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71节
如果删去他们的头衔,甚至有点像标准的“没头脑+不高兴”配置。
威尔士亲王号原计划在2012年6月之前就应该开工,如今已经晚了差不多半年。
而且更麻烦的地方在于,虽然已经开始切割钢板,但二号舰仍然有很多供应链问题没有解决
“劳里,庆祝归庆祝,现实问题还得面对。”缪尔海德侧过头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埃利斯能听到,“威尔士亲王号的动力系统,到底能不能按时供货到位?”
“坦率地说,将军。”埃利斯的回答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几乎不可能。”
虽然早就料到了这个答案,但对方如此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现还是让缪尔海德眼前一黑。
“具体情况呢?”他无奈地询问道。
“按照最初的计划,华夏航空动力集团会向我们交付20套凝水控制模块……”
埃利斯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无力感,从桌上翻出一份表格交给缪尔海德。
表格上,总共20套现货被分成四个批次。
第一批次一型四台,适配给勇敢号和钻石号上的四台WR-21;
第二批次一型两台,适配给邓肯号上的两台WR21。
第三批两型十二台,适配给三艘朱姆沃尔特级上的六台MT30和六台RR4500辅助燃机。
第四批一型两台,适配给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两台MT30主推进燃机。
总计正好二十套。
给缪尔海德留出些许时间看完之后,埃利斯继续道:
“后续的模块应该是由华夏方面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和技术授权,再由罗尔斯·罗伊斯在我们本土自行生产,这样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保证长期供应的自主性,成本高点也在承受范围内。”
“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
缪尔海德中将有些疑惑:
“虽然本土生产贵些,但长远看,战略主动权更重要。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
他没说完但两人都心知肚明“勇敢号”事件的教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巨大风险。
“问题就出在这里。”埃利斯叹了口气,“当初签署的是一揽子极其复杂的协议,其中还涉及到我国支持华夏方面取得EASA和CAAC之间适航许可互认的一系列条件细则,就连我也没完整地看过。”
缪尔海德的表情也凝重起来:“就是正在布鲁塞尔谈的那件事?”
“呃……也不完全是吧。”
埃利斯直接略过了一团乱麻的部分:
“总之,有关适航互认的谈判进展缓慢,协议中向罗尔斯·罗伊斯移交设计资料的触发条件并未满足,所以他们现在根本没办法自行生产。”
缪尔海德中将感到一阵头疼,揉了揉太阳穴:“也就是说,后续的这个模块,我们还得找华夏人买现货?那交付时间……”
“必然受到影响。”埃利斯肯定地说,“我们这追加的订单肯定要排队,除非……”
他顿了顿:“除非我们愿意支付一笔非常可观的‘优先供应费’,但这又会大大超出预算。”
缪尔海德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远处的厂区码头。
那里正停放着“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完工的LB04分段,准备装船运往罗塞斯造船厂总装。
一个想法冒了出来。
“劳里。”他转向埃利斯“据我所知,巴斯钢铁那边,DDG1000的建造进度也不容乐观,尤其是三号舰林登·约翰逊号。”
埃利斯点头:“是的,巴斯钢铁同时开建三艘朱姆沃尔特,还有两艘伯克正在舾装,延期几乎是必然的。”
缪尔海德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既然这样,能不能先把林登·约翰逊号上预订的凝水控制模块调拨给威尔士亲王号使用?”
有那么一瞬间,他感觉计划经济似乎也有可取之处。
然而,埃利斯却立刻摇头,语气坚决:“这绝对行不通!”
