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82节
后面的问题根本不用他再继续说下去。
F22和F35显然没有携带这种东西的能力。
F15E虽然也是F15,但却要比F15C笨重得多,并不足以完成投掷任务。
普拉巴卡尔沉默地听着,但一时间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案。
伍德鲁夫同样陷入沉思。
他是一名海军军官。
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列表里,甚至连F15E都没有……
……
就在这时,一阵由远及近的螺旋桨高速旋转的独特嗡嗡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几人抬头望去,只见一架蓝白涂装、外形酷似庞巴迪DHC-8支线客机的小型飞机出现在天际线。
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架平平无奇的VIP运送专机。
但它机腹下方两侧醒目的长条状相控阵天线暴露了身份——
E-9A“瞭望者”多用途遥测观测机。
“中校,你的观察和意见非常有价值。我们会把你的建议带回项目组,认真评估HMMS挂载和发射程序的优化空间。”伍德鲁夫转向弗宁,“再次感谢你的卓越表现。”
弗宁再次向二人敬礼,然后果断离去。
几分钟后,E-9A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在了指定的停机位。
舱门打开,三名穿着便装、但气质精干的工程师迅速跳下舷梯,朝普拉巴卡尔和伍德鲁夫走来。
“长官!”为首的工程师将一个约巴掌大小、带有物理锁的黑色金属数据匣郑重地交到普拉巴卡尔手中,“原始遥测数据,全程完整记录,未经任何处理。”
实际以HMMS本次测试的飞行距离而言,遥测信息本来可以直接进行回传。
但出于稳妥起见,普拉巴卡尔还是选择出动一架E9A,也只有这架E9A可以获取到HMMS的真实遥测数据
“辛苦了。”普拉巴卡尔接过冰凉沉重的匣子,点了点头。
两位高官带着那黑色的匣子,与工程师们一起迅速走向基地内部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专为此次测试设立的数据分析中心。
刚刚从E-9A上面下来的一位工程师在主控台前坐下,普拉巴卡尔亲自将那个黑色数据匣接入专用的、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绝的计算机接口。
“数据接口已就绪,开始导出原始数据流。”
“解密程序运行正常……”
“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开始解析……”
“……”
屏幕上一条条时间戳精准标注的遥测参数依次出现:压力、温度、加速度、舵面偏角、GPS坐标……
以及最重要的——速度。
到了高超音速这个领域,空速和地速之间的些许差别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并且传统的皮托管系统也不太适用于这个区间内的测量。
工程师熟练地操作着软件,很快将一条新的速度-时间曲线在大屏幕上绘制出来。
与之前在塔台看到的光滑曲线截然不同,上面充满了细微的毛刺和波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曲线攀升的最高点。
工程师放大了那个区域,精细的网格坐标覆盖其上。曲线艰难地爬升,在某个点达到了峰值,然后开始微微下探。
工程师将光标定位在峰值处,旁边自动显示出精确的数值:
3805.89MPH
房间里陷入一片沉寂。
伍德鲁夫盯着那个数字,脸上看不出什么悲喜。
普拉巴卡尔同样面无表情——
这是个相当微妙的数字。
如果按照高空实际音速计算,那么它毫无疑问地突破了马赫数5.0的“屏障”
但肯定不符合国防部最开始对于“高超音速”的需求。
当然,那个所谓的“马赫数6.0”,纯粹是数据处理和展示策略的“杰作”。
“长官,”工程师汇报道,“严格来说它在第73.2秒左右达到了峰值,计算值…非常非常接近马赫数5.0,但根据我们的误差分析模型,不能100%确定它跨越了临界点。”
“知道了。”普拉巴卡尔点点头,“平均速度呢?”
