆军,虽然不如EP3或者RC-135那样有名,但在黄海这一亩三分地上也算是个常见的对手。
他在老部队飞歼11BH的时候,就打过不少次交道。
“不用,按计划返航。”
毫不意外地,王炜直接给出了否认的回答:
“电子侦察单位的事情,交给特种机团去处理就行。”
果然,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数据链系统显示,在辽东半岛上空出现了一架新的友军信号,并正在向南高速移动,标识为“C909DZ”。
显然,这片不算宽阔的海域上空很快就会上演一场真正的电子竞技。
两架歼15保持着警戒姿态,继续向西北方向飞行,随着距离缩短,郑辉终于通过目视看到了高度稍低于自己的一个银色亮点——
正是那架改装过的C909电子战飞机,机身上涂着海军航空兵特有的蓝灰色迷彩,机背和机腹布满了各种天线和电子设备。
林书岩叹了口气,声音通过机间通讯系统清晰地传来:“说真的,其实飞特种机也有好处,隔三差五就能出去执行实战任务。”
郑辉没有立即回应,但也明白林书岩的潜台词——
作为舰载机部队的精英飞行员,他们装备着全军最先进的歼15战机,却几乎从未执行过真正的战斗任务。
所有的飞行小时都消耗在了训练场上。
“我们不一样,08。”郑辉最终开口道,“他们是电子侦察部队,我们是舰载机部队,任务性质不一样,‘实战’的门槛也不一样……”
说实话,郑辉完全能理解林书岩的感受。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飞行经验的资深飞行员,他也曾无数次幻想过驾驶战机执行真正的战斗任务。
但服役至今,最接近的一次也不过是之前还在西北的时候,驾驶歼11B跟一架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起飞的F16C隔空对峙了大约15分钟。
不像存在大量缓冲区的海上空域,陆地边境线的划分清晰而明确,因此双方的动作往往极为保守。
实际上,这甚至一度严重影响到了郑辉的家庭地位,让他在飞电子侦察机的妻子面前很难说话硬气起来。
“听着,小伙子们。”一个沉稳的声音突然插入了通讯频道,“我理解你们的想法,但是舰载机部队现在的任务就是训练和研究战术战法,舰载机为了满足在航母上起降的条件,牺牲了不少性能指标,如果只是当做普通陆基飞机用,那纯属暴殄天物。”
郑辉默默点头。
歼15确实是一款为航母量身打造的特种战机,强大的低速操控性能、坚固的起落架设计、额外强化过的前机身……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航母起降的严苛要求,但作为代价,相比陆基的基础型号,在最大航速、可用过载和爬升率等方面都有所降低。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