看到缪尔海德露出不悦的神情,埃利斯连忙解释:
“这不是工期快慢的问题……两艘船虽然同样采用MT30燃气轮机,但动力舱设计和参数标定并不相同,而且威尔士亲王号还为了适配新技术而专门修改过设计,所以二者的凝水控制模块不能互换使用。”
他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就算强行把约翰逊号的凝水控制模块装到威尔士亲王号上,没有华夏方面提供的专用软件和调试授权,我们也无法让它正常工作……甚至如果模块发生意外损坏,都要从华夏找人进行维修,工时费从飞机起飞开始算,全都由我们出。”
早年间华夏进口高端设备的时候,就“享受”过类似待遇。
哪怕最简单的换个零件,也必须由供应商派人动手,否则直接不予保修。
常浩南对此一度咬牙切齿。
但现在自己变成强势方之后……
嗐,别提多爽了。
缪尔海德只好彻底打消这个念头。
“看来……确实没有捷径可走。”中将有些颓然地坐回沙发上,“只能敦促外交部那边再加把劲,或者……准备接受CADG的加价条款了。”
他突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堂堂大英帝国海军,竟被一个小小的模块卡住了两型主力战舰的脖子。
这时,埃利斯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对缪尔海德说:“抱歉,将军,是技术中心那边的紧急电话,我必须接一下。”
缪尔海德挥挥手示意他自便。
埃利斯走到一旁相对安静的角落接起电话,低声交谈了几句,脸色变得专注起来。
挂断电话后,他快步走回缪尔海德身边:“将军,失陪一下。‘邓肯’号从地中海测试返航后导出的核心航行数据,已经完成初步解密和整理,需要我立刻过去进行第一轮分析确认。巴拉姆上校也在那边等着。”
“好,你快去吧。”缪尔海德中将说道,“有初步结果了通知我。”
第1585章 我太想进步了
戈文造船厂深处。
作为全英国最早进行数字化升级的船厂之一,BAE系统公司的海事部门早在本世纪初就将一个高级计算与分析中心设置在了这里。
原计划是服务于皇家海军的“21世纪大舰队计划”,以防同时开工的舰艇过多而导致测试进度受阻。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所谓“大舰队”最后只剩下了6艘45型+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
皇家海军的造船数量还没有英国的船厂数量多。
BAE系统公司甚至需要故意拖延工期,才能避免船厂出现空窗期而不得不大规模裁员。
这个地方自然也就半闲置了下来。
不过没人会想到,竟然有一天,6艘45型驱逐舰同时需要大修,给戈文造船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工作量。
正好能对上最开始修建计算与分析中心的目的。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当埃利斯推门进来时,罗伯特·巴拉姆上校正坐在一块显示屏前,专注地看着上面滚动的参数。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勇敢号事故后,巴拉姆上校不出意外地经历了近半年的停职审查。
然而随着调查深入,BAE和罗罗最终确定,45型驱逐舰在特定高温高湿工况下普遍存在动力丢失的风险。
因此,勇敢号的故障被定性为系统缺陷,而非舰长指挥失误。
这样一来巴拉姆不仅洗清了责任,更因其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冷静处置被委以重任,成为45型动力系统升级计划的试航总负责人。
尽管还是挂着一样的上校军衔,但有过这样一次协调工作经验之后,只要别再出其它幺蛾子,退休之前晋升准将乃至少将已经属于板上钉钉的事情。
“辛苦了,巴拉姆上校。”埃利斯走到他身边,目光也投向屏幕,“地中海这一趟,感觉如何?特别是动力方面。”
他直接切入主题。
其实一般情况下,舰艇试航都不会跑出特别远的距离去。
像是英国,基本就在北海附近转一转。
但45型的动力升级毕竟针对热带水域,所以每一艘都要去地中海甚至亚丁湾进行测试。
巴拉姆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满意神色的笑容。
这样的表情,在他经历过“勇敢号”事件后已经很少出现了。
“劳里,感觉……非常好。”巴拉姆直接给出了毫不吝惜的称赞,“比勇敢号加装凝水控制模块之后的感觉还要好,更……顺畅,更有力。”
他指向面前屏幕上一条代表输出功率的红色曲线:
“你看这里,在26℃水温、33℃气温的地中海典型夏季环境中,我们进行了多次持续超过30节的全速航行测试。WR-21的升压曲线非常平滑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的波动或陡峭爬升。最终达到的持续最大输出功率,比升级前的理论值还要高出约3%,并且在整个高功率区间都能稳定维持。”
他又切换到一个显示振动频谱的窗口:
“轮机部门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说机舱的噪音和振动水平显著降低,尤其是高频振动,改善非常明显。这不仅仅是凝水控制模块的功劳,还得益于这次升级中对动力舱布局的优化调整。”
“管道走向更合理,关键热源区域的散热风道设计更科学,空间利用率更高,维护通道也更宽敞了。机组的整体热管理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埃利斯快速滑动着鼠标,调阅着后台存储的原始数据包,进行更深入的交叉比对和分析。
屏幕上跳动着各种图表:燃油流量、排气温度、滑油压力、发电机输出电压/频率纹波、……
“数据支撑了你的感觉,罗伯特。”埃利斯一边快速操作,一边点头,“在模拟热带环境的极限工况下——高温、高速、伴随高电力负载(模拟雷达、电子战、近防武器系统全开),升级后的系统表现堪称优异。WR-21的热效率提升了约5%,振动幅度平均下降了15-20%,关键轴承温度下降了8-10℃。”
他说着又调整到综合电力系统的数据模块,开始查看电力系统谐波含量,以及各主要用电设备在满负荷下的电流曲线。
“综合电力系统的母线电压稳定性、频率精度、谐波抑制能力也都远优于勇敢号,更别提之前的45型了,甚至比设计指标还略好。”
埃利斯咂了咂嘴,语气中混杂着钦佩和些许嫉妒——
对邓肯号动力舱的修改建议来自他的竞争对手。
但不得不承认,改进非常成功。
巴拉姆也补充道:
“没错,尤其是当模拟一台WR-21退出运行时,另一台燃机配合柴油机,依然能通过优化后的功率分配逻辑,维持舰艇的巡航速度和关键作战系统的电力供应,切换过程也比以前平稳得多。”
埃利斯看着屏幕上近乎完美的数据曲线,却突然叹了口气:“这些数据确实证明升级方案非常成功,只可惜另外五艘45型……”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