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29节

  水声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那套被称为“镇海一号”的特殊系统。

  它原本的作用是发射一系列复杂波形,从而绘制出高精度的水下地貌信息,甚至能探测出海床表面覆盖物的材质。

  但谁也没能想到,这套设备的第一次使用,竟然是为了反潜。

  “频率调制完成,波形库加载完毕。”首席声学工程师陶秀云报告,“但是效果……还没测试过。”

  这套波形库甚至是出航之后才被舰队通过数据链传输过来的,当然没机会进行充分测试。

  唯一让人感到安心的地方在于,整个计划据说是出自某位院士之手,应该有足够的理论支持。

  “目标确定的范围在这里……我们在其可能航线上设置三道声学屏障。”舰长周毅看向海图,最后重复了一遍计划,“首先是浅滩陷阱,模拟突然变浅的海床,迫使潜艇减速,然后是一系列虚拟的深海山脉,以及错综复杂的水下迷宫。”

  “温跃层数据传输过来了么?”陶秀云询问。

  “已经完成传输。”身后一名年轻的技术军官回答,“波形库里面有已经预设好的方案,可以透过温跃层形成定向干扰……至少报告上是这么说的。”

  局势终于开始发生决定性变化。

  苍龙号内,山本光一突然发现面前的显示屏变得一片混乱。

  “艇长!地形异常,减速!”

  佐藤健二冲到屏幕前,震惊地看到刚刚还一片平缓的海底地形变成了一幅完全陌生的景象——

  一道高耸的海岭突兀地出现在潜艇正前方,如同一道峭壁。

  “怎么可能?”他茫然地左右看了看,“海床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结构……而且海图上也没有?”

  水下地形的变化大多来自于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一般倾向于生成沟壑而非丘陵,那张70年代的海图虽然不准,但也不太可能漏掉这样明显的特征。

  但来自头顶持续了几个小时的乒乒乓乓声搞得他心烦意乱,实在没有额外精力去考虑太多细节,只是按照本能下令道:

  “重新绘制周边海图。”

  但声呐显示的“地形“越来越混乱,仿佛进入了一个水下迷宫。

  甚至让佐藤想到了自己上学时看过的《海底两万里》,其中就有一个位于水下的复杂洞穴。

  好在从3D模拟图上来看,这里的沟壑空间够大,而且在左前约60°的距离上就有一条几乎平直、延伸至少数海里之远的航道,恰好可以用于遮蔽来自上方的声呐信号。

  简直是完美的逃逸通道。

  以这种地形复杂程度而言,只要能脱离声呐区域几海里,对方就不可能再找到自己。

  深感天助我也的佐藤迅速下令:

  “左转60度,航速提升至4节!”

  然而,这个决定酿成了灾难。

  大约半分钟后,一声尖锐刺耳的金属撕裂声贯穿整艘潜艇,紧接着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警报。

  红色的应急灯照亮了指挥舱内每一张惊疑不定的面孔。

  佐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之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对方发射了一枚鱼雷。

  但刚才的声响并不像一次爆炸,而且即便是一枚324mm的轻型鱼雷,对于一艘3000吨的潜艇而言也是致命的。

  在他最终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之前,断断续续的通话忽然响起:

  “这里是鱼雷舱,艇艏左舷严重破损,正在执行损管作业,应该……应该是一次撞击!”

第1531章 缚苍龙

  当佐藤健二听到报告的瞬间,他甚至宁肯有一枚324mm反潜鱼雷命中了自己。

  毕竟苍龙号没有设计垂直发射管,所有的鱼雷和导弹全都储存在艇艏武器舱里面。

  虽然海自装备的89式鱼雷并不像自己的酸素式老前辈们或者红海军65-73系列鱼雷那样危险,但这种地方受损进水,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早年间的库尔斯克号。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训练情况来看,自卫队都并不擅长损管作业。

  佐藤整张脸唰一下变得惨白,勉强压制住声音中的颤抖:

  “受损情况怎么样?”

  “能否控制进水?”

  “弹药有没有风险?”

  “有没有人员伤亡?”

  一连串的问题几乎本能地脱口而出。

  然而,没有回应。

  对于正在武器舱里命悬一线的艇员们来说,这样的夺命连环问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大脑处理能力。

  更何况佐藤那跟平常无异的音量在舱内的警报声下本来也听不太清楚——

  海自干部候补生学校终归不比江田岛,哪怕声音小点也不耽误顺利毕业当海军。

  唯独在这种时候会比较要命。

  直到漫长的十几秒钟过后,彻底看不下去副艇长小野寺一把推开对方,来到艇内通话器前,大声吼道:

  “一号舱,一号舱,报告损管情况!”