工程师迅速操作圈定了火箭发动机工作后期到关机前的一段数据。
“整个飞行过程持续了大约13分钟,期间平均速度…3300MPH。”
“勉强……凑合吧。”普拉巴卡尔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像是在说服自己。“至少比过去那些飞不起来或者中途解体的型号强得多,说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是可行的。”
“实际上,HMMS的燃料配方还有优化的空间,所以最终突破5.0肯定不是问题。”伍德鲁夫也补充道,“我会要求项目组,在第二次测试前对推进剂进行重新配方测试,争取提升一些性能……”
“……”
“陶德,按原计划进行。用我们准备好的那份报告和数据。”普拉巴卡尔没有接话,而是换了个话题,“媒体那边已经按‘成功’定调了,国会和白宫需要的也是一次‘成功’。现在最重要的是平稳过关,争取时间和预算。”
她走到主控台前,俯身亲自检查那份即将被打印出来的“官方”测试总结报告摘要。
上面清晰地写着“峰值速度:~6.0马赫;命中精度:<5米CEP;验证了高超音速打击能力”。
“把原始数据封存,存档最高密级。除了我们和极少数核心人员,没人需要知道今天‘瞭望者’看到了什么。”她直起身,对伍德鲁夫说道,语气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完成这份报告,然后递交五角大楼。”
“其他的么……以后再说。”
第1598章 但我们真的可以超
翌日清晨,五角大楼E翼。
普拉巴卡尔和伍德鲁夫再次坐在了盖茨的办公桌前。
后者看上去比一个月前更加疲惫,而在他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经过“润色”的HMMS测试报告摘要。
“峰值速度约6.0马赫……平均速度超过5马赫……命中精度极高……”
盖茨缓缓念出报告上的关键结论,抬起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稍显宽慰的笑意:
“很好!普拉巴卡尔局长,伍德鲁夫主任,还有‘海龙’项目组的全体同仁,祝贺你们!这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突破。”
普拉巴卡尔微微欠身:“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部长先生。”
“是的,部长。”伍德鲁夫也赶紧附和,“证明了我们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盖茨点点头,将报告轻轻合上。
刚才的轻松似乎转瞬即逝。
“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对此表示认可。”他的声音重新严肃起来,“但是,两位,请不要忘记我们启动‘海龙’计划的初衷,也请不要被这阶段性的胜利所麻痹。”
盖茨的手指在报告封面上轻轻敲点着。
“请时刻记得,‘海龙’计划的终极目标,是获得一种具备洲际打击潜力、且飞行轨迹难以预测的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那才是真正能改变战略平衡东西……HMMS的成功,绝不能成为我们放缓向这个终极目标进军的理由。”
见盖茨并不像媒体和国会那样容易欺骗,伍德鲁夫只好打起精神,解释道:
“部长阁下,根据“海龙”项目组的测试结果,发现X51A选择的前体设计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协调性很差,因此需要重新调整了头部吻切锥的设计标准……”
“另外,对其助推火箭性能的原始数据也严重高估了。”他刻意加重语气,“总之,前期我们有大量宝贵的时间和资源,都浪费在对这些虚假或错误数据的重复验证和故障排查上,这直接拖累了‘海龙’吸气式原型机的设计起点。”
盖茨听着,眉头再次皱紧,疲惫地摆了摆手:
“陶德,这些技术细节和过去项目的失误,不是我此刻想听的重点。我理解你们面临的困难,但我不想听借口。我只关心结果和时间表。”
伍德鲁夫咽了口唾沫:
“‘海龙’吸气式验证机(HAV)的详细设计已进入尾声……我们有信心在18个月内完成首架原型机的制造,24个月内实现首次自由飞行测试……”
“……”
终于,盖茨缓缓点了点头。
对面的伍德鲁夫和普拉巴卡尔同时长舒了一口气。
但紧接着,盖茨突然话锋一转,抛出了一个看似无关的消息:
“对了,通知你们一件事……白宫方面已经做出最终决定,X-51A项目组,从今天起正式解散,并要求波音方面向负责人沙普尔·柯林杰进行追责。”
伍德鲁夫一愣。
普拉巴卡尔也感到意外。
她忍不住问:“不是说要更深入的调查?或者……起诉?”
盖茨的脸上露出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
“目前只能确认柯林杰和他的核心团队在项目管理上存在严重的混乱、渎职和可能的学术造假……比如,负责研制那个助推火箭的所谓‘首席工程师’,梅尔丽·赫斯特,经过核实,她甚至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
“但是,泄密给特定对象的确凿证据链……没能建立起来。”
“总之,问责会进行,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盖茨挥了挥手仿佛要驱散这令人不快的话题,“你们的精力,要全部放在‘海龙’上面……”
……
地球另一端,华夏西南。
常浩南的项目团队正在绵阳的风洞中心对“驺虞”原型机进行测试。
巨大的风洞试验段内,一架造型奇特、极具未来感的飞行器缩比模型正被精密的支架牢牢固定,承受着模拟气流的冲刷。
它拥有宽扁的升力体机身,正是“驺虞”的原型设计。
与怀柔基地侧重于超音速和高超音速不同,绵阳基地拥有更完善的低速、跨音速试验能力。
并联双锥体的乘波构型,在高马赫数下的效率已经得到充分论证,只要‘凌霄-2’能提供足够的推力,就不难达成设计目标。
反而是在低速段内,这个设计仍然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