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69节
“亚波。”常浩南抬起头,装出一副“我也不是很确定”的语气,“既然这种紧密堆积的阵列结构导致了强烈的光吸收,那我们能不能尝试先制作单层……或者说原子级厚度的二维阵列,然后在Z轴上进行拼接?”
“这样就可以实现光学上的各向异性,只在垂直于层面的方向上具备我们想要的负折射和透光性,至于平行于层面的方向……反正我们本来也不需要那个方向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栗亚波立刻跟上思路:“您是说像石墨烯那样的单原子层……”
“不完全一样。”常浩南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勾勒,“非要说的话,可能更类似于负载在特定金属基底,比如镉表面的单层锗烯或者锡烯,它们也是二维……准二维材料,但原子轨道杂化和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更强,更容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二维拓扑绝缘体态。”
锗烯其实是个双层结构,不算严格的二维。
但也符合常浩南的要求。
他说着在几条电子轨道上点了点:
“关键在于体态与受拓扑保护的量子边缘态的分离……在边缘态,电子的传输可以是无耗散的,类似于超流态。如果我们能精确设计材料,让光场主要与这些受保护的、低耗散的边缘态发生强耦合,就有可能实现低损耗的负折射效应。”
这一次,栗亚波的眼神有点发直,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刚才那一番话完全吸收。
“所以……要撕胶带试试么?”
眼下已经是2012年末,石墨烯连诺奖都已经拿了,最初的分离方法自然也被传为美谈。
“恐怕不太行。”常浩南摇摇头,“这类材料不像石墨烯那样层间是范德华力,所以也不可能用机械剥离或者研磨剥离这种相对粗暴的方法获得单层……”
“但这类材料,化学手段更不可能分离?”
“所以得找个合适的衬底材料,考虑用外延生长法直接得到成品。”
第1582章 皇家海军又觉得自己行了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马里兰州,巴斯钢铁造船厂。
巨大的二号室内厂房内,朱姆沃尔特级三号舰“林登·约翰逊”号(DDG-1002)的开工仪式正在举行。
现场一片张灯结彩,却又同时带着一种公式化的沉闷。
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为首的一众海军高层悉数出席,周围环绕着来自洛马、雷神、BAE以及罗尔斯·罗伊斯等核心供应商的代表,足以见得对这艘船的重视。
巴斯钢铁造船厂的负责人丹尼尔·金站在聚光灯下,作为主致辞人。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宽敞的厂房内回荡:
“……DDG-1000项目代表着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未来,其革命性的设计将奠定我们在这一个世纪的海上优势……”
“……”
“尤其要感谢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在模块化建造技术上的卓越贡献,以及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的强大动力……”
然而,会场内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显然并不在丹尼尔·金冗长而略显空洞的致辞上。
他们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厂房那扇巨大的、敞开的门外。
就在不远处的二号组装位上,一个庞然大物正安静地矗立着——首舰“朱姆沃尔特”号那标志性的、棱角分明的全封闭一体化舰岛,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被运送到位。
也意味着这艘命运多舛的“未来战舰”终于要进入下水舾装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只待完成最后一轮舰体检查,便可以开始最关键的、也是地面上的最后一道总装步骤——
舰岛的安装和焊接。
“……船厂正按照计划稳步提高交付效率,”丹尼尔·金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我们有信心让DDG-1000如期展现其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这句话飘进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的耳中。
他不动声色地微微侧头,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发出一声只有身边人能勉强捕捉到的、极轻的嗤笑。
他微微偏头,声音压得极低,几乎是耳语般对身旁的海上系统司令部司令波特·唐尼中将问道:
“波特,跟我说实话,DDG-1000,还有没有一丝可能按时交付?”