  说完之后,又立即回头看向身后:“中村,快带人去武器舱支援一下,如果条件实在恶劣,可以考虑关闭水密门,放弃舱室。”

  在很多国家的潜艇上,艇副和机电长到底谁大其实是个有些争议的话题。

  但至少就损管作业而言,是明确副艇长指导具体业务。

  被点到名字的中村也是如梦方醒,赶紧叫了几个名字,匆匆向前赶往艇艏武器舱。

  他平时跟小野寺的关系一般,不过这个节骨眼上,整条艇上从艇长到水兵,都是字面意义上一条绳上的蚂蚱。

  就在机电长离开的同时,鱼电班长呼哧带喘的声音传来,通话背景中还能听到明显的叫喊,以及和金属撕裂声:

  “我们正在加固管道阀门,需要额外的堵漏器材支援!”

  水下损管自然不可能像军舰一样执行“由外向内”依靠海水压力的堵漏,而200米深度的压力也绝非靠人力能够对抗,因此对器材的需求量极大。

  偏偏潜艇又是海军中在编人数最少、空间最紧张的单位。

  小野寺刚想再派几个人带着压力设备过去,鱼电班长惊恐的声音又再次传来:

  “不对,刚刚发现新的漏水点,情况还在加剧,还在加剧!”

  最后几个音节甚至因为过于尖锐而有些变形。

  小野寺整个人一愣,而刚刚几乎下线的佐藤这时候也回过神来,凑到舱内通话器前下令道:

  “切断动力,切断动力!”

  由于一系列的意外和混乱,在刚刚长达几分钟的时间里,竟然没人想起整艘潜艇仍然在以2节的速度缓慢前进。

  很明显,刚刚发号施令的小野寺也只是在强装镇定而已,否则不可能忽略这样致命的细节。

  “值班长,压载水舱排水,准备上浮到50米深度。”

  得益于相对完善的水密设计,以及分隔布置的多个压载水舱,即便艇艏受损,只要其中的弹药不被引爆,那么苍龙号仍然能维持一定的水下航行能力。

  因此,佐藤仍然希望能挣扎一下。

  而另外一边,早在苍龙号刚刚开始奋力自救的同时,潜艇与海底地形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噪音就已经通过声呐传递到了海面之上。

  “这是什么动静?”

  竺可桢号的水声实验室里,陶秀云一脸茫然地看着屏幕上杂乱无章的锐利波形。

  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落差大到她需要调整一下纵坐标轴的比例尺才能把侦测结果完整地容纳其中。

  也就是现代声呐早已经不需要声呐员真的靠耳朵去进行识别,否则经过这么一搞非得头晕耳鸣不可。

  “或许……他们发射了一枚超空泡诱饵弹?”

  舰长周毅猜测道。

  把竺可桢号拉过来执行干扰任务是今天早上才被常浩南提出的意见,属于妥妥的赶鸭子上架,以至于在出发之前都来不及进行一次完整的岗前培训。

  按照任务设想,应该是苍龙号发现水下地形乱七八糟而且不断变化,最后进退两难被迫上浮的剧本——

  反正是在国际航道上,又不可能真的拿你怎么样,你就学前些年的冬潮号那样跟阿中叔叔认个输,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因此整条船上面,根本就没有专长反潜作战的人。

  面对眼前这样的意外情况,第一时间都有点麻爪。

  “哪有气幕诱饵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陶秀云翻了个白眼,指着屏幕上仍然在持续的杂乱频谱,“这都一分多钟了,还叫唤着呢……”

  “那就是……自航式诱饵?”周毅想了想,再次判断道,“来的路上我专门看过之前演习发现冬潮号的文件记录,当时冬潮号上就携带了一部无人潜航器,可以作为诱饵使用,这么多年过去,功能提升一些也很正常。”

  这个猜测倒是合理很多。

  下面那艘潜艇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放出一个UUV探一下路倒是很正常的反应。

  而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只要让潜艇跟在UUV后面,没准还真就能让它得逞。

  毕竟这片海域下面的地形其实并不复杂,哪怕头铁一直往前开都能跑出去很远。

  “那……要不要强化声波干扰效果?”

  后面一名操作人员问道。

  “如果真是UUV,那一般都是线导的,强化干扰恐怕不会起作用……”周毅面色凝重起来。

  虽然竺可桢号不是专业的反潜舰艇,但再怎么说也是人民海军的一员,决不能接受煮熟的鸭子从自己嘴里飞走的结果。

  但这时候,陶秀云又一次摇了摇头:“声源位置几乎没有变化,说是自航诱饵也很勉强……”

  “……”

  这下子,一整个舱室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算了,先向星城号汇报一下情况……”

  不过实际上,在竺可桢号执行干扰作业的同时,周围另外几艘舰艇也同时释放了拖曳声呐,只不过没有使用主动模式而已。

  因此,同样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了那个奇怪的剧烈声响。

  驱护舰的上的指战员,在反潜作业方面的水平可就高得多了。

首节 上一节 1329/1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