从上世纪末开始,巴斯钢铁造船厂就饱受设备老旧和工人不足等问题困扰,造舰效率一路暴跌,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
虽然在过去十年里完成了设备更新,但美国的造船业衰败是整体性的。
产业工人这东西,说没有就是没有。
想到这里,拉夫黑特往海岸边的方向瞄了一眼。
那里正停着一台近乎崭新的2.8万吨干船坞。
230米长,专门用于帮助驱逐舰更安全地完成下水。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台干船坞是华夏建造的。
唐尼中将的表情同样凝重,低声回应:“船厂已经把资源向DDG-1000倾斜了,如果舰岛安装调试顺利的话,今年6-7月份开始舾装是很有希望的。”
拉夫黑德的表情变得好看了一些。
但唐尼却又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无奈:
“不过代价很大……他们从其他工位抽调了大量人手,所以迈克尔·墨菲号的服役时间恐怕要推迟到2013年初,而且后续伯克Flight IIA型的建造准备工作,也免不了被严重拖后。”
……
半小时后冗长的仪式终于在掌声中结束。
海军部长雷·马布斯等一众文职官员匆匆离场,他们需要立刻赶回华盛顿参加当天下午至关重要的国防预算编列会议。
但拉夫黑德和唐尼却没有急于离开。
他们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锁定了目标——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北美区总裁兼动力系统业务部门负责人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
后者此刻也正站在靠近厂房门口的位置,目光复杂地望着门外二号组装位上那艘即将迎来“头颅”的DDG-1000主体船体,以及旁边那座庞然的舰岛。
二人径直走了过去。
大家都已经算是熟人,所以拉夫黑德也没有过多寒暄,直接伸手指向干船坞里因为缺少舰岛而显得异常光秃的船身。
“埃尔金布里奇先生。”拉夫黑德若有所指地说道,“一旦那个舰岛完成吊装焊接,整艘船的大部分核心子系统就将进入不可逆的集成状态,任何核心系统的问题,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和难以估量的成本……”
埃尔金布里奇立刻听出了对方话语中潜藏的深意。
作为罗罗动力系统的掌舵人,他太清楚海军在担心什么。
但肯定不能由他之口说出来。
“上将,您不妨更直白一些。”
拉夫黑德也不再客气:“贵方是否已经能保证MT30燃气轮机,以及整套综合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两年前,皇家海军的45型驱逐舰发生了动力系统的大面积故障,导致全部6艘舰艇同时失去战斗力。
尽管45型的动力和DDG1000并不完全相同,但毕竟同宗同源。
“我理解您的关切。”埃尔金布里奇微微挺直背脊,尽可能让自己表现得自信,“请允许我再次向您保证,为DDG-1000项目提供的MT30燃气轮机以及整合的IFEP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与之前45型驱逐舰上安装的系统并非完全一致。”
他措辞谨慎:“针对45型遇到的一些挑战,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专项升级优化。”
埃尔金布里奇自然不可能说他们是找了华夏人紧急求援,所以只好用“专项升级”的说法给遮掩了过去。
“总之,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可靠性验证和针对性改进,完全可以避免类似45型上出现的意外动力丢失问题。”
然而,拉夫黑德上将的眼神并没有因为这番保证而变得轻松。
他对这种供应商的“信心”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
“埃尔金布里奇先生,朱姆沃尔特号的海试,将会是海军有史以来最严格、最全面的测试。”
他缓缓摇头,语气严肃地强调:
“它的表现,将直接决定整个DDG-1000项目的后续命运。也将直接决定”他刻意加重了语气,“美国海军未来主力舰艇对MT30燃气轮机,乃至对整个综合电力系统架构的采购意愿和数量。”
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脸上的职业性微笑终于有些挂不住了。
这个消息实在有些突然。
“恕我冒昧……但据我所知,国会不是已经批准了至少8艘的建造计划么?”
拉夫黑德摇摇头:“实际上,关于DDG-1000项目的效费比争议从未停止,而且武备设置已经不适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高强度海战。”
他顿了顿,又继续抛出了另一个不啻为惊雷的消息:
“高层已基本达成共识在林登·约翰逊号之后,暂停当前版本DDG-1000的后续建造计划。”
埃尔金布里奇神情猛地一滞。
“暂停?那……那海军未来的主力防空驱逐舰怎么办?难道要停止发展?”
“当然不是。”唐尼接过话头,解释道,“海军正在评估方案,如果确定DDG1000的船体性能足够优秀,那么就基于DDG-1000的成熟船体进行深度改进,开发升级的Flight II型。”
他给埃尔金布里奇留了点时间理解,然后接着描述改进方向:
“核心思路是取消效费比极低、且可靠性存疑的AGS先进舰炮系统及其配套的LRLAP弹药,以及同样带来巨大复杂性和成本的AWJ-21先进喷水推进系统,回归传统的MK45 Mod 4型127mm舰炮和螺旋桨推进。”
“那DDG1000的特色岂不是没有了?”
唐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道:“节省下来的资源将用于增加MK-57垂发系统的数量,并恢复DBR双波段雷达系统中的VSR(长程广域搜索雷达)部分,确保对高空高速目标和弹道导弹的远程探测跟踪能力,以适配标准3和标准6舰空导弹。”
“听起来……似乎是很稳妥的方案?”埃尔金布里奇评价道。
“但如果DDG-1000的海试结果,特别是动力系统未达预期……那么,海军将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改进和建造更多的‘阿利·伯克’Flight IIA型,甚至启动Flight III型的研发,在其基础上整合部分新技术。”
拉夫黑德耸耸肩:
“这意味着DDG-1000项目可能就此终结。”
作为MT30燃气轮机的主要供应商,埃尔金布里奇自然希望美军能采购更多的DDG1000型,毕竟这直接关系到海军动力部门未来十年在北美的核心业务和巨额利润。
但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
海军高层对动力系统根深蒂固的疑虑,很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船厂的决策——
舰岛明明已运抵多日,却迟迟不进行吊装,是否就是因为海军内部对动力系统信心不足,在等待更明确的保证或进行最后的检查?
这种拖延本身就是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夜长梦多,随时可能节外生枝。
埃尔金布里奇的大脑飞速运转。
空口无凭的保证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哪怕赌咒发誓也无济于事,反而显得轻浮。
他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一个能让海军高层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专项升级”后系统可靠性的机会。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